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中觀察到極子的形成

2021-01-07 環球網

本文轉自【cnBeta.COM】;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X射線雷射觀察並直接測量極子的形成。 極子是材料中原子晶格的扭曲,在幾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圍繞著一個移動的電子形成,然後迅速消失。儘管它們的持續時間很短,但它們確實會影響材料的行為。它們可能就是為什麼用鉛混合過氧化物製成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在實驗室中達到高效率的原因。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材料因為效率高、成本低而風靡太陽能研究。儘管性能優異,但研究人員對其工作的原因卻爭論不休。一些人理論上認為,極子可能參與了其中過程。不過,新的實驗還是第一次直接觀察到這些畸變的形成,包括它們的大小、形狀以及它們是如何演變的。

過氧化物是一種晶體材料,其名稱來源於礦物過氧化物。研究人員大約在十年前開始將這種晶體材料融入到太陽能電池中,穩步提高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有趣的是,過氧化物成分內的缺陷數量應該抑制電流的流動,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研究該材料中存在著挑戰。儘管它們高效且易於製造,但它們非常不穩定,暴露在空氣中時會分解,並且含有鉛,必須遠離環境。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使用了實驗室的Linac相干光源,這是一種強大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能夠對材料進行近原子細節的成像。它還能夠捕捉以百萬億分之一秒為單位發生的原子運動。

該團隊觀察了史丹福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合成的材料單晶。在研究過程中,該團隊用光學雷射器的光照射材料樣品,然後用X射線雷射觀察材料在幾十萬億分之一秒內的反應。觀測結果顯示,極子畸變從微觀尺度上開始,約為固體中原子間間距的大小,並迅速向四周擴展,直徑約為50億分之一米。這種作用在皮秒的時間內,在一個大致球形的區域內,將大約十層原子稍稍向外推移。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首次使用X射線雷射觀察到極子的形成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X射線雷射觀察並直接測量極子的形成。 極子是材料中原子晶格的扭曲,在幾...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X射線雷射觀察並直接測量極子的形成。
  • 研究人員在光子和原子之間形成超強耦合
    ITMO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單個原子可以轉化為極性粒子——量子粒子是物質和光的混合物在這種新的物質狀態下,光子和原子首次形成超強耦合。本研究的結果可用於控制光和物質的特性,並創建量子存儲器。這篇文章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材料的特性可以通過與其他物質混合或物理方式改變,如金屬在快速冷卻期間進入超導狀態。
  • ...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成核過程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成核過程 2016-03-02 中國新聞網 孫亭文   記者3月2日從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的成核過程,證實納米液滴的成核過程遠比經典成核過程複雜,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期發表在《ACS Nano》上。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化學反應過渡態的形成
    而現在,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加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又取得了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X射線雷射觀測到了化學反應中形成過渡態化合物的過程。這一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科學快訊》(Science Express)上。由於化學反應中的過渡態化合物的存在時間非常短,直接通過實驗方法觀測它們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而現在的這一研究成果為化學領域帶來了重要的突破。
  • 研究人員觀察到固體中的溶劑化電子
    研究人員觀察到固體中的溶劑化電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35:38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Y. Zhu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研究人員實時看到3D列印鎢中的裂紋形成
    通過將模擬與雷射粉末床熔合過程中拍攝的高速視頻相結合,LLNL科學家能夠實時可視化3D列印鎢中的韌性到脆性轉變,從而使他們能夠觀察到微裂紋是如何開始和擴散的在金屬中為了表徵這些微裂紋的形成方式和原因,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將熱機械模擬與在雷射粉末床熔合(LPBF)金屬3-D列印過程中拍攝的高速視頻相結合。儘管先前的研究僅限於檢查生成後的裂紋,但科學家們首次能夠實時觀察鎢中的韌性到脆性轉變(DBT),從而使他們能夠觀察微裂紋是如何隨著金屬而引發和擴散的加熱和冷卻。
  • 真奇妙: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
    而現在,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加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又取得了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X射線雷射觀察到了化學反應中形成化學鍵的過渡狀態。這一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科學快訊》(Science Express)上。由於化學反應中的過渡態化合物的存在時間非常短,直接通過實驗方法觀測它們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
  • 七年後又獲進展,英國科學家首次在人體活細胞中觀察到四螺旋DNA形成
    近日,英國科學家首次在活細胞中觀察到四螺旋DNA的形成。到2016年,他們發現G-四聯體存在於調控基因特別是癌症基因的DNA區域內,這表明它們扮演著基因開關的角色。先前的研究都需要殺死細胞或使用高濃度的化學探針來觀察G4的形成過程,因此研究人員還未在正常的活細胞中追蹤到它們的實際存在。
  • 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了氧化銦是如何在石墨烯上生長的
    特殊的電、熱、機械和光學性能使石墨烯成為目前研究最多的材料之一。然而,對於電子和能源技術的許多應用,石墨烯必須與其他材料相結合。由於石墨烯非常薄,當其他材料與它直接接觸時,它的特性會發生急劇變化。然而,在分子水平上將石墨烯與其他材料結合是很困難的。石墨烯與其他材料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僅取決於你選擇哪種材料,還取決於這些材料與石墨烯的接觸方式。
  • 科學家首次在動物細胞中觀察到微管分支形成過程
    ,這是一種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存在的機制,並且已經在細胞提取物和植物細胞中被觀察到,但尚未在動物細胞中獲得證實。在這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普通醫學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ral Medical Sciences)資助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想要弄清楚果蠅細胞分裂的具體機制,Verma稱其為「細胞分裂精準的和完全的法則」。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活細胞對磁場的反應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活細胞對磁場的反應 2021-01-11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色列研究人員第一次觀察到了電子波和光波相位匹配後的相互作用
    以色列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使用他們開發的混合電子顯微鏡觀察到了自由電子波和光波之間的強相互作用。他們對相干電子相位匹配的觀察,這也是一種逆切倫科夫相互作用,證明了電子波函數的性質如何改變電子與光的相互作用。「就我個人而言,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可以說我從事這項實驗已有7年了。」
  • 首次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最重要衰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超環面儀器實驗組(ATLAS)在官網公布實驗證據,宣布其首次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兩個底夸克這一重要過程,兩輪實驗數據結合後,標準誤差為3.9西格瑪,符合「觀察到某種現象」的統計學要求。
  • 發現恆星臍帶:首次從形成恆星的星雲外圍,觀察到物質傳送帶
    天文學家首次從形成恆星的緻密星雲外圍觀察到傳送帶,功能猶如胎兒的臍帶一樣,該傳送帶直接在一對年輕的形成恆星附近沉積傳輸物質。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米利梅三角無線電研究所(IRAM)的科學家發現,傳送帶中的氣體運動,即所謂的「流光」,主要「服從」靠近原恆星核心最內部的引力。流光將大量的氣體和距離最近在恆星形成區域周圍母星雲中產生化學物質直接輸送到核心中心的年輕原恆星。
  • 美首次觀察到粲夸克與反粲夸克「混合」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3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宣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粲夸克(charm quark)衰變成其反粒子(反粲夸克)現象。1974年,科學家首次預測了這種名叫「混合」的現象,但至今實驗室未觀察到。科學家們表示,最新實驗不僅有助於回答為什麼宇宙由物質組成這個問題,而且,也有可能找到新粒子存在的證據。
  • 《自然》: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驗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自然》: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驗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19-05-15 07:51
  • 科學家首次實驗觀測到化學鍵的產生過程
    「但是在任何一個特定時刻,處於這一過渡階段的分子是少之又少,因此沒有人預料我們能觀察到這一現象。」 科學家首次實驗觀測到化學鍵的產生過程明亮快速的雷射脈衝實現了不可能這一實驗是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直線加速器連貫光源
  • 研究人員觀察到谷間傳輸,有望促進谷電子學的發展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觀察到了一種新型電子谷間過渡的光發射,被稱為谷間傳輸。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讀出谷間信息的新方法,有可能導致新型器件的出現。目前的半導體技術利用電子電荷或自旋來存儲和處理信息;相關技術分別稱為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
  • 物理學: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原子中「自旋對稱」的直接證據!
    物理學: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原子中「自旋對稱」的直接證據!這是鍶原子的磁性 - 或核'自旋'中的對稱性的說明。JILA研究人員觀察到,如果兩個原子具有相同的核自旋態(頂部),它們相互作用較弱,相互作用強度不依賴於10個可能的核自旋態中的哪一個。
  • 科學家首次直接在大塊材料內觀察到原子擴散
    美國能源部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第一次直接在大塊材料的內部觀察到原子的擴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