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實驗觀測到化學鍵的產生過程

2020-12-07 中文業界資訊站

「這是所有化學的核心,是我們認為的聖杯,因為它控制了所有化學反應,」帶領這項研究的SLAC/斯坦福SUNCAT界面科學與催化中心教授、現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安德斯.尼爾森(Anders Nilsson)這樣說道。「但是在任何一個特定時刻,處於這一過渡階段的分子是少之又少,因此沒有人預料我們能觀察到這一現象。」

科學家首次實驗觀測到化學鍵的產生過程

明亮快速的雷射脈衝實現了不可能

這一實驗是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直線加速器連貫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簡稱LCLS)裡進行的。它發出的明亮、類似頻閃觀測器的X射線雷射脈衝足夠短可以照亮原子和分子,但又足夠快能夠以從未想過的方式觀測到這一化學反應的進行。

研究人員使用LCLS研究了在催化轉化器裡中和汽車尾氣的一氧化碳。這一反應發生在催化劑表面,後者會吸附一氧化碳和氧原子並使得它們更輕易的配對形成二氧化碳。

在SLAC實驗裡,研究人員將一氧化碳和氧原子放在釕催化劑表面並利用雷射器發出的脈衝促使兩者發生反應。雷射脈衝將催化劑加熱至2000開爾文(1726.85 攝氏度),導致依附的化學物質振動,從而極大的增加了它們相撞並結合的概率。

研究小組利用LCLS的X射線雷射脈衝觀察了這個過程,這一設備檢測了發生在飛秒或者千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原子裡電子分布的變化——這是化學鍵形成的微妙跡象。「首先,氧原子激活,之後一氧化碳也被激活,」 尼爾森說道。「它們開始振動,到處移動。然後,大概在萬億分之一秒內它們開始碰撞並形成這些過渡階段。」

「推彈珠上山」

研究人員很驚訝的發現這麼多反應物進入過渡狀態,並更驚訝的發現只有一小部分最終形成了穩定的二氧化碳,剩餘的再次分解了。「這就像推彈珠上山,大多數到達山頂的彈珠最終又會滾下山。」 尼爾森說道。「我們所見證的是很多次嘗試,但只有非常少的化學反應會產生最終結果。細節理解我們所觀測到的結果還需要更多努力。」

理論在這項實驗裡起著關鍵作用,它使得研究小組可以預測可能的結果以及應該尋找的方向。「這是理論化學家超級有趣的渠道,它將開啟全新的領域。」研究合作作者、SLAC和SUNCAT的弗蘭克·阿比爾德-佩德森(Frank Abild-Pedersen)這樣說道。

由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助理教授亨瑞克·奧斯特羅姆(Henrik Öström)帶領的科研小組對如何利用雷射器引發化學反應進行了初步研究。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拉爾斯·皮特森(Lars G.M. Pettersson)教授帶領進行了理論光譜的計算,皮特森教授與尼爾森教授一直保持長期密切的合作。

在SLAC斯坦福同步輻射光源(Stanford Synchrotron Radiation Lightsource。簡稱SSRL)進行的初步試驗也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由SSRL的裕仁小笠原(Hirohito Ogasawara)和SUNCAT的傑瑞·拉呂(Jerry LaRue)帶領的實驗小組利用密集的X射線束測量了化學反應物的特徵,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正確的確定LCLS裡的一切事物,LCLS裡的光束時間更加稀缺。「沒有SSRL這一切都不可能,」尼爾森說道。

研究小組已經開始測量其它能夠產生工業裡重要化學物質的催化反應裡的過渡狀態。「這極其重要,因為它提供了我們設計新催化劑原則的科學基礎的新見解。」SUNCAT的主任、研究合作作者延斯·內斯科烏(Jens Nørskov)這樣說道。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看到化學鍵形成過程
    原標題:科學家首次看到化學鍵形成過程   科技日報訊 利用美國能源部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X射線雷射,科學家第一次看到了化學鍵形成的過渡狀態:兩個原子開始形成一個弱鍵,處在變成一個分子的過程中。相關論文發表在2月12日的《科學快遞》上。
  • 真奇妙: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化學鍵和成鍵過程的認識都來自理論和公式計算,不過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現在直接從實驗中觀測它們已經成為了可能。在2013年,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原子力顯微鏡看到了共價鍵的結構。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分波共振現象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分波共振現象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圖像達到了光譜精度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日冕環」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張東輝院士、楊學明院士合作,首次利用自主發展的目前最高解析度的交叉分子束離子成像技術,觀測到了化學反應散射中日冕環的現象,並結合量子分子反應動力學理論分析,首次揭示了該現象所隱藏的反應動力學機理。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令人驚嘆的原子單個化學鍵
    IBM科學家獲得的圖像能清晰觀察到單一化學鍵>科學家能夠通過這些圖片觀察到不同化學鍵的物理特性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IBM科學家最近宣布獲得了令人驚嘆的顯微圖像——通過這些圖片能夠觀察到原子間的單個化學鍵。這組科學家於2009年因捕獲到單個分子特寫鏡頭而聞名。  他們是怎樣獲得如此令人驚嘆的微觀圖像的?通過原子力顯微鏡,科學家能夠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機制捕獲到兩個圖像。
  • 科學家首次捕捉到原子化學鍵形成和斷裂視頻
    據外媒報導,原子以形成化學鍵和分裂化學鍵而聞名,這一過程對宇宙萬物來說至關重要。但因為它發生在非常小的範圍內,所以很難對其展開研究和記錄。現在,來自諾丁漢大學和烏爾姆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視頻捕捉到了原子的形成和化學鍵的斷裂。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更為難得的是,該項研究從理論預言、樣品製備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近日,許多科技媒體都在重要位置報導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這一研究成果於6月1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首次觀測到伴隨基本粒子中微子的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B介子衰變到τ輕子和中微子兩種粒子,衰變機率與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的預言相一致。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化學反應過渡態的形成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化學鍵和成鍵過程的認識都來自理論和公式計算,不過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現在直接從實驗中觀測它們已經成為了可能。在2013年,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原子力顯微鏡看到了共價鍵的結構(更多閱讀:用原子力顯微鏡看見納米石墨烯的合成)。
  • 大連化物所首次在雙分子反應中觀測到重-輕-重振蕩
    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都涉及到一個輕原子(通常是一個氫原子)在兩個重原子或原子基團之間的轉移,這類反應通常被稱為重-輕-重(HLH)反應。由於氫原子轉移反應在化學和生物過程中廣泛存在,重-輕-重反應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和化學意義。
  • 人類首次捕捉到原子化學鍵形成和斷裂視頻及其物理意義
    作者:彭曉韜日期:2020.10.03 【文章摘要】:據報導:諾丁漢大學和烏爾姆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視頻捕捉到了原子化學鍵的形成和斷裂過程 一、視頻成果情況簡介據外媒報導,原子以形成化學鍵和分裂化學鍵而聞名,這一過程對宇宙萬物來說至關重要。但因為它發生在非常小的範圍內,所以很難對其展開研究和記錄。現在,來自諾丁漢大學和烏爾姆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視頻捕捉到了原子的形成和化學鍵的斷裂。
  • 人類第一次直接觀測到激發態的電子結構
    觀察到第一步,就打開了觀察化學鍵形成和斷裂的大門。圖註:科學家們首次直接看到了光碟機動化學反應的第一步。 他們在SLAC上使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以捕獲當光撞擊到稱為CHD的環形分子時電子分布的幾乎瞬時變化。 在30飛秒或十億分之一秒的百萬分之一內,電子云變形為更大,更彌散的雲,與受激電子狀態相對應。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太空探索:研究人員繪製了最終產生DNA的第一個化學鍵!
    太空探索:研究人員繪製了最終產生DNA的第一個化學鍵!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精力充沛的星爆炸的綜合圖象在1997年3月。信用:美國航空航天局。DNA是生命的代名詞,但它起源於何處?現在,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表明宇宙熱點,例如那些靠近恆星的熱點,可能是創造這些熱點的絕佳環境。含氮分子環。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一篇新論文中,該團隊描述了他們在富含碳的垂死恆星周圍重建條件以找到重要分子的形成途徑的實驗。
  • 外媒:科學家觀測到蟲子體內死亡過程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5日報導】題:科學家發現死亡可以被觀測到,就像一條藍色光波穿過一條蟲子的身體……這可能有助於延長人類的壽命英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在整個有機體死亡之前從一個細胞傳向另一個細胞的藍色螢光,捕捉到了像一束波穿過蟲子身體的死亡景象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央廣網發 大連化物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14日消息(記者賈鐵生)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
  • 與原子同行,記錄化學鍵的產生和斷裂
    自從認知原子是世界的基本組成部分以來,科學家就一直試圖了解原子它們具體是如何以及為什麼彼此結合的。不管是一個以特定方式連接在一起的一組原子的分子,還是一塊材料或整個生物,最終,一切都由原子鍵合和鍵斷裂的方式控制。
  • 「看見」系列之三:化學鍵長什麼樣
    科學家利用針尖最尖端原子的電子云作為探針,利用量子力學中泡利不相容原理所產生的非常局域的排斥力,得到了單個分子內的原子分辨甚至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圖像。2014年2月,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諮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投票選出了201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十個項目體現了2013年中我國基礎研究的頂尖成就。利用原子力顯微鏡直接觀測到分子間氫鍵被榮幸地評為十大進展之一。
  •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其亮度足以被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任何一位擁有口徑20釐米或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者都能夠觀測到來自這個黑洞發出的暗弱可見光。這是人類首次確認到來自黑洞周圍發出的可見光信號北京時間1月25日消息,近日,一個由日本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稱,他們首次觀測到從一個黑洞周圍發出的暗弱可見光。
  •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太陽能量從內部傳遞到大氣層的過程
    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給你答案。你無法從地球上判斷,但太陽外層大氣溫度是它表面的幾百倍這一持久存在著的謎題,花了天文物理學家很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現在,我們可能有了答案。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從太陽內部因受熱發出的等離子體射流,被稱作「針狀物」,是其產生熱效應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