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世界製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開幕式暨主旨論壇在合肥舉行。論壇首次採用雲端辦會模式,主會場與16個省轄市分會場視頻連線,線上線下相結合,共同打造世界製造業發展的高端交流平臺、形象展示平臺和開放合作平臺。本報記者 程兆 攝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對於我國製造業而言,就是要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這一過程需要高度重視原始創新能力,努力獲得更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掌握更多關鍵技術。 」在世界製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主旨論壇上,「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開門見山地說。
製造業轉型升級,要從源頭上加強基礎研究。
潘建偉認為,人類歷史上已經產生的三次工業革命,都是源於重大的科學革命。第一次科學革命是以牛頓力學、熱力學以及電動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體系的建立,催生了蒸汽機和電力技術兩次工業革命;第二次科學革命則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建立,催生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是因為兩次科學革命都起源於歐洲,奠定了工業革命的知識體系基礎,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搶佔了先機,成為了世界強國。」
當前,從基礎研究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鏈條和周期越來越短。
「我所從事的量子信息科技領域,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技術的瓶頸,成為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的源泉。」潘建偉表示,我國在量子信息的基礎研究階段,就面向廣域量子通信、可擴展量子計算等長遠目標進行了前瞻性布局。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看,建立一個鼓勵創新的科技金融體系,對於基礎研究成果的快速轉化至關重要。我國企業在戰略性科技投入,特別是在難以快速獲利的前沿研究方面和存在不確定性的顛覆性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潘建偉認為,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對科技投入的積極性,需要完善我國的科技金融體系,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這一點上,安徽省已經作出很好的表率。」潘建偉說。 2017年,安徽設立首期規模為100億元的量子科學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相關科研團隊的研發和成果轉化工作,同時投資了相關企業。基金強化產業培育功效,通過風險容忍和股權回購等機制,起到了降低投資風險,鼓勵企業創新積極性的良好效果。
據介紹,在國家科技主管部門和安徽省、合肥市的長期支持下,中國科大產生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首個光量子計算原型機等一批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培育了科大國盾、問天量子、國儀量子等多家量子科技創新企業,量子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形成。
「這種轉變正是安徽省、合肥市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好科教『優勢牌』,下好創新『先手棋』的真實寫照。 」潘建偉表示,當前,量子信息科技已進入深化發展、快速突破的新階段,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興起。 「我非常有信心,在合肥這個養人之地,量子信息科技能夠如同過去100年量子力學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推動一樣,源源不斷地產生具有重要影響的科學發現和應用成果,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全人類的共同福祉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