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與「長效國家」:俄羅斯政治理論大家的嬉笑怒罵

2020-12-04 澎湃新聞

普京。視覺中國 資料

蘇爾科夫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理論專家,甚至於被稱為克裡姆林的「紅衣主教」。13年前,正是他所提出的「主權民主理論」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近一年前,他所發表的俄羅斯「百年孤獨」的文章也引起了不少熱議。

2月11日,蘇爾科夫在《獨立報》發表的名為《普京的長久帝國》一文,一如既往地引起了各種爭議和反響,但我覺得,他的文章還是一如既往地值得關注。

在這篇文章中,蘇爾科夫認為普京可以和俄羅斯歷史上的彼得大帝、列寧等人比肩。「普京主義」政治模式將是俄羅斯民族未來100年生存和發展的有效手段。這裡有三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長效國家VS民族國家

第一,蘇爾科夫所提出的一個核心問題,認為普京的「長效國家」,將會是在相當長時間中被延續的政治模式。

如果直譯的話,蘇爾科夫的原意,是提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普京國家的概念。綜合本文,以及蘇爾科夫的一貫思想,我覺得,按其本意可以表述為「長效國家」。

本文多次運用了「國家性」這樣的一個概念。他所要強調的是,在國家建構問題上,並不如一般流行的「民族國家」理論那麼簡單。15世紀以來,在內部關係上以市民社會為基礎、外部關係上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為基準的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進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被視為當今時代所有地區都能複製的國家建構過程?在蘇爾科夫文章中,他認為,這是需要提出疑問的。在他看來,俄羅斯歷史進程,就表現出與西歐進程的很大差異。因此,蘇爾科夫強調:「自由的國家建構的道路問題,並非基於那種舶來品的空想原則,相反,這是由歷史進程,更是由『可能性的藝術』所開拓的」。他還是堅持自己在2006年提出的「主權民主」理論,認為「首先就是要走向自己的民主發展的主權樣式」。

蘇爾科夫在本文進一步提出普京的「長效國家」,在理論上,還是有值得探討的意義。特別是既不簡單搬用西歐國家建構模式,將之視為全世界都必然出現的「均質國家」體系,同時,也不過分強調各種複雜歷史條件下的差異對立,而是關注不同國家建構範式之間的融合與和諧。我想這是今天來討論這一複雜問題的意義所在。

蘇爾科夫強調「普京式的長效國家」將不只是對於近幾年才可行,而是將存在幾十年,甚至整個21世紀。需要注意的是,在強調這是一項有意義的探索的同時,蘇爾科夫並沒有否認,「普京宏大政治機器還剛剛開始運轉,進程將十分艱難」。僅僅從蘇爾科夫文章所揭示的內容來看,他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其一,當俄羅斯人今天「只相信普京一人」,而對於其他政治家和整個官僚系統缺乏信任之時,「長效國家」如何真正有效運轉,還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其二,蘇爾科夫在描述「長效國家」的性質時,比照了戴高樂第五共和國、美國開國元勳在建國時期的憲政模式以及土耳其某一階段的意識形態模式。須知,這些文明歷史背景和具體國情與俄羅斯大相逕庭的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為俄羅斯所用,更是一個艱難的試錯過程。與其說,蘇爾科夫是在弘揚俄羅斯政治模式,還不如說,他是在告誡,充滿挑戰的歷史進程還剛剛開始。

蘇爾科夫選擇的「節骨眼」

第二,蘇爾科夫為何在當前形勢下發表這樣一篇文章,還是有若干背景:

1. 俄羅斯當前政治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對於普京而言,雖然已經是第四任總統任期,但還是能夠在內政外交上砥礪推進,包括在退休年齡這樣複雜敏感的社會改革問題上,普京顯示出敢於擔當的政治勇氣。另一方面,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確還是面臨著巨大挑戰。2018年可能是近15年來居民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儘管近日普京公布了一系列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綱領」,但是,不光上千億美元的巨資需要籌集,而且民意更是需要凝聚。所以,蘇爾科夫的文章在這一節骨眼上發表,不應感到奇怪。

2. 有人認為,本文雖然提出「普京長效國家」這樣的概念,但是,更多地還是對於西方意識形態與民主制度的尖銳批評。蘇爾科夫不愧是意識形態高手。文章中嬉笑怒罵、駕輕就熟地嘲諷西方對俄羅斯的圍攻。比如,蘇爾科夫指出,俄羅斯何止是「幹預」西方的選舉和公投,他說,「事實上,事情要更為嚴重:俄羅斯的一舉一動正在被糅合進人們的大腦意識之中,而西方面對自身思想意識本身的改變,則是束手無策。」據我自己多年的觀察,即使俄與西方高度對抗,但在歐美核心專家和精英層中,暗中傾向於普京的不在少數。在西方政治面臨深刻危機的背景下,蘇爾科夫的批判不能不被認為是擊中要害的。

3. 在普京本人執政已有十八年之久這樣的客觀背景下,值得關注的是,蘇爾科夫提出,普京「長效國家」未必一定是與普京本人相聯繫的。就像馬克思不認為自己就是「馬克思主義者」,普京也未必一定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和那樣的「普京主義者」。蘇爾科夫提出:「現在需要為所有的、儘管未必是普京本人但卻像他一樣能夠作出努力的人而做好準備,提供可能」。蘇爾科夫觸及到了一個敏感點,但是,他要維護的還是普京的「長效國家」。

普京怎麼想?

第三,普京本人是否同意?當年,普京也並不完全同意蘇爾科夫提出的「主權民主」概念。

2006年,我曾聽普京當面闡述過這一問題。他說:「這一問題值得研究。但是,主權主外,而民主主內,這兩者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還有待釐清」。我覺得,普京這一相當謹慎的態度,恐怕今天還是合用的。所以,不難理解,總統的發言人佩斯科夫迴避了普京是否將回應這一文章的問題,他說,普京正忙於準備對議會所作的國情諮文。

但是,蘇爾科夫的文章未必與普京的想法完全無關。

就像一年之前,蘇爾科夫發表的另一篇敏感話題的文章:「俄羅斯百年孤獨」,當時,大家還不太同意蘇爾科夫的觀點,覺得他是否有點言過其實。但是,從普京今年元旦講話所提到的「俄羅斯沒有朋友」,可見,蘇爾科夫的文章也算是一個預警。

最後,蘇爾科夫此文的寫作,儘管基於相當明確的思想立場,也具有相當明確的本土情懷,但是文章寫得並不教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提醒,所有未來對於普京政治體系的闡述,要避免「不合適的宣傳方式」;在文風上不要刻意區別「我們的」和「不是我們的」;在語言上不要去劃分「俄羅斯官方的」和「非俄羅斯官方的異端邪說」。他認為,原因在於,俄羅斯人已經有了讀懂這些文章的足夠的專業素養和潛能。

恐怕,問題還不只在於「宣傳方式」。當俄羅斯與西方關係處於如此水深火熱且嚴重影響到俄羅斯國計民生的關鍵時刻,除了通過批評西方以穩固自身,還必須通過合情合理的對話,一步一步地找到與西方重回對話的路徑,可能,這才是問題的癥結之所在。

(馮紹雷: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小鎮的百年興衰榮辱展現出來,代代相傳的命運如同被詛咒一樣,相似的名字代表著相似性格,最終都難逃那羊皮卷上的孤獨。
  • 100本世界經典名著-《百年孤獨》
    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獨》剛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爾克斯也一躍成為名噪一時的世界級作家,並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百年孤獨》對於大家來說一定不陌生,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莫言把它當做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而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到底這本書有多優秀才會讓眾人給予這麼高的評價?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我的答案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醞釀十幾年,用2年時間寫出的作品,1967年作品一發出,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社會歷史圖景的鴻篇巨著」、「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馬爾克斯的成名作,代表了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百年孤獨》出版,在阿根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多年後,馬爾克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獨》作為他最出名的作品,借勢風靡全球,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發行,更被評為是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2011年馬爾克斯去世時,哥倫比亞總統宣布全國哀悼三天,所有公共機構降下半旗致哀,並號召人們在家裡對逝者進行默哀。
  • 興衰成敗三百年:俄羅斯數學的光榮與夢想
    新智元推薦 來源:西雅圖雷尼爾編輯整理:元子【新智元導讀】學術、經濟均落後於歐洲各國的俄羅斯,從彼得大帝建立國家科學院開始,重視數學使得俄羅斯一躍成為歐洲學術強國。但是後來因為吃老本導致再次落後。俄羅斯的數學發展之路給了我們很大啟示。
  • 世界政治中的俄羅斯
    一、歷史中的互動關係:東方與西方  從世界政治史看,俄羅斯與世界政治的互動關係體現在俄羅斯是否與世界政治發展的歷史潮流相一致;這種一致或者偏離對俄羅斯發展道路產生何種影響;作為跨越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其國家行為對世界政治的走向留下哪些印記。
  • 禾硯北說成語:嬉笑怒罵
    嬉笑怒罵 [ xī xiào nù mà ] 【含義 出處】嬉:遊戲。成語 嬉笑怒罵 比喻不論什麼題材和形式,都能任意發揮,寫出好文章來。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解羈而歸,紫微玉堂。子瞻之德,未變於初爾,而名之曰元佑之黨,放之珠厓儋耳。方其金馬石渠,不自知其東坡赤壁也。
  • 讀《百年孤獨》一個關於文明進程的寓言,也是一個關懷人類的預言
    在沒讀這本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之前,看過一些書評,大致就是說這本書的故事與孤獨相關,要不是家族成員沒有情感交流,要不就是孤獨是毀滅的根源,然後如何如何的引起大家的共鳴,再有人便是列出排遣孤獨的種種方式,或者出來一個反方說我們應該學會與孤獨為伍,我帶著這些印象去嘗試的閱讀這本比較難讀的小說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20個字,卻深刻地寫盡人生孤獨
    01從出生到死亡,孤獨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對大部分人來說,孤獨是一件讓人難受的事情,無關年齡。小時候身邊沒夥伴,會非常失落。讀書了,大家都在一起討論問題,而自己只有一個人,很難過。你一定要去讀讀《百年孤獨》這本書,「孤獨」是這本書的永恆主題,書中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者加西亞也因為《百年孤獨》,在198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世界級的文學大師。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對於這百年間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上的人來說,孤獨與生俱來,儘管他們孤獨的具體表現並不相同,但在時代的背景下殊途同歸,不同的生命軌跡全部歸於孤獨,時代讓孤獨成了永恆。那麼一定有人很奇怪,為什麼孤獨能夠成為《百年孤獨》中的普遍境況?
  • 《百年孤獨》濃縮成經典10句話,看清孤獨本質,值得反覆回味!
    如果你沒有看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那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被紐約時報稱為「繼《創世紀》之後,首部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作者馬爾克斯也因此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如果把讀過此書的人聚攏在一個國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
  • 《百年孤獨》:孤獨文字穿越過去、現在和未來,超越時空感懷萬千
    《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神奇的書。記得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它的文章寫道:有人從《百年孤獨》中領悟到孤獨;有人從《百年孤獨》那裡學習到了寫作技巧;有人從書中讀到了歷史;有人透過每個人的人生,感受到歲月的無常……也許,此時此刻,我在書中標註了些許感悟,時隔多年之後,重新閱讀這本書,自然也會有不同的感悟。
  • 7步走進百年孤獨
    我來告訴你們,你們只需要記住四個字——百年孤獨。如果你們的記憶更好一點,你們可以再記住兩個字,那就是我叫高楠,來自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今天讓我告訴你們什麼是真正的「百年孤獨」,什麼是真正的阿爾茨海默症。「百年孤獨」這四個字一共有三層含義。第一,它的歷史。這個疾病的發現源於百年前的一場對話。
  • 「縱橫世界」系列講座第二場:黃靖——百年變局中國際政治板塊的...
    北京語言大學學院教授、國別和區域研究院學術院長、國際問題專家黃靖教授,以《百年變局中國際政治板塊的漂移與重組》為主題,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深入淺出、站位高遠、統籌全局的高質量講座。以下為黃靖教授線上講座的視頻回放及完整文字。
  • 葉嘉瑩:「詩的女兒」的「百年孤獨」
    本報記者白佳麗攝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白佳麗、孫麗萍)10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詩的女兒」的「百年孤獨」》的報導。詩經離騷、唐詩宋詞,千百年來流轉在中國的土地上,根植於人們的精魂中,構建起屬於國人的詩詞宇宙。百年來,一位「穿著裙子的士」,在動蕩流離中被詩詞拯救。而詩詞,又在她如唱如訴的吟誦中,一筆一字的註解裡,重新復活。
  •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入勝;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
  • 【學習進行時】以理論上清醒保證政治上堅定
    其中一條就是要注重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對年輕幹部來說,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要求,抓緊提高政治能力,尤其要注重自覺加強理論武裝,以理論上清醒保證政治上堅定。要增強理論學習的自覺性。只有真正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理論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學、主動學。從歷史經驗看,無產階級政黨始終重視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的關係。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人年齡越大,對這個世界看得越通透,越覺得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午夜夢回獨自一人的彷徨,是知曉自己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的悲涼。我們面對同一件事有不一樣的感受,是我執著於某事而你卻不理解我的激情,是環境造就了我們的差異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相互理解。就是哪一點兒無法分享的東西,造就了我們每個人的百年孤獨。
  • ...講座第二場成功舉辦,黃靖分析「百年變局中國際政治板塊的漂移...
    北京語言大學學院教授、國別和區域研究院學術院長、國際問題專家黃靖教授,以《百年變局中國際政治板塊的漂移與重組》為主題,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深入淺出、站位高遠、統籌全局的高質量講座。(黃靖教授在演講)講座由北京語言大學國別和區域研究院羅林院長主持。羅院長簡單介紹了本次系列講座的主辦方——北京語言大學國別和區域研究院以及黃靖教授的學術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