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此前,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主辦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展示的一項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和質疑。公示資料顯示,該項目部分工作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
有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了醫學或生命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但該項目資料顯示,其競賽組別是小學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
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還有網友質疑稱,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家長為了給孩子鋪路」。
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雲南昆明小學生陳某某「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研究獲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圖
7月13日上午早些時候,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曾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已經關注前述情況,正核查涉事小學生與該所兩位研究人員是否有親戚關係。
實驗記錄:「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
「2018.1.6 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陳老師和楊老師提及低氧適應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陳某某2018年1月6日寫道。在線展示的部分實驗記錄公開了前述內容。
2018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
2018年1月13日,「了解PCR技術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為何通過螢光強弱的比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該項目簡介聲稱,通過遺傳學比較分析,本項目前期發現了一種關鍵突變基因C10orf67,並構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過臨床樣本解析等後續研究發現,該基因在結直腸癌中高表達,敲低其表達,可以顯著抑制細胞的增殖;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基因可調節結直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於2019年7月20-26日在澳門成功舉辦。前述項目獲得賽三等獎。
雲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官網2019年4月8日發布《關於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公示的通知》顯示,前述項目獲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該通知還稱,大賽經過評審、封閉問辯、機器人現場比賽等議程;根據大賽規範操作要求,獲獎名單在雲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網站(http://www.ystccy.org)公示一個月。
而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研究人員從多個家養動物(包括藏獒、藏豬、藏綿羊、藏山羊、藏馬、藏黃牛等)適應青藏高原而快速進化的基因中,鑑定出一個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該所研究員張亞平、陳勇彬,以及雲南農業大學教授苟瀟,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馬月輝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有網友質疑,涉事小學生在實驗記錄本提到「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的陳老師和楊老師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陳勇彬和楊翠萍,而兩位研究員與涉事小學生或存在親戚關係。
該研究所官網顯示,陳勇彬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負責人,楊翠萍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學科組學科組副研究員。其中,陳勇彬的研究方向與前述被質疑的項目內容有重合。
陳勇彬的研究方向是,「本課題組利用基因組、轉錄組等進化生物信息學手段,比較分析高原家養動物及非模式動物在青藏高原迅速崛起的過程中低氧環境的適應機制……這些候選基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功能。」
針對前述質疑,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已經注意到該事件,關於陳勇彬和涉事小學生的關係,他們仍在進一步核查中。如果有相關結果,會在官網發布。
13日上午,澎湃新聞致電陳勇彬辦公室,對方聽明來意後,未予回應,掛斷了電話。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前述項目公示的唯一研究成員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陳某某。該項目的指導老師是呂冬梅、馬倩、時燕萍。該項目代表隊是雲南,學科分類是生命科學,競賽組別是小學組,項目關鍵詞為C10orf67、結直腸癌、細胞周期、藥物耐受。相關展示中頁面配有陳某某實驗的照片和實驗記錄本的照片。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正在進行調查
針對網友的質疑,13日上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針對該情況,他們正在進行調查,具體情況不便透露,會根據情況發布調查結果。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臺一位工作人員稱,大賽方面正就該事件了解情況。前述課題研究是否涉嫌學術造假,如有相關證據線索,可以發送到大賽的郵箱。
同日,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一位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省科協已經關注到前述的情況。但是否已介入調查,前述工作人員稱不清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介紹,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於2019年7月20-26日在澳門成功舉辦。經初評、終評和公示等環節,確定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58項、二等獎133項、三等獎183項;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29項、二等獎66項、三等獎92項;「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10人;「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10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