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敲除法

2020-11-27 三聯生活周刊

基因敲除法

2008-01-21 11:43 作者:袁越 2007年第39期

因為「基因敲除法」具有如此強大的功能,諾貝爾委員會終於把2007年的醫學或生理學獎授予了卡佩奇、史密斯和埃文斯三人。這是21世紀該獎第三次授予一項工具性的研究。2003年是核磁共振,2006年是RNA幹擾。和「基因敲除」類似,RNA幹擾也能作為研究基因功能的絕佳工具。

因為「基因敲除法」具有如此強大的功能,諾貝爾委員會終於把2007年的醫學或生理學獎授予了卡佩奇、史密斯和埃文斯三人。這是21世紀該獎第三次授予一項工具性的研究。2003年是核磁共振,2006年是RNA幹擾。和「基因敲除」類似,RNA幹擾也能作為研究基因功能的絕佳工具。

50多年前,美國科學家約舒亞·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發現了基因的「同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現象,因為這個發現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這一現象說起來很簡單,大多數高等生物的細胞內含有兩套染色體,一套來自父親,一套來自母親。這兩套遺傳系統絕大部分都是一樣的,只在少數幾個地方有所不同。萊德伯格發現,來自父親的某段染色體會和來自母親的對應片斷髮生互換,這就好比兩個雙胞胎兄弟互相交換了一隻手一樣。

「同源重組」是生物界非常普遍的現象,從酵母到哺乳動物都會這麼做。廣義上講,「同源重組」是生物體增加變異程度的好方法,在進化上非常有用。從狹義上看,「同源重組」是細胞修復壞基因的辦法。比如,來自父親的A基因壞了,該細胞只要從來自母親的染色體上把相應的a基因複製下來,通過「同源重組」的辦法和壞了的那個A基因交換一下,就可以完成修復。因為A和a非常相似,所以交換過後對該細胞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猶他大學的馬裡奧·卡佩奇(Mario Capecchi)博士突發奇想,覺得「同源重組」可以作為工具,對染色體上的基因加以改造。具體做法是:先用靶細胞的某段DNA作為模板,在實驗室裡製作一段「同源」的DNA,然後把它導入細胞,誘導細胞的染色體和這段DNA發生「同源重組」。這樣一來,外來的DNA就可以準確地整合進細胞的染色體內,代替原來那段基因。

假設科學家在合成「同源」DNA時做點手腳,改變某個關鍵的順序,被修改後DNA仍然可以和細胞發生「同源重組」,但整合進細胞中的外源DNA卻是壞的,無法正常工作。這樣一來,這個基因就被人為地「敲除」(Knockout)了。經過大量試驗,卡佩奇證明這個方法是可行,人工引入的DNA片斷確實可以和細胞原有的染色體發生「同源重組」。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奧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博士也在進行類似實驗。史密斯的目標是利用基因療法治療遺傳病,某些遺傳性血液病的病因是血紅細胞基因變異,史密斯設想利用「同源重組」把正確基因導入到骨髓造血細胞中,修改其錯誤。如果成功,病人就能依靠被修復的造血細胞生產健康的血紅細胞,病就治好了。

史密斯在實驗中發現,哺乳動物細胞中的任何一段基因都有可能發生「同源重組」,即使這段基因處於休眠狀態也是如此。這個發現意味著,哺乳動物的任何一段基因都有可能被人為地加以修改。

西醫最遭人詬病的一條就是缺乏整體觀。可是,事實上,現代生物學並不缺乏整體觀,只是根據目前的現狀,要想進行可控制的整體研究,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比如,雖然卡佩奇和史密斯兩人找到了「定點改變任意基因」(英文叫Gene Targeting,基因靶向或基因打靶)的方法,但是他倆只能做到改變單個細胞內的基因。要想研究某個基因對於整個生命體的作用,就必須把該個體所有細胞中存在的該基因全部「敲除」,這可就難了。當年卡佩奇曾經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申請研究基金,把這個方法用於哺乳動物,結果被NIH嚴詞拒絕。

但是卡佩奇沒有放棄,他偷偷挪用了自己從別的課題申請到的錢,用來資助這項研究,幾年後他終於證明這個思路是可行的。與此同時,史密斯也獨立地證明了這一點。只不過兩人都承認,他們採用的方法效率太低,不大可能有什麼實際的用途。

原來,要想把一隻小鼠體內某個基因的所有拷貝全部「敲除」,只能從受精卵開始。可是,兩人試驗了多次都沒能提高「同源重組」的效率,做一次這樣的試驗可能需要成千上萬個受精卵,所以當時科學界都認為這個方法在哺乳動物身上是行不通的。

天無絕人之路。正像前文所說的那樣,一旦生物學家需要找到某樣工具,都會習慣性地把目光轉向生命本身,這一次他們又找對了。

同樣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博士偶然發現,小鼠受精卵發育到3.5天時候,會形成一個名叫「囊胚」(Blastocyst,也有人翻譯成「胚泡」)的小細胞團,其外層是一圈由扁平細胞組成的「滋養層」,保護著囊胚內的一小團特殊的細胞——「內細胞團」(Inner Cell Mass)。這幾十個細胞都是未分化的幹細胞,每個細胞都能發育成幾乎所有的組織和器官,所以科學家們把這些細胞叫做「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埃文斯並不是第一個發現這群細胞的人,但他卻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實驗室條件下成功地繁殖胚胎幹細胞的人。具體說,他發現,只要模仿「囊胚」中的微環境,在培養皿底部鋪上一層不會分裂的細胞作為「滋養層」,就能讓培養皿中的幹細胞無限繁殖下去,同時又完整地保留幹細胞的「全能」特性。於是,埃文斯為「基因靶向」技術提供了足夠多的靶細胞。從此,卡佩奇和史密斯博士再也不必擔心「同源重組」的效率問題,他倆所要做的只是在人工合成DNA的時候偷偷塞進一個小小的「標記基因」(比如某個抗藥性基因),然後把DNA導入培養的幹細胞內,進行「同源重組」。這一過程的效率再低也沒關係,如果每100萬個細胞才能發生一次,那就用100萬個幹細胞好了,反正細胞有得是。之後,只要把抗生素加進培養皿中,殺死那些沒有發生「同源重組」的幹細胞,剩下的都是按照科學家的設計而被改變了的幹細胞。
只需得到一個「同源重組」幹細胞就足夠了,剩下來的工作就是把這個細胞進行繁殖,然後重新植入小鼠的囊胚中,再把囊胚植入一隻小鼠的子宮裡,就能生出一批帶有一部分這種特殊細胞的成年小鼠。如果被改變的那個幹細胞正巧變成了生殖細胞,就說明這隻小鼠的所有精子(或卵子)都被改變了。接下來只要再進行幾次選擇性的交配,就能生出一批從頭到腳所有細胞都被改變了的小鼠。

1989年,卡佩奇和史密斯發表論文,報告了世界上第一隻依靠「基因敲除」法得到的小鼠。全世界所有的生物學家們立刻意識到這個方法將給哺乳動物遺傳學研究帶來一個質的飛躍。

比如,你想研究一下A基因是如何致癌的嗎?以前人們只知道這個基因能使B分子水平升高,但小鼠為什麼因此而得癌症,誰也說不清。現在好了,只要把A基因「敲除」掉,然後觀察沒有該基因的小鼠體內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分子的水平升高了,哪些細胞受到了影響……就行了。

這個方法讓科學家們第一次能夠在整體的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功能。

自那時開始,全世界的實驗室一共培養了超過1.1萬種「基因敲除小鼠」,也就是說,有超過1.1萬種基因被定點地去掉了。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哺乳動物整個基因數量的一半。從此以後,如果科學家想研究一下小鼠的某個基因的功能,只要調出這個品系的小鼠,和正常小鼠比較一下就可以了。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敲除剩下的一半基因,然後做成一個小鼠基因庫,把哺乳動物所有的基因都包括進來。到那時,任何一個基因都可以很方便地進行研究了。

小鼠和人的親緣很近,很多疾病的病理都是相似的,因此這些「基因敲除小鼠」可以作為人類疾病的「模型動物」,通過研究它們的發病機理,找出治療方法。

有人也許會問:萬一「敲除」掉的是一個對生命十分重要的基因怎麼辦?小鼠不就活不成了嗎?確實,有一部分基因對生命十分關鍵,是不能缺失的。為此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辦法,可以讓這些基因在小鼠成年之後再失去活性。事實上,目前「基因敲除小鼠」可以有很多種不同類型。比如,科學家可以讓基因只在特定的組織內失去活性,或者讓一個以上的基因同時失去活性(有些疾病需要兩種基因同時失效),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人為添加某個基因到小鼠身體裡去,從而研究這種基因的功能(這種方法叫做「敲進」〔Knock-in〕)。

總之,任何一種與基因有關的疾病理論上都可以用「基因敲除小鼠」作為模型加以研究,「基因定點敲除」的方法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的很多遺傳性疾病。

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已經建立了超過500個人類疾病的小鼠模型,從心血管疾病到癌症,應有盡有。有了這些模型,醫生們就可以方便地研究這些疾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基因敲除法)徹底改變了生物學研究的面貌。」劍橋大學桑格研究所的所長艾倫·布拉德利(Allan Bradley)在評價「基因敲除法」時說。

值得一提的是,卡佩奇基和史密斯分別出生於義大利和英國,現在都已經加入了美國籍。美國作為全世界生物學研究的中心地位,再一次得到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肯定。另外,21世紀所有的8次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全部都由多名獲獎者分享,顯示這一領域的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知道,該獎在上世紀20年代時候只有2次是多人獲獎,到了50年代,多人獲獎的情況增加到了4次,從1960開始直到現在,一共48屆諾貝爾獎,只有6次是單人獨享獎金。

需要指出的是,「基因敲除法」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很多地方有待改進。比如小鼠和人並不完全一樣,有時不能照搬從小鼠身上得到的經驗。但是,這項研究目前最大的困難在於人們對胚胎幹細胞的懷疑態度,這種態度大多出自宗教人士對幹細胞倫理的質疑。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熱議的「基因敲除」如何實現,拿錘子敲掉基因?
    一、什麼是「基因敲除」?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畢竟這句話已經道出了基因敲除的本質,只是還稍微有點片面而已。 基因敲除的正式定義是這樣的:用人們已經知道其序列的細胞外DNA片段,與目標細胞內的相似基因進行同源重組,結果要麼是重組位置的基因被外來基因代替,要麼是重組位置的基因被沉默。 說簡單點,所謂基因敲除就是使某個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失去作用,讓生物失去某些功能,從而研究這個基因的功能的技術。
  • 基因敲除穩轉細胞株
    當細胞採取NHEJ的方式進行修復時,極易出現錯誤,導致鹼基的缺失或插入,致使目的基因移碼失活,達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利用多條gRNA同時電轉,可實現更大片段的敲除,使靶基因功能丟失,敲除更徹底。
  • 基因敲除酵母thg1-源井生物
    Thg1樣蛋白(TLP)基因敲除大腸桿菌和線粒體中發現,並且在生化上不同於其真核Thg1對應物TLP催化截短的tRNA的5&39;-單磷酸化的tRNA催化3&39;反應首先需要一個激活步驟,即在第二個核苷酸基轉移步驟之前生成5&39;-末端。與人類THG1的早期特徵一致,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激活和核苷酸轉移這兩個步驟中涉及的核苷酸的獨特結合位點。
  • 超快基因敲除細胞系構建流程,乾貨
    科學家在做細胞基因敲除之前會基因敲低,但由於shRNA技術本身的限制,無法得到基因功能完全缺失的細胞(一般shRNA約為70%敲除),甚至經常發生shRNA敲低了,但細胞WB效果不好;同時Knockout也會出現使用碼移敲除導致敲除不乾淨的問題!
  • 基因敲除真菌編輯服務
    這可以導致其在現場釋放新的有趣生物控制菌株,避免將轉基因引入環境,基因敲除技術可以很好的敲除由真菌引起的慢病毒,基因敲除技術可以很好地把慢病毒包裝清除。基因敲除加速了衣原體假單胞菌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基因敲除技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用分子工具。但是,衣原體可以抵抗一系列高水平的真菌。基因敲除切割效率不僅可以讓人具有生成蛋白基化譜和建立調控記錄的能力,而且具有多種優勢,是一種特別有吸引力的重組蛋白表達系統。
  • 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
    還記的一個月前有朋友後臺問能不能寫一篇關於同源重組敲除基因的技術,由於不習慣查看後臺消息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回復。
  • 關於基因敲除U251細胞系的應用-源井生物
    因此,一些科學家開發了PAX6基因敲除的U251細胞系,作為分子研究工具來研究PAX6在減輕膠質母細胞腫瘤進程中的作用。CRISPR-Cas9技術用於敲除U251 N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中的PAX6。指導RNA被設計成在相對於轉錄起始位點(TSS)在+25至+58位之間的PAX6基因5'端附近產生突變。
  • 細胞技術討論——RAW264.7的基因敲除心得
    對於如何解決RAW264.7細胞的基因敲除,也是海星生物-cas9x.com的一個重要的研發方向,歷時一年多的研發,我們終於在技術層面解決了這個RAW264.7細胞株的基因編輯的難題,可以為客戶提供編輯效率高、結果穩定、周期快速的細胞基因敲除的解決方案。
  • 張博、杜久林分別獨立建立高效條件性基因敲除與基因標記技術
    同時,作為重要的模式動物,斑馬魚的條件性基因敲除技術仍不成熟,極大地限制了其基因功能研究。最近,我國學者在斑馬魚條件性基因敲除技術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如果引入Cre重組酶,則正元件會被特異刪除(螢光報告基因的表達隨之消失),使負元件得以表達,從而造成靶基因功能失活,這樣就可以實現對靶基因的條件性敲除。上述策略在斑馬魚心臟發育重要調控基因tbx5a和kctd10中得到了驗證。
  • 基因敲除細胞系技術-源井生物
    通過這種方式,這些類型的細胞最適合用於概念驗證工作的基因敲除細胞系技術(例如生物列印設備和技術的開發和初始實施)。但是,儘管細胞系確實保留了其來源細胞類型的某些正常功能,但通常會大大降低其功能。含有穀氨醯胺合成酶(GS)基因敲除的細胞系和使用該基因敲除的HEK293細胞系生產靶蛋白的方法本發明涉及從轉基因HEK293(人胚腎293)細胞系中敲除的新型GS(穀氨醯胺合成酶)基因和使用該轉基因HEK293細胞系製備靶蛋白的方法。
  • THP-1基因編輯細胞株——如何快速構建THP-1基因敲除細胞株
    如何在THP-1細胞株進行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突變也是各個課題組的一個最為關心的問題!如何解決THP-1細胞的基因敲除,也是我們海星生物的一個重要的研發方向,經過了一年多的研發,我們終於在根本上解決了這個THP-1細胞株的基因編輯的困難,可以為客戶提供編輯效率高、結果穩定、周期快速的細胞基因敲除的解決方案。
  • 基因敲除構巢麴黴的研究-源井生物
    另外,該系統的效率通常允許將基因工程引入非模型物種。紫花苜蓿(Emericella nidulans)作為工業化學品和酶的來源已有很長的生產歷史,並且是用於研究遺傳調控,發育生物學,信號轉導和次級代謝的發育模型系統。因此,基因敲除,基因敲入或點突變將成為研究構巢麴黴的新方法。
  • 想要細胞基因敲除?4種技術手段和2種gRNA策略最優搭配,請收藏!
    基因功能研究,尤其是在細胞系的基因功能研究,通常是從三板斧開始的,基因幹擾、基因過表達、基因敲除,今天我們來講講,最耀眼的基因敲除!想必大家都聽過,基因敲除和基因幹擾因為很相似,往往被不明就裡地混用,但實際上基因幹擾只是在轉錄後水平上的降低基因表達,並不能像基因敲除那樣完全地把基因從基因組中剔除,有時候也會因為背景不乾淨,導致產生的表型難以分析,如果是幹擾實驗,蛋白表達降不下去,表型差異出不來,就只能做敲除咯江湖上一直流傳著4+2的傳說,4是四種技術手段(蛋白法、常規瞬轉質粒法、病毒法、Virus-Free
  • 超快基因敲除細胞系構建流程
    Cas9X.com | 海星生物科學家在做細胞基因敲除之前都會先做基因敲低,但是由於shRNA的技術本身的限制無法獲得基因功能完全缺失的細胞(一般shRNA大概是70% Knockdown),甚至經常會出現shRNA敲低了,但是細胞WB效果不好;同時Knockout使用移碼敲除的方式也會出現
  • circRNA敲除細胞株揭秘其對基因調控的重要作用
    circRNA 的基因編輯與調控,為疾病研究與治療助力!circRNA涉及許多複雜的功能,那一般是如何對它的功能進行研究的呢?和編碼基因類似,常見的做法是將該circRNA敲除(降)或者進行過表達,下面我們介紹下幾種最常用的circRNA基因編輯與調控。
  • 基因敲除EGFR細胞-源井生物
    最近的證據表明,內源性和治療誘導的細胞應激均可觸發不依賴配體的EGFR轉運和信號傳導的健壯,非規範性途徑,基因敲除技術從而為癌細胞提供生存優勢和對治療的抵抗力。 基因敲除切割效率不僅可以讓人具有生成蛋白基化譜和建立調控記錄的能力,而且具有多種優勢,是一種特別有吸引力的重組蛋白表達系統
  • Crispr技術基因敲除細菌-源井生物
    )靶基因插入和敲除,目的是進行細菌修飾。通過CRISPR-Cas9系統在基因敲除大腸桿菌中進行多次基因編輯工業上有用的微生物的構建需要有效的基因組規模的編輯工具。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使用CRISPR/Cas9系統與λRed機器相結合的簡單,可靠和有效的方案,用於在大腸桿菌中進行基因敲除。在我們的程序中,至關重要的是使用雙鏈供體DNA和一種固化策略來去除編碼RNA的引導質粒,該質粒允許僅在兩個工作日內引發新的突變。我們的協議允許具有高誘變效率的多個逐步敲除菌株適用於高通量方法。
  • 基因敲除大腸桿菌的代謝通量分析-源井生物
    在這項研究中,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被用於基因敲除大腸桿菌TCA循環途徑中的sucAB和aceAK基因。對於單基因敲除,整個過程大約需要7天。但是,進行多輪編輯的每一輪遺傳修飾時間減少了2天。使用基因組編輯的重組菌株大腸桿菌BL21(DE3)ΔsucABΔaceAK/ pET-28a(+)-ido(2Δ-ido),與大腸桿菌相比,L-Ile對4-HIL的生物轉化率提高了約15% 。
  • Crispr基因敲除細胞系系統分析-源井生物
    基因敲除細胞系的前提條件性,是要一種用於消除某些組織(例如肝臟)中特定基因的技術。該技術對於研究個體基因在活生物體中的作用非常廣泛。它與傳統的基因敲除技術不同,因為它在特定的時間針對特定的基因,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將其清除。而基因敲除技術的使用消除了許多傳統基因敲除的副作用。在傳統的基因敲除中,胚胎可能由於基因突變而死亡,這使科學家無法研究成年的基因細胞。
  • Crispr基因敲除細胞系系統分析-源井生物
    該技術對於研究個體基因在活生物體中的作用非常廣泛。它與傳統的基因敲除技術不同,因為它在特定的時間針對特定的基因,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將其清除。而基因敲除技術的使用消除了許多傳統基因敲除的副作用。在傳統的基因敲除中,胚胎可能由於基因突變而死亡,這使科學家無法研究成年的基因細胞。然而某些細胞組織即使可以敲除也不能單獨進行研究,因此該細胞在某些組織中必須是無活性的,而在其他組織中必須保持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