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用「磁鐵礦」證明大陸漂移是極其荒謬的!

2020-08-27 金童希瑞

逆向思維有利於科學創新人才的出現。

例如:大陸漂移假說發展成「板塊運動理論」,是「漸變論」;「漸變論」主導的「地質學」被稱為「不是科學的科學」。

那麼如何發展地質學理論呢?張海亭先生提出了「隕落地質學理論」。

隕落地質學理論是「災變論」,認為巖漿不是上地幔溢出來的,而是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裡光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反應形成的。這樣小行星撞擊就成了地質變化的動力。

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金屬態氫離子是磁場裡運動的帶電導體;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反應形成巖石和礦物的同時伴生電磁波,記錄下磁場的鐵礦石就是「磁鐵礦」。可見用「磁鐵礦」證明大陸漂移是極其荒謬的。

……

相關焦點

  • (原創)「大陸漂移假說」是偏見
    「大陸漂移」假說就是魏格納的偏見;由「大陸漂移」假說演繹的「板塊運動」違反了物理學常識,專家學者們就臆想出「地幔柱」、「巖漿引擎」、「消減帶」、「A型俯衝」、「B型俯衝」、「克拉通破壞」之類的名詞
  • 大陸漂移說極簡史
    所以,「原始大陸分裂說」自然就按捺不住——1895年,旅居巴黎的美國佬安東尼奧,用法文寫了本書:《創世紀及其未解之謎》,提出了大陸橫移的想法。同時期,奧地利地質學家修斯發現,南半球各大陸的巖層非常一致,認為它們可能同屬一塊古大陸:岡瓦納古陸。其他部分沉到了海底,留下的就分成了現在的大陸塊。有的童鞋可能忍不住激動起來:咦,這不就是大陸漂移學說的起源麼?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1912年1月6日,在法蘭克福地質學會上,魏格納作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講演,首次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設。1915年,他的不朽著作《海陸起源》問世了。在這部著作中,魏格納系統地論述了大陸漂移的理論魏格納提出,距今3億5千萬年以前的古生代,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叫做聯合古陸或泛大陸,在它的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叫做泛大洋。
  • 「大陸漂移說」的啟示
    在科學史上,由阿爾佛雷德・羅塔爾・魏格納所創立的「大陸漂移說」可算是歷盡磨難,為人們提供了諸多的思考。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和探險家。1912年,他提出了地殼變遷的大膽假說,即「大陸漂移說」。這一理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被無邊無際的泛海洋所包圍的原始泛大陸。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一生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個曾經被地質學界鄙夷、詬病,被冠以荒謬之名的學說,後來成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基礎。像Cloos這樣的開明派畢竟是少數,當時國際地質學術團體對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表現出極具攻擊性的姿態。他們因此惱怒、怨恨,用尖刻的方式攻擊那個試圖撼動地質學基礎的門外漢。魏格納的職業前途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在德國沒有任何一所大學願意聘任他為教授。1924年,較為開明的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向魏格納拋出了橄欖枝,聘任他為氣象學和地球物理學教授。
  • 大陸漂移曾遭質疑 40年靠古地磁學翻身
    為了要把北美的極移軌跡挪移到歐洲那條軌跡上去,使他們重合在一起,必須把北美大陸隨著時代變老逐步地向東退,直到中生代初期要向東退回20多個經度。這時,北美大陸正好與歐洲大陸相互貼合,其間沒有大西洋的位置,這就恰恰恢復了魏格納漂移說所提出的聯合古陸的情況。因此,古地磁學為大陸漂移學說的提供了有力證據之一。
  • 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報告中,唐春安通過列舉地殼形成與海洋誕生、生物大滅絕、超大陸循環、大陸漂移、洋中脊裂谷系與板塊、地震分布帶以及全球變暖等九大地質事實或事件,和地幔對流、洋底擴張、板塊俯衝、大陸漂移傳送帶模式、地幔柱、火山灰遮陽誘發冰期、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以及地球轉速變化產生構造應力等八大假說,對應地球收縮說、地球膨脹說等理論進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國際上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來統一地解釋地球演化過程的主要地質事實或事件
  • 尋求現象背後的機制:大陸漂移
    在板塊構造學問世之前40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曾提出過一個非常相似的理論: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當時搜集了大量地理、古生物、巖石、冰川的證據。這些證據支持他提出的:「地球上曾有過一個超級大陸而且大陸可以漂移」的假說。然而,當時僅在英國有少數地質學家接受魏格納的學說,而歐洲絕大多數地質學家抵制大陸漂移學說。在美國,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被完全摒棄,是科學界的笑料。
  •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 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誰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幾年後(1915)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20 世紀 20~30 年代間,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 20世紀50 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
  • 最後一次大陸漂移發生在4300年前
    大陸漂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因此人們不易察覺。還有一種是特殊情況下發生的劇烈地漂移,可以引發地質大災難,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改變整個地球的陸地格局,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會有這種特殊情況發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前有幾次大陸分裂漂移,是普通的。而最後一個整體陸地——盤古大陸,分裂漂移,是特殊的。
  • 大陸漂移與「水漂移理論」?
    那麼,魏格納講,大陸漂移,我就想問了,為什麼不說「水在漂移」呢?大陸漂移,可以改變地貌的水陸分布,那麼水漂移,照樣改變水陸的分布,而且水比固體容易移動。大家思考,地球在歷史長河裡,發生了地貌的萬千變化,為什麼說,有大陸漂移理論,卻沒有「水漂移」的理論呢?
  • 大陸漂移說
    特別是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凹入大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他「騰」地一下從病床上跳了起來,走到地圖前,用手比劃了一下。如果能夠移動這兩個大陸使它們靠攏的話,它們正好就能鑲嵌在一起了。圖片來源於網絡1912年1月6日,在法蘭克福地質學會上,魏格納做了題為「大陸和海洋的起源
  • 大陸漂移與地震成因
    有關證據顯示,全球大陸平均地溫梯度為3℃/100米,由此推測大陸40千米之下溫度可達1200℃,在這一溫度下大部分巖石會發生熔融或部分熔融,大洋地溫梯度遠高於大陸。新大陸漂移模型認為,大陸板塊可以在熱力驅動下自己發生漂移,動力機制是大陸板塊漂移劃開洋殼引起巖漿不斷上湧,在陸塊後面冒泡,巨大的巖漿熱動力推著板塊往前跑。
  • 大陸板塊是如何漂移的?
    最近,在對巖石進行研究時,還發現了地球表面大陸漂移的現象。我們簡單地論述一下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在海底和露出海面的大塊大塊陸地的下面,還有一層厚厚的重晶石包裹著地球,這層重晶石叫做地幔。地幔在翻動時,漂浮在上面的大陸就會轉動,像是鍋裡的氣泡在水面上轉動一樣。雖然若干種方法都能夠探索出大陸以前的運動狀況,但最有效的方法是最近發現的巖石磁性研究。許多沉積物中含有磁性微粒,當沉積物形成但沒有凝結成巖石時,這些磁性微粒具有向南方或者北方移動的趨勢。因此,我們能夠通過巖石中的磁性微粒判斷出巖石原本的方位。
  • 科幻大片《大陸漂移》《地球反轉》
    《大陸漂移》是全球唯一一部講「大陸漂移」的科幻大片,將由科幻名著《創造宇宙說明書》改編。 大陸漂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因此人們不易察覺。
  • 二、地球運行的方式-1(大陸漂移)
    1.大陸漂移1930年9月,德國氣象學家Alfred Wegener和幾個同事乘坐雪橇穿越格陵蘭島冰蓋,為滯留在偏遠營地的氣象觀察員提供補給,之後他們再也沒有出現過。Wegener在氣候學家和地質學家中都很出名。
  • 地理篇:大陸漂移
    這位青年學家的腦海裡突然掠過這樣一個念頭:非洲大陸與南美洲大陸是不是曾經貼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從前它們之間沒有大西洋,是由於地球自轉的分力使原始大陸分裂、漂移,才形成如今的海陸分布情況的?        第二年,魏格納開始搜集資料,驗證自己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