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淮陽引起黃花菜花蕾脫落原因是什麼?
付 強
1 花蕾脫落原因分析
1.1 營養失調
在給黃花菜施肥時,重視氮、磷、鉀肥,忽視鋅、鐵、鎂等微肥,導致土壤中微量元素日益匱乏,當它們在土壤中的有效含量低於臨界值後,就使葉綠素合成受阻,導致葉片黃化。
1.2 脫肥
黃花菜的花蕾期是其需肥的高峰期,此期,花蕾對營養供應十分敏感,如果追肥不足,植株生長發育不良,率先在忍飢挨餓能力差的幼蕾上表現出來,導致幼蕾因虛弱而脫落。
1.3 水害
黃花菜現蕾期正值高溫季節,如果在上午10∶00至下午17∶00給黃花菜抗旱澆水,由於井水溫度與地溫相差15℃以上,使根系患「重感冒」,並造成根際缺氧使根系出現「高原反應」,吸水吸肥困難,導致幼蕾脫落。
1.4 倒春寒
每年的3-4月份,南方熱帶氣流與北方寒流常在豫東地區交替往來,常使氣溫急劇升高後又突然降溫,當氣溫降到0℃以下後,幼嫩的花蕾原基遭受凍害,使幼蕾胎死腹中,一露出來便脫落。
1.5 乾熱風
每年4-6月份,乾熱風到來後,空氣乾燥,氣溫高,風速大,使土壤失水快,常常發生旱災,導致植株葉片萎蔫,光合作用能力驟降。而植株的呼吸作用則增強,消耗營養劇增,使幼蕾因得不得充足的營養而脫落。
1.6 梅雨
在7-9月份,豫東地區常出現陰雨連綿天氣,即所謂的梅雨季節。此期,不但光照不足,氣溫偏低,而且土壤含水量接近飽和,導致植株根系被迫進行厭氧呼吸,吸收和輸導水肥的能力驟降,致使花蕾脫落。
1.7 病蟲害
黃花菜現蕾期是病蟲危害的盛期,葉片因遭受病蟲危害而早衰。葉片是花蕾的營養之源,其早衰就會導致營養供應緊缺或提前枯竭,造成植株花蕾大量脫落,現蕾期提前結束。
1.8 旺長
在抽苔前梅雨季節提前來臨或孕苔之前追施氮肥過多,就會導致植株旺長,植株營養生長消耗養分過多,用於養蕾的養分大幅度減少,使一些幼蕾因飢餓而脫落。
1.9 化學除草
黃花菜進入現蕾期之後,對化學除草劑十分敏感,如果除草劑應用較晚或劑量超量造成其殘效期延長,到黃花菜現蕾時其殘效期還沒有結束,就會對黃花菜造成過敏危害,導致黃花菜花蕾脫落,甚至絕收。
1.10 中耕過深.
黃花菜抽苔後,中耕過深就會傷害根系,導致植株吸水吸肥能力突然下降,造成花蕾脫水脫肥脫落,直至形成新根系補償損傷後,由根系損傷引起的花蕾脫蕾才會結束。
1.11 土壤惡化
由於菜農過度依賴化學,輕視有機肥,使土壤微生物和有機質含量逐漸減少,營養再生和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導致黃花菜抗逆能力下降,氣候變化異常就導致花蕾脫落。
1.12 重種重茬
黃花菜更新重種時,仍然種植在以前發生過病蟲害的土壤裡,這使黃花菜的病毒病、根結線蟲病、白娟病發生並且危害特別嚴重,輕者植株矮化叢生,葉片黃化,重者根莖腐爛,致使植株成墩或成片死亡,導致花蕾瘦弱脫落或絕收。
1.13 老式墩栽
依舊採取「三角形」或「梅花樁形」墩式栽植,造成墩內地下根系間爭肥爭水矛盾突出,地上部莖葉、分櫱以及花苔間爭光、爭空間激烈,致使墩內植株旺長,抗逆能力弱,病蟲害發生和危害嚴重而導致花蕾脫落。
2 對策
2.1 科學施肥
堅持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營養元素全面、比例協調的原則,重施有機肥、控施氮肥、增施磷鉀肥、補施微肥。在黃花菜越冬前和收穫結束,結合深耕深松,每公頃分別追施有機肥30 000kg-45 000kg,養分≥45%(N-P 2 O 5 -K 2 O,15-15-15)硫酸鉀複合肥300-350kg,硫酸鋅1-1.5kg,特高硼肥1kg。在分櫱期和抽苔期,每公頃分別追施養分≥45%(N-P 2 O 5 -K 2 O,15-15-15)硫酸鉀複合肥600kg和450kg。在現蕾期,每公頃追施養分≥45%(N-P 2 O 5 -K 2 O,22-15-8)硫酸鉀複合肥600kg 。
2.2 推廣「三改」
2.2.1 改墩栽為條栽
條栽使植株在田間分布均勻,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營造有利於植株健壯生長而抑制病蟲滋生、蔓延和危害的田間小氣候,克服墩栽墩內通風透光條件差,植株間爭光、爭肥、爭水、爭空間矛盾突出,導致植株抗逆能力下降,病蟲害滋生、蔓延和危害格外嚴重等問題。
2.2.2 改一種為多種搭配種植
打破本地早熟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積極從湖南、陝西等地引進中晚熟優良品種,形成「早、中、晚」熟多個品種搭配種植格局,優化品種結構,拉開現蕾期,以防黃花菜遭受某一自然災害而導致花蕾普遍脫落,致使產量大起大落。
2.2.3 改露天栽培為設施栽培
積極推廣大棚或弓棚等保護性設施栽培,使黃花菜免遭自然災害的危害,變被動防禦自然災害為主動防禦自然災害,從而有效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花蕾脫落,並提高黃花菜集約化生產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
2.3 強化「三控」
2.3.1 控制旺長
在黃花菜營養生長階段,採取蹲苗、噴灑多效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措施控制植株旺長,防止延遲分櫱,推遲抽苔現蕾,並防止植株葉片伸展過長而導致葉片軟化或塌葉,造成花蕾脫落而減產。
2.3.2 控制衰老
在黃花菜生長周期的中後期,通過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雲苔素內酯、復硝酚納等,提高葉片抗熱及光合作用能力,延緩葉片衰老,為花蕾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延長現蕾期。
2.3.3 控制抽苔
黃花菜冬前分櫱抽出的花苔現蕾量40-80個,花蕾長且豐潤飽滿;春季分櫱抽出的花苔現蕾量在20個以下,花蕾短且瘦薄,應在其露出葉鞘後,把其頂端的生長點掐去,控制其抽苔,節省營養,把養分優先供應給冬前分櫱抽出的花苔,保障其花蕾不脫落。
2.4 加強「三耕」
2.4.1 春耕
春季土壤解凍後,及時進行中耕保墒,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防止旺長。
2.4.2 夏耕
在黃花菜收穫結束之後,植株的根系和葉片進入新老更新階段,此時進行深耕深松,斷去部分老根,可刺激新根萌發,並把各類雜草的根翻到地表,利用高溫和強光殺滅,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消滅雜草的最佳時機。
2.4.3 秋耕
在臨近入冬之前,黃花菜葉片枯黃後,在行間進行「快速」深耕,把行間土壤覆蓋在菜壟上,為新生櫱芽擋風禦寒,保護其安全越冬,並利用寒流殺滅雜草,風化土壤,培肥地力;同時,積蓄雪水,減輕春旱,促進返青。
2.5 關注災害預警及早預防
注意收聽收看或訂購氣象災害和病蟲害預測預報預警信息,在乾旱、乾熱風、梅雨、病蟲害等自然災害來臨之前,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把自然災害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減少花蕾脫落,挽回經濟損失。
2.6 杜絕「三害」
2.6.1 遺害
在黃花菜分櫱期結束之後,杜絕田間化學除草,確保除草劑的殘效期在黃花菜抽苔之前就已經結束,防止化學除草劑對黃花菜形成過敏危害而導致花蕾大量脫落,並消除質量安全隱患。
2.6.2 肥害
在撒施或葉面噴施硫酸鋅、鉬酸銨、特高硼等微肥時,要嚴格控制用量和規範使用方法,不得擅自增加用量,一旦超量,就會對黃花菜形成危害 。
2.6.3 水害
近幾年,鮮銷鮮食黃花菜已經成為時尚潮流,菜農為提高鮮菜產量和提前採摘,常常以水促蕾,連續澆水,反而導致花蕾脫落而減產,因此,在花蕾期要根據氣象條件,隔3-5天澆一遍水,杜絕天天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