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原始青瓷,有的像青銅器,存世少收藏家值得一看

2020-12-03 騰訊網

原始瓷一般指的是六朝青瓷之前的瓷器。據考古發掘證實,其實早在商代我們先人就已經發明瓷器了。這就是原始瓷。本圖集均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原始瓷精品,值得收藏家一看。這個三足洗用途不明。

原始瓷由於特別古,有的看上去像陶器。其實它和陶器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陶一個瓷,收藏價值就有高下之別。這個雙獸首系圓罐後世少見仿品。

陶器在陶瓷收藏門類裡一般不大值錢,除了唐三彩以外。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古代陶器和瓷器相比,本身就是低檔商品。這個可能是溫酒器。

因為陶器燒制需要的溫度一般都在8-900度之間,沒有燒結。而瓷器瓷化溫度高達1250度左右,在古代燒制難度極高,所以自古以來瓷器就遠遠貴於陶器。器身上的雲紋和玉器一樣。

瓷器和陶器有的採用同樣的胎體,但多數瓷器是以一種名為瓷石的礦物為胎製成的,對制胎原料有要求。而陶器基本上什麼泥土都可以燒制。這件器座工藝複雜而精細,屬於藝術珍品,有同類青銅製品。

元代以後,景德鎮瓷器發明了二元配方法,在瓷石礦物中加入高嶺土,大大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鋁的含量。氧化鋁是耐高溫材料。氧化鋁的加入使得瓷器燒制溫度可以穩定在1250度以上而不至於變形坍塌。這個缶應該是大酒缸。

陶器有的有釉,多數無釉。釉也沒有玻璃化。而瓷器絕大多數都有釉,有一種雕瓷或反瓷無釉的,主要是藝術表現形式,也屬於瓷器。這種龍首盇也是貴族使用的。

瓷器火候高,燒結後的瓷器和原來的胎泥、釉料不同,已經是一種新的化學物資。在高溫夏胎和釉都發生了化學反應。所以,瓷器是一種人造石。這件可能是模仿當時的房屋,有巨大的天井。

而陶器火候不夠,化學反應未開始或反應不完全,所以還只是物理變化。所以陶器不結實,不透明,防水程度不好,容易破,所以自古以來都是一種低端產品。這種是酒器

跟大家說了半天,意思不知道大家明白沒有。就是說看上去像陶器的原始瓷,其實在當時是極為貴重的商品,只有貴族才能使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原始瓷多是青銅器造型的原因。三足鼎,不是明器。

從燒窯技術來講,古代由於窯爐結構原始,保溫做得不好,所以從1000度以上開始每升溫10度都很難,需要更多的燃料。所以,元青花一類瓷器早期出青率低,釉裡紅更是釉裡灰或釉裡黑,就是因為溫度不夠的原因。水器。

商代中期,某遺址原始瓷片佔陶片比例僅為0.23%,商後期為1.21%,晚商或周初達到16.6%。從這個比例就可以看出商代原始瓷有多珍貴了。你若有緣收藏,建議捐贈給國家,因為它真的是無價之寶。戰漢時期的原始瓷也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歡迎關注協會公眾號有更多福利等你來領!!!

相關焦點

  • 青銅器 為何令收藏家沉迷其中?
    在未來階段,青銅精品的稀缺性將決定它的漲幅,而精品資源越來越少,需求量卻越來越大。隨著買方市場的不斷擴大,必然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青銅器工藝是中國所獨有的,因而在漫長的歷史流傳中,不少器物成為世界級的藏品。
  • 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青銅鏡
    上世紀50年代以後,青銅器收藏環境遽變,出土的生坑器不可能在民間出現,而傳世熟坑也已經大多數收歸國有,所以一直處於低端藏品地位的古代銅鏡,必然要成為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類而在八九十年代以後的收藏高潮中上升到廣受關注的顯赫位置。
  • 有藏家稱現在是收藏青銅器時機 專家稱很多不合法
    儘管有政策的障礙,但馮毅並不認為國內藏家在青銅器領域毫無可為。「要說障礙,其實哪個年代都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要說買賣青銅器,就是買賣錢幣、書畫、明清官窯都屬於倒賣文物,但就有像馬未都這樣的人敢去買。」  馮毅堅信流落民間的青銅器早晚會獲得合法身份,和他有相同信念的人並不在少數。「這幾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都在拍青銅器。
  • 戰國青銅器青銅鼎簡介
    同時作為一對鼎而留傳至今,價值非凡,值得收藏。鼎可說是三代最重要的青銅器類型,原作煮食器與盛食器之用,主要用來烹煮肉食。後於商周時期更作為祭祀用的禮器,由於周代的禮制改革,促使周代青銅鼎器形較為巨大,讓人遠觀已可感受其穩重莊嚴之意。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陶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
  • 位列收藏之首的青銅器為何國內拍賣不溫不火
    然而,相比動輒上千萬元的明清時期藝術品而言,青銅器價格遠被低估,而青銅器的藏家數量遠低於瓷器和書畫的藏家,尚未形成大的氣候。專場上拍的10件青銅器所屬的年代涵蓋了商、周、春秋和戰國,材質一流,而且全是近年來從未亮相的精品。以研究古青銅器為專長的紐約蘇富比中國藝術品負責人王濤也表示,具有如此顯赫傳承的高品質青銅藏品,20多年來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艾伯哈特收藏的這批拍品有清晰的來源,其中6件的上一任藏家為11世紀拜佔庭帝國望族後裔阿基洛珀斯。
  • 戰國青銅器曾描繪"水陸攻佔圖" 已出土多件(圖)
    現在,我們能看到最早古代水軍圖畫,僅存於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青銅器的紋飾中。這些紋飾的表現內容,其裝飾性,遠遠大於紀實性。所以,無法證明它表現的是哪一場具體的水戰或海戰。  戰國時期描繪「水陸攻佔圖」一類的青銅器,我國已出土多件,比較典型的大約有4件:  一是1935年河南汲縣山彪鎮大墓出土的一對戰國早期的「嵌錯水陸攻戰紋銅鑑」(嵌錯是古代一種金屬表面裝飾工藝,也稱錯金銀,是用金銀或其他金屬絲、片嵌入青銅器表面,構成各種紋飾),有兩樓船作戰場景,戰船是槳船,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戰士,甲板上為手持弓矢的士兵,下層為槳手,甲板下為面對前方站立的划槳手
  • 青銅器成秋拍重頭戲 專家:高古收藏潛力無限
    從日前上海博物館斥巨資收購一件傳世青銅重器,到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在九月拍賣季中紛紛推出中國青銅器專場,青銅器無疑成為今秋藝術市場上的重頭戲之一。  紐約蘇富比這場青銅器專場拍賣的來源——國際著名東方藝術品收藏家朱利思·艾伯哈特於2012年去世,他一生中收藏了門類眾多的中國藝術品,並在維也納建立了首座私人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 戰國青銅器塑生動鳥獸
    原先莊重威嚴的青銅器,變得輕巧實用,成為款式新穎的商品,融入日常生活。南京博物院藏出土於江蘇漣水三裡墩漢墓的錯金銀立鳥壺、嵌綠松石臥鹿、錯金銀犧尊,均為國家一級文物,代表了戰國晚期青銅器工藝價值的最高水平。/大公報記者 陳 旻 文、圖  在距今四千多年前春秋時期,江蘇漣水人煮海為鹽。時漣水屬齊,為齊國重要的鹽產區。
  • 寧波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發布:十二地層涵蓋史前時期
    新京報訊(記者 常卓瑾)12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已完成。應家遺址發掘區平均下挖深度約250釐米,地層有十二層,由早至晚可分為史前時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等四個階段。
  • 一件戰國鳥柄青銅器帶你看看這種傳說生物
    今天要講述的這件以鳥為造型的青銅器是戰國時期的物品,它現在收藏在美國的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內,這家博物館對鳥型青銅器的時代標註為「戰國」,而器型的標註則是「淺盤」,文字並不多,但是這件文物所展示的東西與它背後所象徵的意義和寄託卻是複雜而值得深究的,本篇文章就來帶大家一起研究研究這件鳥柄的青銅器,究竟有什麼指代。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以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中華民族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淵源。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
  • 為何青銅器如此珍貴?回顧青銅器發展史,了解青銅器背後的智慧
    而且我國青銅器的鑄造工藝也很值得學習,因為我國的鑄造工藝使得我國的青銅器在早期並沒有完全一樣的兩件青銅器,這也就使得我國的青銅器特別的貴重。我國青銅器起源於上古時期,就是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科普:商代青銅器裝飾鳥紋用於思念祖先祈求和平吉祥一般青銅器我們都說夏、商、周,還有戰國,「周」又分西周和春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耳朵,下邊的耳朵是一個立體的神鳥,有翅膀,鳥的爪子長長地垂下來。上邊的組合是一個獸,也是立體的,兩個角大大地立著,這個可以叫龍也可以叫神獸,是一種組合型的耳朵。有一年,李克強總理招待印度總理,我拿的就是這件青銅器,當時外交部讓寫出簡要的文字來,介紹為什麼拿這件器物,該如何講解。
  • 鑑古器(青銅器篇)青銅器開啟篇
    必須對古器有興趣的同道中人關注我和收藏我的文章,感謝大家支持,因為了大家閱讀和關注,才能有動力堅持把整套鑑古技術上傳到這裡。青銅器的發現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青銅器開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流行於商、西周、春秋三個時代,而這三個歷史時代就屬於青銅時代。至秦漢時代,青銅器仍然非常盛行,但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縣或飾物。
  • 最初青銅器羊紋飾或並無"吉祥"概念 與等級相關
    上博收藏的最典型的具有羊造型的青銅器,是商晚期的四羊首瓿。這件高38.8釐米,重14.24千克的圓形盛酒器,口沿外折,短頸,廣肩,圈足較高,足上有四個大方孔。肩上設四個大卷角羊首,立體高聳,頗具氣勢,羊首左右配有彎角長嘴龍,角部均有鱗紋。羊首間飾稜脊狀立鳥。腹部上沿飾相間的火紋與「亞」形紋。圈足下沿飾外卷角獸面紋,軀體向兩側展開,以雷紋飾地。
  • 鎮海應家遺址:從史前到明清的罕見歷史遺存
    「根據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來看,保存如此完好的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在浙江省內是難得一見的,為構建浙江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譜系提供了新材料。」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雷少告訴甬派記者。
  •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中國青瓷從創始到鼎盛到衰退,先後經歷了漢、魏晉、五代十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一千八百年前,浙江慈谿上林湖一帶已是窯場密集、作坊林立沿湖幾十公裡,有龍窯上百座,因古代上林湖地屬越州,故名越窯。就是在這些越窯的龍窯裡,中國最早的成熟瓷器青瓷誕生了。越窯青瓷也因此有了「母親瓷」的美名。
  • 冷兵器時代的「遠程武器",略談戰國時期青銅箭簇的收藏
    在青銅器收藏領域,箭簇的收藏是一個冷門。筆者多年來致力於青銅箭簇的收集和整理,共收穫各類箭頭200多個。在古代箭亦稱矢,屬於搭在弓或弩上發射的兵器,也是唯一的運程武器。
  • 從茶、香、文房、陳設之器,看龍泉青瓷在宋元明時期的發展
    3月28日,「青峰拾翠——龍泉青瓷收藏展」在嘉興博物館三樓禾緣展廳開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嘉興博物館獲悉,此次展覽通過「茶藝之器」、「香道之器」、「陳設之器」、「文房之器」四個單元,選取了4位民間藏家收藏的100件龍泉窯青瓷,其中「茶藝之器」展品40件,「香道之器」展品19件,「陳設之器」展品2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