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3日專電 文化簡訊
王小帥任首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評委會中方主席
首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將於9月15日至18日在米蘭舉辦,這將是在義大利舉行的第一個常規化中國電影節,今後將每年舉辦一次。王小帥將出任本屆電影節評委會中方主席。電影節還將設「向大師致敬」單元,首屆將展映王小帥作品三部曲《青紅》《我11》《闖入者》。
據義大利中國電影節主席張曉貝介紹,電影節競賽單元將邀請13至15部2015年後上映的華語故事片參賽,紀錄片和專題片單元將重點展示外國人拍的中國紀錄片及中國人關注身邊城市和企業文化的專題宣傳片,「百場展映」單元將通過在歐洲百場巡展,給國內難於發行的小製作電影提供與歐洲觀眾見面的機會並擴大國際影響力。
大運河歷史紀錄片《國之大運》在杭州開機
在運河「申遺」成功兩周年之際,歷史紀錄片《國之大運》22日在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拱宸橋畔開機。該片將以帝王、官員、商賈、文人、工匠和延續的視角,分「長河」「國脈」「財富」「文瀾」「奇思」「今天」6個主題,介紹大運河的歷史地位,特別是它對國運的影響以及與今日的關聯。
曾執導大型紀錄片《絲路》的李文舉說,《國之大運》要記錄國家、河流和人物的命運,既是從前的歷史,又是今天的現實。目前,前期調研及腳本創作已經完成,攝製組計劃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成全片的拍攝、剪輯及後期製作。(記者馮源、熊茂伶)
京津冀民間繪畫邀請展7月1日開展
京津冀三地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京津冀民間繪畫邀請展將於7月1日在天津市群眾藝術館開幕。三地分別選送的30幅作品中,將包括天津大港油田的民間布貼畫、北辰的現代民間畫、河北邯鄲市的手繪畫等。
據介紹,參展作品是三地優秀的畫家根據當地的一些生活習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特點,加之自我感受和主觀的情緒繪畫而成的。作品形式新穎、色彩鮮明,具有較強的民間繪畫視覺語言,充分表現了京津冀三地城市、鄉村、自然、人文和美好生活。(記者周潤健)
話劇《恆星》關注自閉症患者
講述自閉症患者故事的話劇《恆星》21日、22日在北京蓬蒿劇場上演。故事設定在母親去世後,家裡僅剩的兩個成員,一個從小「被忽視」的妹妹——郭笑,一個從小需要「被照顧」的哥哥——郭斌,兩人的價值觀碰撞,自閉症的世界與現實社會的碰撞,通過作品探討,思考。
導演馬巖說,自閉症人群的內心是充實的,多彩的,只是他們不知該如何表達,甚至都不能簡單地看著你說話。「作品的主角是一個特殊人,我們稱他『來自星星』。他並不像正常的普通人一樣常常將自己置身於『不快樂』枷鎖之中,百般刁難自己的心靈。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缺陷』的一面,和這些不完美的卻發光的人物去比較,我們應該自省自己的內心。」(記者白瀛)
蘭州重溫《黃河母親》雕塑「誕生記」
關於蘭州重要城市標誌《黃河母親》雕塑背後「故事」正在蘭州市美術館展出。《黃河母親》雕塑由何鄂於1986年創作完成,同年4月30日在蘭州黃河之畔落成。作品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它不僅僅承載著蘭州這座城市的精神,更成為黃河兒女的精神寫照。
《黃河母親》雕塑作者何鄂介紹,這次集中展出了雕塑的「誕生記」,包括雕塑的創作過程,海內外對雕塑的反響、文章和詩篇,雕塑所經歷的重要歷史時刻和獲得的榮譽等,還特別展出了200餘幅從社會徵集而來的市民與《黃河母親》的合影。(記者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