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驚心動魄的十秒!「神舟一號」差點滯留太空?

2020-12-06 第九所

1999年11月20日,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成功。

談及「神舟」,這個名字不僅代表著「神州大地」,還有著「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味。今天,邱小姐就和大家一起,回到載人航天旅途的起點,探索「神舟一號」背後的故事!

作為第一次載人航天的嘗試,「神舟一號」並沒有搭乘太空人,而是裝了一堆具有紀念意義科學實驗價值的「行李」,完成了一次從地球到太空的遠距離「物流」。

▲神舟一號發射升空(圖源:新華網)

這些「行李」中不僅裝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郵票和紀念封,還有各種農作物種子,比如青椒、西瓜、玉米和大麥,就連甘草和板藍根等中藥材也包含在內。

這是要在太空上種植物?不不不,專家們這是想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誘發種子的基因突變,再返回地面培育。

▲專家在試驗場研究太空育種

經過太空培育的種子有可能誘發利於產量和質量的性狀。像是第一個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的太空水稻「華航一號」,與普通水稻相比不僅飽滿,結實率也更高。

在那段科研拓荒的舊時光,《第九所》的科研員常常餓著肚子,還沒等到基地中的水稻成熟就面臨斷糧危機。隨著科技進步和太空育種的發展,大家不僅不用擔心吃不飽,甚至能吃上更加優質、產量更高的「太空糧食」

▲基地的水稻還沒成熟

太空「行李」走的這一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為了不讓飛船「迷路」,飛船上得裝有定向陀螺儀,相當於太空「GPS」。但在接近發射的一次飛船測試中,「神舟一號」的定向陀螺儀出現了故障,工程師們得把巨大的防熱大底拆開後才能檢修。不僅如此,為了避開流星雨,飛船發射也只能一再延期。

▲陀螺儀演示(圖源:CCTV13)

「神舟一號」不僅發射前一波三折,發射後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最後十秒

在接近返回的時候,飛船突然不執行返回指令了。這意味著飛船將因失控而偏離軌道,沒辦法正常回到地球。

▲遊戲中的航天聯絡站

歷經三次指令注入失敗,眼看著飛船已經進入第14圈的最後一圈飛行,最後一次機會必須抓住!

在只剩下30分鐘內,工程師爭分奪秒制定緊急故障排除方案,最終在僅剩最後十秒的危急關頭成功向飛船注入返回數據。

▲科研員在實驗室通宵研究數據

遇到困難不慌不亂,就算在最後的十秒也不輕易宣告放棄。科研員們也同樣需要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多次試飛失敗後,仍能繼續堅持試驗,尋找合理的搭配方案。

「神舟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從「神舟一號」的無人飛天,再到「神舟五號」的成功載人,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能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往新的目標邁進,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堅持奮鬥

想要盡情踏著科研拓荒先輩的腳印體驗載人航天歷史?iOS用戶可以在AppStore下載遊戲,安卓用戶可以前往官網預約遊戲,更多隱秘的科研故事在《第九所》等你來挖掘!

相關焦點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
  • 老報新說:歷史上的今天 神舟十號成功發射譜寫中國航天夢想
    大家好,鞍山集報(雷鋒)文化收藏館、鞍山孫凱家庭藏報館《老報新說》推出報紙藏品圖說歷史上的今天,欣賞老報紙藏品,回顧古今中外大事。今天是2020年6月11日,鞍山集報(雷鋒)文化收藏館館長、鞍山孫凱家庭藏報館館長孫凱,為大家講述報紙藏品中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故事。今天,孫凱與大家共同回顧下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精彩瞬間。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向著發射場出徵。
  • 歷史上的今天|6月11日 7年前的今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七年前的今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2013年6月11日下午17時38分,搭載三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這也是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最後一次對接任務。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也是中國第五艘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後,將與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先後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3名航天員將訪問天宮一號。
  • 天文歷史上的今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409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九十一號發射陣地發射升空,返回時間為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38秒896毫秒,返回地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任務時間為33天(30天駐留+3天飛行),載人成員為2人。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根據預定計劃,兩國火星探測器先由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隨後俄方探測器應依靠自身動力開始遠航,最終到達火星軌道釋放「螢火一號」。但由於俄方探測器在停泊軌道上姿態失控,最終導致其滯留近地軌道,未能飛出地球墜入海洋。俄聯邦航天署、歐洲航天局曾多次遙控解救,仍無濟於事。
  • 第54集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到新時代的今天,我國的航天事業不斷取得巨大成果。其中,神州系列載人火箭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這個飛船標誌著我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一座裡程碑。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源: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6月26日訊 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經過15天的在軌運行,搭乘三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今天順利返回地面。
  • 神舟一號20年·記憶
    飛船順利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一號發射升空(資料圖)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返回艙(資料圖)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航天的歷史長廊……01起步1992年9月21日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中的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神舟一號到十號發射時間地點、返回時間著陸點和航天員匯總
    神州十一號飛船17日7時30分成功發射,兩位航天員將展開為期33天的太空之旅,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發射著陸時間和地點  下面一起來回顧一下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發射時間、發射地點、著陸地點和航天員。
  • 神十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天宮一號完成歷史使命
    中國網6月26日訊 三位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26日上午8時許隨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至此,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也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進一步的鞏固了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為了確保「上得去、回得來」,神舟一號設計採用了最小配置方案,與飛船上天及返回不相關或不關鍵的分系統都不在考核之列。戚發軔曾用「度時如年」形容自己在神舟一號發射後的忐忑不安,「直到返回艙落地,我的心也才落了地」。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考核了飛船重要的5項技術:艙段連接和分離技術、調姿和制動技術、升力控制技術、防熱技術和回收著陸技術。
  • 神舟十號將擇機發射 天地往返工具成就太空傳奇
    今年6—8月,神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次進行有人交會對接,三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段較長的時間。這也是神舟飛船開展首次應用飛行。  神舟飛船的首次應用飛行,其重大意義在於: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的狀態基本是一致的,本次任務取得成功後,這種狀態的神舟飛船和長徵2F運載火箭將構成我國標準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回眸丨神舟一號出徵,可上九天攬月
    ,如同一條巨龍託舉著神舟一號飛向了太空。隨後,飛船建立返回姿態,制動發動機點火,飛船從太空開始返回。 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在太空遨遊21個小時之後,神舟一號滿載著一系列科學試驗數據,穩穩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至此,神舟一號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2005年,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2013-06-10 17:15:46中國網: 張曉光,男,滿族,遼寧省錦州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
  • 中國神舟宇宙飛船:先後把11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我國載人航天發展戰略也是先突破和掌握載人宇宙飛船技術,為此,現已研製和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先後把11名航天員送上了太空,並掌握了太空行走和空間交會對接兩項載人航天的關鍵技術,為未來空間站的建造和運行奠定了基礎。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神舟三號在軌運行7天,各系統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實驗和探測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把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