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推薦】基於聚吲哚/碳化鎢納米複合材料的非酶膽固醇電化學傳感器研製

2021-01-14 JOAT分析檢測


本期推薦的是發表在《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2020年第1期的研究論文「基於聚吲哚/碳化鎢納米複合材料的非酶膽固醇電化學傳感器研製」。敬請閱讀。




摘  要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 was developed for estimation of low-level cholesterol. Polyindole/tungsten carbide (PIN/WC)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an electroactive material to develop low-cost modified stainless steel plate electrode (SSPE). Surface morphology of developed electrode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holesterol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electron impedance spectroscopy,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cyclic voltammetry in 1-M KOH electrolytic soluti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cholesterol was studied by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and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The calibration plots between the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and peak current were in linear relation with limit of detection of 1.23 × 10−6 mol L−1. The overall result reveals that developed PIN/WC/SSPE electrode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trace-level cholesterol estimation and can be further employed for cholesterol monitoring in blood serum samples.


Key words: Electrochemical sensor Polyindole Nanocomposite Cholesterol Voltammetric techniques



文章亮點

• Synthesis of polyindole/tungsten carbide nanocomposite as electroactive sensing material.

•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polyindole/tungsten carbide modified working electrode.

• Non enzymatic cholesterol sensing at developed electrode by different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Monitoring of cholesterol in blood serum samples with developed electrode.


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直達原文頁面,免費閱讀全文


引用本文: Sharma, S., Joshi, P., Mehtab, S. et al. Development of Non-enzymatic Cholesterol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Polyindole/Tungsten Carbide Nanocomposite. J. Anal. Test. 4, 13–22 (2020).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17-0


      Scheme 1   A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fabrication of the PIN/WC/SSPE


Fig.1  SEM images of a PIN, b [I], c [III] width of 10 ± 1 nm at 1000 resolution



Fig.2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a [I], b [II], c [III] recorded in 1-M KOH at different scan rates 25, 50, 80, 100, 150 and 200 mV/s, respectively



Fig.3 a Bode plot, b Nyquist plot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Green—50 Hz, Blue—75 Hz and Red—110 Hz); Bode plot @110 Hz of [I] (c), [II] (e) and [III] (g); Nyqusit plot @110 Hz of [I] (d), [II] (f) and [III] (h) with its equivalent circuit


Fig.4   Tafel plot @0.1 (Green-bare steel, Red [I], Blue [II] and Gray [III]



Fig.5 Square wave voltammograms and calibration curve of cholesterol a [I], b [II], c [III] in 1-M KOH



Fig.6 a Effect of scan rates on bare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DPV and calibration curve of cholesterol, b [I], c [II], d [III] in 1-M KOH


Fig.7 Bar plot depicting the interference of various species in the detection of cholesterol



Table 1 Estimation of cholesterol in human serum samples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本論文原文頁面,免費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對於它們的生物傳感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尼龍6納米纖維膜,通過表面聚合,導電聚苯胺(PANi)包覆於尼龍6膜。用大腸桿菌多克隆抗體的山羊抗體固定在導電尼龍6/PANi膜上以檢測大腸桿菌K-12,得到的生物傳感器對大腸桿菌K-12的線性檢測範圍為101至105 CFU。檢測大腸桿菌所需的時間在20分鐘內,其他常規生物傳感器通常需要2個多小時。
  • 第十三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會議指南(大會日程安排)
    劉燕毛勳西北大學P16基於酶促金屬化信號放大的鹼性磷酸酶液晶生物傳感器基於解磷定/二硫化鉬量子點的電化學傳感器用於有機磷的檢測尹文青彭娟寧夏大學P22基於3D石墨烯-普魯士藍構建的電化學尿酸傳感器李鵬威賈能勤上海師範大學P51基於二氧化錫和還原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傳感器對
  • 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複雜天然產物(+)-WIN 64821 和(-)-ditryptophenaline 的高效全合成路線 3a,3a-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是一類廣泛存在於植物、微生物中的次生代謝產物。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獨特的化學結構和顯著的生物活性引起化學界的高度研究興趣,其合成的難點是立體選擇性地構建相鄰的季碳中心,因此高效構建 3a,3a-二聚吡咯吲哚骨架一直是合成化學家研究熱點。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夏成峰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吲哚類生物鹼的全合成和相關方法學的研究與開發。
  •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打開APP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7 14:15:33 復旦大學
  • 國外研發基於石墨烯的電化學傳感器,可快速檢測食物中的過敏原和毒素
    6月11日消息,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石墨烯的電化學傳感器,能夠比標準的實驗室測試更快地檢測食物中的組胺(過敏原)和毒素。研究小組使用氣溶膠噴射印刷技術製造了這種傳感器,通過軟體控制按需更改圖案幾何形狀的能力允許快速製作原型並有效優化傳感器布局。
  • 葉建山:電化學傳感器發展步入「春天」——訪華南理工大學葉建山教授
    ,創建了廣州盈思傳感科技有限公司,並研製出國際領先、國內第一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度可攜式重金屬檢測系統等高端設備和傳感器。  20世紀60年代離子選擇性電極及酶電極相繼問世,電化學傳感器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在環境監控、醫藥分析、在線分析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利用化學修飾電極,改變電極表面結構以控制電化學過程,標誌著電化學傳感器的功能化修飾和控制進入分子水平。
  •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和中國的五所大學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可伸縮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該傳感器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組成的團隊開發,據說結合了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 湖大譚蔚泓院士團隊:聚吡咯納米粒子的現場比色法檢測膽固醇
    因此,開發一種簡便,廉價且可靠的血清樣品中膽固醇檢測方法非常重要。 迄今為止,已經提出了幾種方法來檢測膽固醇,例如電化學分析,基於螢光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子印跡聚合物技術,化學發光和電產生的化學發光。這些策略中的一些顯示出高靈敏度和良好的選擇性。但是,它們通常需要昂貴的設備並且很費時間。比色法由於其快速和簡單的操作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
  • 上海應用物理所研製出新型電化學ATP生物傳感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相關項目支持下,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研製出一種檢測三磷酸腺苷(ATP)的新型電化學生物傳感器,該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07,  129,  1042)上。近年來,生物傳感器以其靈敏、特異、快速和簡便的特點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極大重視。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除此之外,作者還對拆分出來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進行了多個衍生化實驗(圖8b)。如圖14所示,軸手性硫脲-叔膦催化劑18b-18d能夠催化多個環化反應,獲得了良好的收率、優秀的非對映選擇性,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反應的對映選擇性。這些結果表明,此類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骨架很有希望開發成新型的軸手性有機小分子催化劑,並且發現其在催化不對稱合成中更為廣闊的應用。
  • 大連化物所基於酶單分子納米膠囊技術的生物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態環境評價與分析研究組研究員盧憲波、陳吉平團隊研發的基於酶單分子納米膠囊(SMENs)技術的生物傳感器取得新進展,酶傳感器的熱穩定性、有機溶劑耐受性、酸鹼耐受性、存儲穩定性等核心性能實現質的提高,率先將SMENs技術應用於分析和生物傳感領域。
  • 湖大譚蔚泓院士團隊:聚吡咯納米粒子水凝膠現場比色法檢測膽固醇
    因此,開發一種簡便,廉價且可靠的血清樣品中膽固醇檢測方法非常重要。迄今為止,已經提出了幾種方法來檢測膽固醇,例如電化學分析,基於螢光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子印跡聚合物技術,化學發光和電產生的化學發光。這些策略中的一些顯示出高靈敏度和良好的選擇性。但是,它們通常需要昂貴的設備並且很費時間。比色法由於其快速和簡單的操作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
  • 一種檢測上皮-間充質轉化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
    青年教師杜欣為論文第一作者,周軍教授、劉敏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此外,微分脈衝伏安法顯示,由於量子點和納米碳管金納米顆粒的協同作用,電化學信號的響應是快速而靈敏的。研究表明:電化學傳感是一種有效的EMT檢測技術,在分析各種細胞類型的躍遷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昆明植物所在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3a,3a'-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是一類廣泛存在於植物、微生物中的次生代謝產物。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獨特的化學結構和顯著的生物活性引起化學界的高度研究興趣,其合成的難點是立體選擇性地構建相鄰的季碳中心,因此高效構建 3a,3a'-二聚吡咯吲哚骨架一直是合成化學家研究熱點。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夏成峰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吲哚類生物鹼的全合成和相關方法學的研究與開發。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基於生物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技術團隊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於葡萄糖/氧氣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實現了L-半胱氨酸的高靈敏檢測,有望應用於臨床檢測。  生物燃料電池利用酶或產電微生物為生物催化劑,通過電化學途徑把生物質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從而提供清潔的能源。此前,生物傳感技術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系列基於微生物表面展示酶的高性能生物燃料電池(L.
  • 韓國開發出基於適體的夾層式生物傳感器
    他發表於《生物工程》期刊上的文章獲得了生物工程研究所年度最佳論文獎的殊榮。 基於適體-抗體的夾層式生物傳感器和基於適體配對的夾層式生物傳感器 以下是Man Bock Gu教授的採訪記錄。 問:您能否解釋一下何為生物傳感器?
  • 酶電極傳感器與無酶電極傳感器的定義及區別
    作為識別系統檢測物質可以為蛋白質、酶、抗原抗體、DNA、核酸、生物膜、細胞、組織、微生物等材料,按識別材料的種類就可以將生物傳感器分為酶傳感器、免疫傳感器、細胞傳感器等。另一部分信號轉換系統是將特定物質與識別系統發生的特異性反應轉換為我們能夠識別的信息(如光、熱、電信息)放大並輸出,按信號的轉換方式又可以將傳感器分為光生物傳感器、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等。
  • 四方光電電化學甲醛傳感器技術創新與突破
    甲醛淨化器與甲醛檢測儀中甲醛濃度檢測的核心都是甲醛傳感器,目前,由於電化學檢測原理的高精度、高靈敏度及使用便捷性佔據市場主流,但是由於室內環境複雜,電化學甲醛傳感器在室內應用依然存在一些挑戰。由於電化學甲醛傳感器中的電解質以電解液作為載體,當溫度過高時,會造成電解液迅速流失,影響到傳感器的使用壽命。當溫度過低時,電解質會凝固,傳感器無法工作。4、使用壽命。電化學甲醛傳感器依靠電解質與甲醛氣體反應產生的電子移動來識別甲醛氣體濃度,在反應過程中,電解質不斷被消耗,而電解質時有限的,當電解質消耗殆盡時,傳感器壽命截止。
  • 基於新型石墨烯/聚噻吩超級電容器研究
    基於新型石墨烯/聚噻吩超級電容器研究 1.本項目研究的意義及同類研究工作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並列出主要參考文獻。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性能介於電池與傳統電容器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可用於可攜式儀器設備、數據記憶存儲系統、電動汽車電源及應急後備電源等。
  • 科普|電化學傳感器基礎知識
    最早的電化學傳感器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用於氧氣監測。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小型電化學傳感器開始用於檢測PEL範圍內的多種不同有毒氣體,並顯示出了良好的敏感性與選擇性。(電化學傳感器結構圖)電化學傳感器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