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蘭」革命的爆發,竟還伴隨著遊擊戰爭,你知道嗎?

2020-12-04 花辰月夕r1320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尼德蘭革命的爆發和遊擊戰爭的文章,希望你們會喜歡!「尼德蘭」革命的爆發,竟還伴隨著遊擊戰爭,你知道嗎?

貴族同盟與破壞聖像運動。正是在人民群眾對腓力二世不滿情緒高漲的形勢下,與資產階級利益相關的貴族激進派也開始行動了。他們以奧蘭治的威廉親王、埃格蒙特伯爵和荷恩上將為首,組成了「貴族同盟」,1566年4月向瑪格麗特總督呈交了請願書,要求廢除「血腥敕令」,從尼德蘭撤走西班牙駐軍,召開三級會議討論尼德蘭的局勢,解除格倫維爾的職務,同時也表示效忠國王。瑪格麗特拒絕了他們的請願,並因他們衣著不整而被大臣們蔑稱為「吃丐」,群眾更加激憤。當貴族正在同資產階級商談對策時,人民起義爆發了。

1566年8月,在弗蘭德爾的一些工業城市,爆發了工人和平民的大起義。鬥爭鋒芒首先指向天主教會。群眾衝向教堂和修道院,搗毀聖像、遺骨和遺物,沒收教會財產,焚毀地契和債券。運動從南部開始,很快席捲了不拉奔、西蘭、荷蘭等十二省區,人數達數萬人,破壞教堂、修道院5500所。這次起義史稱「破壞聖像運動」,它標誌著尼德蘭革命的爆發。

貴族和部分資產階級害怕群眾運動的深入發展,以奧蘭治親王為首的貴族反對派開始與政府謀求妥協。女總督於8月23日頒布協議令,答應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動,允許加爾文教徒在指定地點傳教和祈禱,貴族反叛不予追究。貴族和資產階級毫無保留地接受「讓步」,退出運動,起義失敗。

阿爾發的恐怖統治與遊擊戰爭1567年秋,新任總督阿爾髮帶18000人的軍隊進駐尼德蘭,對起義人民實行血腥鎮壓。他公開叫囂:「寧把一個貧窮的尼德蘭留給上帝,不把一個富庶的尼德蘭留給魔鬼。」起義者被處死達8000人之多,威廉親王被迫逃亡國外,阿爾發還加強經濟掠奪,於1571年頒布新課稅令,規定財產稅為1%,土地買賣稅為5%,商品交易稅為109%,新稅法使尼德蘭經濟陷入絕境,工商業紛紛破產倒閉。

在貴族逃亡國外時,工人、農民、手工業者和部分資產階級同阿爾發的恐怖政策展開了武裝鬥爭。在南方的弗蘭德爾和海諾特的密林中,農民、平民組成了森林遊擊隊打擊敵人,被敵人蔑稱為「森林乞丐」。他們得到了居民的援助,如提供糧食和軍事情報等在北方的荷蘭、西蘭,一些漁民、水手和碼頭工人組織了海上遊擊隊,這些「海上乞丐」襲擊沿海城市,消滅西班牙人,也常常俘獲和擊沉西班牙船隊。各地遊擊隊不斷取勝,隊伍日益壯大,人民群眾的遊擊戰爭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

以上就是小編對此的解讀,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以後還會繼續分享歷史故事,最後希望大家閱讀愉快!

相關焦點

  • 歐洲:尼德蘭革命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開始
    尼德蘭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同時又是一場爭取國家獨立的解放戰爭。一切主張民族獨立的人,包括愛國的封建貴族,都程度不同地參加了革命,但革命的主力軍是倍嘗民族和階級雙重壓迫的廣大農民和平民群眾。有些官員還罵他們是「乞丐」。敵人的藐視和污衊更加激發了尼德蘭人的民族情緒,許多革命者接受這一挑戰,便自稱「乞丐」。貴族同盟開始同卡爾文派資產階級領袖接觸,商討對策,同時向德國路德派諸侯和法國雨格諾派貴族尋求援助。人民群眾認為最好的「對策」是革命。在貴族和資產階級尚未做出決定時,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起義象火山一樣爆發了。
  • 尼德蘭革命:撕開封建專制陰霾的第一道光,民主與專制的激烈抗爭
    查理五世在位時,西班牙國庫的一半收入來源於尼德蘭地區,查理五世死後,新繼位的腓力二世不僅沒有任何休養生息造福於民的政策,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迫害尼德蘭商人和貴族,剝奪百姓的錢財。除了經濟上的剝削之外,西班牙王室還大力實施宗教壓迫,彼時的宗教改革剛剛將新教傳入了尼德蘭北部,便引來了西班牙王室的勃然大怒。
  • 第一次反殖民戰爭,尼德蘭革命的成功,宣告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沒落
    但只要有壓迫就會有反抗,尼德蘭革命就是一次反抗殖民侵略者的戰爭。在當時這些產業都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西班牙的封建專制統治,是尼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而且西班牙殖民者還瘋狂的屠殺尼德蘭的新教徒,於是長期處於殖民壓迫的尼德蘭資產階級決定推翻西班牙的統治,建立獨立的國家。
  • 「尼德蘭革命」,荷蘭的曲折建國史!
    說起「尼德蘭」這個名字,也許各位看官有點陌生,不過她的正式譯名——「荷蘭」,大家應該很熟悉了。關於荷蘭,你想到了什麼?風車、鬱金香還是攔海大壩,可是她的「成長」之路卻充滿坎坷。他拒絕償還國債,使尼德蘭的銀行家蒙受巨大損失;提高西班牙收購羊毛的價格,使輸入尼德蘭的羊毛減少,導致許多手工場倒閉,很多工人失業;他還禁止尼德蘭商人同西班牙殖民地直接貿易。這種殘酷的專制統治使當地人民苦不堪言,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強烈不滿。
  • 西班牙霸權主義下的尼德蘭革命,海上馬車夫的前世之戰!
    在西班牙霸權主義壓迫以及國內矛盾交織下,尼德蘭爆發了反抗西班牙求獨立的革命,這次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造就了海上馬車夫王國——荷蘭的誕生。時勢造英雄——「祖國之父」的誕生說起尼德蘭革命,不得不想到威廉一世。
  • 尼德蘭革命(1566年~1609年)
    西班牙隨即對尼德蘭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殘酷迫害新教徒。激起了當地溫和貴族和人民的強烈不滿,的反抗鬥爭不斷發生。    1566年尼德蘭各地爆發了反對天主教的聖像破壞運動,很快就發展為一場要求宗教自由、廢除修道院特權的起義。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尼德蘭革命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尼德蘭革命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尼德蘭革命,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發展必然衝突,衝突引發革命,「尼德蘭革命」的爆發已不可阻擋?
    尼德蘭戰略地位重要,使其成為西班牙王室的必爭之地 尼德蘭在徹底成為西班牙王室控制下的屬地之後,隨著其工商業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快,所能夠創造出的經濟產值也在不斷上升。 這就使得尼德蘭成為了當時西班牙封建中央政府不得不重點關注和控制的對象。
  • 尼德蘭人民是沒有辦法了才發動了這場革命
    尼德蘭革命發生的原因尼德蘭革命發生的原因可以被分成兩個方面,其一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其二是西班牙封建專制的壓迫。兩者形成了強烈的衝突,導致了這次事件的發生。1566年4月的某一天,由尼德蘭的大貴族威廉·奧蘭治、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將等人,穿著乞丐的衣服,出現在總督府門口,對西班牙總督要求廢除迫害新教徒的法令。西班牙總督是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女公爵,她不僅沒有同意這些請願的貴族們的要求,還將他們趕出了總督府。西班牙政府的壓迫,正是成為了尼德蘭革命發生的原因之一。
  • 「多城市國家」尼德蘭,革命前曾被「它」專制統治,慘不忍睹!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革命前的尼德蘭,希望你們會喜歡!「多城市國家」尼德蘭,革命前曾被「它」專制統治,慘不忍睹!「尼德蘭」荷蘭文意為低地,指馬斯河,萊茵河,些耳德河下遊及北海沿岸一帶的低洼地區範圍大體相當於今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
  • 荷蘭為什麼有「荷蘭」和「尼德蘭」兩個稱呼?
    尼德蘭南部受拉丁文化影響,當地居民說拉丁語系的法語。北部地區受日耳曼文化的影響,居民說日耳曼語系的荷蘭語。語言的不同也往往也伴隨著宗教衝突。在中世紀的歐洲,羅馬天主教在歐洲佔據著統治地位,教會憑藉著掌握基督教《聖經》的權力凌駕於各國君主之上,控制著西歐各國。為了反抗天主教會的殘酷壓迫,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迅速展開。
  • 穿越2665年,遊擊終於從「戰爭行為」轉變為了一種「軍事策略」
    遊擊一詞在中國歷史上早就存在,在漢朝初年,就有遊擊將軍這麼個官職,而當時的遊擊可以顧名思義:遊走攻擊。當時的遊擊部隊主要作用可以說是「擾」,也就是反正咱小部隊出擊,不求能把敵軍給一把坑了,但求讓敵人不勝其擾,不得安歇的意思。
  • 薦書| 《鋒面雨》:全景式記敘陳毅南方三年遊擊戰烽火歲月的銳作
    其中,項英、陳毅等轉移到贛粵邊,以油山為中心,堅持長達三年艱苦卓絕的南方遊擊戰爭,為革命留下寶貴的火種。「七七事變」爆發後,國共全面合作,共同抗日。項英、陳毅等審時度勢,下山與國民黨軍談判,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將南方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
  • 中國乃至全球爆發的疫情還讓你貪戀娑婆世界嗎?聽印光大師開示
    中國乃至全球爆發的疫情還讓你貪戀娑婆世界嗎?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痴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由不能自反,竟為入道之障。可知入道之難,真難於登天矣。(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入道之難,難於登天,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都被貪嗔痴三毒所害,莫說入道,連人生福報都極難。眼下先中國後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鐵錚錚的證明全人類的貪嗔痴。
  • 你知道嗎?中越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是這個!難怪兩國官方閉口不談
    中越戰爭,在民間被習慣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指的是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宣告結束,但是在我國南方邊境的百姓心中,卻是印象深刻的。
  • 「尼德蘭」到底是什麼意思?荷蘭為什麼要改名尼德蘭?
    德國《焦點》周刊29日報導稱,荷蘭政府28日正式宣布,從2020年起,該國對外宣傳一律改用正式國名「尼德蘭」(Netherlands),而不再是暱稱「荷蘭」(Holland),以重塑更積極的國際形象。根據荷蘭政府的決定,自明年1月起,所有荷蘭企業、使館、政府部門和大學等機構,對外一律使用正式國名「尼德蘭」。
  • 1525年德國農民戰爭與近代政治革命
    在革命爆發的大概十年前,米開朗基羅終於畫完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革命爆發的大概二十年後,哥白尼將要寫出改變人類宇宙圖景的《天體運行論》;文藝復興此時正處於鼎盛時期,科學革命的步伐也越來越近。[1]當然,在那個時代中身處德意志鄉村地區的農民們,並不知道世界的命運將要發生劇烈的變換。雖然他們已經攢緊了手中的鐮刀和錘子,準備改變自己的命運。蝴蝶揮舞一下翅膀也許都能帶來一場風暴,而當農民們舉起革命的大旗,整個歐洲的土地都將為之震顫。
  • 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為什麼出兵幹涉蘇俄革命,卻以失敗告終?
    然而短短十來年後,日本和蘇俄又一次爆發了戰爭。這一次是日本武裝幹涉蘇俄革命,結果灰溜溜地被蘇俄趕了出去。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為什麼出兵幹涉蘇俄革命,卻以失敗告終?日俄戰爭表面上看日本打贏了俄國,但其實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看出,俄國的精銳在歐洲,畢竟那時候歐洲幾大國的矛盾愈演愈烈,隨時可能爆發戰爭。儘管遠東地區的俄軍也不少,但畢竟補給線長,尤其是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修通,無論是兵力還是補給,都不可能及時補充。
  • 你知道嗎?
    他不是中國人,但是他卻毅然投身中國革命,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就是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      眾所周知,白求恩為了支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晉察冀抗日前線,他以精湛的醫術救治了大批八路軍傷員和當地患病群眾,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白求恩不僅是一位戰地醫生,他還在艱苦的條件下,就地取材,研製出了多種方便實用的醫療器械。近日山東衛視《中國面孔》解讀了一位非常特殊的「中國面孔」,告訴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發明家」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