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基因:物種跨越,人類進化的新型遺傳方式?

2021-03-01 生物探索

生殖是人類分享遺傳信息的基本方式。這種遺傳轉移方式被稱為垂直或傳遞性狀「向下」。然而,一些生物可通過水平DNA交換共享基因,這意味著多種遺傳形式的存在。近日,一篇新的論文通過分析這種轉移方式,即轉座子(或「跳躍基因」)在不同生物體基因組中的存在,研究了其在哺乳動物中的可能作用。

Sourc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跳躍基因

跳躍基因(或轉座子)是指能夠進行自我複製,並能在生物染色體間移動的基因物質。它們具有擾亂被介入基因組成結構的潛力,並被認為是導致生物基因發生漸變(有時候是突變),並最終促使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

轉座因子約佔人類基因組的一半。一些長散布元件 ( 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Line) 的逆轉錄轉座子,在複製自己的同時留下一個舊的版本,從而導致基因組的擴增。真核生物中兩個最豐富的逆轉錄轉座子家族是LINE-1 (L1)和Bovine-B (BovB)。

最新進展

2013年,阿德萊德大學遺傳與進化系教授David Adelson博士曾指出,BovB的水平轉移比人們認為的要廣泛得多,並在兩種節肢動物模型(特別是爬行動物蜱)中證明了轉移的可能機制。這項工作已發表在PNAS雜誌。

Credit: iStockphoto/Martin McCarthy

對於他們正在進行的這項課題,Adelson博士說,「跳躍基因,即逆轉錄轉座子,可以複製並粘貼在基因組周圍以及其他物種的基因組中。我們仍不清楚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Adelson博士及其同事假設哺乳動物中L1逆轉錄因子的存在是由於一個古老的水平轉移事件。為了研究這一點,他們從由759個植物、真菌和動物基因組組成的數據集中提取了數百萬個逆轉錄轉座子序列。

在目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員指出,L1和BovB逆轉錄轉座子存在於多種物種中,包括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節肢動物和原始物種(如海膽和海鞘),並且在生物體中具有相似的分布。

有趣的是,他們發現,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物種間的轉移,甚至植物和動物之間的轉移,經常發生,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在真核物種中鑑定出多種可能的L1水平轉移事件,主要涉及海洋真核生物中的Tx樣L1。他們還發現了新的橫向轉移寄生蟲載體,如臭蟲、水蛭和蝗蟲,並在蝙蝠和青蛙等新的譜系中發現了BovB的出現。

作者寫道:「因此,我們推測,獸類(therian mammals)哺乳動物的物種形成部分是受L1逆轉錄對基因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包括對轉錄網絡(transcriptional networks)的調控作用。」

前文已經提到,大量哺乳動物基因組是由轉座因子組成的。這些結果支持了水平轉移在新宿主生物中產生長期基因組變化的作用。 」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工具的進步,我們預計,我們的研究將成為從大規模基因組數據中推斷水平轉移的寶貴資源。"作者總結道。

這項最新結果已於7月9日以「Horizontal transfer of BovB and L1 retrotransposons in eukaryotes」為題發表在Genome Biology 雜誌。

責編:浮蘇

參考資料:1)Jumping Genes Hop across Species to Stir Human Evolution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共享」基因物種跨越之謎
    在我們身體裡存在的基因,有可能與蜥蜴、小丑魚、青蛙、螃蟹,乃至海膽和海鞘這些原始物種相似?事實上,在整個生物進化過程中,物種間的轉移是一件經常發生而且再正常不過的事。準備好跟著跳躍基因一起跳進它的世界了嗎?
  • 基因跳躍 物種之間「徵服戰」
    原標題:基因跳躍 物種之間「徵服戰」   看似無關聯的兩段基因 「千裡」之外也能相互調控   一些生物現在的狀態很可能是你我進化到某個階段的「鏡子」。王東說,這些細胞器在進化之前很可能是另一個入侵或者「土著」的「細胞核」。   研究顯示,細胞器和細胞核之間的基因也會發生跳躍,跳躍可能是它們在進化中相互「徵服」的一種方式。王東說,相隔遙遠無關聯的基因可以進行調控,一段基因從A基因組跳躍到B基因組,可能會使得B基因組的某個基因沉默,也很可能是跳躍過去的這段基因被沉默了。這本質上是物種之間的「徵服戰」。
  • 哺乳動物中發現橫向基因跳躍
    人類通常「縱向」獲得自身基因,即基因遺傳自父母和他們的祖先。細菌則不僅以這種「縱向」方式獲得基因,還能以「橫向」方式從一個不相干的細菌傳遞基因。
  • PNAS:揭秘罕見「跳躍基因」
    許多組成我們基因組的DNA都能夠追溯到轉座元件/跳躍基因,在哺乳動物體內閒置著大量的這種元件。Johns Hopkins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蝙蝠體內發現了一種新跳躍基因,是首個在哺乳動物中依然具有活性的剪切-粘貼式跳躍基因。這一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的網站上,不僅為人們提供了研究進化的新方法,也將有助於開發基因治療的新工具。
  • 「基因剪刀」遇見跳躍基因會怎樣?
    《科學》和《自然》近日接連發文介紹了兩種新型CRISPR技術,均是通過利用「跳躍基因」的性質改進CRISPR技術的靶向準確性。都能編輯基因,「單身」時它們這樣工作CRISPR/Cas9技術是CRISPR技術的全稱,前面的「CRISPR」是「制導靶標」,後面的Cas9才是真正的「剪刀」。
  • 「基因剪刀」遇見跳躍基因 會擦出什麼火花
    芭芭拉是上個世紀的「零零後」(1902年出生),在她的年代,人們認為基因是「牢固錨定」的,但她卻要證明基因是能夠「跳動」的,她的系統性研究和對科學的堅持,最終打破了人們保守的觀念,並因此獲得1983年的諾貝爾獎。  兩位科學家跨越百年的研究成果終於「相遇」。《科學》和《自然》近日接連發文介紹了兩種新型CRISPR技術,均是通過利用「跳躍基因」的性質改進CRISPR技術的靶向準確性。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跳躍基因」(jumping genes)又被稱為轉座因子,它是一種可以改變其在基因組中位置的DNA序列。跳躍基因可能會產生突變,亦或是逆轉突變,細胞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大小會因此而改變。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助長癌症
    「跳躍基因」(jumping genes)又被稱為轉座因子,它是一種可以改變其在基因組中位置的DNA序列。跳躍基因可能會產生突變,亦或是逆轉突變,細胞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大小會因此而改變。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
  • 這種神奇的「跳躍基因」到處「旅遊」,卻不會讓人變成另一個物種
    「跳躍基因」——可以從基因組的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的DNA片段——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增加遺傳多樣性而聞名。現在,位於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 跳躍:「跳躍基因」如何改變基因編輯
    去年,一項研究發現,這種技術「經常」導致「廣泛的」意想不到的基因突變。但周四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編輯DNA中的基因:「跳躍基因」,也被稱為轉座子,可以有效地插入DNA,而不需要切割。
  • 研究揭開細菌基因跳躍轉移機理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德漢姆國家進化綜合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30多種可導致包括肺炎、腦膜炎、胃潰瘍和瘟疫等疾病在內的致病細菌,終於找到了答案。相關研究發表在《分子生物學與進化》期刊上。 大多數生物是從雙親處獲得基因,但細菌可以說是適應性最強的生物之一,它們擅長於相互之間的基因交流——不斷選擇保留有用的遺傳信息而拋棄無用的,以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
  • 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信息
    遺傳的歷史就書寫在現代非洲人的DNA中,但還需要一些調查工作來對其進行注釋。在即將出現在8月3號《細胞》(Cell)雜誌封面上的一篇報導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們和他們的同事對分屬三個不同狩獵者(hunter-gatherer)群體的15個非洲人的完全測序基因組進行了分析,並破解了一些必定涉及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的信息。  Tishkoff 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基因組非編碼區域的重要性,特別是調控基因的表達。
  • 遺傳算法:組合優化算法,按照進化論的方式啟發搜索尋優解
    遺傳算法是由美國密西根大學的 Holland教授創立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啟發而設計實現。遺傳算法不是通過暴力搜索解的方法,而是通過模擬種群的基因交叉和突變,經過種群一代一代的適者生存的方式尋找問題優解的方法,這在解決組合優化時解空間組合爆炸中應用廣泛。
  • 「變種」基因:人類進化之源
    而在更多時候,說起基因突變,大多數人先想到的是惡性腫瘤和罕見遺傳病。一個常被忽視的事實是:如今的你之所以能夠和猿產生天壤之別,關鍵在於基因突變的「神來之筆」。    過去幾萬年間,人類數以千計的基因發生突變,正是突變賦予了人類全新的「超能力」,促成了從猿類祖先向現代人類的偉大跨越。
  • 混種交配:改變人類基因 影響人類進化
    關於人類的進化史,一直謎霧重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後,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並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正是由於混種交配,人類才成功進化存活至今,而人類的文化也才得以發展進步。然而,由於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因此很難證明當時非洲大陸上存在混種交配。
  • 跳躍基因竟會挾持正常細胞,入侵卵子!
    導致玉米粒出現不同顏色的是一種「跳躍基因」,名叫「轉座子(transposon)」,它們是一類能夠在基因組中進行「跳躍」移動的DNA序列,在生物中很常見,除了玉米粒之外,還有葡萄的顏色(紫色,綠色,紅色等),血橙果肉的顏色(淺橙色到深紅),番茄的形狀等等,都與轉座子和基因之間的作用有關。
  • 人類仍在進化,失智症基因或將逐漸被自然選擇而不再困擾人類?
    我們知道,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任何今天的物種形態都是自然選擇下不斷進化的產物,而且這種進化一直再發生著。
  • 為何人類不能像壁虎一樣斷肢再生?科學家從肺魚的基因中找到線索
    但自然界中也存在少數幸運的物種,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壁虎,還有蠑螈和蝌蚪,它們都有能力完全再生複雜的身體部位。了解這些脊椎動物斷肢再生的分子機制,可能是開發新型再生醫學的關鍵,使科學家們有可能找到治癒人類損傷的脊柱和其他嚴重受損組織的方法。
  • 最大的一組哺乳動物基因組揭示了瀕臨滅絕的物種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名為「動物學家項目」的研究,分析和比較了所有哺乳動物家族中超過80%的整個基因組,跨越了近1.1億年的進化過程。包括120多個以前未被測序的物種的基因組,並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捕獲了哺乳動物的多樣性。
  • 人類是「外來物種」?我們體內的「37號」基因,或已暗示
    》並不能完全解釋人類的起源人類的進化史裡有長達二十萬年的空檔期,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推理,人類是由最接近人類的近親物種猿猴類進化而成。但這一觀點在現代科學界被多次推翻,因為猿猴和人類的差別實在太大,並沒有任何直接證據來證明這一理論的正確。按照進化論的推理,人類從猿猴類的進化應該是漫長且延續的,每個時期都該存在某一種物種代表著這一階段人類的進化,但這一物種的化石至今沒有發現仿佛消失一般,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想這段空白的歷史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