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不能在自己計劃內完成工作?侯世達定律讓你知道原因

2021-01-08 你的職場充電寶

1. 什麼是侯世達定律?

在介紹侯世達定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這個定律的提出者——侯世達(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侯世達是一個標準的學霸,他老爹羅伯特·霍夫斯塔德是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也是《生活大爆炸》裡面Leonard的原型。也許是遺傳因素或者父親的言傳身教,侯世達自己也是個學霸,不僅同時擔任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教授;而且在科研之餘還不忘藝術創作,1979年還憑藉《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這本書拿到了著名的普立茲獎,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侯世達定律就是出自於前面這本書。

這本書寫作於1979年,在這一時期,美國的計算機技術開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微軟,蘋果,intel等品牌都誕生在這個時期。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當時美國的計算機科學家們也將目光放到了西洋棋上,試圖在10年內開發出能夠戰勝人類冠軍棋手的電腦程式。而就是這個時候,侯世達在他的書中給這些頭腦發熱的程式設計師們破了盆冷水:「做事所花的實際時間總是比預期的時間要長,即使你在預期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侯世達定律。」

侯世達的這個論斷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因為直到大概二十年後的1997年,美國人開發的「深藍」電腦才戰勝了人類棋手。而侯世達上面的那個句子,後來也就被稱為侯世達定律。

到今天,侯世達定律似乎已經成為了所有上班族的一個魔咒,那就是我們每天已經忙來飛起,但是時間還是不夠用。比如說,一個看上去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方案往往最後會耗上我們一整天的時間;某天覺得可以按時下班,可是最後加班到十一點也只能完成當天任務的一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2. 樂觀偏見與優越性偏見:侯世達定律背後的機制

侯世達定律之所以是對的,歸根結底在於我們人類有兩種慣有的思維模式:樂觀偏見,優越性偏見。這兩個概念看上去不好懂,不過舉個例子我們就能明白。

所謂樂觀偏見,就是我們往往會有樂觀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工作,舉個例子,老闆讓公司小王完成一份方案,但是這中間出現了幾個突發事件,比如老闆臨時讓小王處理了一些別的工作,中間有一天公司又臨時斷了半天的網。最後小王花了三天完成了老闆的任務。過了幾天,老闆又讓小王做一份類似的方案,並且讓小王自己定一個完成期限。而小王這個時候往往會這麼想:「上次我之所以花了三天來做這個方案,是因為發生了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打亂了我的節奏。這一次肯定不會再這樣了,我最多花兩天就能做完。」這種對於未來的不實際樂觀估計,就叫做樂觀偏見。

而第二個優越性偏見,是指我們往往會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比身邊的同事更強。我們還是拿小王舉例子,有一天,老闆交給小王一個新任務。小王雖然沒有做過這個業務,但是他直到同一個部門裡的小周曾經花了三個小時來做這個事情,而小王認為自己比小周聰明,所以覺得兩個小時就能做完。這種對自己工作能力不切實際的高估,就叫做優越性偏見。而我們所有人都多多少少會受到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影響,所以侯世達定律才一直被證明是對的。

3. 認清了侯世達定律後,我們又該如何規劃我們的工作?

那麼,隨著侯世達定律的出現,那麼是不是意味我們沒有必要進行任何的時間管理或者工作規劃,因為按侯世達定律的說法,無論我們怎麼規劃,我們永遠都不能按時間把工作完成。

情況並沒有這麼悲觀,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而需要在職場上奮力前行的我們,在認清了侯世達定律後,更應該理性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幸運的是,如果我們能在以後的日程安排中認識到下面兩個問題,那麼我們的時間規劃會準確很多,而我們立下的工作指標也有可能完成。

首先,杜絕樂觀偏見,不要把你的工作排期弄得太滿。雖然一張水洩不通的行程表會讓你在剛開始很有成就感,但是這只會給你帶來一種虛假的滿足感,相反,我建議你至少留出一半的空白給各種突發事件。

其次,杜絕優越性偏見,在設定工作排期的時候,不要過度理想化。你需要規劃的時間,是你真真切切需要花上的時間,而不是你覺得應該花的時間。在面對一項工作的時候,你不妨拿自己過去類似的工作作為參考,估算出這項工作所需要的事件,如果你沒有做過類似的工作,那就找有相關的經驗的同事請教。這樣下來,你的行程就要客觀務實得多。

每天觀賞點美麗事物有利於緩解工作壓力

好,最後再總結下今天的內容:

1. 侯世達定律認為做事所花的實際時間總是比預期的時間要長;

2. 也許是處於大腦的某種機制,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時又會低估別人的工作能力,並且會把各種負面影響排除在外;

3. 訂立工作計劃時不要過於理想化,最好嚴格參照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或者他人的經歷。

歡迎參與調查,留言評論討論。尋找真理!

相關焦點

  • 侯世達:很遺憾人們把看起來很厲害的程序當作了人工智慧
    在侯世達看來,戰勝卡斯帕羅夫的深藍不過擁有龐大的運算能力,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幾萬種可能的排布計算。而卡斯帕羅夫只能、也只用想幾十種就可以與之拼得不相上下。儘管最後深藍贏得了這場「人機戰爭」,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既不能了解卡斯帕羅夫是如何謀劃和整理棋局,也無法了解我們是怎麼下棋的。人工智慧的任何一個分支領域如果不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在侯世達看來都是走入了誤區。
  • 侯世達的故事
    一,1972年夏天,俄勒岡大學粒子物理專業的博士生侯世達,駕車橫穿美國,每天晚上都在露營地思考問題,他思考的是「思考」本身。有一天他給朋友寫信,想把自己的思考整理一番,寫下三十頁,他決定還是不要寄出這封信,而是完善自己的想法。7年之後,他寫出了700頁的《GEB》,這部處女作為35歲的侯世達贏得了1980年的普利茲非虛構類作品獎。
  • 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侯世達法則,從陌生到熟悉需要花費時間
    大家都知道有個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但是還有一個關於時間的定律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是真實的反映在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這就是侯世達法則: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 侯世達作品簡介
    侯世達出生在美國紐約市,父親是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羅伯特·霍夫施塔特,在史丹福大學擔任教授。侯世達在大學校園中長大,1958年到1959年間在日內瓦國際學校上學。1977年,侯世達原本屬於印第安納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然後他開始了自己的研究項目,研究心理活動的計算機建模(他原本稱之為「人工智慧研究」,不久就改稱為「認知科學研究」)。1984年,侯世達受聘於密西根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同時負責人類認識研究。
  • 為什麼你總是生活工作不順心?《墨菲定律》告訴你,自己才是源頭
    在職場中,很多人經常抱怨領導待人不公,認為領導故意刁難自己;在生活中,夫妻吵架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過錯的一方。很多時候,我們總喜歡把不幸的生活和失敗的責任歸咎在他人或是運氣身上。「真倒黴,又被罵了」「運氣真不好,偏偏又是我」,你有沒有想過問題的核心其實不是別人,而正是你自己呢?
  • 「神書」《GEB》作者侯世達說,機器原則上能擁有人類思維,但希望這...
    侯世達對此非常不滿,以「懷疑的眼光審視了眾多廣受讚譽的人工智慧項目和整體的發展」,認為自己與大多數在人工智慧領域工作的人只有極少的共同點。他思考的始終是人類的思考本身(Thinking about thinking),而不是單純的實用、數據和計算之類的東西。因此,侯世達退出了所謂的人工智慧領域。
  • 帕金森定律,幫你克服拖延症
    如果你的人生沒有色彩如果你的事業屢戰屢敗如果你的身邊缺少朋友如果你的囊中一窮二白歡迎你閱讀本條之: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也可稱之為"官場病"。帕金森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現在,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已成為家庭頭等大事,而良好習慣的形成,更是家長費盡腦子在做的功課。孫阿姨家的小孫子早上起床要喊三遍,總是最後一個吃完飯。
  • 你知道你為什麼沒有進步嗎?熵增定律告訴你突破瓶頸的秘密
    一個系統內的熵越多,能夠做有用功的能力就會隨之下降。簡易的說熵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物理學,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恆的,可以互相轉化(比如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而不會消失。熱力學第二定律進一步指出,雖然能量可以轉化,但是無法100%利用。在轉化過程中,總是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浪費掉。"
  • 10個你應該知道的科學定律,第一名你一定不知道
    換句話說,如果你測量從地球到太陽的直線所形成的面積,並追蹤30天內地球的運動,那麼無論測量開始時地球在其軌道上的什麼位置,面積都是相同的。第三個是周期定律,它使我們能夠在行星的軌道周期和它到太陽的距離之間建立一個清晰的關係。由於這一定律,我們知道一顆相對靠近太陽的行星,如金星,其公轉周期比一顆遙遠的行星,如海王星,要短得多。
  • 給你一份當代生活定律,它們都是現代人再造的經典|100個生活大問題
    打開社交網絡,你很容易就能看到這樣的畫風:最近上班只要一遲到就每次都要開會,我是不是遇上墨菲定律了;陝西肉夾饃,逢吃必噎,什麼水平,100%墨菲定律了;今天難得穿了一雙白色鞋子,結果一上車就被踩了,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討論中,當人們試圖用這些來解釋一切的時候,是不是準確適用已經不再重要了。
  • 當你在職場中上升到天花板後該怎麼辦?彼得定律告訴你
    大家好,我是不成功的不成功人士,一個教你知識的up主,關注我,每天給您一點有用的知識。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彼得定律。要理解這個定律就先從小明的例子來說吧。小明是一位職場人,剛進公司從小職員做起,工作努力,業務能力出眾,半年後被領導升職為小組長,薪資也加了上來。
  • 賽裡格曼定律:你所不知道的,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一、可以休息,但不能放棄休息?可是生活不允許我休息啊,我怕機會稍縱即逝,我怕我休息的時候被人趕超,我怕一旦休息我就會失去這份工作,可你要知道的是,激烈的拳擊比賽都有中場休息,那可是骨與肉的血拼,你為什麼不可以休息呢?
  • 富人定律:金錢到底是不是萬能的?一個故事告訴你答案,醍醐灌頂
    這樣一來,他們就再也無法享受到生活的寧靜美好,反將自己搞得身心疲憊。要知道,痴狂地追求金錢就必為金錢所奴役。在當今社會,假如把錢財看得太重,認為金錢萬能,結果往往是對自己無益的。最終金錢不但不是為自己服務,自己反而會被金錢所奴役。那麼,金錢到底是不是萬能的?
  • 墨菲定律:工作不順利,教你職場3條法則,助你在職場中反敗為勝
    弱冠之後,花甲之前,工作佔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這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模型,早上9點到5點,周末休息2天。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專用於工作,因為我們需要工作以換取薪水。為了養家餬口,買房和買車,那麼你怎麼能在工作場所笑到最後呢? 《墨菲定律》為我們總結了工作場所的幾條法律。
  • 關於熵增定律,你需要知道這些
    01 什麼是「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提出是來源於1854年,一位叫克勞修斯的德國人,他認為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從有序走向無序。如果沒有外界向這個系統輸入能量的話,那麼熵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最終會達到熵最大的狀態,系統陷入混亂無序。
  • 林偉賢:富勒博士的三大白金定律,你知道多少?
    女兒的死亡,讓富勒受到非常大的打擊,讓他開始思考隨口而出的話所造成的傷害,並且開始非常努力工作,同時學習銷售嶽父所發明的建築材料。只是當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他又總會想起喪女之痛這個爛草莓。為了逃避,他經常喝一整夜的酒麻醉自己。最後,他的生意還是失敗了,只得宣布破產。
  • 心理學:《墨菲定律》在生活中經常出現,10種情況你經歷過幾個
    墨菲定律在我們的工作或者是生活當中是經常出現的,它的含義就是,如果一件事情有大於零的機率會變壞的話,那麼它一定會變壞,它的發現也是,愛德華墨菲在一次不經意之間的實驗中所發現的,而在此之後便被廣泛運用到了心理學當中。
  • 墨菲定律:幫你揭穿愛情中的真相
    生活中是不是經常出現這樣的狀況:你想打車的時候往往沒車,不想打車的時候,空車一輛接一輛;怕把一個東西弄丟,你嚴加看管,這個東西最後還是丟了;你越害怕失去一個人,最後往往會分開……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
  • 能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就看你能不能做到這3個原則了
    不知道,你會不會經常想要改變自己,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可是你苦思冥想後,卻依舊想不出怎麼提升自己。剛好,我最近看了一本書《麥肯錫晉升法則:47個小原則創造大改變》。一開始,看到書名的關鍵詞有麥肯錫、晉升,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職場的書,可是,看了幾個原則後,發現這本書完完全全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的成長。
  • 5個萬有引力定律「失效」的地方,你知道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嗎?
    小時候我們就知道牛頓的故事,他在蘋果樹下面看書,被一顆蘋果砸中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這個定律卻行不通,你想知道這些神秘的地方在哪裡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5個萬有引力「失效」的地方。1、彩虹瀑布它位於智利,卻違反了萬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