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標籤再多,也不能說明個人能力多高

2020-12-06 歲月流年一陽指

朋友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還是個領導頭銜好幾個,工段小組長、辦公室計劃員、經理助理等等。可是昨天被勸退了,因為公司效益不好,雖然身上標籤很多,但他的工作並非無可替代,於是只好無可奈何地回家。

職場

其實一個企業的目的,永遠都是以盈利為中心的。如果你不能為公司創造利益,即使你身上標籤再多,也依然無濟於事。職場裡,你設計、鑽研、PPT、Excel之類的任何一項突出技能,都能成為你的加分項。甚至是你會維修設備,開源節流讓公司降低成本等等,都會提升你在公司裡的不可替代性,沒有哪個公司會裁掉這樣的員工的。

職場裡就是一個不斷產生問題,發現問題而又去解決問題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問題的背後,都存在著機會和挑戰。發現問題沒有用,你要擅長解決問題,擁有解決的辦法和能力,那就可以成為公司裡無可替代的焦點。所以只有不斷學習,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並且練到極致。當你技能極致便可以超越絕大多數的人,而一技之長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差別就在於有人把興趣愛好和工作相結合,而有人只是為了養家餬口而工作。

工作

我們這個時代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有人抓住機遇,讓自己無可替代,有人因循守舊,最後成為了歷史和故事。雖然你工作認真努力,按時完成任務。不出錯也不突出地默默無聞的人,基本就是可有可無的人,最終危機來時就會被替換了。你沒有做錯什麼,但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就是輸了。

白巖松說:一個人的價值和社會地位,與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要想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就必須讓自己對他人有著最高的價值,心甘情願地為你付出成本。而一旦你擁有了這種不可替代性,就不是你會不會炒我,而是你留不留得住我了。當你專注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去堅持行動時,無法達到不可替代的話,也會不容易被替換。

不可替代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之下。看不到未來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淪,是因為他一直都在回首往事,想當初。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其意義。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使人失去很多東西,但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環境的自由。

其實不論何時,我們的這個社會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前人的故事和傳說,就是用來被超越、被打破的。江山代有人才出,永遠都有新的人和新的事出現,嚴格地講,離開誰地球都照樣轉。

堅持er努力

我們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人所需要的生活不是有多少安穩,而是內在的精神動力。努力人自己變得更好、更稀缺,即使最後被替代,那麼替代自己的成本也會很高,而這正是我們努力奮鬥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在職場打拼,擁有話語權有多重要?
    在《都挺好》中,蘇家三兄妹,都在職場上打拼,三個人的工作職能不同,在公司的級別也不同,他們在公司的話語權,也不相同。話語權是一個人在公司說話的分量,在公司內部,高層的話語權,相當於整個公司管理條例,全部人員都要執行;中層的話語權,相當於一個部門的管理條例,部門成員要執行;員工的話語權,就只能影響到個人關係。都在職場上打拼,他們在公司的話語權,各佔多大分量?
  • 十道題看出,你的工作能力有多強?
    其中,除卻運氣的成分,更多的是能力來決定你們職場的路是否好走。 你有想過,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多強嗎?往下做今天的測試,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吧。 1.你是一個有固定作息的人嗎?
  • 紋身人士愈多,職場也在逐步消除紋身的汙名
    值得留意的是,這股風潮也推動了職場的變化。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體藝術不再像以往被認為的那樣是就業的障礙。商界和政界的資深人士都有紋身,其中包括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和新聞集團執行聯席董事長拉克蘭默多克。此外,《紐約時報》前總編吉爾艾布拉姆森在後背紋了一個該報標誌性字體的「T」。
  • 多標籤文本分類模型總結
    什麼是多標籤文本分類學術上常用的說法有兩個,一個是ExtremeMulti-label Learning, 簡稱XML,另一個是Extreme Multi-label Text Classification,簡稱XMTC,本質上都是對文本進行多標籤分類,即對於一個給定的文本,可能有多個標籤,我們需要設計一個模型預測其標籤。
  • 輸入名字生成性格標籤?小心個人信息洩露(圖)
    即便有人質疑該微信公號測試結果「千人一面」、是否會洩露個人信息時,也未影響其霸屏多日。就在昨天,這個微信公號突然癱瘓。  躥紅:輸入姓名生日 「它」便懂我  「孤獨患者」、「看似大咧實則敏感」、「感情上不將就」……在朋友圈發現那個圖片後,張麗(化名)也按指示關注了那個微信公號,輸入自己的名字和生日後,她得到了以上的性格標籤。
  • 凡爾賽文學、學歷歧視、爆粗口,這檔職場綜藝「戲」有點兒多!
    最近有一檔上帝視角的職場觀察類綜藝,火了! 或許是借鑑隔壁《演員請就位2》的撕X大戲,抱定「黑紅也是紅」的思路,《令人心動的offer2》一掃前季的暖心烏託邦,大走「現實主義」路線,憑藉超強話題度和代入感,多次衝上熱搜。 正片才播了兩期,凡爾賽文學、學歷歧視、爆粗口……么蛾子有點兒多啊!
  • 多標籤學習的新趨勢(2020 Survey)
    近年來,也有很多文獻使用了深度學習技術解決 XML 問題,不過我們將會在 Section 4 再進行闡述。XML 的研究熱潮大概從 2014 年開始,Varma 大佬搭建了 XML 的 Repository 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多年來 XML 相關的文章理論和實驗結果並重,值得更多的關注。2.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職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接下來,我們再來看,職場的本質是什麼?我認為,職場是由陌生人聚合、進行資源交換、各自取得利益最大化的場合。這裡有三個要點,分別是「資源交換」、「陌生人聚合」、「利益最大化」。我們一個一個來看。「資源交換」是橋梁,是把公司與公司,公司與人,人與人連結在一起的橋梁。
  • 分類問題-----多標籤(multilabel)、多類別(multiclass)
    3、多標籤分類問題的定義        簡單的說就是同一個實例,可以有多個標籤, 或者被分為多個類。和多分類的區別是, 多分類中每個實例只有一個標籤。下面是幾個形式化的定義。    用還可以將訓練樣本按每個標籤構造一個訓練集,每個樣本屬於或不屬於這個標籤,對每個標籤單獨訓練一個分類器,然後將多個分類器的結果合成。還有將每個多標籤單獨看做一個新標籤,在一個更多的標籤集上做多分類。當多標籤樣本比較少時,這個方法就比較受限。還有對每個有多個標籤的樣本,複製該樣本,每個樣本具有不同的標籤,加入訓練集後使用覆蓋(coverage based)分類法。
  • 《認知覺醒》:個人認知能力體系構建的真相
    朋友小銘最近正在複習備考CPA,但是他又對插畫非常感興趣,想同時學習又怕自己不能兼顧,特別煩惱。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平時工作已經很忙了,但是自己又非常喜歡涉獵新知識。如果都去學習呢?精力實在有限,誰也不能做到一學習就精通,長此以往,就讓人挫敗感非常嚴重。
  • 職場上,辭職的為什麼往往是有能力的,留下的是各方面一般的人?
    職場上,大家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辭職的那一批人要麼就是習慣性地辭職,要麼就是很有能力的,而長期留在一個公司的往往是各方面一般的人,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1.老闆不會用人任何一個有全局觀念的領導,都不會犯人才流失的錯誤,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人才是其成功的重要動力來源之一。企業可以沒有底層員工,他們只能做機械工作,但不能沒有人才。
  • 從百家號對領域垂直度的要求,看職場中保持領域專注的重要性!
    首要的,專業領域是百家號形成你的個人畫像的基礎中的基礎,如果你的作品領域很散亂,平臺連你是做什麼的都不能識別,就無法給你歸類。平臺在註冊的時候,在百家號指數的5個維度中,唯一只有領域是事先讓你選擇的,也就是說入駐平臺申請,首先平臺就在提醒你,想清楚你要做什麼方向然後再入駐。作為平臺,首要的也是對作者是什麼領域方向作為你入駐百家號後的第一個標籤。
  • 職場中,哪種能力會比較重要?
    A、判斷的能力小公司由於處於發展的上升階段,業務多,不規範,這個時候你需要判斷公司哪個部門是核心部門,能在現在或者將來爭取更多資源。無論你剛進公司應聘的是什麼職位,隨著業務能力的提升,慢慢的轉到核心業務部門,跟著核心部門的老大,以便獲得更好的發展。
  • 優必選雪梨 AI 研究院何詩怡:基於課程學習的強化多標籤圖像分類...
    圖(左)是標籤之間的共生機制;圖(右)將標籤之間的共生機制轉化成了一個圖的模型,通過求解圖的模型來求解多標籤圖像分類的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參數比較多,求解比較複雜。在本時刻,我們預測 a=car,就會得到下一個狀態,就是同樣的狀態加上變化了的 action history,將這個 car 添加到 action history 列表中來,得到了一個狀態 s',對於每一個狀態而言,它採取了每一個固定動作之後,它得到了下一個狀態 s'也是唯一的。
  • 碩士研究生擴招,學歷到底有多重要?未來的路在哪?
    不僅僅是行業競爭壓力增大,就業競爭也越來越多。學歷有多麼重要這一問題在面試這一環節體現得淋漓盡致。有的時候工作經驗並不是加分項,反而可能讓面試公司覺得你混了那麼多年,說明工作能力不行。人到中年的尷尬痛苦莫過於此。還記得曾經大力吹捧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嗎?他們絕對是毒雞湯的典型代表,千萬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了。我實話告訴你,在金字塔的那群人80%以上都是學霸,20%長期保持學習的習慣。
  • 產品分析報告 | 傳統職場社交環境下,脈脈如何獨領風騷
    再從總下載趨勢上對比,脈脈一路大幅攀升,到年底已超出領英5倍多。對於31-35歲的職場人士,這一區間是職場的中堅力量,其通常已在行業內小有建樹,能力積澱到一定程度,開始將關注點轉移至更能幫助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職場社交圈,對最新的行業資訊、職場動態、職場八卦有著直接的需求。無論是多建立同行業職場人脈還是準備跳槽尋求更優質的機遇,脈脈都是其不二選擇。
  • 記: 多標籤分類問題
    最近遇到給個標籤問題,就是給一個 object 打個多個標籤,網上查了很多資料。發現百度沒搜索出什麼,後來是到知網上找到一些靠譜的資料,然後在 Google 一下。現在總結下多標籤問題。多標籤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問題轉換和算法改造。先描述下問題:先介紹問題轉換方法.
  • 金貓職場:個人技能有哪些能成為自由職業?
    何為個人技能,通俗點講,就是你做什麼事情最擅長?具備哪些思維力?學習能力怎樣?有什麼知識愛好?自己做事的效率高不高?管理能力怎樣?說話、溝通、演講能力怎樣?你還是很茫然,個人技能有哪些能成為自由職業?所說的個人技能總結是三個能力,思考的能力、說話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你仔細想一想,你的能力落到哪個點上。
  • 索尼前CEO出井伸之的職場忠告:職業定位三要素,個人規劃「ABC 」
    我們都知道IT行業算是高薪行業了,而且多數是以年輕人為主,需要的不僅僅是加班,熬夜,更多的是持續化學習的能力。如果不能改在工作中持續精進自己,即便是我們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方向,也會被時代無情地拋棄。今天無意間看到了索尼前CEO出井伸之的一部著作《定位:給年輕人的職場忠告》其實有幾點非常棒,也是結合自己的一些職場經歷給大家做個分享,相信對你一定會有啟發!
  • 職場想混出個人樣,這五條忠告要牢記,你才能被瞧得起,很實用!
    俗話說,就是混出個人樣,讓別人看得起自己。為了這麼目標,幾乎所有人都在前赴後繼的否兜著。想要被別人看得起,除了勤奮外,我們還要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法則,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繼續一事無成下去。而下面這五句忠告,如果你還想改變自己,混出個人樣,那麼一定得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