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茶葉是奢侈品麼,人為什麼要喝茶?要解渴可以喝水,提神又不如紅牛,所以茶葉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我跟他講,恭喜你跳出了消費主義的障眼法,但是又跳進了實用主義的牢籠。
為什麼說茶葉是消費主義?
因為題主對茶葉的看法有一部分是合理的。茶葉確實含有宜於人體的微量元素,但是這個含量太小了,養生保健作用微乎其微。指望每天靠喝茶來補充維生素,還不如口服複合維生素片效果好。所謂茶道之類的儀式文化,說它是舊社會的糟粕倒還不至於,但在電茶爐和暖水瓶發明以前,一本正經的點茶、品茶的確是富貴階層的專屬生活方式。
當代社會,資本賦予茶葉以各種文化、傳統、藝術、修養、層次、社交方面的意義,歸根到底還是為了促成消費。
為什麼說題主跳進了實用主義的牢籠?
因為你一定要為喝茶這件事找一個理由、目的、動機、原因和意義。
你想找到茶葉無可替代的作用,找到它對人類生活的「有用」之處。就像喝開水之於補水、冰鎮可樂之於透心涼心飛揚、氨酚烷胺之於感冒、紅黴素之於發炎一樣。題主勉強幫茶葉找到一點「有用」的地方,那就是興奮神經,但很快又用紅牛否定了它。
最後給茶葉貼了一個標籤:奢侈品。奢侈品是「無用」的標榜和彰顯之物,茶葉無用,可不就歸於奢侈品了嘛!/doge
這就是實用主義的牢籠啊。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喝茶的初衷不過是因為白開水沒滋味,想在水裡加點味道而已。而茶葉正是最健康天然、味道複雜、廉價易得的味道添加劑。
舊社會有專供平民百姓牛飲的「大碗茶」,販夫走卒行腳累了,在驛道邊的茶鋪坐定歇歇腳,桌上排出一枚大錢,就可以大口咕嘟地喝一肚子劣質茶。
這一枚錢與其說是買茶,不如算是買水,或者說買一片乘涼的陰影、一刻休息的時間。其實就算沒錢,行路之人也可以問路邊的老鄉家裡討口井水喝,只要是太平之年、教化之鄉,多半不會遭到拒絕。所謂買一碗茶,不過是底層人能消費得起的、最為廉價的一點「體面」,就好比今天你逛街口渴了,會進路邊店買一瓶礦泉水,而不是向店主討一杯開水一樣。
這就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以來,雖文明幾經摧毀、教化幾經斷層,但茶文化卻綿延至今的底層生命力。
從價位上來說,今天的茶葉大多數也算不上奢侈品。農村大集上有十幾塊一斤的茉莉花茶,電商平臺有百十塊錢一斤的入門口糧茶——只要不嫌口感粗劣,多數普通人都還消費得起一壺茶。
茶葉在今天的生命力,一是來源於茶客們的個人愛好,二是基於通行的社交需求。
客人來了,端一紙杯白開水總覺得有違待客之道,而泡一壺茶——甭管是閩粵流行的蓋碗、文人喜愛的紫砂壺、還是北方流行的大茶壺,就顯得鄭重其事。如席間閒談偶有話不投機,讓一讓茶就可以緩解尷尬。「喝茶,喝茶!」
在這個角度上,喝茶的意義和讓座、遞煙、倒水、削水果沒有不同。街邊林立的茶館、咖啡館,正是茶葉和咖啡社交意義的物質呈現。
以上講了茶葉在社交層面的生命力,下面想為茶客們說幾句話。
諸位,不知道你們抽菸喝酒麼?
我既不抽菸,又不酗酒。偶有好友小聚,啤酒在3瓶以內、白酒不要超過2兩,正可達酣暢淋漓之微醺境界。
我理解不來為什麼會有人將抽菸和喝酒當作愛好。
但我理解並尊重他們的個人習慣(只要別在酒桌上灌酒,別在室內公眾場合抽菸)。我相信,香菸和酒精必定會有我未曾了解的味道。我不會嘗試著為這種有損身體健康的生活習慣找一個意義。
喜歡抽菸喝酒的朋友們,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香菸和酒精的魔力麼?作為交換,我會和你分享茶的魅力所在。
茶之一味,或在於滋味複雜。以綠茶為例,初入口時微澀,咽入喉時味苦,但茶湯落腹就有一種回甘從舌根湧起,綿延於唇齒之間。聞杯底,留香沁人。
說到留香,當然以紅茶和烏龍茶更為明顯。合格的紅茶有花果蜜香,合格的鐵觀音有蘭花香和炒米香,合格的武夷巖茶一叢就有一層的風味,甚至一叢茶中、每株都滋味不同。巖茶焙火有輕重之分,而味道有深淺、厚薄、濃淡、強弱之別,不一而足。
一碗湯,觀之或紅濃透亮,或金圈掛杯,或綠意瑩然,或雪飄水上;入口層次複雜,激發味蕾神經關於酸、甜、苦、澀、鮮、醇的各種感覺,這還不足以讓人迷戀麼?
我必須承認,說到對味蕾的刺激,即使強烈如肉桂,也不如冰鎮可樂來得爽;最好的紅茶,甜度也沒有康帥博冰紅茶高。但要說到滋味層次、回味雋永,可樂和冰紅茶這種靠甜味劑和二氧化碳調製出來的飲料,是不能與茶葉和咖啡相提並論的。
最關鍵的是,從價格上來講,可樂和冰紅茶遠比大多數茶葉貴啊!
可樂和冰紅茶零售價均為3塊錢一瓶,一瓶500ml,合0.006元/ml;而茶葉,我們不選7泡有餘香的烏龍茶,也不選3泡而淡的綠茶,以紅茶的中位數4泡來算,設每泡投茶5克、注水300ml,則4泡下來共計出湯1200ml,合每克茶成湯240ml。以可樂零售價0.006/ml元計,合每克茶1.44元,斤價720元。
720元一斤!已經超出大多數人口糧茶的範圍了!紅黃綠青白黑六大茶類,再加一個花茶,無論在任何品牌裡,都可以買到中上品質的茶了。
這是我入駐百家號以來發布的第一篇文章,請關注我,我懂茶,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