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127篇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二十三,石虎駕崩,太子石世當天即位,尊劉氏為皇太后,因石世年幼,劉太后臨朝稱制,以張豺為丞相。
張豺辭讓不肯接受,請求任命彭城王石遵、義陽王石鑑為左右丞相,以此來安撫宗親,劉太后聽從了他的意見。
為了控制朝堂,張豺找太尉張舉謀劃誅殺司空李農,然而張舉和李農曆來關係密切,轉身就將此事告訴了李農。
李農聞訊後逃到廣宗,率領乞活等殘餘部眾數萬家固守上白,劉太后對張舉的洩密並不知情,反而派他統領朝廷禁軍包圍上白。
彭城王石遵行至河內時,聽到了父親病故的喪訊,既想去奔喪又不敢。恰巧,姚弋仲、蒲洪、劉寧以及徵虜將軍石閔、武衛將軍王鸞等人在討伐梁犢的歸途中,和他在李城相遇。
一堆人湊在一起,勸說石遵道:「殿下年長而且德才兼備,先帝也曾有意讓殿下當繼承人。由於他晚年昏聵,才被張豺所欺誤。如今女主當朝,奸臣獨攬朝政,上白那裡相持不下,京師的守衛力量空虛,殿下如果聲討張豺的罪行,將一鼓而定!」石遵深以為然。
五月,石遵自李城發兵,掉頭直奔鄴城。聽說他起兵後,洛州刺史劉國立即率領洛陽的部眾前來與他會合,足見其號召力。
討伐檄文傳到鄴城後,張豺慌了,急忙命令包圍上白的軍隊返回。
五月十一,石遵的部隊駐紮在蕩陰,士兵達九萬人,石閔為前鋒。張豺打算出去攔截,但鄴城德高望重的老人和羯族士兵都說:「彭城王前來奔喪,我們應當出城迎接他,再也不能為張豺守城了!」
於是,一些士兵紛紛翻越城牆跑了出來,張豺雖然以殺頭來制止,但並不能奏效,就連他不久前剛剛任命的鎮軍大將軍張離也率領龍騰衛士二千人,衝破關卡,準備迎接石遵。
劉太后方寸大亂,將張豺召到宮中,邊哭邊道:「先帝尚未入土,禍亂就到了這種地步!如今太子年幼,只能依靠將軍您了。將軍您打算怎麼辦呢?我想給石遵加封顯赫的官位,這樣能安撫住他嗎?」
張豺的三魂沒了兩魂,話都說不利索,只是重複道:「是的是的。」
於是,劉太后發下詔令,以石遵為丞相,兼領大司馬、大都督、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加黃鉞、九錫。
然而,事已至此,別說加九錫,就是加九金,也無法阻止石遵的步伐。
五月十四,石遵抵達安陽亭,張豺膽戰心驚的出來迎接,石遵將其拘捕。
五月十五,石遵身穿鎧甲,炫耀武力,從鳳陽門進入鄴城,登上太武前殿,捶胸頓足,宣洩悲哀,然後退至東閣,在平樂市殺了張豺,滅了他的三族。
石遵借劉太后之令道:「太子年幼,之所以立他為太子,那是先帝個人情義所致。然而,國家大業為重,不是他所能承擔的。應當以石遵嗣位。」於是,石遵即皇帝位,並解除了對上白的包圍。
五月十六,石遵封石世為譙王,廢黜劉太后為太妃。沒過多久,徹底撕下偽裝,把他們全都殺了。
李農前來歸附謝罪,石遵讓他官復原位,尊母親鄭氏為皇太后,立妃張氏為皇后,石斌的兒子石衍被立為皇太子。
然後是朝中大臣,以義陽王石鑑為侍中、太傅;沛王石衝為太保;樂平王石苞為大司馬;汝陰王石琨為大將軍;武興公石閔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
五月十九,鄴城忽然狂風拔樹,雷電交加,下的冰雹像盂缽和糧升一樣大。
接著,太武殿、暉華殿發生火災,波及到許多門觀亭閣,燒得蕩然無存,皇宮的車乘服飾,也被燒了大半,金銀玉石之類,全都損失殆盡,大火一直燒了一個多月才滅。
人事不休,必有天警,鄴城的異常天氣給了一些野心家以暗示。
沛王石衝正在鎮守薊城,當聽說石遵殺掉石世自立以後,對僚佐道:「石世秉承先帝旨意繼位,石遵專橫地把他廢黜並殺掉,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命令內外嚴加戒備,我要親自去討伐他!」
於是,石衝留下寧北將軍沭堅守衛幽州,自己率領五萬士兵自薊城南下,並將討伐檄文傳遞到燕、趙之地。他每到一地,人們都雲集而來,等到抵達常山,兵眾已有十多萬。
駐紮在苑鄉時,石衝見到了石遵實行大赦的詔書,忽然道:「石世、石遵都是我的弟弟,死去的已無法復生,為什麼還要再互相殘殺呢!我要回去了。」
別啊,您就這麼回去了,我們的富貴呢?石衝麾下將領陳暹道:「石遵殺君奪位,自立為帝,罪大惡極!雖然您要揮旗北返,但我還將繼續南進,等到平定京師,擒獲石遵,然後再來恭迎您的大駕。」
好一個忠肝義膽的臣子!石衝被他的忠誠所打動,立馬改變了主意,繼續前進。石遵聽說後,急派王擢送信前往勸說,石衝不聽。
既然不聽,那就打吧!石遵派石閔及李農率領精銳士卒十萬人前往討伐。雙方在平棘交戰,石衝的軍隊大敗,他本人在元氏縣被擒。石遵賜他自殺,並活埋了他手下的士卒三萬多人。
臨死的那一刻,石衝一定恨死了陳暹,也恨死了自己。
石閔向石遵進言道:「蒲洪是傑出的人才,如今讓他鎮守關中,我恐怕秦州、雍州之地就不會再歸後趙所有了。讓蒲洪鎮守關中雖然是先帝臨終前的指令,然而如今陛下繼位,自然應當改變謀略。」
石遵聽從了他的建議,罷免了蒲洪的都督之職,其他則一如從前。蒲洪大怒,回到枋頭後,派使者前來向東晉投降。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後趙佔據中原衝要之地,如今國內新君繼位,人心思變,無論是前燕,還是東晉,都覺得機會來了。
那麼,誰能佔到最大的便宜呢?一切各憑本事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