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簡訊:話劇《恆星》關注自閉症患者

2020-12-05 華龍網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專電 文化簡訊

王小帥任首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評委會中方主席

首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將於9月15日至18日在米蘭舉辦,這將是在義大利舉行的第一個常規化中國電影節,今後將每年舉辦一次。王小帥將出任本屆電影節評委會中方主席。電影節還將設「向大師致敬」單元,首屆將展映王小帥作品三部曲《青紅》《我11》《闖入者》。

據義大利中國電影節主席張曉貝介紹,電影節競賽單元將邀請13至15部2015年後上映的華語故事片參賽,紀錄片和專題片單元將重點展示外國人拍的中國紀錄片及中國人關注身邊城市和企業文化的專題宣傳片,「百場展映」單元將通過在歐洲百場巡展,給國內難於發行的小製作電影提供與歐洲觀眾見面的機會並擴大國際影響力。

大運河歷史紀錄片《國之大運》在杭州開機

在運河「申遺」成功兩周年之際,歷史紀錄片《國之大運》22日在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拱宸橋畔開機。該片將以帝王、官員、商賈、文人、工匠和延續的視角,分「長河」「國脈」「財富」「文瀾」「奇思」「今天」6個主題,介紹大運河的歷史地位,特別是它對國運的影響以及與今日的關聯。

曾執導大型紀錄片《絲路》的李文舉說,《國之大運》要記錄國家、河流和人物的命運,既是從前的歷史,又是今天的現實。目前,前期調研及腳本創作已經完成,攝製組計劃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成全片的拍攝、剪輯及後期製作。(記者馮源、熊茂伶)

京津冀民間繪畫邀請展7月1日開展

京津冀三地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京津冀民間繪畫邀請展將於7月1日在天津市群眾藝術館開幕。三地分別選送的30幅作品中,將包括天津大港油田的民間布貼畫、北辰的現代民間畫、河北邯鄲市的手繪畫等。

據介紹,參展作品是三地優秀的畫家根據當地的一些生活習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特點,加之自我感受和主觀的情緒繪畫而成的。作品形式新穎、色彩鮮明,具有較強的民間繪畫視覺語言,充分表現了京津冀三地城市、鄉村、自然、人文和美好生活。(記者周潤健)

話劇《恆星》關注自閉症患者

講述自閉症患者故事的話劇《恆星》21日、22日在北京蓬蒿劇場上演。故事設定在母親去世後,家裡僅剩的兩個成員,一個從小「被忽視」的妹妹——郭笑,一個從小需要「被照顧」的哥哥——郭斌,兩人的價值觀碰撞,自閉症的世界與現實社會的碰撞,通過作品探討,思考。

導演馬巖說,自閉症人群的內心是充實的,多彩的,只是他們不知該如何表達,甚至都不能簡單地看著你說話。「作品的主角是一個特殊人,我們稱他『來自星星』。他並不像正常的普通人一樣常常將自己置身於『不快樂』枷鎖之中,百般刁難自己的心靈。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缺陷』的一面,和這些不完美的卻發光的人物去比較,我們應該自省自己的內心。」(記者白瀛)

蘭州重溫《黃河母親》雕塑「誕生記」

關於蘭州重要城市標誌《黃河母親》雕塑背後「故事」正在蘭州市美術館展出。《黃河母親》雕塑由何鄂於1986年創作完成,同年4月30日在蘭州黃河之畔落成。作品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它不僅僅承載著蘭州這座城市的精神,更成為黃河兒女的精神寫照。

《黃河母親》雕塑作者何鄂介紹,這次集中展出了雕塑的「誕生記」,包括雕塑的創作過程,海內外對雕塑的反響、文章和詩篇,雕塑所經歷的重要歷史時刻和獲得的榮譽等,還特別展出了200餘幅從社會徵集而來的市民與《黃河母親》的合影。(記者張文靜)

相關焦點

  • BMC關注自閉症,研究精選 | Molecular Autism
    BMC關注自閉症,研究精選 | Molecular Autism印度、日本和英國出現了5個關鍵指標,而其他指標在一些國家差別很大,而在另一些國家差別不大。本文的發現有可能為全球篩查工具提供信息。 點擊此處,閱讀論文。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一起來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有這樣一群孩子,我們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醫學上他們被稱為自閉症兒童。他們在溝通交流方面似乎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好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愛因斯坦可能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這說明了什麼?
    從2008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希望提高大眾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注和關愛。明天,我們將迎來第13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自閉症譜系障礙已經成為我國兒童精神殘疾的最大病種。 所以,隨著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了解越來越多,自閉症兒童的困境和求學等問題引發了社會關注,催生了大量針對自閉症患兒的康復機構。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以自閉症譜系障礙為題材的電影,如《星星的孩子》 、《海洋天堂》、《雨人》等。
  • 自閉症患者,他們有一道心牆
    常常聽人說起,自閉症患兒,他們不善交際,執拗,沉默,奇怪。他們安靜地在角落裡沉浸在自己世界。而那些少數的天才患者,也不過是名叫「自己」的圍城的被監禁者。自閉症,也叫孤獨症,主要的特徵是社交存在缺陷。這種病症,多發於兒童之中。
  • 自閉症患者都是天才?關於自閉症,這四大誤解你信了嗎?
    很多自閉症兒童在成年後依然很難獨立生活,需要有人終身照料,而至今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能夠治癒自閉症的方法。因此,自閉症的確診,常常會給一個家庭帶來災難性的打擊。由於它的罕見和棘手,圍繞著自閉症產生了廣為流傳的誤解。讓我們趁著這個日子,一起來破解這些謠言吧!重複的堆疊或排序東西與自閉症有關。
  • 專注興趣造就專業,自閉症患者名人多,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
    關注「冷知識大講堂」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自閉症在醫學上也稱為孤獨症,起病於嬰幼兒期,他們還有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做無意間落入凡塵的「星星的孩子」,自閉症孩子給人的的印象是孤僻、安靜、不跟人接觸,把自己關在角落。
  • 既被汙名化又被浪漫化的邊緣群體:自閉症人群的存在真相
    下文介紹的《開口吧,孩子》一書講述的正是自閉症患者和家長的困頓與掙扎,以及從中生發出的對社會規範和文化的思考。自閉症大概是流行文化中最常被「挪用」的疾病之一,它的主要特徵如社會互動困難、語言發展遲滯、行為偏異和被神秘化的特殊才能自帶成為「噱頭」的潛質,容易成為文化消費者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的消遣對象,或用於社交表演以展示善心(例如一度刷屏的騰訊公益畫廊),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更委婉更文明的「畸形秀」。
  • 走近自閉症患者:他們不是天才不是傻子,也不是梵谷
    張貴超與自閉症孩子。吳媛 攝  其實,張貴超一直離自閉症患者不遠。小時候,他們村裡有個孩子和其他人不一樣,大家都管他叫「傻子」,張貴超還拿石子扔過他。過去那麼多年,他覺得他們不應該。  「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有很多人認為他們是傻子,那二三線城市呢?」張貴超說。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展障礙。
  • 「99公益日」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 幫助自閉症患者打開心靈之窗
    原標題:「99公益日」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幫助自閉症患者打開心靈之窗圖說:「99公益日」關愛自閉症兒童一起捐活動現場來源商場內的行人紛紛駐足,與活動工作人員、演職人員和自閉症的孩子們共同演繹「讓愛傳出去」。  這是一場特殊的公益活動。活動的主要演職人員,是一群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的自閉症患者。在人們的印象中,自閉症的孩子或性情古怪、或行為刻板、或木訥寡言,無法融入社會、無法獨立生活。
  • 國內100個人中就有1個自閉症患者?背後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2020年4月2日,也將迎來第13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對於聯合國大會於2007年12月通過決議而設定的這個世界性節日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們對自閉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症患者的關注。 儘管每年都會在世界範圍內舉辦各類相關活動,然而,自閉症患者所受到的關注和接納卻並沒有出現根本意義上的改觀。 而與這種沒有根本改觀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自閉症群體數量的日益快速增加。
  • [關注]不要歧視自閉症,來看看那些影響世界的名人,你就知道厲害了
    [溫哥華頭條 溫哥華樂活網lahoo.ca編輯](溫哥華樂活網lahoo.ca Sienna撰寫)今天(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這個為了提高人們對於自閉症以及相關醫學研究關注的日子,是在2007年12月由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設定的。
  • 兒童自閉症治療:自閉症怎麼辦
    自閉症本質上屬於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簡單地來說便是患者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與外界觸摸,詳細症狀表現有所不同,有的不願意與人溝通,有的沉迷於某種遊戲或活動,有的則對某聲音圖片有較強的敏感度等等。自閉症多發於兒童,很多家長都非常要害自閉症醫治辦法。那麼,得了自閉症怎麼辦?
  • 中國社會文化簡訊:哈爾濱鳥語林一冬收治金雕等上百隻飛禽
    新華網北京3月18日電 中國社會文化簡訊 天津港一拖輪獲全球最佳小型船舶獎記者從天津港集團獲悉,天津港輪駁公司拖輪「津港輪26」,近日被英國皇家造船工程師協會評為
  • 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者是孤獨性障礙。一般成人自閉症不是很多,但兒童自閉症卻有很多。兒童自閉症大多數和父母脫不來干係,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自閉症的表現以及治療自閉症的方法。請看下文吧。遊戲治療自閉症的目的就是藉遊戲的特質發揮兒童本身的自我治癒力,以抒發內在的情結,使人格得以正常發展。三、自閉症藝術療法藝術治療自閉症即一般所謂的繪畫治療,其目的是通過繪畫及其創造性的自由表現活動將自閉症患者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衝突呈現出來,並且從繪畫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而達到診斷與治療自閉症的效果。
  • 弘揚傳統文化,建構文化自信——山科大中文系話劇匯演精彩啟幕
    7月17日晚,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2017級文化藝術實踐匯報演出在大學生活動中心二樓報告廳舉行,話劇《窩頭會館》、《潘金蓮》、《立秋》、《趙氏孤兒》、《家》、《妻妾成群》等經典片段的演繹,為在場嘉賓、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別樣的文化盛宴。
  • 孕婦攜子燒炭自殺:中國1000萬自閉症患兒家庭的絕望,需要被關注
    據統計,在美國1970年,每14000個孩子中有一個患有自閉症,到2015年時,發展為每68個孩子中就有1個患有自閉症。 我國同樣是自閉症重災區,根據《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自閉症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兒童患者的數量超200萬。
  • 自閉症日 | 研究盤點:「垃圾」DNA突變導致自閉症?
    奇點網今天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意識日, 旨在讓人們關注自閉症患者和其他自閉症患者每天面臨的障礙(聯合國鼓勵各國政府和相關組織在這一天舉行活動,提高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同時宣傳早期診斷和幹預治療自閉症的重要意義)。
  • 造成社交恐懼的大腦神經通路找到了,自閉症患者有救了
    對於自閉症患者而言,不熟悉的社交活動會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eurekalert.org 網站7月14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細胞報告》雜誌發文揭示了「愛社交」和「社交迴避」的兩個關鍵神經通路。研究自閉症的神經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造成社交恐懼的大腦神經通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進而制訂出有效的幹預治療方案。大腦繪圖工作涉及多個腦區,如大腦的情感中心和負責協調思想和行動的區域。
  • 中國自閉症患者世界第一?數字背後的秘密究竟隱含著什麼真相?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表現為社會交往、交流障礙和行為異常。據2016年12月發布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中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自閉症人數超過1000萬,並以每年十幾萬的速度遞增,其中14歲以上人群約為800萬。如今,哪怕是在如此龐大的數據面前,卻依然有一種聲音在不斷加碼:自閉症的發現率呈明顯增加趨勢。
  • 自閉症是天才症嗎?
    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每100人中就有一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患者。不過就算自閉症患者會出現交流障礙,刻板行為等症狀,有些人依然取得了令人的矚目成就,他們被稱為「孤獨的天才」。 好萊塢著名女演員達麗爾·漢納在熒幕上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但她曾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經常會在人前感到畏縮難以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