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嬴政稱帝至宣統遜位,中國大約有近500位皇帝,漢唐700年算是盛世,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分裂時期約350年;漢唐帝王中有不少不稱職者,但多被少數幾位優秀帝王的功績而掩蓋了他們的失敗;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分裂期,是筆者「奇葩君王」系列小文中的重災區。五代十國中,有殘暴的朱溫、英名蓋世的柴榮、布衣皇帝錢鏐、蓋世英雄李存勖,等等。
本文中的奇葩加上引號,是因為筆者下面將要講述的三位君王不是他本身有多不堪的奇葩事跡,而是他們的奇葩在於他們的位置很奇葩,不該成為帝王,而該從事文化藝術領域的工作,因為他們對文化和藝術審美的貢獻,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最傑出的幾位,可媲美曹操【曹操未稱帝,稱魏王,是實際上的一把手】曹丕父子甚至超過之。對他們,除了尊敬欽佩,就是一聲悲嘆。
第一位這樣的「奇葩」是南唐後主李煜(937——978)。他生當趙宋統一中原的時代,遇到了強大的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國破家亡,愛妃被奪,最終被毒死。
李煜是中國的「詞聖」,王國維《人間詞話》對他的詞留下諸多評論,如: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此人所長處;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唯李後主之作及永叔、少遊、稼軒數人而已。……基本上全是對李煜詞作境界的讚美之語,連宋代文豪蘇東坡、詞中女傑李清照也未能有後主詞作的藝術成就。
後主之詞作,滿是超脫世俗的樸素純真,反而沒有政治家那種氣勢磅礴、憂國憂民的情懷;這正是筆者把他歸入奇葩君王中的原因之一。在其位,要有在其位之德【及個人能力】,否則就是害人害己。
李煜在倉皇中繼承大位,面對趙宋軍隊的施壓,沒有政治家力挽狂瀾殊死搏鬥的氣魄,只等國破,一了百了;他整日飲酒,陪大小周后吟詩作詞,在浪漫的溫柔鄉等待宋軍兵臨城下,自己上表辭藻華麗的乞降書,一切就結束了。
國破家亡,連同心愛的妃子一起被俘,等待他的是暗無天日的幽禁和令他倉皇的封號「違命侯」,還有愛妃小周后被趙宋皇帝搶走而無能為力的自卑自嘆。據傳說,趙光義把臨幸小周后的場面繪成畫作,稱為春宮圖流傳的起源;與小周后的短暫相會,也沒有往日的恩愛歡樂,只有小周后的悲哭和李煜的自責。
被幽禁期間,其詞作充滿了對國破家亡和榮華不在的悲嘆。尤其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中國詞文學史的巔峰之作,其真情實感,催人淚下。
如果他不是君王,沒有悲慘的命運,在詞作創造上「獨上高樓」,華夏文學豈不是多了一件幸事。誕生沒有這樣悲慘的命運,也許不會有後期巔峰詞作的誕生?誰知道呢?李煜職業的「奇葩」安放,讓一位純真的文學家挽國運於即倒,豈不強人所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