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挑戰性研究:「人類白老鼠」測試疫苗是否值得?

2021-01-12 瘋範兒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5月6日)公布《新冠肺炎人類挑戰性研究的倫理可接受性關鍵準則》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開始為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的挑戰性研究訂立框架,而諸如強生公司大型製藥企業亦表示將考慮進行這種主動讓人類實驗參與者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到底如此以人類作為「白老鼠」能否為我們早日帶來全球渴望已久的疫苗?

在一般的疫苗開發過程當中,經過動物測試和首兩個階段的人類試驗之後,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已有初步的保證,最後就要經過通常牽涉上千名人類實驗參與者的第三階段測試,讓接受了疫苗注射的人,以及作為對照組、只接受安慰劑注射的人,回到正常的生活環境當中,再以年月計的時間作觀察,去確認疫苗能否為人類帶來對於被針對病毒的免疫能力。

為何要主動感染人類?

這「以年月計」的時間,卻似乎是飽受新冠肺炎禍害的我們所承受不來的代價。

同時,目前全球各國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全民隔離政策,而民眾也各自採取了戴口罩、減少社交接觸、勤洗手、減少外出等減免感染病毒的做法,使新冠病毒的傳染率愈來愈低。這對民眾健康與醫療系統而言,當然是件好事。可是,這卻會使一般的疫苗測試更難尋得自然的傳播環境,並且加長了這種實驗所需的觀察時間。

有見及此,不少學者、研究機構、企業、政府也開始認真考慮所謂的「挑戰性研究」,只徵召較一般為少的數百人做實驗,分成接受疫苗注射的實驗組和接受安慰劑注射的對照組,在完全被實驗者控制的環境下,由實驗者主動以新冠病毒感染這兩組實驗參與者,再研判有關疫苗的成效。

倫理難題:參與者難料感染風險

這種做法當然也是1796年英國醫生詹納證明其牛痘天花疫苗有效的方法。然而,當代倫理對人命極為重視,要讓本來健康的人感染一種可能致死的病毒,當然有什為嚴重的道德難題。而且,挑戰性研究雖在其他疫苗研究項目上亦曾被使用,可是以挑戰性研究本身作為一種疫苗大規模使用前的實證基礎,卻是近代未有先例之舉。

在倫理的層面,世衛就提出有關「風險與潛在利益評估」、「研究場所選擇」等8項準則。其中,為了確保實驗參與者染病後健康風險較低,世衛就建議挑戰性研究應徵召18至30歲之間的年輕人士;同時,為了保障實驗參與者的權益,世衛也強調參與者必須有最充足的風險資訊,而且建議研究者在實驗過程中不斷重新要求參與者給予繼續實驗的授意。

可是,在新冠病毒的例子中,要實驗參與者得到充足的風險資訊卻是一大難題。新冠病毒出現只約5個月,科學界對其認識甚淺,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抗病毒藥等療法能有效治好新冠肺炎病人,因此實驗參與者能夠得到的資訊甚少且難以確定,同時他們也不會有任何確切的治療預期。研究人員唯一能告訴實驗參與者的,大概只能是他們對新冠病毒目前所知不多。

雖然如此,根據美國徵召新冠肺炎人類挑戰性研究參與者的網站,目前已有來自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共超過15,000人表明願意「以身犯險」,去充當此類研究的「白老鼠」。

即使挑戰性研究的倫理問題得到解決,而且有足夠的志願者願意「勇」字當頭投身實驗,這類研究尚有至少三大難題要面對。

病源須模仿現實情況

第一,要主動感染實驗參與者,研究員手上就先要準備好適當作為病源的新冠病毒。美國西北大學的醫療倫理學教授沙亞和一眾國際學者5月7日就在《科學》期刊發表文章,呼籲學界無論最終是否決定進行挑戰性研究,也應先為此等研究發展出適用的新冠病毒病源。

此等病源的開發也並非易事。首先,它同樣要經過一系列動物測試,並經過驗證才能在人體上使用。而且,這種新冠病毒的類別,以及用於實驗參與者身上的劑量,也需要能夠有效模仿自然環境中流行的新冠病毒;否則,如果劑量太少,實驗的結果將與現實脫離,而如果劑量過多,實驗參與者將遇上更大且無必要的生命危險。

實驗結果未必能「推而廣之」

第二,在年紀較輕的實驗參與者身上所得到的實驗結果,也未必能夠推而廣之而適用於其他年齡層。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熱帶流行病學教授史密斯就指出,疫苗在老年人身上的效用較低是一個普遍現象——因此即使挑戰性研究證明疫苗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症狀,同樣的結果也未必適用於年長人士。

世衛在其準則文件中也承認了此一局限:「選擇風險較低人士作實驗參與者,是將『參與者的安全』放在『實驗對高風險參與者的結論推及能力』之上」。然而,由於主動感染高風險人士並非選項之一——即使不顧倫理考量,如果有實驗參與者因為實驗而死,在短期內所有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究也將極難再徵召的志願者參與——因此這種對疫苗有效性的實驗限制也是難以避免。

未能測量疫苗安全性

第三,這種參與者人數較少、參與者健康背景相似度高的實驗,也難以測量疫苗在不同背景人口中的安全性。同時,挑戰性研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得到結果的優勢,也使它難以測度出疫苗的長期健康影響。

由於新冠病毒疫苗理論上的目的是要讓全球絕大部分人接受注射而免疫,只要當中有影響幾個百分點人口的嚴重副作用的話,疫苗本身的禍害可能比新冠疫情本身還要嚴重。

要確保疫苗安全,規模較大與時間較長的傳統疫苗測試,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因此,即使某種疫苗成功通過挑戰性研究,它也只能夠在有限度的範圍內使用,而且受注射人士也要對其未知的風險有足夠的認知。

由此可見,倫理風險極重的人類挑戰性研究,其實未能掃除新冠疫苗開發的實驗難題與時間限制。不過,在新冠疫情近乎無解之際,以人類志願者作為「白老鼠」也不能不是科學界的選項之一。

相關焦點

  •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測試疫苗是否對變異病毒有效
    中新網約翰尼斯堡1月10日電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10日證實:南非醫學專家目前正在測試即將投入使用的新冠肺炎疫苗,以確定該疫苗是否會對當前已經發生變異的新冠肺炎病毒有效。日前,南非衛生部長穆凱茲宣布,南非確定在本月和2月共計獲得150萬支新冠肺炎疫苗,並力爭在今年完成超過4000萬人口的疫苗接種。不過,由於南非新冠肺炎病毒已經發生變異且更具傳染性,因此即將投入使用的疫苗是否能夠有效防禦變異病毒,備受外界關注。此前有英國衛生專家指出,對於疫苗是否對變異病毒有效表示擔憂。
  • 為研發疫苗竟拿健康人做「活體實驗」
    文|凌嶽 審|堯蘇美國一官方研究機構周三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抗體將在健康人身上研製實驗,以測試疫苗是否有效。為研發疫苗竟拿健康人做「活體實驗」據西方媒體報導,美國官方研究機構發表的一項聲明表示,該試驗不會取代新冠肺炎疫苗的大規模三期試驗。
  • 徐 實 :新冠肺炎疫苗安全嗎?
    目前在臨床試驗中跑得最快的新冠肺炎疫苗,當屬美國Moderna和德國BioNTech的mRNA疫苗。其中BioNTech的mRNA疫苗,在美國的臨床試驗由輝瑞承接,並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緊急授權。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與生產,進展最快的3個國家當屬中國、美國和德國。在我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由各省衛生主管部門統籌安排。
  • 新冠疫苗也種族歧視?MIT研究:疫苗對亞裔無效率是白人的250倍
    2020年12月,智利的南極基地確認暴發疫情,36人感染新冠病毒。 至此,人類最後的一塊大陸「失守」,七大洲已全部被新冠病毒「入侵」。
  • 新冠肺炎疫苗終於來了 打疫苗之前請先打消這些疑慮
    從新冠肺炎病毒襲擾人類社會至今,新冠肺炎疫苗以創紀錄的速度研發、試驗、緊急使用、獲批上市…… 新冠肺炎疫苗真的來了! 打還是不打?到底安不安全?能提供多久的保護?新老技術哪個好?病毒不斷變異,疫苗能hold住嗎? 對於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 新冠肺炎疫苗終於來了!打疫苗之前請先打消這些疑慮
    從新冠肺炎病毒襲擾人類社會至今,新冠肺炎疫苗以創紀錄的速度研發、試驗、緊急使用、獲批上市……新冠肺炎疫苗真的來了!打還是不打?到底安不安全?能提供多久的保護?新老技術哪個好?病毒不斷變異,疫苗能hold住嗎?對於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疑問1聽說有人接種疫苗後面癱,還有人死亡?接種疫苗安全嗎?
  • 英研究人員計劃開展「挑戰研究」:讓志願者感染新冠以加快疫苗試驗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根據一份聲明,英國研究人員明年伊始將首次開展挑戰研究,故意讓志願者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第一批參加這項試驗的志願者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前不會接種試驗性疫苗。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報導,在通常的疫苗試驗中,研究人員會給志願者接種試驗性疫苗,然後對他們進行數月跟蹤,直到其中一組自然感染病毒。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INOVIO公布了其新冠肺炎(COVID-19) DNA疫苗IN0-4800的臨床前研究數據,數據顯示了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強有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INO-4800靶向新冠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刺突蛋白,該蛋白會導致新冠肺炎。研究表明,在小鼠和豚鼠中接種INO-4800疫苗可產生強烈的結合和中和抗體以及T細胞應答。
  • 新小鼠模型助推藥物和新冠疫苗研發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劉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科學家競相研發相關藥物和疫苗,但諸多努力囿於易感染新冠病毒實驗小鼠數量有限而無法很好地開展,這種情況即將改變!美國科學家在6月10日出版的《細胞》雜誌在線版上刊文指出,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新冠肺炎小鼠模型,可複製新冠病毒,有望大大加快新冠肺炎療法和預防製劑的測試進度。
  • 新冠肺炎疫苗生死時速!中、美、歐疫苗研發五大賽道盤點
    新冠病毒在全球愈演愈烈,截止美西時間3月19日下午18時,全球已有近16萬人感染新冠肺炎,造成死亡病例6607例。 與此同時,疫苗研發也進入生死時速。而中國的新冠肺炎疫苗賽道上,也已經站上了超過20家企業,其中不乏疫苗行業的龍頭企業。 那麼,全球已經行動起來的企業,都採取了什麼樣的策略?主要技術有哪些?哪個疫苗研發最有希望?下面,就讓小探為您全景式梳理當前新冠疫苗的開發進展。
  • 《自然》展望明年最值得關注科學事件:各新冠疫苗效果更明朗
    各國將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新一輪承諾——這是自2015年籤署《巴黎協定》以來的第一次。屆時,各國將展現氣候治理雄心。歐盟和中國分別計劃在2050年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美國的「碳中和」目標也令科學家們「拭目以待」。各新冠疫苗效果會更加明朗2020年,首批獲準用於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推出,而幾種新疫苗的有效性將在2021年初變得更加明朗。
  • 一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受試者死亡,未知是否與疫苗相關未知
    記者 | 原禕鳴 編輯 | 許悅 1 10月22日,據巴西《環球報》( Globo)報導,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於當地時間19日證實,上周四(15日),該國一名參加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志願者死亡,死因是新冠肺炎併發症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2020年5月20日 /美通社/ -- INOVIO (NASDAQ:INO)今天公布了其新冠肺炎(COVID-19) DNA疫苗IN0-4800的臨床前研究數據,數據顯示了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強有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新冠肺炎疫苗何時上市?價格貴不貴?答案在這裡
    新冠肺炎疫苗何時上市——訪國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  「我打了兩針新冠肺炎疫苗,沒啥不良反應。」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說。
  • 人類可能要和新冠肺炎共存
    #胡錫進:單靠疫苗治不住新冠病毒#事實上,之前很多科學家甚至包括美國總統川普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在人類常感染的幾種感冒再過去都是像新冠病毒一樣的。致命病毒只是通過幾十幾百代的人不斷的傳播之後。
  • 日本科學家轉而使用絲蟲作為新冠肺炎疫苗
    在離大樓不遠的實驗室裡,獲得大學特別許可的學生志願者正在努力研製疫苗。日經指數於5月與日本處於緊急狀態的Kusakabe進行了交談。該小組制定了開發有效疫苗的研究計劃。構成新冠狀病毒外&34;的蛋白質基因被納入病毒並注入絲蟲。
  • 動物是否需要新冠疫苗?目前尚未開展科學研究
    當人用新冠疫苗逐步開展接種後,新冠病毒易感的動物,是否也同樣需要疫苗?第一財經記者在諮詢中國相關動物疫病防控專家時,得到的回覆是:目前尚未開展動物疫苗的研究工作。新冠病毒並不單純是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自大流行開始,不斷有科學家通過研究證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人類身邊的動物,並且動物之間可以傳播新冠病毒,後期更是出現了水貂體內的新冠病毒又感染了人類的案例
  • 牛津疫苗被叫停,腺病毒疫苗是否安全?
    全球民眾正熱切期待新冠肺炎疫苗面世,其中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發的疫苗原是被寄予厚望的代表之一。然而,阿斯利康日前發表聲明指,一名新冠疫苗測試者在接種後,出現「不能解釋的疾病」(unexplained illness),故決定暫停第三期臨床測試。
  • T細胞記憶帶你認識新冠肺炎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操作能否提高疫苗的效力。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關注T細胞記憶呢?目前對新冠病毒自然感染和候選疫苗反應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產生高親和力的中和抗體。長壽漿細胞一旦產生,就有可能在明顯不存在抗原或特異性T細胞的情況下產生數十年抗體。通過中和抗體的被動轉移來降低病毒載量是目前臨床試驗中有希望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