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監獄實驗

2021-02-15 我們都愛鬼故事

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飛利浦(Philip Zimbardo),1971年策書了一個

  惡名昭彰的』史丹佛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這是心理學史上最

    具爭議性的實驗之一『實驗結果鑲很多人感到震撼不已,你看完也會背脊發涼…

 

飛利浦招開自願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徽選,一共來了近百人,最後篩選出24名心理最

』健康+的大學生,他將這群人分成2邊,一邊飾演獄警,另一邊則飾演囚犯,實驗第

1天,他委託當地警局真正的警察前往囚犯們家中,為他們拷上手銬,戴上頭套,接著

載往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已經被改造成一座監獄的地下室。這些囚犯們每人都被奪去

    姓名,以編號代之,他們必須一直待在監獄裡,直到為期14天的實驗緒束。

 

實驗才第2天,感到無聊的囚犯們竟開始造反,他們集緒在同一閭牢房,撕掉自己的鯿

號牌,並口出惡言挑釁獄警,扮演監獄長的飛利浦要求獄警們自己解決問題,採取必

要的措施維持監獄的秩序。於是他們嚴厲要求囚犯服從命令,不服者都要被罰做伏地

    挺身。

 

雙方一來一往,情緒逐漸緊繃起來,獄警們決定沒收囚犯的床墊,讓他們睡在冰冷的

地上、不諼他們洗衣服、三不五時要求囚犯集合報數『他們甚至對囚犯進行分化,聽

話的囚犯可以洗衣服,實驗邁入第36小時的時候,編號8612的囚犯精神壓力太大而

放聲痛哭,飛利浦起先認為他只是在裝可憐,後來發現他真的崩潰了,只好讓他退出

    實驗,

 

實驗進行到第4天,獄警聽說,已經離開的8612號將帶人來解救留在這裡的囚犯,飛

利浦立即把所有的囚犯轉移到另一棟建築囚禁。他們轉移囚禁陣地後,就立即將原本

    的監獄拆除,試圖讓8612號以為實驗已經結束。

後來獄警們發現這一切只是個謠言,一氣之下下令要所有囚犯光著手清理馬桶,他們

增加了點名的次數,站在囚犯背上要他們做伏地挺身,飛利浦決定邀來一位曾在監獄

服務的牧師,安定囚犯們的情緒,不過,編號819的囚犯並不頜情,他表示自己極度

不舒服,必須就醫。819祝著就大哭起來了,飛利浦開始考慮讓819退出。沒想到,

    獄警們另有打算…

 

他們下令所有囚犯在走廊排成一列,不斷大喊:,819是個窩裡廢+,819-聽到同伴

    們的叫囂,哭得更厲害,表示他不想離開了,想證明自己並不是窩裡廢。

飛利浦驚覺,原本只是一群』心理正常+的學生,現在都成了施虐成癟的霸凌者,不

管是獄警遁是囚犯,都已經深深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之中,完全忘了這一切只是一

    場實驗『而就連飛利浦本人,也深陷其中,一度忘記自己只是在做研究。

 

過程中,好幾個想離開的囚犯順從地提交了保釋申請。他們似乎忘記了,申請保釋需

要走很長的程序,而他們其實還有另一個可以立即離開監獄的選擇,那就是退出實

    驗,

第6天,飛利浦擔心接下來發生更危險的事情,不得不宣布提前緒束實驗,實驗緒果發

現,在一定的社會情境和誘因下,好人也會犯下暴行『他認為,今天假如角色互換,

    你也會採取同樣的方式,

 

相關焦點

  • 一個超變態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結果發現原來人性本惡!
    ▲點擊關注,Just love me right► 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菲利普(Philip Zimbardo),1971年策畫了一個惡名昭彰的「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第1天,他委託當地警局真正的警察前往囚犯們家中,為他們拷上手銬,戴上頭套,接著載往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已經被改造成一座監獄的地下室。這些囚犯們每人都被奪去姓名,以編號代之。他們必須一直待在監獄裡,直到為期14天的實驗結束。
  • 影評:《死亡實驗》警衛還是囚犯?! 一場設計成功的崩潰實驗!
    大家好,在進入主題之前,不知道各位有聽過史丹佛監獄實驗嗎?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死亡實驗》,故事改編自小說《黑盒》。這部小說基於史丹佛監獄實驗寫成,這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德國電影,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吧!
  • 瘋狂實驗史:假監獄讓人變成真囚犯
    瘋狂實驗史:假監獄讓人變成真囚犯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2月30日10:01 他們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辦公大樓的地下室服刑,監獄長是心理學系教授菲利普·津巴多。  這樣的描述聽起來不那麼可信,在《瘋狂實驗史》一書中,作者雷託·施奈德將這個格外真實的實驗視為1971年的瘋狂科學行徑之一。  起初,這只是一個實驗。津巴多在當地報紙上發布廣告,徵男學生參與一項「關於監獄生活的心理研究」,每天付15美元的報酬,時間持續1~2周。
  • ——史丹福監獄實驗的啟示
    他用這句話來解釋,就算是善良的好人,只要在非人性化的規則下遭到囚禁,並身處於荒郊野外的監獄之中,就很有可能對其他同類做出殘忍的行為。在二十世紀最知名的一場心理實驗──史丹佛的監獄實驗中,金巴多和助理挑選了二十四位看起來身心都十分穩定的史丹佛學生,全部是男性,透過擲硬幣隨機安排他們擔任獄警和囚犯的角色。這個實驗原本預計將進行兩周,但是到第六天時就取消了。為什麼?
  • 恩師力挺安東尼:他是掘金隊史最佳 球衣該在丹佛退役
    此前丹佛掘金隊官方推特曬圖發問,「誰是你的隊史最愛」,遺漏了卡梅羅-安東新。作為昔日甜瓜在掘金隊時期的主教練喬治-卡爾力挺愛徒,在個人推特上稱安東尼是掘金隊史最佳球員。
  • 蘋果在史丹佛大學辦追思會 矽谷要員追悼賈伯斯
    《法新社》周日 (16日) 報導指出,蘋果公司在史丹佛大學舉辦聚會 史丹佛大學附近安全戒備相當嚴格,據傳和蘋果相爭激烈的對手三星電子,也派出總裁李在鎔 (Lee Jae Yong) 親臨現場致意。
  • 美頂尖大學 波莫納第一 史丹佛第三
    (記者程果兒/洛杉磯報導)富比士雜誌(Forbes
  • 斯坦福監獄實驗
    斯坦福監獄實驗(英語: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
  • 富比世公布最佳大學排名 史丹佛第一
    富比世雜誌
  • 最臭名昭著的實驗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沒有經過層層實驗所檢驗的科學往往會被看作是不切合實際但空談,但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的諸多學科中,有一門學科卻因為種種科學實驗而為人詬病,那便是心理學。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需要為實驗對象營造出一種「極端」環境,以此來測試他們在這種環境下的心理變化。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一個實驗,是心理學最著名的實驗之一,因為它發生在史丹福大學,因此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實驗全評價(上):實驗介紹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年輕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同事們在大學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的監獄,並且徵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體健康的志願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報酬,但是必須完成14天的實驗。這些志願者被隨機分成兩部分,12個人充當獄警的角色,另外12個充當囚犯的角色,實驗時每組只有9人,3人後備。
  • NBA隊史巡禮:丹佛掘金隊首冠究竟還有多遠?
    一說起丹佛掘金隊的歷史相信很多關注NBA比較早的小夥伴第一印象就是:阿倫·艾佛森。沒錯,艾佛森很有可能是掘金隊歷史上最大牌的球星了。儘管安東尼、伊戈達拉等人也曾經在此隊效力過,也為球隊貢獻出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很出色的表現。但都不及艾佛森的影響大。
  • 丹佛機場古怪傳聞:印第安詛咒和秘密監獄
    鳳凰衛視《築夢天下——美國丹佛機場解說:丹佛,科羅拉多州首府,歷史上墨西哥人的淘金之城,1975年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引來上千家石油公司蜂擁進駐,城外密密麻麻滿布油井。依靠著先是黃金後是「黑金」的庇護,丹佛聲名鵲起,高樓林立,迅速成為西部名城。
  •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一個謊言嗎?
    上篇文章《再狂野的人,也要在家族群裡低頭嗎》把社會心理學講了個大概,斯坦福監獄實驗可以說是心理學界的網紅,充滿爭議又被人津津樂道。這篇文章,我們把監獄實驗單獨拎出來,從它走紅的那一年開始講起。說白了,津巴多就是用18個精神小夥、14天實驗設計、一個模擬監獄組織了一場劇本殺。
  • SK海力士與美史丹佛大學攜手研發類人腦半導體元件
    史丹佛大學教授西義雄表示,看好這項共同研究的前景,也期盼研究能成為開啟人工智慧時代的契機。
  • NBA丹佛掘金隊歷史最佳陣容
    大衛·湯普森是1975年的NBA狀元秀,在ABA丹佛掘金隊開始職業生涯,曾先後效力於ABA/NBA丹佛掘金隊以及NBA西雅圖超音速隊。1975-76賽季,大衛·湯普森效力於ABA丹佛掘金隊,入選ABA最佳陣容二陣、ABA全明星陣容並榮膺ABA全明星MVP,隨後隨掘金隊加盟NBA。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個實驗的發起者是史丹福大學的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被試是各高校自願前來參與實驗的學生,實驗場所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改造的監獄,因此此次實驗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教授進行「監獄實驗」,結果實驗失控......震驚世界!
    《餘罪》讓我想起了世界著名的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啟動了一項社會心理學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實驗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會環境裡的反應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
    了解一下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The Psychologist》mints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啟發
    昨日看了斯坦福監獄實驗這部電影,頗為震撼,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電影傳達的主要思想是權力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電影是根據真實的實驗來拍攝的。實驗對象都是史丹福大學的學生,並且學生是自願參與這項實驗的。實驗對象分為獄警和囚犯兩種身份並且都是隨機確定的,在挑選實驗對象的過程中,實驗前,實驗員全面的分析過各位實驗對象的情緒和心理,確定各位實驗對象均沒有明顯的問題。實驗為期兩個星期,但是實際進行到第六天後實驗就被迫結束了,因為實驗對象的多名囚犯已經達到了情緒崩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