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展示新型機械外骨骼:可背70斤掃雷機器人,行軍9小時不累

2020-12-05 鳳凰軍事

文/鳳凰軍事

俄展示新型機械外骨骼:可背70斤掃雷機器人,行軍9小時不累

機械外骨骼這種裝置,放到多年前提起,很多人一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科幻電影,影片中的武裝人員經常會穿戴這種裝備,看起來非常酷炫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增強人體力量的功能,提升戰鬥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幻電影中的那些看似遙遠的「黑科技」已經逐漸出現在當今世界了,就比如前面說的機械外骨骼,似乎就已經開始出現在世界舞臺了。

從外觀上看,機械外骨骼就是一種類似於軀幹護具的裝置,由於是機械,所以還是有一定重量的。機械外骨骼一般具有支撐軀幹的作用,可以使得裝備者擁有更強的負重力量,理論上來說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除了軍事上,在民用上也有很好的前景。

在醫療和救援上,這種機械外骨骼就似乎有過類似的應用先例的,比如通過機械來輔助有困難的人群出行是可行的,還有就是通過機械臂等裝置來救援身陷廢墟下的傷者。

據悉俄羅斯某工程公司在近期向外界了一項新產品,這便是最新研發的被動外骨骼系統,採用的是碳纖維結構,據了解可以承受數十公斤重量的重物,非常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被動外骨骼系統還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動力驅動和電源設計,這也是該套系統的一個獨特之處。

在軍用上,這款機械外骨骼系統可以用來裝備士兵,據稱士兵可以憑藉這套裝置背70斤的掃雷機器人,並且在9小時行軍後也不會覺得累。

按照這種設計,士兵裝備該裝置可以在戰場上表現更加優秀,因為負重增加了就意味著可以更接近「全副武裝」,在戰鬥方面也可以更加有優勢。

據悉這種外骨骼裝置可以很方便地攜帶重型武器,而且還能額外攜帶更多的子彈,從而在火力上可以更加持久,自然也對於戰場形勢更加有利。

不知道網友們看到這款外骨骼機械有沒有想到近期一部國產科幻電影中的同類型裝備,雖然在形式上還存在不少差距,但或多或少已經有了雛形,相信未來這種裝置會有更大研發空間。

相關焦點

  • 「牛迪科技」研發的機械外骨骼讓你輕鬆搬起上百斤重物
    什麼是機械外骨骼?可能很多人都難以回答這個問題。但如果看過漫威電影,大家對鋼鐵俠一定熟悉。託尼·史塔克穿上他的鋼鐵盔甲後,戰鬥力會瞬間爆棚,不僅舉起巨石毫不費力,甚至還可與強敵搏鬥,而這個鋼鐵盔甲,便就是機械外骨骼。 說的直白一點,機械外骨骼是一種由鋼鐵框架構成的機械式裝置。
  • 原來是在測試外骨骼送餐機器人
    22日,一名外賣騎手身背3個外賣箱的視頻引發熱議,幾個餐箱壘起來足有一人高,只見這個騎手身體微微前傾,全身被幾個「機械外骨骼」一樣的設備支撐著,走起路來就像一個機器人。有網友笑稱,「外賣鋼鐵俠來了!」 原來,這名外賣騎手使用的是一套機械外骨骼設備,該設備經常在科幻作品和遊戲中出現,如今卻被應用到了外賣送餐領域。
  • 西藏阿里邊防戰士穿外骨骼背20公斤爬高山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12月9日,央視一則視頻顯示,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邊防戰士已經裝備了新型單兵外骨骼,並且背負了20公斤補給物資向山上哨所輸送。這也是第一次確認該型無源外骨骼裝備一線邊防部隊,極大的減輕了邊防官兵的身體負擔,提高了運送效率。
  • 央視證實,解放軍收到一種外骨骼裝備,美專家:讓人變成超級戰士
    《鋼鐵俠》中的機器人一樣。它是一種可穿戴行動裝置,配有電動機,氣動裝置,槓桿,液壓裝置或多種技術組合,可增強肢體運動的強度和耐力。 但其中一位士兵告訴央視,穿上骨骼服一點都不感覺累,因為重力已經轉移到了骨框架上,所以腿上沒有感覺受力情況。
  • 《極客出發》體驗「機械外骨骼」
    本周日晚22:50,央視財經頻道和英翼文化科技聯合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極客挑戰節目《極客出發》第二季CCTV2播出第九期節目,將帶領觀眾認識可穿戴的機械外骨骼如何在工農業生產和服務行業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實現「輕量生產」的。
  • 2018年度10大機器人公布!人造肌肉、DNA摺疊、柔性外骨骼…
    你就算連著看30年洛杉磯的凌晨四點,也練不了這麼多次,但他們用幾個小時就能完成。馬雲之前也一直提倡行業內應該改「人工智慧」叫「機器智能」,因為這個智能是機器自己衍生的,並非人類賦予。這項技術幾乎解決了機器人難以進入複雜地形的問題,但目前明顯可執行的任務有限,不過從材料上入手,應該會給未來機器人形體的設計提供一個新的方向。
  • 科學家研發新型柔性外骨骼手套僅重148g
    機器人外骨骼手套可以協助手部失能的人,為他們提供一些抓握能力從而幫助他們獨立生活。近來研究者們也推出了幾款經典的外骨骼手套,然而對於大多數設計來說,安全,用戶友好,並且集成強大而精細的輔助抓握能力的外骨骼手套還是一個挑戰。
  • 俄工程兵部隊實戰化演訓強本領
    俄工程兵部隊參加軍事演習據俄新社報導,俄工程兵部隊司令尤裡·斯塔維茨基近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俄工程兵部隊將參加兩項重要演訓活動,即首長司令部戰略演習和國際軍事比賽。目前,該部隊正加緊訓練,並積極研製新型裝備,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全力備戰國際軍事比賽。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工程兵部隊仍按計劃組織訓練,為即將到來的演訓活動做好充分準備。此前,俄工程兵部隊突擊分隊在西部軍區第33戰鬥訓練中心進行集訓,500餘名隊員參加,動用UR-77坦克掃雷車、IMR-3M排障工程車、BTR-82A裝甲運兵車和「颱風-K」裝甲車等50多件裝備。
  • 改良版動力外骨骼,人類都可以舉起汽車了…
    或許我們都期待著有一天,動力外骨骼可以賜予我們超能力,讓我們從院子裡跳躍到屋頂上而不需要梯子,或者說身背幾百斤的東西都不會覺得累。
  • 機械外骨骼設計案例
    > 機械外骨骼又稱動力外骨骼
  • 真實世界鋼鐵俠:穿上機械外骨骼,一起「復仇」一起飛
    故事要從大名鼎鼎的神盾局,啊不,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DARPA)說起。2000年時,DARPA撥款5000萬美元成立了人類行動強化外骨骼項目(EHPA)。
  • 美軍步兵配備鈦合金骨骼,打造機器人軍隊,能否戰勝我國步兵?
    美國首當其衝在機械狗和外骨骼武器方面有所研究,因此有猜測,美國會不會對中俄等國步兵形成威脅?在實驗性外骨骼技術上,美軍最近投資數百萬美元,這項科技將讓士兵更強壯、更有耐力,專家表示這是擴大推動先進裝備,造就新一代「超級軍人」的一環。
  • 中國最新「鋼鐵俠」外骨骼:負重25公斤能快跑,穿脫僅需1分鐘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副總師張利劍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環境非常惡劣的高海拔山地地區進行巡檢和物資搬運的工作中,由於複雜的地形和強風等條件,車輛、無人機和機械狗等設備上不到一些特定區域,所以只能依靠比較傳統的步行開展工作。然而在平原上的1斤重量,在高海拔地區的感受相當於5斤。
  • 這可能是目前最便宜的可穿戴機器人外骨骼
    柯馬與ABB、庫卡、安川、發那科等同屬世界著名的工業自動化設備供應商,提供機器人及汽車生產設備整體解決方案。但最近這家以機器人為主業的設備供應商卻發布了一款可穿戴機器人外骨骼——MATE。你印象中的機器人外骨骼是什麼樣子?
  • 戰士苦不堪言,根本走不動,單兵負重高達120斤,光防彈衣就30斤
    以美國陸軍三角洲特種部隊為例,最強壯的特種兵,完成最重的體能訓練考核,也只是負重30公斤,20小時走完74公裡的崎嶇山路。美軍身上穿的防彈衣就重達12-15公斤,防彈頭盔重3-5公斤,彈藥槍械重15-20公斤,基本生存裝備箱重8-10公斤,一整套下來美軍的平均負重要接近120斤。
  • 外骨骼?沒錯你就是鋼鐵俠
    因此,外骨骼機器人一般是指那些能夠保護自身,並增強人類能力的可穿戴機電設備,從單一的穿戴電子類產品,後續逐漸形成電子、機械、仿生的跨界融合,形成一項面向未來的獨特前沿技術,在應用領域上也發展衍生到包含那些能夠增強(幫助康復)殘疾人的可穿戴設備,主要用於幫助病人做步態康復訓練。
  • 這套機械外骨骼可以幫助我們搬運更重的物品
    許多到過日本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日本機場的工作人員會穿機械制服呢?事情要追溯到2014年,一家名為Cyberdyne的衍生公司開始研發名為的機械制服,這套制服可以幫人提重物。一開始這只是一個實驗項目,但自從HAL介紹到機器人世界後,這項技術開始起飛。
  • Skeletonics Arrive日本外骨骼機器人:售價將近60萬元
    能夠操控機器人,想必是很多喜歡機甲的玩友的夢想,不過離夢想成真或許不再遙遠。近日,日本機器外骨骼製作公司 Skeletonics 發布了一款擴張人體功能的外骨骼型機器人「Skeletonics Arrive」,使用者可以通過四肢移動來直接操控機器人的機械臂和機械腿,作出自由度極高的身體動作。
  • 不一樣的「終結者」,日本腦電波控外骨骼裝置
    (HAL)本質上是一個可穿戴機械骨骼裝置,用來幫助脊柱受傷和肌營養不良症的人,重新獲得行動能力並加強他們的神經系統和肌肉功能。被稱為外骨骼的套裝,關節由小型電動馬達驅動,起到機械肌肉的作用。 真正讓人大開眼界的是:病人能通過腦電波來控制外骨骼套裝。 當索倫森聽說日本機器人專家:三階教授,發明了腦電波控制的外骨骼套裝之後,下決心要試一試。她要在12月份女兒的婚禮上走起來。
  • 機械外骨骼幫助人類更好的運動
    現在,很多機械外骨骼開始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研發人員希望外骨骼可以幫助那些需要長時間走路的人和由於疾病而影響走路功能的人,減輕身體的疲勞。每一步的踏出都在消耗身體的能量,但是,現有的很多機械外骨骼並不完美,甚至使得穿戴者更加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