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尼德蘭革命的爆發和遊擊戰爭的文章,希望你們會喜歡!「尼德蘭」革命的爆發,竟還伴隨著遊擊戰爭,你知道嗎?
貴族同盟與破壞聖像運動。正是在人民群眾對腓力二世不滿情緒高漲的形勢下,與資產階級利益相關的貴族激進派也開始行動了。他們以奧蘭治的威廉親王、埃格蒙特伯爵和荷恩上將為首,組成了「貴族同盟」,1566年4月向瑪格麗特總督呈交了請願書,要求廢除「血腥敕令」,從尼德蘭撤走西班牙駐軍,召開三級會議討論尼德蘭的局勢,解除格倫維爾的職務,同時也表示效忠國王。瑪格麗特拒絕了他們的請願,並因他們衣著不整而被大臣們蔑稱為「吃丐」,群眾更加激憤。當貴族正在同資產階級商談對策時,人民起義爆發了。
1566年8月,在弗蘭德爾的一些工業城市,爆發了工人和平民的大起義。鬥爭鋒芒首先指向天主教會。群眾衝向教堂和修道院,搗毀聖像、遺骨和遺物,沒收教會財產,焚毀地契和債券。運動從南部開始,很快席捲了不拉奔、西蘭、荷蘭等十二省區,人數達數萬人,破壞教堂、修道院5500所。這次起義史稱「破壞聖像運動」,它標誌著尼德蘭革命的爆發。
貴族和部分資產階級害怕群眾運動的深入發展,以奧蘭治親王為首的貴族反對派開始與政府謀求妥協。女總督於8月23日頒布協議令,答應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動,允許加爾文教徒在指定地點傳教和祈禱,貴族反叛不予追究。貴族和資產階級毫無保留地接受「讓步」,退出運動,起義失敗。
阿爾發的恐怖統治與遊擊戰爭1567年秋,新任總督阿爾髮帶18000人的軍隊進駐尼德蘭,對起義人民實行血腥鎮壓。他公開叫囂:「寧把一個貧窮的尼德蘭留給上帝,不把一個富庶的尼德蘭留給魔鬼。」起義者被處死達8000人之多,威廉親王被迫逃亡國外,阿爾發還加強經濟掠奪,於1571年頒布新課稅令,規定財產稅為1%,土地買賣稅為5%,商品交易稅為109%,新稅法使尼德蘭經濟陷入絕境,工商業紛紛破產倒閉。
在貴族逃亡國外時,工人、農民、手工業者和部分資產階級同阿爾發的恐怖政策展開了武裝鬥爭。在南方的弗蘭德爾和海諾特的密林中,農民、平民組成了森林遊擊隊打擊敵人,被敵人蔑稱為「森林乞丐」。他們得到了居民的援助,如提供糧食和軍事情報等在北方的荷蘭、西蘭,一些漁民、水手和碼頭工人組織了海上遊擊隊,這些「海上乞丐」襲擊沿海城市,消滅西班牙人,也常常俘獲和擊沉西班牙船隊。各地遊擊隊不斷取勝,隊伍日益壯大,人民群眾的遊擊戰爭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
以上就是小編對此的解讀,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以後還會繼續分享歷史故事,最後希望大家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