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英文名為何再次更名?柳葉刀和Science或說出了答案……

2021-01-09 騰訊網

導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通知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為何?

來源:醫脈通

作者:蘇姍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0年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衛健委)下發通知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WHO)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稱保持不變。

圖片來源:衛健委官網截圖

衛健委這一通知立刻上了熱搜: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大眾觀點:疾病的命名到底有沒有意義?

有些網友表示,「英文名統一是為了在資料庫中資源共享保持準確性,對於醫學研究很重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下同)

有些網友卻表示,「一個名字而已,何必為一個名字爭議?病毒不存在了,名字還有意義?」

只有少部分網友表示,「命名的意義也很重要」。

然而更多的是對如此重視疾病命名的不解。

其實,以往國際上以國家/地區或動物命名疾病的案例有很多。

1.以地域命名的疾病

伊波拉病毒,因這種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由此而得名;

日本腦炎病毒,直接以國家名稱冠名,因這種亞洲病毒性腦炎有記錄以來的第一例發生在19世紀的日本,但事實上東南亞區域和西太平洋區域有24個國家存在這種流行性病毒傳播;

德國麻疹病毒,是由德國醫師在1814年首次當作一個獨立的疾病提出來的,但其實就是風疹;

中東呼吸症候群,因MERS-CoV與非典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且主要在中東地區流行,因此而得名。

2.以動物命名的疾病

1878年,Perroncito首次報導了在義大利雞群中發生的家禽疫(fowl plague,禽瘟),1902年其病原被分離出,禽流感因此而得名;

猴痘原是一種主要在中非和西非熱帶雨林國家流行的罕見病毒性傳染病,該病於1958年在實驗猴身上被首次發現並證實,「猴痘」因此而得名;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發時,WHO最初使用了「豬流感」(swineflu)的名稱,並獲得大部分國家跟隨,埃及卻因此宰殺超過30萬頭豬,引發當地民眾不滿。事實上,這一疾病是通過人際傳播,豬卻遭受「無妄之災」。

然而這種「簡單粗暴」的病毒命名方式惹過不少麻煩。

The Lancet觀點:命名疾病,不要帶來負面後果

國際著名期刊《柳葉刀》曾發表過這麼一篇文章——Crossing the minefield of disease names,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的觀點。

圖片來源:《柳葉刀》截圖

國家/地區和經濟部門有時會遭受與疾病名稱相關的負面後果。例如,最初將愛滋病毒命名為「與同性戀有關的免疫缺陷」,導致同性戀群體受到強烈而長久的汙名。

圖片來源:《柳葉刀》截圖

還有2009年所謂的豬流感大流行。

儘管疾病的傳播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豬只與疾病的爆發有關,但該名稱卻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擔憂。這種擔憂導致豬肉消費量大幅下降,給養豬業者造成了巨大損失,而且在沒有任何正當醫療依據的情況下屠殺了埃及的整個生豬種群。

為了預防類似情況,WHO於2015年5月8日發布了關於新人類傳染病命名的最佳做法指南。WHO在考慮了一些不同的想法後提出了這些建議,例如用神話人物命名新疾病或為每種新疾病分配一個數字或字母。

圖片來源:WHO官網截圖

圖片來源:WHO準則截圖

WHO準則指出,新的人類感染和疾病的名稱應以通用症狀(例如呼吸症候群、腹瀉)為基礎,並且在獲得可靠信息的情況下,應更具體地提及嚴重程度(例如嚴重、季節性),受影響的人群(例如新生兒、母親)和病原體(例如冠狀病毒),鼓勵使用首字母縮寫詞。

然而,在2003年,符合新準則的首字母縮寫詞SARS受到爭議,因為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SAR)產生了負面聯繫。新準則還規定,新疾病的名稱不應包括地理名稱(例如萊姆病、馬爾堡出血熱),動物名稱(例如禽流感、狂牛症)。WHO準則僅適用於人類以前從未認識或報導過,具有潛在公共衛生影響且沒有通用疾病名稱的新的感染性疾病;新準則不適用於已經確定的疾病,因此諸如落基山斑疹熱和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的名稱不會消失。

該指南的發布引發了科學界的爭論,一些人擔心WHO這一舉措帶有政治色彩,而新指南將通過減少有用的和描述性信息數量來迅速區分疾病,一些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命名疾病的真正優先重點是提供有用的信息還是避免引起犯罪?在不引起混亂的情況下可以存在多少種「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然而,針對這些問題,WHO表示指南僅是最佳實踐的建議,不能代替WHO國際疾病分類(ICD),具有靈活性的空間,因此不是強制性的。此外,疾病的名字通常是由科學界以外的人給定的,因此新的最佳實踐的實際應用和結果仍然不確定。WHO指南正確的是,過去在命名某些疾病時不準確,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懼和汙名化,這點應引起注意。

Science觀點:命名疾病,遵循最佳做法

不僅《柳葉刀》,Science也曾針對疾病的命名發表了文章——Naming diseases: First do no harm 。

圖片來源:Science截圖

作者在文中表示使用「豬流感」和「中東呼吸症候群」等名稱無意中對某些行業或社區造成了負面的經濟和社會影響,疾病名稱一旦給出,即使使用了不合適的名稱,以後也很難更改。

因此,重要的是,無論誰首先報告,都要為新發現的人類疾病指定一個適當的名稱。WH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強烈鼓勵所有國家、區域和國際利益攸關方,包括科學家、國家當局和媒體,在一種新的人類疾病出現時遵循最佳做法。

總結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給病原體或者疾病命名是個棘手的任務,科學家為了找到一個各方滿意又不惹麻煩的名字,往往要花很多心思。而一次次更名的背後,也從側面體現出人們對於疾病認識的逐步深入。

從「不明原因肺炎」到臨時名稱「2019-nCoV」,從國家衛健委提出的NCP,到如今的COVID-19和SARS-CoV-2,每一次命名都基於時下對於疫情的最新認識,疫情的「身份證」也在一次次更名中更加清晰。

徵稿

一起攜手,共度難關

相關焦點

  • 《柳葉刀》發布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有助了解發病機制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右(A)、左(B)肺組織、肝組織(C)、心臟組織(D)病理表現。圖自《柳葉刀》論文由此指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徵明顯類似於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感染。對患者的肝活檢樣本進行分析,新冠肺炎感染表現為中度微血管脂肪變性,輕微的小葉和門脈活動,而此種病理改變,既有可能來源於新冠肺炎的感染,也有可能是藥物引起的肝損傷。在心臟組織中,有一些間質單核細胞炎性浸潤,但無其他實質性損害。
  • 新冠肺炎的英文名,究竟是novel還是new?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新冠肺炎的英文名,究竟是novel還是new?會上新聞發言人現場發布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的通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 新冠肺炎患者愈後效果如何?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給出答案
    老百姓為何覺得新冠肺炎病情兇險?新冠肺炎的救治相比其他疾病有何不同?為什麼會出現炎症風暴?央視新聞《戰「疫」公開課》,邀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給出權威解答。
  • ...疫情中頻頻發文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武漢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同仁的名字也頻頻曝光。《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聽到柳葉刀這個名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外科手術用的手術器械,因其彎、小、薄,狀如柳葉,故稱之為柳葉刀。
  • ...疫情中頻頻出現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在此之前幾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等人在《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評論文章「春節期間中國人口大流動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文章指出,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增加社會距離的措施,將「控疫假期」與居家隔離、基層排查等其他措施結合,有效地降低了疾病傳染率。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學術界也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加入了戰場。
  • 《柳葉刀》:糖尿病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在全球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中,研究人員發現有20%至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證明了糖尿病是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的基礎疾病之一。 根據新冠病毒嚴重感染地區的流行病學觀察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及其他國家衛生中心和醫院的報告顯示,糖尿病患者死於COVID-19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患者高出50%以上。
  • Science|復旦大學餘宏傑課題組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
    餘宏傑課題組前期的研究已闡明新冠肺炎人群易感性的年齡別差異、非藥物性幹預措施實施後人群接觸模式的改變對新冠肺炎傳播的影響,相關文章已於4月初發表在Science(點擊閱讀)。然而,由人口學特徵、疾病嚴重程度和接觸模式(例如接觸類型與累計接觸時長)等因素綜合驅動的新冠肺炎的傳播機制尚不清楚。
  • 為何能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瑞金醫院專家解答!
    為什麼可以用來治療新冠肺炎?對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重症醫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德昌。 據了解,「託珠單抗」(英文名tocilizumab)是一種生物免疫抑制劑,2013年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中到重度活動性類風溼關節炎(RA)的成年患者,並於2016年再次獲批用於治療2歲或2歲以上兒童的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sJIA)。
  • 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三優生物與之江生物、復宏漢霖達成協議,合作研發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抗體藥物。候選抗體藥物已在細胞水平、轉基因動物水平上完成活病毒中和活性驗證,表現出很好的抗病毒活性,且未發現毒副作用。什麼是中和抗體?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 新冠肺炎英文更名
    在國家衛健委2月8日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通知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被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當時定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冠肺炎疫情中關於中國的16個謠言和真相
    這是中國官方機構首次獲得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張醫生近期接受採訪時講述了上報過程和病況信息。因此,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和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桑在《柳葉刀》撰文對中國醫生和衛生部門在流感季節迅速發現新冠病毒表示高度讚賞。
  • 《柳葉刀》:76%新冠患者半年後出現不良症狀,部分肺功能障礙
    來源:果殼新冠患者出院之後,仍有 76% 的人在隨後半年出現了不良症狀,主要包括疲勞或肌無力、失眠、焦慮或抑鬱等。這是上周六刊發於《柳葉刀》的一篇論文,研究者追蹤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1733 名新冠患者的健康情況。
  • 新冠病毒起源於印度?《柳葉刀》發現新線索
    然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持續蔓延了數月,但是仍舊有著大量的民眾將新冠病毒的爆發看成是中國的過錯,中國的國際形象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的影響,即使中國一直都在為全球抗疫做出巨大貢獻,也很難以得到許多民眾的認可。
  • ...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聲明,支持中國抗擊新冠...
    文 / 十門2020-02-19 20:11:24來源:FX168 【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聲明 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當地時間2月19日,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聲明,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中的科研、公共衛生及醫務工作者
  •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國際戰「疫」行動本報記者 張夢然英國《柳葉刀·感染病學》雜誌近日發表綜述,突出強調了評估潛在新冠疫苗效力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對「這款新冠疫苗會有效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見解。
  • 羥氯喹療法、口罩無用論等多篇關於新冠肺炎的頂級期刊論文被撤稿
    2020年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一年,許多科學家為此努力奮鬥,爭分奪秒幫助人類戰勝疫情。可是,仍然有一些人,他們被政治所操弄,肆意發聲,不僅招來了較大的爭議,而且引起了極壞的影響。2020年的主題是新冠肺炎,科學家為此發表了很多論文。
  • 乘風破浪的姐姐英文名,黃聖依大氣,看到張雨綺:凱蒂貓?
    乘風破浪的姐姐英文名,黃聖依大氣,看到張雨綺:凱蒂貓?像普通人的名字就有很多,但基本上只分為大小名,剩下的就是同學朋友給的暱稱。而明星因為工作範圍比較廣,所以她們除了擁有普通人那些以外,還會有專屬的英文名。
  • 研究:新冠肺炎或易誘發精神疾病 反之亦然
    導讀《柳葉刀》子刊發表的新研究提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有更大概率患上精神疾病;同時精神病史也可能是誘發新冠肺炎的潛在因素。圖/人民視覺文丨實習記者 尤方明 記者 馬丹萌新冠肺炎和精神疾病之間可能互為因果。
  • 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氯喹撤稿風波:論文作者被大學解聘
    此前,阿米特·帕特爾等四人在《柳葉刀》合作發表論文,稱使用含有羥氯喹或氯喹(同時使用或未使用大環內酯)的治療方案,對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無益處。相反,反而會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和院內死亡的危險。5月28日,200多位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在聯名向論文作者和《柳葉刀》主編致信,指出論文的重重疑點和問題。
  • 帶土沒有永恆萬花筒,為何卻能無限使用神威?斑爺一句話說出答案
    帶土沒有永恆萬花筒,為何卻能無限使用神威?斑爺一句話說出答案   看過火影的都知道宇智波家族中有很多強力的忍者,其中斑就是代表,可以說在忍者大戰中斑的名氣就已經讓很多人都非常驚嘆了,不過在宇智波家族中寫輪眼是他們的象徵,而寫輪眼也正是他們立足於忍者世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