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基因敲除研究癌症」竟然只拿了三等獎!贏在爹媽的「百年...

2021-01-11 川醫觀察

什麼叫「後浪」,這就是!

最近,醫學界迎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同學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

從「還是不太了解基因」到「能夠了解、判斷基因表達水平與功能」,這位同學只花了幾天的時間。這讓許多網友直呼「這真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

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刻體驗一下什麼叫做長江後浪推前浪!

1

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展示了這樣一篇文章:《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標題就十分硬核!該項目為雲南代表隊生命科學類的小學組的參賽項目,並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而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同學。這個階段的科創賽不是研究船模航模嗎?小編還是見識少了。

標題硬核,內容也硬核。其項目介紹如下:

裡面涉及了諸多專業詞彙:基因組、轉錄組、突變基因、基因敲除和結直腸癌等,對於普通人來說,要一口氣讀完並理解是很困難的。

簡單講就是:陳同學研究了主角名為 C10orf67 的基因,他認為這個基因與癌症相關,並對這個假設展開了實驗的過程。並附上了自己的實驗過程和數據:

別說我們普通人看不懂,即使是「作為國內絕對一流的6年制醫科大學畢業生,近30年的臨床經驗,如果不去認真檢索文獻的話,連這個項目簡介都看不懂,尤其是那個C10orf67,壓根不知道是什麼鬼。他一個小學生,居然還以此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大獎,這等人物真是稀世天才啊。」

還有網友表示「我還在為生化的基因章節掉頭髮,這娃都研究C10orf67在結直腸癌的高表達了。」

而網上很多生物方面的大佬指出,陳同學實驗中用到的PCR、Western Blot等,是連很多大學生都無法熟練操作的專業操作。

縱觀整個獲獎項目,結合了網上很多生物學大佬的科普後,你才會發現這篇「論文」的水平有多高,可以說算得上前沿科學研究。

而這些都是小學六年級陳同學做出來的。

最厲害的是,在該項目的展示頁面,陳同學的實驗記錄本顯示,從了解「什麼是基因」到「了解、判斷基因表達水平與功能」,陳同學只花了4天時間。

「2018.1.6 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陳老師和楊老師提及低氧適應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

「2018年1月13日,了解PCR技術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為何通過螢光強弱的比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

關鍵這份研究只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三等獎,好奇一等獎是什麼?

不過喝水不忘挖井人,既是「高徒」,如何能少了「名師」?

根據陳同學的實驗記錄,指導老師呂冬梅曾帶其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陳老師還有楊老師商量參與開展研究工作。

實驗記錄中提到的陳老師全名為陳勇彬,在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院工作,陳勇彬的研究方向為腫瘤發生機制、幹細胞多能性維持、抗腫瘤及提高幹細胞功能新藥篩選等。

另一位楊老師則是動物所的另一位研究員楊翠萍。

楊老師在 2016 年獲批了一項名為「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項目,與陳同學的項目看起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並非惡意揣測!在昨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已經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陳同學系研究員之子,已展開調查!

2

除了陳同學的獲獎項目,本屆青創賽上還有許多讓碩博生感到汗顏的精彩項目。

以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為例:

看著這些課題,別說普通人,即使是深耕多年的研究員,可能也要藉助參考文獻來幫助理解。

再舉個例子,官網上還有一篇關於《茶多酚的抗腫瘤研究》。先不論文章是否前沿,單看實驗過程:2個小學女孩子需要找來21隻小白鼠,分三組進行對照試驗,並對小白鼠進行解剖,來比較小白鼠腫瘤的大小。

相信很多剛進大學的醫學生學習解剖也是需要適應一段時間的,對2個小女孩來說卻輕而易舉。

這能推導出什麼?不言而喻!

3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一次引發質疑。網友調侃,這更像是「全國青少年爹媽科技創新大賽」!

一位曾當過「槍手」的博士敘述,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代工」過一個項目,課題不複雜。他按照項目需要,做了數值模擬來進行佐證,並配上了高清攝像的視頻拿去給導師交差。後來才知道,這是替某領導的孩子參加一項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做的。

如此費心的想為孩子爭得一個頭銜,目的就是加分!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始於1979年,2013年之前,大賽的一等獎和二等獎是可以保送直升重點大學的。後來,保送被取消,但加分仍在。

在很多省市,青創賽比賽成績仍是中考錄取的加分選項。為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升學機會,一些有條件的家長「合理利用規則」也就不難理解。

教育的軍備化競爭,早已不是在起跑線上這麼簡單,甚至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值得慶幸的是,從2020年開始,這個大賽不再和升學掛鈎。只是不知道,過去的40多年裡,有多少人利用這種辦法得到了加分?

文字素材來源:新華社、丁香醫生等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引爭議:從「不了解基因」到掌握基因敲除
    小學生也開始搞基因工程,不得了!再看看項目簡介,陳同學的研究成果是「構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發現了「敲低其表達可以顯著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這項研究有多厲害?不是我嚇唬你!這是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副教授研究了大半輩子的基因操作技術。賀想通過敲除CCR5基因實現愛滋病免疫,於是編輯了一對雙胞胎嬰兒露露和娜娜的CCR5基因,現在人在獄中。
  • 「天才」小學生的癌症基因項目獲獎,碩博士研究生們顫抖吧!
    有吃瓜網友在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官網展示頁面,發現一項獲得三等獎的研究,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這項研究是由昆明市的一位名為陳靈石的六年級小學生完成的。該項研究資料中可以看到,陳同學在三位老師的指導下,選定了一個名為C10orf67的基因,構建了該基因敲除小鼠,「通過
  • 小學生研究基因與癌症關係拿大獎!水平堪比博士!父母身份...
    官網顯示,該研究項目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圖片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上,陳某石的頭像一臉稚氣,掛在項目簡介的左側,看起來孩童模樣。正如項目名稱所示,研究主角是一個名為 C10orf67 的基因。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了獎,你研究癌症停留在MTT活性檢測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曝光#最近,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一項叫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在學術圈引發了一場小地震,對癌症領域有過了解、甚至正在從事或已經完成相關研究的碩博們也紛紛對此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謎團:他似乎連基因都搞不清楚,卻能研究...
    曾帶隊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的王申(化名)老師看到「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時判斷。王申所說的項目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完成人是雲南省昆明市某小學六年級的陳同學。
  • 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癌症論文獲獎,科研員父親居功至偉
    》(中學組、三等獎)、《來源於微生物中三萜烯A3化合物的抗腫瘤作用研究 》(中學組、三等獎)、《天冬多糖通過誘導細胞凋亡選擇性抑制髓源抑制性細胞》(中學組、二等獎)等多項有關醫學領域的研究。可惜你錯了,你不是博導,你看到的也不是博士論文,僅是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參賽項目!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展示了來自雲南代表隊生命科學類的小學組參賽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某石。官網顯示,該研究項目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 超出小學生認知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近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一名研究癌症相關基因獲獎的小學生火了。其研究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
  • 我國出現百年難見的醫學奇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得科技創新大賽獎
    2020年7月13日,也就是今天,各大網站紛紛刊登了一個轟動全國的新聞——我國昆明市的一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真是厲害了,如此高深的課題,就是重點大學生畢業出來的,從事科研工作幾年要寫出來也是很不容易吧?
  • 熱議的「基因敲除」如何實現,拿錘子敲掉基因?
    拿一把「錘子」把「不想要的基因」敲掉嗎?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畢竟這句話已經道出了基因敲除的本質,只是還稍微有點片面而已。 基因敲除的正式定義是這樣的:用人們已經知道其序列的細胞外DNA片段,與目標細胞內的相似基因進行同源重組,結果要麼是重組位置的基因被外來基因代替,要麼是重組位置的基因被沉默。 說簡單點,所謂基因敲除就是使某個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失去作用,讓生物失去某些功能,從而研究這個基因的功能的技術。
  • 會研究癌症的小學生,可能不止100個
    這個項目還獲得了第 34 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三等獎,以及第 34 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在這位小朋友的試驗記錄裡他提到,其實自己在一開始,連 「 基因 」 這個詞兒是什麼意思都不明白。 還是通過百度,才明白了 「 基因 」 的定義。
  • 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
    (原標題:雲南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症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小學生靠研究直腸癌參加全國科創比賽,學術造假是不是太嚴重了?
    「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看到這句話大家是不是第一反應覺得不可能,是謠言?現在小學生都開始進行科研活動了嗎?研究的還是癌症、基因這種非常需要專業知識的學科。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從娃娃抓起?雲南省科協:已展開調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一個小學生,就在研究基因和癌症,還拿了全國大獎。神童還是造假?「2018.1.9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研究前後進行了兩年時間,項目最終在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同樣是獲得了全國比賽的三等獎,但李維笑稱,「我的實驗項目,可比陳同學的簡單多了。」從加入實驗室到確定具體的研究方向,這一步就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當時還是科研入門,我們主要是跟著博士研究生做他們的科研課題的子項目。」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系研究員之子
    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還有網友質疑稱,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家長為了給孩子鋪路」。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 基因敲除法
    這是21世紀該獎第三次授予一項工具性的研究。2003年是核磁共振,2006年是RNA幹擾。和「基因敲除」類似,RNA幹擾也能作為研究基因功能的絕佳工具。1989年,卡佩奇和史密斯發表論文,報告了世界上第一隻依靠「基因敲除」法得到的小鼠。全世界所有的生物學家們立刻意識到這個方法將給哺乳動物遺傳學研究帶來一個質的飛躍。比如,你想研究一下A基因是如何致癌的嗎?以前人們只知道這個基因能使B分子水平升高,但小鼠為什麼因此而得癌症,誰也說不清。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小學生研究基因抗癌獲獎據大賽官網顯示,該小學生來自雲南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發表實驗作品時,才小學六年級。研究的項目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被定為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小學生研究基因抗癌獲獎 據大賽官網顯示,該小學生來自雲南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發表實驗作品時,才小學六年級。研究的項目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被定為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天才少年的崩塌|基因敲除到底有多難?
    六年級少年研究基因敲除小鼠獲得創新大賽獎項鬧得全國沸沸揚揚,這個新聞聽起來既荒誕,又有那麼點習以為常,今天我們不聊這件事的背後真相,我們來說說基因敲除到底有多難。基因工程人無完人,基因也沒有完美的基因,甚至有些基因會帶來天生的疾病,有些會帶來特殊的效果。基因工程便是通過改變基因型,從而消除遺傳病,或增加特殊功能的研究。科學家們有時會發現某些基因片段生產的蛋白質,對於一些癌變細胞,病毒等有特殊抵抗力,於是便會嘗試將這類基因移植進現有的DNA中,使得實驗體獲得相同的能力,或者對於一些容易引發病變的基因型進行敲除和替換。
  • 小學生獲得癌症項目全國大獎,學術造假行為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近日,雲南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因為研究癌症基因課題獲得全國大獎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網絡。全國大部分網友都表示這種癌症基因的項目讓一個小學生拿了獎,真的是把全國研究生、博士生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據了解該小學生所獲獎的項目是研究結直腸癌的突變基因,而這種項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來了也沒有說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時候我國也出現了一些中學生能夠在知網上發表論文的情況,但那好歹是中學生,現在研究癌症基因的這種高端項目,獎項竟然被一個小學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網友所言:中國科研主力原來是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