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君王中的「奇葩」之李煜:為君不幸,詞中聖人

2021-01-11 騰訊網

自嬴政稱帝至宣統遜位,中國大約有近500位皇帝,漢唐700年算是盛世,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分裂時期約350年;漢唐帝王中有不少不稱職者,但多被少數幾位優秀帝王的功績而掩蓋了他們的失敗;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分裂期,是筆者「奇葩君王」系列小文中的重災區。五代十國中,有殘暴的朱溫、英名蓋世的柴榮、布衣皇帝錢鏐、蓋世英雄李存勖,等等。

本文中的奇葩加上引號,是因為筆者下面將要講述的三位君王不是他本身有多不堪的奇葩事跡,而是他們的奇葩在於他們的位置很奇葩,不該成為帝王,而該從事文化藝術領域的工作,因為他們對文化和藝術審美的貢獻,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最傑出的幾位,可媲美曹操【曹操未稱帝,稱魏王,是實際上的一把手】曹丕父子甚至超過之。對他們,除了尊敬欽佩,就是一聲悲嘆。

第一位這樣的「奇葩」是南唐後主李煜(937——978)。他生當趙宋統一中原的時代,遇到了強大的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國破家亡,愛妃被奪,最終被毒死。

李煜是中國的「詞聖」,王國維《人間詞話》對他的詞留下諸多評論,如: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此人所長處;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唯李後主之作及永叔、少遊、稼軒數人而已。……基本上全是對李煜詞作境界的讚美之語,連宋代文豪蘇東坡、詞中女傑李清照也未能有後主詞作的藝術成就。

後主之詞作,滿是超脫世俗的樸素純真,反而沒有政治家那種氣勢磅礴、憂國憂民的情懷;這正是筆者把他歸入奇葩君王中的原因之一。在其位,要有在其位之德【及個人能力】,否則就是害人害己。

李煜在倉皇中繼承大位,面對趙宋軍隊的施壓,沒有政治家力挽狂瀾殊死搏鬥的氣魄,只等國破,一了百了;他整日飲酒,陪大小周后吟詩作詞,在浪漫的溫柔鄉等待宋軍兵臨城下,自己上表辭藻華麗的乞降書,一切就結束了。

國破家亡,連同心愛的妃子一起被俘,等待他的是暗無天日的幽禁和令他倉皇的封號「違命侯」,還有愛妃小周后被趙宋皇帝搶走而無能為力的自卑自嘆。據傳說,趙光義把臨幸小周后的場面繪成畫作,稱為春宮圖流傳的起源;與小周后的短暫相會,也沒有往日的恩愛歡樂,只有小周后的悲哭和李煜的自責。

被幽禁期間,其詞作充滿了對國破家亡和榮華不在的悲嘆。尤其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中國詞文學史的巔峰之作,其真情實感,催人淚下。

如果他不是君王,沒有悲慘的命運,在詞作創造上「獨上高樓」,華夏文學豈不是多了一件幸事。誕生沒有這樣悲慘的命運,也許不會有後期巔峰詞作的誕生?誰知道呢?李煜職業的「奇葩」安放,讓一位純真的文學家挽國運於即倒,豈不強人所難呼!

相關焦點

  • 李煜寫了一首描述女子部位的詞,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
    這首詞上闋寫女子之美,下闋寫女子與「檀郎」的調笑,幾乎用一種白描的手法來寫男女嬉戲、玩笑,整首詞都籠罩著一股美豔之色。在這首詞中,李煜抓住了「口」,用「嚼」、「笑」、「唾」三個動詞來形容這個女子最美的部位,寫盡其女子之美。
  • 千古詞帝昏庸失國,歷史卻有新解讀,後主李煜真是亡國之君嗎?
    導讀:中國悠悠五千年歷史,各路政權是此起彼伏,皇帝君主們也是爭相登場,各領風騷。這大大小小几百個皇帝說起來是各有千秋,但是在藝術造詣上出類拔萃的卻是鳳毛麟角。咱們今天就來說說歷代皇帝中,在藝術上最傑出的,號稱千古詞帝的南唐後主李煜。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一提到南唐後主李煜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他被公認為是帝王中最具才華的一個。不得不說李煜是個不可多得的詩詞大家,他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佳作。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不知道是他的幸還是不幸。作為一國之主,他沒有治國安邦的才幹,國家也沒有抵禦外敵的實力。可以說他一身的才華全用在了詩詞上,作為一個詞人他能算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 詞中之帝李煜的一篇奇文,前三句美得令人心醉,寫後三句時已滅國
    而在古代的皇帝中卻甚少有在詩壇揚名之人,即便有些名篇佳作,但也是寥寥,但卻有一皇帝,在文學史上地位頗高,留下了很多經典之作,這就是被後世稱為「詞中之帝」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早年的詩詞大都以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為主,風格上比較綺麗柔靡;而在國破之後,李煜的詞作大都描寫亡國之痛,以悽涼哀婉為主。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世人了解李煜,多是因其亡國後的詩詞,一首《虞美人》令無數後人感慨不已。但對於李煜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南唐後主,也是亡國之君。他在世時不修政事,亡國後一直懷念故國。他在位時詞風多為柔靡之作,亡國後詞風轉為哀婉悽涼,多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 李煜《長相思》無人可及,七百年後納蘭作一首,全詞直接碾壓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是中國詞壇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詞人」,《人間詞話》的作者王國維誇他詞寫得「神秀」,說詞到了李後主「境界始大,感慨遂深」。  葉嘉瑩先生認為他是天縱英才。他的一身才華,並非努力追求的結果,而是出於他的純真自然的本性。
  • 李煜為數不多的詩之一,題寫在扇面上,送給了宮女,得以流傳千年
    有人說,這首詩終究有它的局限,因為李煜畢竟不但是男子,而且做了十五年的高高在上的君王,其實他與宮人的悲歡畢竟是不相通的。即便這首詩,情真意切頗為感人,但作為代為抒情,詩中難免有以帝王之處境俯瞰宮女之色的庸俗,這一點未免落了下乘。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正好給了野心勃勃的宋太祖一個吞下南唐的機會,先是十月金陵被攻下,緊接著來年國亡十一月城破,南唐君主李煜被迫受辱出降,到汴京做了個俘虜,還被封了個違命侯的恥辱稱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李煜的詩詞多了份亡國之痛。歷史上便少了一個只會縱酒作樂尋歡的君主李煜,多了一個揮毫灑墨、悽美奇絕的「千古詞帝」!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句句令人驚嘆
    現在提起李煜,你們會想到什麼呢?他的皇帝身份,他的「不務正業」,他的詞作......李煜是一個偉大的詞人,李煜的詞,前期是以花詞派為主,大多都是溫柔的,其亡國後的詞作大多懷古傷今,但題材變廣闊了,含意深刻,但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 失去了自由後的李煜心灰意冷,在一個雨夜,寫下一首充滿憂愁的詞
    雖然後世對於李煜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一些歷史學家直接把他定義為無能皇帝,但是無論怎麼去評價他,那都是無法抹殺他在文學上的貢獻,由於失去了自由,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所以在這一時期,他創作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作品,其中的這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那就是寫得極為傷感,字裡行間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顯然是成功的。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處處充滿了憂愁,但寫得卻是極為巧妙!
    李煜的一生也是充滿了戲劇性,原本他只不過是南唐中主第六位皇子,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夠繼承大統,從而登上皇帝的寶座。一位原本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是在一夜之間卻又是成為了階下之囚,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人生中重大的打擊。
  • 李煜被俘後一開始怕死,後來卻一心想死,寫下一首詞,哀絕悲壯
    每個人的生存都是一場最精彩的戰鬥,可這句話對於千古詞帝李煜而言,咀嚼出來的滋味會更加濃鬱。在亡國之前,李煜與宋太祖進行過多方妥協。首先是自降身段奉宋為正朔,白銀、鳳茶、酒器大把大把地送;其次是降制示尊,去除唐號,降標改制。以至最後走投無路之際,趙匡胤多次詔李煜入京,李煜只好稱病不前,因而做了最後一次抵抗。
  • 文壇巨星隕落,宋太宗千年背鍋,一首絕命詞,暗含李煜被殺真相
    李煜,中國文學史上天神般的存在,人稱「千古詞帝」,年僅39歲便告別人生。 一代文壇巨星就此隕落,直到今天,仍讓人惋惜文學史上這個巨大的損失。李煜之死,大約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宋太宗心胸比不上宋太祖。宋太祖死後,太宗容不下李煜,藉故殺了他。
  • 李煜:一位被帝位耽誤的詞帝,他是文壇之幸但是南唐百姓之不幸!
    當時北方有個強勢的大佬皇帝趙匡胤,他是靠篡權上位的,他軍隊強,武藝高,李煜很害怕趙匡胤。李煜做了以下幾件禍國殃民的事情,加速了南唐的亡國!1.李煜主動對趙匡胤俯首稱臣,每年主動送錢,還一年送好多回,打著各種名號送錢,趙匡胤過生日送錢,趙匡胤納小妾送錢,趙匡胤生孩子還送錢,總之為保平安是各種送。這樣的送法,搞得國庫空虛,國庫空虛了就對百姓是各種收稅,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們妻離子散!
  • 李煜: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 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
    下面介紹李煜的一首詞,字字含悲,最後10字令人心碎。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是南唐後主,他精通書法、工於繪畫,更在音律和詩文方面造詣非凡。
  • 中國歷史上擁有「重瞳」的八人,個個都是王侯將相,名字家喻戶曉
    縱觀整條歷史長河,在史籍上記載是重瞳的人,有8位,其中,6人是指點江山的帝王,1人是馳騁沙場的名將,還有一人是德高望重的聖人。1. 舜舜是上古時期的布庫首領,也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個。他還組織編纂了「齊律」,並且尋得了很多發賢能之臣,將整個的吏治都肅清。對於外敵,高洋的名聲可以說是相當:「震懾」。不過,在統治的後期,他忘記了初心,一心只圖享樂,北齊的實力也減弱了很多。4. 李煜李煜的成就不在於他是君王,而是他的才華橫溢。李煜確實不是什麼帝王之才,但也不是什麼昏庸之輩。
  • 他是低調不顯眼的皇帝,後人卻評價他為仁君,他身上的三大悖論
    宋仁宗性格寬厚仁慈,不喜奢華之物,生活樸素,作風嚴謹,因此宋仁宗與歷代存在感非常強的皇帝相比,他確實比較低調不顯眼。回顧中國五千年歷史,封建時代歷經了24個朝代更迭,統一全國的朝代只有11個,能存活100年的朝代更少,只有6個。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詞,只有四句話,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但他是所有末代皇帝裡面最有才華的皇帝。李煜精通書法和繪畫,通曉音律,尤其在詩詞方面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獨樹一幟,所以後人尊李煜為「千古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