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尼德蘭」這個詞,指的是低地的意思,指歐洲西北部的萊茵河、馬斯河和些耳德河下遊地帶的地方,這個地方多年飽經風霜,先是被德意志和法蘭西瓜分,到了15世紀西班牙國王又佔領了這片土地,搞得當地人不停的更改國籍。小小的尼德蘭王國安卻一點兒都不簡單,早在14世紀就出現了手工工場,經濟發達。
這個時期,在尼德蘭的封建社會經濟的內胎中,早已經孕育這治本主義生存關係的萌芽。但此時的尼德蘭,貌似強大的背後,蘊含著種種矛盾。西班牙的霸權主義統治,嚴重阻礙了尼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尼德蘭的經濟發展並不平衡,存在南北兩個對立的經濟區域,彼此間存在著激烈的鬥爭。在西班牙霸權主義壓迫以及國內矛盾交織下,尼德蘭爆發了反抗西班牙求獨立的革命,這次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造就了海上馬車夫王國——荷蘭的誕生。
時勢造英雄——「祖國之父」的誕生
說起尼德蘭革命,不得不想到威廉一世。威廉是一個古老家族的後代,他的祖先在給他留下一些領地,其中之一是法蘭西東南部的一個封建小國——奧蘭治,因而獲得了奧蘭治親王的稱號。歷史上的威廉一世待人接物溫文有禮,他不僅富有,而且極具才華,行事十分果斷,謹言慎行,故被人成為緘默者。儘管他有著貴族稱號,並且享受著只有貴族才有的封地,但但後來卻成了尼德蘭貴族反叛領袖。在他的帶領下,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的獨立運動取得勝利。此後,他在人民的擁戴下於1584年加冕,奈何在加冕前兩天被刺殺,年僅50。後來的人們將其稱為」祖國之父「
「乞丐之爭」——為獨立而戰
1565年-1566年,尼德蘭的革命形勢已經十分緊張了。1566年4月5日,幾百個尼德蘭的貴族組成代表團在街上遊行,因為他們的衣著並不華麗,反而有些破舊。因此遭到西班牙貴族的鄙視,並辱罵他們是「乞丐」。讓人意外的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接受了這個外號,這個外號後來也被所有爭取尼德蘭革命的戰士所用,用以團結革命人士。
這些人穿著粗俗灰色的服裝,身帶旅行袋以及碗缽,組成遊擊隊,到處襲擊西班牙的小股軍隊。陸上的遊擊隊遊行於密林,自稱為「森林乞丐」,水上遊擊隊自稱為「海上乞丐」,出沒於風波浪裡,各地的遊擊隊屢屢得勝,吸引的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革命形勢越發高漲。
1527年,北方普遍各省爆發反對西班牙的起義。西班牙國王派遣阿爾髮帶領一支一萬八千人的軍隊鎮壓起義。威廉親王被推選為起義軍的總督,到1573年,起義軍先後攻佔了北方七省,將其從西班牙的魔爪中解救出來。西班牙國王不得不召回阿爾發,任命新的尼德蘭總督——列揆生,率西班牙軍隊繼續進攻。
1574 他終於攻下了圍困了半年之久的海濱城市萊登,守城居民英勇奮鬥,城內糧盡時,西班牙軍來誘降。守城人回答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婦女,我們的宗教不受外國侵擾,我們會吃點自己的左手來保全自己的右手!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保證了萊登人的勝利。農民和海上乞丐前來支援,他們掘開馬斯河河堤,防水淹敵,終於使列揆生的軍隊退卻。北方革命人民取得的革命成果,同時也影響著南方人民的鬥志,南方人民受到鼓舞后,各地也紛紛發動起義,奪取政權。
1576年,尼德蘭的革命代表在根特城召開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商討南北聯合及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問題。最後籤訂了《根特協定》廢除阿爾發頒布的一切法令。和迫害異教的法令,南方保持天主教,北方則承認加爾文教的合法地位。
「道不同不相為謀」——南北方的分道揚彪
《根特協定》籤訂後,革命形勢進一步高漲,城市的人發動新的起義,而農村的人民則抗租扛稅。奪取貴族和教會的土地,這引起了南方貴族和天主教憎祖的恐懼,他們準備與西班牙妥協。
1579年初,他們在現在屬於法國的阿拉斯結成了阿拉斯同盟。試圖以此來保護他們的財產和宗教。他們承認西班牙國王為合法的統治者和君主。天主教為唯一合法的宗教。不久,北方的各省聯合南方的部分城市在哥特勒支也成立了同盟,以對抗阿拉斯同盟。宣告北方各省為永不可分的聯盟。革命者們組建了三級會議,由各省代表組成,會議被認定為最高權力機關,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實行共同的軍事和外交政策。
1581年七月,同盟決定,拒接承認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為了表示抗議,北方各省宣告成立聯省共和國,因為同盟以荷蘭省為中心。又稱為荷蘭共和國。1585年,西班牙攻陷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捲土重來,恢復了在南方的統治,這樣尼德蘭的南北方實際上就分道揚鑣了。
四、尼德蘭革命的高潮,西班牙的無能為力
當然,西班牙人並不甘心失去多尼德南北方的統治,在恢復了南方的統治後,便對北方的荷蘭共和國發起反撲,但並沒能如願,反而是屢屢敗退。事實上,到後來,西班牙已無力回天,尤其是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打敗並被全部殲滅。隨後,西班牙又出兵法國,在與法國的胡格諾戰爭中再次失敗,連遭打擊的西班牙已經無法對尼德蘭的革命產生威脅。
1609年,西班牙與聯省共和國,締結了12年停戰協議,事實上承認了共和國的獨立。但正式承認荷蘭的獨立是在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籤訂的《威斯特伐利條約》,那是1648年的事了,尼德蘭南部後來形成比利時、盧森堡國家。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後,荷蘭的資本主義發展更快,尤其是呢絨業和麻紡業,發展迅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造船業尤為發達,居當時世界首位,荷蘭商船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商業活躍甚至超過工業。安姆斯特丹不但成為荷蘭的經濟中心,也是國際貿易和金融的中心。
五、結語
尼德蘭的分離不是偶然的,從經濟上看,當時的尼德蘭南北各省分別有兩個經濟中心。一個是南方的安特衛普,一個是北方的阿姆斯特丹,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相互競爭,相對而言,南方的經濟中心與西班牙的聯繫更密切一些,其利害關係也更多一些。
從宗教方面看,南方的居民,絕多數是信奉天主教,而北方的人,多信奉新教,西班牙正好是信奉天主教的國家,所以它跟南方聯繫更為緊密。另外從地理上看,尼德蘭是一個低地國家,港灣和河流較多,在地理上形成了很多的分割和屏障,阻礙了西班牙的進攻。從軍事上不利於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