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合同屬於可撤銷的合同,千萬別上當!

2020-12-05 國暉律師事務所總所

在民事法律行為中,存在可撤銷的法律行為,其中就包括可撤銷的合同情形。可撤銷合同,是指當合同訂立後存在特定的情形時,有法定撤銷權的一方可主張撤銷該訂立的合同,是的合同自始無效。

對可撤銷合同的理解,結合《合同法》第54、55條,《民法總則》第147--152條,可有如下內容:

1、可撤銷合同的類型

四個類型: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包括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因欺詐訂立的合同(未損壞國家利益);因脅迫訂立的合同(未損壞國家利益)。

注意:如果訂立的合同損壞國家利益的,屬於合同當然無效的情形。

2、可撤銷合同效力的前後變化

在合同撤銷前,合同已經成立並生效;在撤銷後,合同自始無效。

舉例:

甲因遭乙脅迫,將一套房出賣給乙,交付並辦理過戶登記。在撤銷前,甲、乙買賣合同成立並生效,甲享有處分權,辦理了過戶登記。發生物權變動,房屋的所有權歸乙;但甲享有撤銷權,若甲起訴撤銷後,買賣合同無效,乙已經取得的房屋所有權消滅,甲恢復對房屋的所有權。

3、誰有撤銷權

因重大誤解撤銷合同的,誤解方享有撤銷權;若雙方均存在誤解,則雙方均享有撤銷權;

因顯失公平撤銷合同的,受有不利益的一方享有撤銷權;

因欺詐、脅迫撤銷合同的,受害人一方享有撤銷權;

代理人訂立合同時,遭受欺詐、脅迫或者發生重大誤解的,代理人不享有撤銷權,撤銷權歸被代理人享有。

4、撤銷的後果

合同被撤銷後,合同自始無效。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自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5. 撤銷的時間

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撤銷權。

相關焦點

  • 合同可撤銷的四種類型及區別
    合同的籤訂,系合同雙方就某一事項達成合意的真實意思表示,尋求的是一種公平公正的交易行為。若一方作出的民事法律行為並非其真實意願,在滿足下述四種法定情形時,受損一方可申請撤銷。一、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情形包括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四種情形:(一)顯失公平。《民法總則》第151條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 民法典釋義:合同欺詐可撤銷
    相關法條:《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法條釋義: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 贈與合同撤銷的期限是怎樣的,怎麼規定的贈與合同撤銷期限?
    贈與合同指的是把自己的財產無償地送給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的合同。贈與合同可以發生在個人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相互之間。那麼贈與合同撤銷的期限是怎樣的,怎麼規定的贈與合同撤銷期限?
  • 購房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入「兇宅」,買賣合同可撤銷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1月26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在涉「兇宅」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新聞發布會上稱,購房者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到「兇宅」,買賣合同可撤銷。豐臺法院介紹,2019年,袁某以全款購買了柴某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某房屋,雙方籤訂《房屋買賣合同》,於同年2月21日完成房屋過戶登記。袁某在裝修過程中得知,曾有人從該房屋墜亡。後袁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購房合同。豐臺法院經審理認為,2015年8月14日確實有人從涉案房屋墜落死亡。
  • 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行使,有哪些?
    在我們日常交易過程中,會籤訂各種類型的合同,籤訂合同時一定是建立在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自願的基礎上簽訂的,並且籤訂合同亦能夠有效的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那麼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行使,有哪些?
  • 被迫高價購買口罩,可撤銷合同
    防疫物品買賣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免責問題。疫情期間買賣口罩、防護服、消毒用品等防疫緊缺物資,合同雖已生效,但因政府調配、徵用等原因無法履行,買受人起訴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應當不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2. 防疫物品買賣合同的可撤銷情形。
  • 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合同可撤銷嗎?
    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合同可撤銷嗎?   原標題: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合同可撤銷嗎?
  • 合同存在可以撤銷的5種情況
    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構成要件為: (1)必須對合同主要內容發生了重大誤解。如果僅僅對合同的非主要條款發生誤解,並且不影響合同的目的及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則不構成重大誤解。 (2)行為人因為誤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行為人的誤解與其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 申請撤銷合同有期限嗎?
    2010年12月,李某向法院提起訴訟,以首飾店存在故意欺詐為由,請求法院撤銷雙方的買賣關係。根據《合同法》規定,因欺詐手段而訂立的合同可撤銷,但《合同法》同時規定,具體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 買的房子有瑕疵可以撤銷合同嗎
    原標題:買的房子有瑕疵可以撤銷合同嗎見習記者 三省 市民朱先生致電黨報熱線:前些日子我們家買了一套二手房,但現在發現房屋有瑕疵,跟之前房主說的不一樣,請問這種情況可以撤銷合同嗎?黨報熱線回覆:記者諮詢律師了解到,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 律談|論債權人撤銷之訴對原合同履行之影響
    故A公司於2017年,以B公司、C公司為被告,提起債權人撤銷之訴,請求法院撤銷B、C公司之間的股權轉讓行為,判令「將D公司股東及股權恢復至交易之前的登記狀態」。該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件立案之後,由於當事人申請筆跡鑑定,請求法院對B公司債權數額進行專項審計,C公司和D公司又由於資不抵債相繼進入破產程序等多方面原因,案件審理進展較慢。
  • 民法典合同編的立法建議
    「一審稿」第288條和第289條大致相當於《合同法》39條和第40條的結構安排,但第288條卻規定未盡提供說明義務的格式條款不產生效力,既不是可撤銷,也不是無效,是第三種效力模式。由於不生效與無效在法律效果上並無本質差異,第288條的規定與第289條再次發生重疊和交錯的問題,所以其法律適用也再次陷入困境。
  • 什麼情況下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的程序有哪些?
    當合同無法繼續履行下去的時候,就會遇到解除合同的情況,那麼,什麼情況下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的程序有哪些?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楊馥蔓律師解析。什麼情況下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於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係。
  • 合同撤銷權的期限是多久,怎麼規定的?
    如果認為在與客戶籤署合同過程中存在欺詐、脅迫行為的,或者事後發現籤署合同時對合同內容有重大誤解,或者認為合同權利義務安排顯失公平的,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合同。那麼合同撤銷權的期限是多久,怎麼規定的?網友諮詢:合同撤銷權的期限是多久,怎麼規定的?上海市東高地律師事務所吳小林律師解答:合同撤銷權的期限是一年。
  • 合同成立與生效之再比較
    但衡諸各主要民法典,鮮見對之進行嚴格區分者;我國學者的論述亦多從區分無效與不成立的意義著手來立論,對合同的撤銷與不成立的關係、合同成立與生效之關係在民法體系中受哪些因素制約等問題探討較少,因此有必要結合國外主要民法對合同成立與生效區分的態度及其與相關制度的關係,對合同成立與生效區分做進一步的探討。
  • 《民法典(草案)》合同編的創新與發展(上)
    編者按:《民法典合同編(草案)》在總結合同法實施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合同領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借鑑國際立法經驗,結合民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進一步補充完善了合同制度。本文就《民法典合同編(草案)》進行了精要解析,分享了自己對這些焦點問題深刻的學術見解,為討論交流引導方向。
  • 二級建造師合同履行
    上述三種情形均屬於發包人違約。因此,合同解除後,發包人還要承擔違約責任。  3.合同解除後的法律後果  (1)《合同法》關於合同解除的相關法律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 民法典:合同的效力
    第一分編 通 則第一章 一般規定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 合同相對性原則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突破
    可見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情形適用的主體一方為合同當事人,另一方為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且此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可能是不確定的;其次,第三人享有請求權或承擔責任的基礎是合同,即第三人依據合同享有權利、承擔責任。若第三人僅有接受履行的權利而無請求履行的權利,或僅有履行義務而不承擔責任,則不屬於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
  • 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是怎樣的
    依法成立或生效的合同對當事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違反依法成立或生效的合同都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二者的效力體現為同一性特徵。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都屬於事實上的判斷,合同有效才屬於法律上的判斷,在司法實踐中對於依法成立或生效的合同,都可確認其合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