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要獲得滿分,必須要有高於滿分的能力。平日裡引導孩子學習,現在臨近期末。正是複習備考,總結一階段學習的時候,孩子出現的一些學習問題現在更要儘快解決掉。
「每次問孩子數學考試題答得怎麼樣?孩子總是自信滿滿回答,感覺沒有多大難度,幾乎都做了。可每次成績公布後,孩子總是報給我們低於期望值的一個分數。和孩子把錯題重新分析一下,他又馬上恍然大悟。怎麼辦呢?」魚躍媽無可奈何的求助。
孩子計算題易丟分原因
1、沒有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
平時有泛泛閱讀習慣的孩子,審題時常會遺詞掉句,漏掉很多關鍵點。或是捨本逐末,偏重於書寫格式的正確率。僅僅為了計算而計算,讓計算脫離了與實踐的緊密溝通,計算基礎功底打得不牢。例如:加法的算理是把幾個數合成一個數的方法,孩子沒有體會到這一步,就會失去「化繁為簡」的計算基礎,進而失去對「裂項」的認識。
在計算教學中,算理與算法是兩個不可或缺的關鍵。算理是對算法的解釋,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對算理的總結與提煉,它們是相互聯繫,有機統一的整體。透徹理解算理和熟練掌握算法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保證。例如
解決辦法:引導孩子練習一邊讀題目,一邊勾畫重點即可。
2、對數學題只求算對,沒有形成計算意識
大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題只求算對。沒有更進一步的思考,失去計算意識。舉個例子:對於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求解過程,其實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最初形態,如果沒有深入引導,孩子是不會有這個意識的。
3、熟練度不夠,基礎計算的基本功不紮實
熟練度不夠,在數學計算上往往對於公式的把握不夠熟練,在應用過程中常會出現符號弄錯,分子分母弄錯,順序記錯諸多問題。基礎計算是什麼呢?例如:5+8=13。這就是基礎計算,年齡小的孩子常會用數手指來得出結果。如果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三年級以上)還是數手指計算,就說明孩子基礎計算能力不足。
針對以上原因,家長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有以下4個方法可供參考。
1、理解算理。算理就是計算過程中的道理,是指計算過程中思維方式,是解決為什麼這樣算的問題。舉個例子:265+137,要理解265是由2個百、6個十、5個一組成。137是由1個百、3個十、7個一組成。265+137就是2個百加一個百,6個十加3個十,5個一加7個一。合在一起就是結果,其中還要理解滿十進一。
具體可查閱相關圖書,書中作者將貼近人們生活的枯燥,繁難,令人頭痛的數學題才和算法都變成趣味豐富、令人愛讀的文字。
2、基礎計算的基本功紮實。基礎計算能力不好會造成孩子計算速度慢和計算容易出錯。家長從小學低年級就要引導培養孩子的基礎計算,在練習基礎計算時引導孩子學會用計數器、小棒、畫圖等方法來鞏固,而不要單純讓孩子只會數手指。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引導孩子多掌握一些基礎計算必備知識: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表內除法脫口而出;100以內的合數、質數,9個特殊乘積、16個小數與分數的互化值、11-19的平方數熟記於心。
3、數學趣味化,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遊戲裡處處都有數學應用。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可用撲克牌數字遊戲練習加減法,:家長先說一個數字,比如19,限定在最短時間內,從打亂的牌中找出能湊成17的兩個數。這個家長可以參與其中,拼出一道減法題、除法題、甚至混合運算題來,得數為17。這會增加孩子的數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0個口算題。筆不能生,保持做題的手感和狀態。
除此之外數學計算也講究字寫得工整。家長引導孩子形成算前認真審題、算後仔細檢查的良好計算習慣。
結語:數學計算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事情,家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計算能力,是提高孩子計算能力、避免計算題丟分切實有效的辦法。家長通過以上4點,引導孩子養成「一看、二想、三計算」的認真計算習慣,逐步提高數學準確率。
——END——
我是為娃學畫,我始終堅信初生的嬰兒好似一張白紙,一方未開墾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練「畫功」,才能為娃畫出一條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