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蔡敏/新華網 2016-11-03 08:12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這分別是國際上最長時間的高溫偏濾器等離子體放電、最長時間的高約束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我國在穩態高約束等離子體研究方面走在國際前列。 高參數、高約束模式偏濾器等離子體是未來聚變託克馬克放電的最基本的運行方式。
-
向終極能源不斷邁進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
我國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受控熱核聚變能的研究主要有兩種--慣性約束核聚變和磁約束核聚變。前者利用超高強度的雷射在極短的時間內輻照氘氚靶來實現聚變,後者則利用強磁場可很好地約束帶電粒子的特性,將氘氚氣體約束在一個特殊的磁容器中並加熱至數億攝氏度高溫,實現聚變反應。 託卡馬克(Tokamak)是前蘇聯科學家於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環形磁約束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資料圖) 記者2月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
中國可控核聚變實驗獲突破 等離子體放電102秒
中新社合肥2月3日電(記者吳蘭)記者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人造太陽」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實現在國際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
我國核聚變研發躋身世界一流!中科院研製的PF6線圈通過驗收測試
近日,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線圈測試現場傳來喜訊,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ITER PF6線圈一次性通過所有驗收測試項目,即將作為磁體系統中首個線圈安裝至ITER主機中,為ITER計劃2025年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的重大工程節點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於ITER計劃進度具有積極的提速推進意義
-
「輝煌「十三五」」核聚變研發躋身世界一流
近日,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線圈測試現場傳來喜訊,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ITER PF6線圈一次性通過所有驗收測試項目,即將作為磁體系統中首個線圈安裝至ITER主機中,為ITER計劃2025年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的重大工程節點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於ITER計劃進度具有積極的提速推進意義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兩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攝氏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
-
中國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
其採用的先進裝置以及結構與控制方式試驗成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一直鑽研核聚變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凡,中國再次成功向未來核聚變堆試驗運行邁進一大步,並為中國未來核聚變示範堆和商業堆的自主設計與研發製造奠定基礎。據報導,完成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的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於2009年批准在中國成都建成。
-
...人造太陽,核聚變,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 ——快科技...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今天宣布,國家大科學裝置——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可控核聚變還需多久?深度解讀:我國的「人造太陽」之路
除了在電子迴旋加熱實驗中獲得了4.9 keV的電子溫度,在中性束加熱條件下得到了2.5 keV的離子溫度等高參數外,成功實現了高約束模(H模)放電(圖3),能量約束時間達到150 ms,等離子體總儲能大於78 kJ,在H模物理研究中,觀測到在L-H轉換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極限環振蕩,分別稱為原(Y)型、進(J)型和完整的動態演化過程。這為L-H模轉換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磁場約束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
1968年8月在蘇聯新西伯利亞召開的第三屆等離子體物理和受控核聚變研究國際會議上,阿齊莫維齊宣布在蘇聯的T-3託卡馬克上實現了電子溫度 1 keV,質子溫度 0.5 keV,nτ=10的18次方m-3.s,這是受控核聚變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託卡馬克的熱潮,各國相繼建造或改建了一批大型託卡馬克裝置。
-
推薦|可控核聚變還需多久?深度解讀我國的「人造太陽」之路
目前,作為中方科技人員,參與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的建設,在ITER總部工作。除了在電子迴旋加熱實驗中獲得了4.9 keV的電子溫度,在中性束加熱條件下得到了2.5 keV的離子溫度等高參數外,成功實現了高約束模(H模)放電(圖3),能量約束時間達到150 ms,等離子體總儲能大於78 kJ,在H模物理研究中,觀測到在L-H轉換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極限環振蕩,分別稱為原(Y)型、進(J)型和完整的動態演化過程。這為L-H模轉換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在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 中國走到了哪一步?
最近,中國在核聚變領域連續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11月初,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EAST(先進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
中國核聚變實驗裝置觸達一億度!厲害在哪裡?
11月12日,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發布消息,EAST核聚變裝置在2018年實驗中又有突破。核聚變就像氫彈爆炸或太陽內部反應,溫度超高,一般容器沒法盛放。被寄予最大希望的核聚變實驗方案叫「託卡馬克」——用超強的磁場約束高溫的核燃料。EAST又稱東方超環,是中國研製的世界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它的外形像一個甜甜圈,它使用超導體,以最小的能耗獲取最強的磁場。
-
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也是我國消化吸收ITER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
可控核聚變!中國「人造太陽」持續60秒創全球紀錄
可控核聚變就意味著無限能源,但其難度之高不可估量,學界因而有著「核聚變距離成功永遠有25年」的說法。據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合肥)官方報導,該院承建的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在十周年之際達成重大突破,第11輪物理實驗中獲得超過60秒的穩態(即完全的非感應電流驅動)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
-
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核集團獲悉,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