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4天學會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癌症獲科創大獎,這是真的嗎?

2020-12-05 繆老師妙筆生花

昆明出了個大新聞,一位6年級的小學生,在4天時間裡,從沒有接觸過基因的懵懂少年,居然學會了基因編輯的技術,並且開始進行癌症方面的科學研究,還憑藉這方面的成果,一舉拿到了青少年科創大獎。

有人說,科學天才就此出現,以後中國的科研就指望他了;也有人說,這成果是真的嗎,該不是作弊拿到的獎項吧?後一種人就去翻了翻這哈字的背景,結果還真的發現這孩子的父母是中科院的研究人員。

我們不能否認天才的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各行各業都有天賦出眾的人,作為普通人,我們根本理解不了他們。

我六年級的時候,哪知道C10orf67基因,連二元一次方程都不不懂;

我六年級的時候,也就參加個珠算比賽,哪知道什麼科技創新大賽。

但是,不管是哪個時代哪個領域的天才,他們都需要向我們普通人證明他們的才能,畢竟他們不是生活在真空裡。

我想,要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有這一份才能,還是挺簡單的。只需要這個領域內的科研人員,單獨詢問兩個小時即可。

如果孩子是真的天才,咱們得感謝孩子的父母,不世出的奇才啊。人家是生得好,培養得好,今後指不定能做出一番什麼成就。

但如果不是真的,那可就麻煩了。可以說是社會、中科院、父母、孩子四方面都輸,沒一個贏家。

社會方面,人家好好一個比賽,你一舞弊影響了比賽結果。比賽公信力下降,搞得老百姓也不信這比賽了。這比賽以後還怎麼招生,還怎麼經營呢?

中科院方面,人家不管你是全國各地哪個研究所,只記得中科院三個字。這可是中國科學研究的象徵。人家說不定會因為你這麼一鬧,給中科院貼一個「不靠譜」的標籤。加上近一年以來,中國的科學界論文造假事件頻出,再加上你這麼一出,中科院高大上的形象不受損才怪。

父母方面,惹了這麼大事,挨個處分的話個人發展肯定受影響,不挨處分你就成了被效仿對象,那個研究員現在或者未來還沒孩子了?你作弊不受罰,那就一起來吧。那我們沒錢沒勢沒資源的老闆姓,就只能看著你們一個個粉墨登場了。

孩子方面,從小得到自己不該得到的東西,還不是正常渠道得到的,這價值觀能不受影響嗎?如果習慣了向你們索取,自己不努力咋辦?萬一長大總想著走捷徑咋辦?你們照顧不了他一生一世啊。

咱們當父母的,願意拋下自己的所有,為孩子付出,這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為了成就孩子,拋下了自己的尊嚴和誠信,置社會的公序良俗而不顧,這是給孩子做出了一種怎樣的榜樣呢?

從事科研工作,講究的是求真求實,敢於向困難挑戰,坐冷板凳無所謂,能做出利國利民的成果,讓自己的名字閃耀於人類歷史長河中,這不才是科研工作者共同的夢想嗎?有朝一日,孩子也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面對著難以攻克的科研難關,他是選擇百折不撓地實驗,直到成功,還是選擇PS圖片作假髮表,混得科研經費,這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嗎?

孩子可不是實驗用的小白鼠,一隻不成你再試一隻,孩子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點點負面影響,都可能會在成年後被無限放大。

綜上所述,我十分盼望這孩子是個真的天才。這樣的話,我們普通人受到的傷害會小一點。這傷害不是物質上的,是精神上的。你同意嗎?

關注我,幫你帶好家中神獸,助你規劃錦繡前程。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
    (原標題:雲南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症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小學生研究基因與癌症關係拿大獎!水平堪比博士!父母身份...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科技創新大獎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展示了來自雲南代表隊生命科學類的小學組參賽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某石,指導老師為呂冬梅、馬清。
  • 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最新回應! 7 月 12 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獎引發爭議。旨在創建細胞成像資料庫,收集超過 10 億個細胞對 14 萬個小分子化合物和基因表達變化做出反應時的細胞成像,加速藥物研發。
  • 小學生獲得癌症項目全國大獎,學術造假行為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近日,雲南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因為研究癌症基因課題獲得全國大獎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網絡。全國大部分網友都表示這種癌症基因的項目讓一個小學生拿了獎,真的是把全國研究生、博士生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據了解該小學生所獲獎的項目是研究結直腸癌的突變基因,而這種項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來了也沒有說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時候我國也出現了一些中學生能夠在知網上發表論文的情況,但那好歹是中學生,現在研究癌症基因的這種高端項目,獎項竟然被一個小學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網友所言:中國科研主力原來是小學生。
  • 六年級「神童」4天學會基因知識 做出碩博水平研究引發質疑 欲戴「天才」王冠 需經得起「學二代」質疑
    近日,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藉一個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此事被報導後據報導,「4天前還在上網查基因概念的陳某某,4天後已經能夠大概明白該如何通過比較螢光強弱判斷基因在細胞中的表達水平和功能了」。更引人注目的是,小朋友的父母均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網友由此懷疑大賽獲獎項目是其父母代勞之作。
  • 小學生「基因敲除研究癌症」竟然只拿了三等獎!贏在爹媽的「百年...
    什麼叫「後浪」,這就是!最近,醫學界迎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同學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從「還是不太了解基因」到「能夠了解、判斷基因表達水平與功能」,這位同學只花了幾天的時間。這讓許多網友直呼「這真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刻體驗一下什麼叫做長江後浪推前浪!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謎團:他似乎連基因都搞不清楚,卻能研究...
    曾帶隊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的王申(化名)老師看到「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時判斷。王申所說的項目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完成人是雲南省昆明市某小學六年級的陳同學。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了獎,你研究癌症停留在MTT活性檢測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曝光#最近,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一項叫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在學術圈引發了一場小地震,對癌症領域有過了解、甚至正在從事或已經完成相關研究的碩博們也紛紛對此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Koch綜合癌症研究所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率先利用這一技術在一個癌症動物模型中系統地「敲除」(關閉)了整個基因組的所有基因,揭示出了與腫瘤進化和轉移相關的一些基因,這為在其他細胞類型和疾病中從事類似的研究鋪平了道路。這項研究工作在線發表在3月5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引爭議:從「不了解基因」到掌握基因敲除
    小學生也開始搞基因工程,不得了!再看看項目簡介,陳同學的研究成果是「構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發現了「敲低其表達可以顯著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這項研究有多厲害?不是我嚇唬你!這是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副教授研究了大半輩子的基因操作技術。賀想通過敲除CCR5基因實現愛滋病免疫,於是編輯了一對雙胞胎嬰兒露露和娜娜的CCR5基因,現在人在獄中。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是繼鋅指核酸內切酶(ZFN)」、「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之後出現的第三代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CRISPR/Cas這項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吸引了無數歡呼和掌聲,在短短幾年之內,它已經成為了生物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近期科學研究者們運用這把基因魔剪做的研究。
  • 學術頭條:卡介苗確實降低了新冠死亡率,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 中科院回應:已成立調查組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一事在網上引發熱議。中國學者發現較大「熱縮冷脹」效應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大學祝成功的科研團隊,藉助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變溫X射線衍射儀,對磁性金屬間化合物的結構和熱力學性質進行研究,發現了該體系中較大的線性負熱膨脹效應。該研究成果以日前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無機化學》上。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從娃娃抓起?雲南省科協:已展開調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一個小學生,就在研究基因和癌症,還拿了全國大獎。神童還是造假?「2018.1.9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至於具體的調查方向和調查重點,截至14日下午4時,該負責人稱,調查組仍然在開會梳理各方面情況,尚未能提供具體信息。這一輪輿論引發了諸多質疑:從實驗室規範來看,陳同學作為兒童不應進入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實驗區並進行了多種腫瘤細胞操作。
  • 餘鵬鯤:小學生研究癌症 究竟壞在哪裡
    根據小學生陳某某的實驗記錄,他第一天還不知道什麼是基因,五天後就已經了解了PCR技術的原理,還能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而一個普通人按部就班的要了解到這些知識普遍需要到大二才行,還得報考相關專業。顯然這樣的效率離不開名師指點,現在我們知道,這是其中科院研究員(正教授級)父親教育的結果。
  • 會研究癌症的小學生,可能不止100個
    從前我們若是用 「 小學生 」 這個詞去形容一個人,那不是在說這個人幼稚就是在說這個人又坑又菜,反正不是什麼好詞。 但是在看過這幾條新聞以後,你會發現,如今小學生的地位,可是今非昔比。
  • 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癌症論文獲獎,科研員父親居功至偉
    可惜你錯了,你不是博導,你看到的也不是博士論文,僅是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參賽項目!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展示了來自雲南代表隊生命科學類的小學組參賽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某石。官網顯示,該研究項目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基因編輯技術會帶來三大危害
    其實轉基因也是基因編輯,你去華大基因食堂吃的都是基因編輯技術培養出來的蔬菜。當轉基因食品和反轉基因打嘴仗的時候,偶爾我們也插個嘴:「世界都基因編輯時代了,談上世紀的技術有意義嗎?」然而,出人意料的,有人直接跨越植物和動物到人類胚胎,人體基因編輯技術迅速從科幻變為現實。
  • 雲南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撤,父親辯解:只是替孩子撰寫了報告
    近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引發了網絡熱議。 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是好事,但是這樣的生物技術研究對於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好像著實太遙遠了,更別說獲獎了
  • 基因編輯放大招:改變基因序列,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生存率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裡,研究人員開發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基因編輯法,其通過基因編輯操作將癌細胞破壞,從而使癌細胞失效並防止永久複製。研究結果顯示:CRISPR/Cas9基因編輯法用於治療侵入性癌症效果非常顯著,人類離治癒癌症又跨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