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霸權主義下的尼德蘭革命,海上馬車夫的前世之戰!

2020-12-04 阿森侃史

前言

「尼德蘭」這個詞,指的是低地的意思,指歐洲西北部的萊茵河、馬斯河和些耳德河下遊地帶的地方,這個地方多年飽經風霜,先是被德意志和法蘭西瓜分,到了15世紀西班牙國王又佔領了這片土地,搞得當地人不停的更改國籍。小小的尼德蘭王國安卻一點兒都不簡單,早在14世紀就出現了手工工場,經濟發達。

這個時期,在尼德蘭的封建社會經濟的內胎中,早已經孕育這治本主義生存關係的萌芽。但此時的尼德蘭,貌似強大的背後,蘊含著種種矛盾。西班牙的霸權主義統治,嚴重阻礙了尼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尼德蘭的經濟發展並不平衡,存在南北兩個對立的經濟區域,彼此間存在著激烈的鬥爭。在西班牙霸權主義壓迫以及國內矛盾交織下,尼德蘭爆發了反抗西班牙求獨立的革命,這次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造就了海上馬車夫王國——荷蘭的誕生。

時勢造英雄——「祖國之父」的誕生

說起尼德蘭革命,不得不想到威廉一世。威廉是一個古老家族的後代,他的祖先在給他留下一些領地,其中之一是法蘭西東南部的一個封建小國——奧蘭治,因而獲得了奧蘭治親王的稱號。歷史上的威廉一世待人接物溫文有禮,他不僅富有,而且極具才華,行事十分果斷,謹言慎行,故被人成為緘默者。儘管他有著貴族稱號,並且享受著只有貴族才有的封地,但但後來卻成了尼德蘭貴族反叛領袖。在他的帶領下,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的獨立運動取得勝利。此後,他在人民的擁戴下於1584年加冕,奈何在加冕前兩天被刺殺,年僅50。後來的人們將其稱為」祖國之父「

「乞丐之爭」——為獨立而戰

1565年-1566年,尼德蘭的革命形勢已經十分緊張了。1566年4月5日,幾百個尼德蘭的貴族組成代表團在街上遊行,因為他們的衣著並不華麗,反而有些破舊。因此遭到西班牙貴族的鄙視,並辱罵他們是「乞丐」。讓人意外的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接受了這個外號,這個外號後來也被所有爭取尼德蘭革命的戰士所用,用以團結革命人士。

這些人穿著粗俗灰色的服裝,身帶旅行袋以及碗缽,組成遊擊隊,到處襲擊西班牙的小股軍隊。陸上的遊擊隊遊行於密林,自稱為「森林乞丐」,水上遊擊隊自稱為「海上乞丐」,出沒於風波浪裡,各地的遊擊隊屢屢得勝,吸引的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革命形勢越發高漲。

1527年,北方普遍各省爆發反對西班牙的起義。西班牙國王派遣阿爾髮帶領一支一萬八千人的軍隊鎮壓起義。威廉親王被推選為起義軍的總督,到1573年,起義軍先後攻佔了北方七省,將其從西班牙的魔爪中解救出來。西班牙國王不得不召回阿爾發,任命新的尼德蘭總督——列揆生,率西班牙軍隊繼續進攻。

1574 他終於攻下了圍困了半年之久的海濱城市萊登,守城居民英勇奮鬥,城內糧盡時,西班牙軍來誘降。守城人回答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婦女,我們的宗教不受外國侵擾,我們會吃點自己的左手來保全自己的右手!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保證了萊登人的勝利。農民和海上乞丐前來支援,他們掘開馬斯河河堤,防水淹敵,終於使列揆生的軍隊退卻。北方革命人民取得的革命成果,同時也影響著南方人民的鬥志,南方人民受到鼓舞后,各地也紛紛發動起義,奪取政權。

1576年,尼德蘭的革命代表在根特城召開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商討南北聯合及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問題。最後籤訂了《根特協定》廢除阿爾發頒布的一切法令。和迫害異教的法令,南方保持天主教,北方則承認加爾文教的合法地位。

「道不同不相為謀」——南北方的分道揚彪

《根特協定》籤訂後,革命形勢進一步高漲,城市的人發動新的起義,而農村的人民則抗租扛稅。奪取貴族和教會的土地,這引起了南方貴族和天主教憎祖的恐懼,他們準備與西班牙妥協。

1579年初,他們在現在屬於法國的阿拉斯結成了阿拉斯同盟。試圖以此來保護他們的財產和宗教。他們承認西班牙國王為合法的統治者和君主。天主教為唯一合法的宗教。不久,北方的各省聯合南方的部分城市在哥特勒支也成立了同盟,以對抗阿拉斯同盟。宣告北方各省為永不可分的聯盟。革命者們組建了三級會議,由各省代表組成,會議被認定為最高權力機關,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實行共同的軍事和外交政策。

1581年七月,同盟決定,拒接承認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為了表示抗議,北方各省宣告成立聯省共和國,因為同盟以荷蘭省為中心。又稱為荷蘭共和國。1585年,西班牙攻陷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捲土重來,恢復了在南方的統治,這樣尼德蘭的南北方實際上就分道揚鑣了。

四、尼德蘭革命的高潮,西班牙的無能為力

當然,西班牙人並不甘心失去多尼德南北方的統治,在恢復了南方的統治後,便對北方的荷蘭共和國發起反撲,但並沒能如願,反而是屢屢敗退。事實上,到後來,西班牙已無力回天,尤其是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打敗並被全部殲滅。隨後,西班牙又出兵法國,在與法國的胡格諾戰爭中再次失敗,連遭打擊的西班牙已經無法對尼德蘭的革命產生威脅。

1609年,西班牙與聯省共和國,締結了12年停戰協議,事實上承認了共和國的獨立。但正式承認荷蘭的獨立是在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籤訂的《威斯特伐利條約》,那是1648年的事了,尼德蘭南部後來形成比利時、盧森堡國家。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後,荷蘭的資本主義發展更快,尤其是呢絨業和麻紡業,發展迅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造船業尤為發達,居當時世界首位,荷蘭商船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商業活躍甚至超過工業。安姆斯特丹不但成為荷蘭的經濟中心,也是國際貿易和金融的中心。

五、結語

尼德蘭的分離不是偶然的,從經濟上看,當時的尼德蘭南北各省分別有兩個經濟中心。一個是南方的安特衛普,一個是北方的阿姆斯特丹,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相互競爭,相對而言,南方的經濟中心與西班牙的聯繫更密切一些,其利害關係也更多一些。

從宗教方面看,南方的居民,絕多數是信奉天主教,而北方的人,多信奉新教,西班牙正好是信奉天主教的國家,所以它跟南方聯繫更為緊密。另外從地理上看,尼德蘭是一個低地國家,港灣和河流較多,在地理上形成了很多的分割和屏障,阻礙了西班牙的進攻。從軍事上不利於統一。

相關焦點

  • 第一次反殖民戰爭,尼德蘭革命的成功,宣告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沒落
    但只要有壓迫就會有反抗,尼德蘭革命就是一次反抗殖民侵略者的戰爭。在當時這些產業都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西班牙的封建專制統治,是尼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而且西班牙殖民者還瘋狂的屠殺尼德蘭的新教徒,於是長期處於殖民壓迫的尼德蘭資產階級決定推翻西班牙的統治,建立獨立的國家。
  • 尼德蘭革命:撕開封建專制陰霾的第一道光,民主與專制的激烈抗爭
    另一方面,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要求更多的權利和自由,而封建專制統治很明顯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之人們對統治者之暴行越發無可忍耐,於是乎革命烈火開始在尼德蘭北部地區熊熊燃燒起來,在之後的歷史中,荷蘭之所以能成就「海上馬車夫」之稱的海上霸主,同此次革命有著直接的關係。
  • 尼德蘭革命(1566年~1609年)
    尼德蘭位於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原屬神聖羅馬帝國,1556年歸屬西班牙。西班牙隨即對尼德蘭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殘酷迫害新教徒。激起了當地溫和貴族和人民的強烈不滿,的反抗鬥爭不斷發生。
  • 荷蘭為什麼有「荷蘭」和「尼德蘭」兩個稱呼?
    為了獨霸尼德蘭的財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採取了徵高稅、不允許尼德蘭商船停留西班牙港口的政策,使尼德蘭大量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此外,在當時西班牙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國家,北部新興的資產階級越來越不願意受到天主教教義的束縛。尼德蘭革命一觸即發。西班牙的宗教迫害政策成了革命的導火索。為了壓制新教運動,西班牙國王在尼德蘭設立宗教裁判所,瘋狂迫害新教徒。
  • 「尼德蘭革命」,荷蘭的曲折建國史!
    尼德蘭的經濟發展引起了階級關係的變化。資產階級要求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獨立國家,發展資本主義。而且在宗教上不再信仰西班牙的天主教,改信加爾文教派。這些政治、經濟和宗教上的獨立是西班牙王室所不能容忍的,當時西班牙國庫的年收入一半以上來自尼德蘭。腓力二世時代,西班牙對尼德蘭的壓迫更緊,特別是迫害了許多新教徒。
  • 尼德蘭人民是沒有辦法了才發動了這場革命
    尼德蘭革命發生的原因尼德蘭革命發生的原因可以被分成兩個方面,其一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其二是西班牙封建專制的壓迫。兩者形成了強烈的衝突,導致了這次事件的發生。在西班牙政府的統治之下,尼德蘭的資本主義發展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腓力二世繼位後,他拒絕償還尼德蘭的國債,讓許多尼德蘭的銀行面臨倒閉的危險,同時他有提出抬高羊毛收購的價格,讓尼德蘭的很多工場因此倒閉。尼德蘭失業的人越來越多,加上西班牙政府對新教徒的迫害,一場革命運動迫在眉睫。
  • 「尼德蘭」革命的爆發,竟還伴隨著遊擊戰爭,你知道嗎?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尼德蘭革命的爆發和遊擊戰爭的文章,希望你們會喜歡!「尼德蘭」革命的爆發,竟還伴隨著遊擊戰爭,你知道嗎?貴族同盟與破壞聖像運動。正是在人民群眾對腓力二世不滿情緒高漲的形勢下,與資產階級利益相關的貴族激進派也開始行動了。
  • 發展必然衝突,衝突引發革命,「尼德蘭革命」的爆發已不可阻擋?
    尼德蘭戰略地位重要,使其成為西班牙王室的必爭之地 尼德蘭在徹底成為西班牙王室控制下的屬地之後,隨著其工商業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快,所能夠創造出的經濟產值也在不斷上升。 這就使得尼德蘭成為了當時西班牙封建中央政府不得不重點關注和控制的對象。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尼德蘭革命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尼德蘭革命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尼德蘭革命,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歐洲:尼德蘭革命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開始
    尼德蘭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同時又是一場爭取國家獨立的解放戰爭。一切主張民族獨立的人,包括愛國的封建貴族,都程度不同地參加了革命,但革命的主力軍是倍嘗民族和階級雙重壓迫的廣大農民和平民群眾。551年,皇帝親自作媒,威廉與尼德蘭名門閨秀結婚,領地又有增加。如他後來所說:他在尼德蘭並非外國人,尼德蘭是他的祖國。後來,威廉長期任職軍隊,為查理五世東徵西討,立下汗馬功勞。1556年,腓力二世即位,任命威廉為荷蘭、西蘭和烏得勒支等地總督和國務會議成員,並授予最高獎金羊毛勳章。
  • 「多城市國家」尼德蘭,革命前曾被「它」專制統治,慘不忍睹!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革命前的尼德蘭,希望你們會喜歡!「多城市國家」尼德蘭,革命前曾被「它」專制統治,慘不忍睹!「尼德蘭」荷蘭文意為低地,指馬斯河,萊茵河,些耳德河下遊及北海沿岸一帶的低洼地區範圍大體相當於今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確立歐洲均勢
    法國國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便於1700年11月24日宣布,由他的孫子菲力浦繼承西班牙王位。菲力浦不但成為西班牙國王,而且將繼承全部西班牙的內外權益,這引起了全歐的警惕。因為這不僅僅是西班牙王位是由哈布斯堡王室掌握,還是落入波旁王室手中的問題,對於英國,荷蘭來說,這意味著西班牙原來在歐洲大陸與海外的利益將被法國獨佔,這也將意味著波旁王朝的影響將從歐洲大陸擴展到西屬尼德蘭,在海外則取得原屬西班牙擁有的大量殖民地利益,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同意,由法國一家決定西班牙王位繼承這樣的重大事件,並由法國佔有原屬西班牙的所有利益。
  • 面積人口不及我國一個省,荷蘭在17世紀為何就成了海上霸主?
    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國,在17世紀卻創造了奇蹟,一躍成為海上霸主。當時的荷蘭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就是這種霸主地位的生動體現。我們今天說說,荷蘭是怎麼崛起乃至稱霸的。一荷蘭位於歐洲眾多河流的下遊靠海地帶,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在此形成了三角洲。三角洲區域出海方便,海運便利,但地勢較低,發展空間有限。
  • 荷蘭改名尼德蘭英文怎麼翻譯?Netherlands的中文翻譯是什麼
    荷蘭的國家宣傳標誌也由一束鬱金香及「Holland」字樣改為「NL」字樣  荷蘭政府表示自明年1月起該國就不叫「荷蘭」(Holland)了,僅用「尼德蘭」(Netherlands)這一國名。
  • 「尼德蘭」到底是什麼意思?荷蘭為什麼要改名尼德蘭?
    德國《焦點》周刊29日報導稱,荷蘭政府28日正式宣布,從2020年起,該國對外宣傳一律改用正式國名「尼德蘭」(Netherlands),而不再是暱稱「荷蘭」(Holland),以重塑更積極的國際形象。根據荷蘭政府的決定,自明年1月起,所有荷蘭企業、使館、政府部門和大學等機構,對外一律使用正式國名「尼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