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頭魚學名花鰱,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被譽為健腦美食
鱅魚,別名花鰱魚,因其頭大,又稱胖頭魚、大頭魚,是淡水魚中品質較高的一種魚類,鱅魚頭被譽為「健腦美食」。
每百克鱅魚含蛋白質15. 3克、脂肪2. 2-4. 9克,主要在頭部。其熱含量約為100千卡。鱅魚的礦物質總體含量在魚類中屬較高水平,有較豐富的鈣、磷、鉀、鎂、硒等。鱅魚頭的鈣與磷的含量高於魚身。
鱅魚頭大,其長約為魚體總長的1/3, 重量接近整條魚重的1/2。其可食部分佔67. 3%, 每百克鱅魚頭的脂肪含量為14. 9克,多過魚身肉中的脂肪。
鱅魚是少有的含有豐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和二十碳五烯酸(EPA) 的淡水魚,主要集中在頭部,其量分別佔7. 29%和6. 37%。
中醫認為,鱅魚性溫味甘,有暖脾胃、益筋骨、祛風寒、止頭暈、疏肝解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水腫、多痰、頭痛、眩暈、體虛等症。
鱅魚有健腦益智的功能。鱅魚的油脂含量大,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它含有的DHA俗稱腦黃金,屬於必需脂肪酸,是人類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有增強記憶與學習能力的作用,還可延緩中老年人智力衰退,有助於預防與改善老年人的痴呆症。鱅魚所含的卵磷脂在人體內代謝後分解出膽鹼,最後合成乙醯膽鹼,乙醯膽鹼是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遞質,有增強人的記憶、思維和分析能力的作用。
中醫素稱,鱅魚腦能健腦,說其能治健忘、痴呆等症。在傳統中醫的食療理論中,有「以髒補髒」、「以形補形」之說,意指吃動物的某臟器或形似的某食物,即可補益人體的某臟器,因此說,吃鱅魚的頭便能「以腦補腦」。現在很多人對「以髒補髒」、「以形補形」的理論持懷疑態度。然而,就鱅魚腦而言,現代研究發現,它含有大量有益大腦發育與活動的DHA和卵磷脂,則為其利智健腦功能提供了科學依據。
鱅魚肉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所含EPA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各種微量營養素的含量也較豐富,所以說,鱅魚的營養價值大於畜禽肉類,尤大於常吃的豬肉。
鱅魚肉質細嫩,肌纖維短,易消化,適於紅燒、清燉、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清蒸、清燉最能體現其清淡、鮮香的滋味特點。
鱅魚可單做,但最宜搭配豆腐、海帶、粉皮,一同清蒸或燉煮。用其煨湯,肉嫩湯鮮,味極佳,別具風味。
鱅魚味美,尤美在頭。其魚鰓下邊的肉呈透明的膠狀,裡面富含膠原蛋白,質地軟嫩,口感最佳。
通常,魚的腦組織都容易吸收和富集重金屬鉛、砷等有害物質,因此,選吃鱅魚魚頭時一定要注意魚的來源。捕撈自受工業和生活廢物汙染的水域中的魚不應吃。畸形魚往往是受水內汙染物生物富集影響的結果,萬萬不可食用。變質魚和死亡太久的魚也不應吃。
烹製魚頭時,一定要將其煮熟、煮透,切不可食用半生不熟的魚腦。
鱅魚膽有毒,應棄之不食。
鱅魚性偏溫熱。故凡患熱病的人、中醫辨證有內熱表現者和患蕁麻疹、癬病、瘙癢性皮膚病者,均應忌吃、慎吃鱅魚。
喜歡我們可以關注「文華養生」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