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系研究員之子

2020-12-06 澎湃新聞

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此前,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主辦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展示的一項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和質疑。公示資料顯示,該項目部分工作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

有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了醫學或生命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但該項目資料顯示,其競賽組別是小學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

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還有網友質疑稱,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家長為了給孩子鋪路」。

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雲南昆明小學生陳某某「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研究獲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圖

7月13日上午早些時候,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曾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已經關注前述情況,正核查涉事小學生與該所兩位研究人員是否有親戚關係。

實驗記錄:「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

「2018.1.6 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陳老師和楊老師提及低氧適應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陳某某2018年1月6日寫道。在線展示的部分實驗記錄公開了前述內容。

2018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

2018年1月13日,「了解PCR技術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為何通過螢光強弱的比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該項目簡介聲稱,通過遺傳學比較分析,本項目前期發現了一種關鍵突變基因C10orf67,並構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過臨床樣本解析等後續研究發現,該基因在結直腸癌中高表達,敲低其表達,可以顯著抑制細胞的增殖;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基因可調節結直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於2019年7月20-26日在澳門成功舉辦。前述項目獲得賽三等獎。

雲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官網2019年4月8日發布《關於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公示的通知》顯示,前述項目獲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該通知還稱,大賽經過評審、封閉問辯、機器人現場比賽等議程;根據大賽規範操作要求,獲獎名單在雲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網站(http://www.ystccy.org)公示一個月。

而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研究人員從多個家養動物(包括藏獒、藏豬、藏綿羊、藏山羊、藏馬、藏黃牛等)適應青藏高原而快速進化的基因中,鑑定出一個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該所研究員張亞平、陳勇彬,以及雲南農業大學教授苟瀟,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馬月輝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有網友質疑,涉事小學生在實驗記錄本提到「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的陳老師和楊老師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陳勇彬和楊翠萍,而兩位研究員與涉事小學生或存在親戚關係。

該研究所官網顯示,陳勇彬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負責人,楊翠萍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學科組學科組副研究員。其中,陳勇彬的研究方向與前述被質疑的項目內容有重合。

陳勇彬的研究方向是,「本課題組利用基因組、轉錄組等進化生物信息學手段,比較分析高原家養動物及非模式動物在青藏高原迅速崛起的過程中低氧環境的適應機制……這些候選基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功能。」

針對前述質疑,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已經注意到該事件,關於陳勇彬和涉事小學生的關係,他們仍在進一步核查中。如果有相關結果,會在官網發布。

13日上午,澎湃新聞致電陳勇彬辦公室,對方聽明來意後,未予回應,掛斷了電話。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前述項目公示的唯一研究成員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陳某某。該項目的指導老師是呂冬梅、馬倩、時燕萍。該項目代表隊是雲南,學科分類是生命科學,競賽組別是小學組,項目關鍵詞為C10orf67、結直腸癌、細胞周期、藥物耐受。相關展示中頁面配有陳某某實驗的照片和實驗記錄本的照片。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正在進行調查

針對網友的質疑,13日上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針對該情況,他們正在進行調查,具體情況不便透露,會根據情況發布調查結果。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臺一位工作人員稱,大賽方面正就該事件了解情況。前述課題研究是否涉嫌學術造假,如有相關證據線索,可以發送到大賽的郵箱。

同日,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一位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省科協已經關注到前述的情況。但是否已介入調查,前述工作人員稱不清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介紹,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於2019年7月20-26日在澳門成功舉辦。經初評、終評和公示等環節,確定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58項、二等獎133項、三等獎183項;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29項、二等獎66項、三等獎92項;「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10人;「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10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 超出小學生認知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近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一名研究癌症相關基因獲獎的小學生火了。其研究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
  • 小學生論文獲獎令眾多高材生「震驚」,水平能進中科院?官方回應
    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表聲明,因研究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的昆明小學生,其父母系本所研究員。該研究所已對此事展開調查。在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有1名昆明小學生憑《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大賽3等獎。該研究項目還曾在省級大賽上獲1等獎。而在公示的研究者1欄,只有該學生陳某石1人的姓名。獲獎名單一經公布,引起網友質疑。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謎團:他似乎連基因都搞不清楚,卻能研究...
    曾帶隊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的王申(化名)老師看到「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時判斷。王申所說的項目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完成人是雲南省昆明市某小學六年級的陳同學。
  • 雲南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 父親承認「過度參與」
    陳勇彬2020年7月15日相關報導: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父母系研究員,主攻相同領域,單位正調查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陳靈石的獲獎論文,與父母的研究屬同一領域。新京報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陳靈石的父母均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領域與陳靈石獲獎課題所屬領域相同。━━━━━5天學會專業知識風波緣起一則獲獎信息。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小學生父母身份曝光:皆系中科院研究員根據陳同學的實驗記錄,指導老師呂冬梅曾帶其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陳老師還有楊老師商量參與開展研究工作。隨後有網友猜測,其中提到的陳老師和楊老師,可能就是孩子的父母,或者說是否與其父母有相關聯繫。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小學生父母身份曝光:皆系中科院研究員 根據陳同學的實驗記錄,指導老師呂冬梅曾帶其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陳老師還有楊老師商量參與開展研究工作。隨後有網友猜測,其中提到的陳老師和楊老師,可能就是孩子的父母,或者說是否與其父母有相關聯繫。
  • 小學生研究基因與癌症關係拿大獎!水平堪比博士!父母身份...
    而令人驚訝的是,該小學生在實驗記錄本曾寫下「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7月13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對此發布聲明指出,「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從娃娃抓起?雲南省科協:已展開調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一個小學生,就在研究基因和癌症,還拿了全國大獎。神童還是造假?「2018.1.9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昨天(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官網發布了公告,承認「該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並稱該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根據《新京報》報導,陳同學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姓與楊姓兩位研究員之子。
  • 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
    鄭頌國的律師尚未直接對檢方指控作出回應。根據代理律師的筆錄顯示,鄭頌國是美國永久居民,他否認了檢方對他的所有指控。鄭頌國通過翻譯告訴法庭,「『我理解』這些指控,『但我不同意所有這些指控』」。(來源:學術志) 3.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最新回應!
  • 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癌症論文獲獎,科研員父親居功至偉
    現在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項目是什麼呢?可惜你錯了,你不是博導,你看到的也不是博士論文,僅是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參賽項目!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展示了來自雲南代表隊生命科學類的小學組參賽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某石。官網顯示,該研究項目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武漢科協回應:系獨立完成
    近日,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涉事項目《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完成,獲該大賽三等獎。網友則質疑前述小學生完成該項目的可能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該獲獎項目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獲獎名單》中。其公示信息稱,「本項目研究通過建立裸鼠癌症模型,並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
  • 餘鵬鯤:小學生研究癌症 究竟壞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餘鵬鯤】近期昆明6年級小學生陳某某參加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作品《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引起了廣泛質疑,人們懷疑主要原因是小學生完成這樣的研究不太可能。該作品曾經獲得了雲南省小學組一等獎以及全國三等獎。
  • 李蓬國: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豈止「過度參與編撰」?
    就「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7月15日晚上,涉事小學生的父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勇彬在科學網發布道歉信稱,他過度參與了該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在此鄭重道歉。
  • 「天才」小學生的癌症基因項目獲獎,碩博士研究生們顫抖吧!
    0我和本專業的朋友聊天,最近被一條【昆明天才小學生搞腫瘤基因科研獲獎】的新聞在朋友圈刷屏了。我倆深深感慨自己生不逢時,科研能力太過弱雞,還沒做出點啥成果,就已經被學術界的後浪拍死在沙灘上了。1這個事情大概是醬嬸兒的。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得科技創新大賽獎
    2020年7月13日,也就是今天,各大網站紛紛刊登了一個轟動全國的新聞——我國昆明市的一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真是厲害了,如此高深的課題,就是重點大學生畢業出來的,從事科研工作幾年要寫出來也是很不容易吧?
  • 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後,更多關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進入大眾視野,其中包括兩名小學生的「喝茶抗癌」項目,有網友指出該項目同樣超過小學生能力範圍。
  • 小學生「基因敲除研究癌症」竟然只拿了三等獎!贏在爹媽的「百年...
    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同學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從「還是不太了解基因」到「能夠了解、判斷基因表達水平與功能」,這位同學只花了幾天的時間。這讓許多網友直呼「這真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刻體驗一下什麼叫做長江後浪推前浪!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個造假者升天,無數個科學家墜落
    有的專家直接指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些離譜,這些研究內容超出了小學生的認知。怎麼分組、怎麼來體現研究目標?」這些問題恐怕是小學生無法回答的。,楊翠萍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學科組副研究員。大概這個研究也是,研究員父親手下的碩士博士生幹的吧,顯然幹的不是很情願。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 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員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