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報導
有關成本和價值的討論,一度變得更加複雜,甚至有了更多的商業味道。各界對創新的熱切預期,集採定價的影響,支付方、患者權益團體和監管機構,都在向醫藥行業的領跑者發出挑戰,要求醫藥行業既要證明人群相關的初始數據,又要保護價值,做到歷久彌新。
「比甲殼蟲樂隊更好?」
談論2020年的藥品研發價值,離不開有關藥品研發投入產出率的Eroom定律。與現有治療藥物相比,很多新藥只有較小的增量收益。隨著時間推移,藥物開發的速度越來越慢,價格也越來越昂貴。新藥的增量收益越小,導致證明新藥收益所需的臨床試驗規模就越大;與此同時,維持新藥收益的商業規模就愈發困難。這樣的範式,使得開發新藥的成本,每9年翻一番(經過通脹調整)。
▲研發效率總體變化趨勢(數據來源:參考資料[1],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Eroom定律,有時也被形容為需要「比甲殼蟲樂隊更好」。大家可以想像,如果要求新出現的樂隊,都必須比甲殼蟲樂隊(The Beatles)更好,那麼製作新的唱片,將會難上加難。
隨著創新藥品類別變得越來越擁擠,仿製藥越來越普遍,漸進式創新的費用也隨之增加。2019年,腫瘤用藥,就因跟風檢測「跟隨式創新」(me-too)化合物而受到詬病。對於業界重複測試非常相似的治療藥物,尤其是在見證到多次失敗之後,FDA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對這種現象提出批評。FDA已批准6種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療法藥物(靶向PD-1/PD-L1藥物),用於14種不同類型的癌症治療。但根據癌症研究院(the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估計,還有超過2,250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其中很多屬於雷同的試驗。
▲研發流程一些部分效率顯著改善,另外一些部分效率顯著下降(數據來源:參考資料[1],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很多國家和監管機構,都在希望設定的「比甲殼蟲樂隊更好」的標準,以及迅速老齡化和人口變化所導致的多樣化需求之間糾結。這些國家不會接受「跟隨式創新」(me-too)藥品的溢價。因此,在期望與面臨的研究、供應鏈和成本方面的不確定性之間,醫藥行業必須取得平衡。
圍繞全球老齡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這一現實,日本的監管機構正在做出規劃。人口老齡化,往往意味著將會花費更多,患者自付費用也會增加。為了保護消費者和維護國家的相關資源處於正常水平,對創新技術成色不足的藥品,取消高定價,這樣的強硬立場,不會妥協。但另一方面,業界認為,日本具有對最新化合物的友好環境,需要繼續維護這樣的聲譽。
陷入這種動態的醫藥公司,必須根據相關的藥品定價方案,改善商業化方面的靈活性。在2020年,如果這些公司致力於改善其在地方處方集中的地位,就有必要將越來越多的投入,從藥品銷售轉向解決方案銷售。
圖片來源:Pixabay
藥品招標,錙銖必較
招標是市場準入的正常組成部分,但對要價錙銖必較的藥品招標,是否會將新的競爭推向谷底?藥品招標,是各個國家、地方政府、醫療系統等,就藥品進行談判和籤訂採購合同的過程。採購方要求,醫藥商針對具體的批量承諾投標,然後根據最低成本,或最佳認知價值做出選擇。
與推薦的做法相比,藥品招標的做法,影響力更大;在大多數地區,相關機構要求藥品採購招標。例如,在德國,藥劑師只能提供患者保健計劃指定的首選藥物。在全球許多不斷增長的醫療保健系統中,藥品招標越來越受到關注,也越來越本地化,這樣的發展趨勢,更有可能將創新藥品排除在外。相關的計劃,正在給醫藥商造成壓力,如果相關的醫藥商希望參與競爭,就需要大幅削減價格。
黏性價值框架
第三方價值框架(value framework)正在推動價值對話。這些第三方價值框架的例子,包括ICER(Institute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 Review,臨床與經濟評價研究所)與ASCO(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美國臨床腫瘤學協會)等多家機構(這些相關機構的英文簡稱、英文全稱以及中文全稱見本文篇末)。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這些機構已經推出了多種評估工具,幫助評價特定治療類別中藥品的成本和影響。
數據來源:參考資料[9],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藥品的價格,會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原因之一,是涉及採用率與可及性。ICER,正在通過使用新工具,使醫藥商和保險公司更易於訪問數據。同時,一些引人注目的採用案例,即使有關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指標的爭論有些令人眼花繚亂,但這些採用案例的影響力,正在成為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賽諾菲公司(Sanofi)和再生元公司(Regeneron)與ICER合作,決定降低膽固醇藥物Praluent的淨價。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和CVS旗下的處方藥品福利管理子公司CVS Caremark,都採用了ICER指標,來評估保險除外責任(coverage exclusions)。
▲美國的5個相關價值評價框架一瞥(數據來源:參考資料[10],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變革的第二個推動力,是溶瘤藥(oncolytics),以及為評估這些溶瘤藥的成本,在過去五年間創建的多個新框架。相關的管線中,有850種新的腫瘤治療藥物。評價數據顯示,最近的中位數價格為16萬美元,有些則超過50萬美元。大家普遍認為,沒有哪個框架是完美的,但在價值對話中,已將這些做法視為一個好的開端。
由於在發布之前,這些第三方框架就通常被用於評估價值,因此公司也將重點放在更早地傳達價值上。在這方面,歐洲起步最早,相關國家重新調整了溝通流程,以支持NICE(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英國國家衛生與服務優化研究院)和其它衛生技術評估委員會不斷發展變化的評價流程。現在,其它地區也紛紛效仿,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將重新制定重要的傳播策略。包括這些框架在內的新方法,或被更早採用,同時也會更透明。這些舉措,將對早期數據以及整合的臨床和商業開發,帶來新的壓力。
圖片來源:Pixabay
傳達您的價值觀
在專注於創造價值的世界中,保持聲譽的動因,來自於公司對自身價值的重視。我們已經看到兌現價格承諾;籤訂以價值為基礎的合同。在過去的五年中,大家看到,強調價格承諾的公司數量,以及新的以價值為基礎相關聯的保險覆蓋數量之間,發生了重大轉變。
在2020年及以後,這些合同將越來越側重於結局,並且將緊貼既得利益,保護合作夥伴關係與患者、醫療服務提供方之間的數據的完整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醫藥公司面臨兩個主要挑戰,包括具體了解需要測量什麼,以及如何交流溝通。醫療服務提供方,對測量造成的挑戰,並不陌生。醫療服務提供方,是衛生政策審查的第一個「吃螃蟹者」,但對進入基於價值的醫療照護,卻猶豫不決。
為了改善結局合同(outcome contract),支付方非常明確地指出,哪些患者正在接受治療,從這些接受治療的每一位患者的角度,就某些昂貴的藥品進行談判。他們正在與研究機構合作,從瞄準將最有可能受益的人群,縮小為管理預算並獲得會員結果的關鍵途徑。
圖片來源:Pixabay
溝通交流,是價值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公司應該樹立一種價值理念,使跨職能體系與所有價格行為保持一致。這些確保價值組合的價值行為,具有以下特徵:具有戰略性,目標明確;經濟實惠;政治上可行;可訪問,經得起檢驗;整合到跨業務部門和特許經營的戰略計劃中。有關價格,以及藥品能否針對價格傳遞價值的對話,正在不斷加速,面對這樣的趨勢,醫藥行業的話語方式,必須改變。
如何應對2020年的價值評估
積極主動應變
整個組織的工作,從一個地方開始,提前確定將哪些地方作為投入重點,準確估計將要開展的談判,將會將價格壓倒多低;了解可以在哪些關鍵國家,建立價值驅動關係,維護合作夥伴關係。
以不同的方式溝通交流
在溝通交流方面,尤其是風險和聲譽團隊,需要與臨床和商業領導者合作,重新規劃在價格敏感、價值驅動的市場中開始溝通、交流的方式和時間。隨著定價爭議的繼續,建立專門的溝通交流渠道,以容易產生共鳴的話語方式,討論價格透明度,努力改善藥品的可及性。
建立新型夥伴關係
與保險公司、政策制定者和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局(CMS)合作,參與關於與新的創新步伐相適應的藥品報銷和支付策略的對話。此外,在藥品定價之前,應充分考慮患者的聲音,特別是在自付費市場,出發考慮患者的聲音,有助於找出對價格敏感的患者細分群體,有針對性地確定最佳定價策略。
附: 相關機構、法案英文簡稱、英文全稱、中文譯名:
數據來源:參考資料[9],[10],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