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因為研究癌症基因課題獲得全國大獎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網絡。全國大部分網友都表示這種癌症基因的項目讓一個小學生拿了獎,真的是把全國研究生、博士生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據了解該小學生所獲獎的項目是研究結直腸癌的突變基因,而這種項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來了也沒有說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時候我國也出現了一些中學生能夠在知網上發表論文的情況,但那好歹是中學生,現在研究癌症基因的這種高端項目,獎項竟然被一個小學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網友所言:中國科研主力原來是小學生。
近期中國科學院也是發表了聲明,證實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拿獎的這名小學生其父母正是科學院的研究員。那麼這件事就變得值得玩味起來,到底是這名小學生真是神童,還是這兩位研究員父母愛子心切為了孩子將來的道路不擇手段?目前該大賽組委會已經派遣調查人員進行核查,並表示如果發現違反大賽規則的情況,那麼必將嚴肅處理。相信再過一段時間調查組就會給公眾一個說法。
現在小學生能夠獲得癌症基因項目大獎的情況都能被爆出到檯面上,可見這種大賽的評委有多麼的不權威。並且在這個大獎所展示的實驗報告中顯示,這名小學生起初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一個連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學生,是如何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完成了癌症項目這麼高端的課題的?
學術造假這種問題在中外都是屢見不鮮,很多人甚至是已經成名的科學家都出現過剽竊他人研究成果的事例。然而小學生研究基因在結直腸癌中發展的功能這種級別的「造假」還真是第一次聽說,任何一種科研項目從提出到完善,都少不了研究人員長期的知識積累與專業的分析判斷。即使這名小學生的父母就是科研人員出身,你可以說其自幼受到父母的文化薰陶,會比同齡人懂得更多,知識面更廣一些,但是想要單獨完成如此複雜高端的課題,無異於痴人說夢。
就算是有人指導孩子詳細的實驗操作步驟,那麼一名小學生也不具備完成這種實驗的思路,更何況一名小學生真的可以進入細胞房操作如此複雜的實驗嗎?他具備相關的操作資質嗎?要知道該實驗課題中的細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出現感染病毒的風險,兒童進入細胞房本身就是一種違規的操作,更何況如果真是這名小學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難道就放心嗎?
小編認為我國雖然提倡創新,但是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學術造假。雖說各地的小學生競賽中家長包辦的情況已經數不勝數,但是在這樣一個高端的課題上還這樣是不是太不合適了。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給孩子這種行為,實在是有些過去急功近利,雖說短期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榮譽,但是長期以往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的情況,孩子的成長終歸還是要靠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後的社會中不至於四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