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古人類化石,不屬於任何已知人種,它與人類有385處差異

2020-12-05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08年,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一處山洞中,研究者發現一塊古人類化石,一開始,研究者認為它應該是屬於尼安德特人,不過,後來通過檢測後,竟然發現這塊化石的主人,不屬於任何已知的古人種,同時,通過線粒體比對,這個古人類化石的主人,和現代人類之間,也有著385處的差異。

它的主人究竟是誰?

在2012年,通過化石的DNA重組,科學家們發現這塊化石的主人,應該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後代,並且判斷他的年齡,距今大約有4.5萬年的歷史。

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比對,研究者也發現,在大約4.5萬年前,因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雜交,導致地球上發生了一場「人口大爆炸」,並且認為大約從5-6萬年前,歐洲人和亞洲人的共同祖先,在離開非洲後,就已經開始與尼安德特人融合了。

不過,根據中國科學報5月26日的一篇報導,科學家重新校準了碳測年法,這塊發現於西伯利亞地區的古人類化石年齡,也要被改寫了。

整整年輕了1000歲

在這項新的碳測技術被提及後,科學家們也重新對於以往的數據進行了整理,重新校準了很多化石的年齡。曾經距今4.5萬年的古人類化石,年齡被改寫成4.4萬年,同時,也將放射性碳定年的測定時間範圍,從2013年的5萬年,擴展成了5.5萬年。

為何重新校準碳14測年法?

根據資料顯示,在上世紀40年代,科學家利比發明了碳14測年法,認為通過碳14的衰變程度,可以判斷出樣品的所屬年代來。因為成果喜人,所以,在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也將獎項頒發給了利比。

一直到近期科學家們重新校對了碳測年法,對於古生物化石的了解,也都是以碳14衰變為基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自從人類開始工業革命之後,大量的化石燃料通過燃燒,開始進入到空氣之中,這就直接改變了空氣中碳14的含量。

同時,碳14的改變,還與地球外部環境有關,伴隨著太陽的活動,太陽對於地球的輻射高低也是不同的,很多碳14也會在太陽輻射中產生,同時,人類對於海洋的影響,也直接影響著環境中碳14的含量。所以,科學家們考慮到此前檢測到的古生物化石,極有可能不準確,才會重新進行校對。

恐龍的年代會被改寫嗎?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是地球的主人,它們也是人類最熟悉的古生物之一,可能一些朋友會認為,重新對古生物化石進行校對後,是不是也會改寫恐龍的年代呢?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碳14測年法最多只能測量5.5萬年之內的化石,而在恐龍的年代測量上,採用的則是鈾鉛測年法。

因為鈾的衰變時間更長,所以,通過它可以測出至少45億年之前的化石年齡。同時,對於距今上億年的古生物化石來說,除了鈾鉛測年法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測量辦法,就是通過地層勘測,因為不同時期的地層特徵都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判斷它的年齡。

參考資料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重新校準碳測年法》.05-26.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古人類化石,不屬於任何已知人種,它與人類有385處差異
    2008年,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一處山洞中,研究者發現一塊古人類化石,一開始,研究者認為它應該是屬於尼安德特人,不過,後來通過檢測後,竟然發現這塊化石的主人,不屬於任何已知的古人種,同時,通過線粒體比對,這個古人類化石的主人,和現代人類之間,也有著385處的差異。
  • 五種神秘的古人類,每一種都超乎想像
    像是人類的骨頭,兩人一下子就都緊張了起來,也不幹架了,仔細清理一下,還發現了一個頭蓋骨。第二天,他們就將這些骨頭帶到了伊莉莎白港市的市博物館,交給館長(Frederck W.FitzSimons)鑑定。館長說,這可能是某種神秘的古人類化石,自己也無法辨認,又找到了一位古生物學家(SH Haughton)。
  • 詳解古人類中國進化說的漏洞,以及缺失環節
    其主要的論據有以下幾個:亞洲是靈長類的主要生存區域之一,目前已知的四種類人猿中,猩猩、長臂猿生活在亞洲,而黑猩猩與大猩猩生活在非洲,亞洲在靈長類進化中也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是有可能出現早期的人類,並獨立進化成人的。而且中國的古人類化石是除非洲之外,化石延續最為豐富的,最為連貫的區域。似乎除了DNA證據似乎古人類中國進化說便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了。
  •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進化論被提出之後,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神創論,讓很多人原有的信仰被打破。多數科學家認為人類是起源於非洲大陸的,而並不是亞洲。
  • 各省境內分別有哪些出名的「古人類」?湖北境內古人類最離奇!
    實際上,「古人類」所處的人類社會初始時期才是歷史最重要的開端,了解「古人類」的活動痕跡才是追溯歷史族群遷徙最重要的資料 今天我們就來一觀各省境內有哪些出名的「古人類」?
  • 人類的起源,誰是最早的古人類?
    當你還是一名學生時,人類學界還沒有發現有用的化石記錄可以反映人類進化最初上百萬年間發生的事情。由於缺乏數據,許多專家別無選擇,只能假設當時已知的最古老化石可以代替缺乏證據支持的較早古人類,比如生活在約320萬年前的露西化石,而有時這種假設是輕率的。
  • 雲南馬鹿洞人,神秘的「穿越」人種
    原標題:雲南馬鹿洞人,神秘的「穿越」人種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 歷經對一根神秘人腿骨化石的數年研究,中國和澳大利亞古人類學家發現,1.4萬年前生活在中國雲南蒙自的「馬鹿洞人」雖然一直生存到農耕文明曙光前一刻,但卻保留著能人或直立人的許多特徵。「馬鹿洞人」到底是誰?
  • 《自然》雜誌刊文:中國正在改寫人類起源學說
    山的北面,一條小徑通向幾處封閉的山洞。這些山洞每年吸引約莫十五萬遊客,從莘莘學童,到鶴髮老者。1929年,正是在此處,學者們發現一近乎完整的遠古頭骨。該頭骨有約五十萬年的歷史,屬於北京猿人(Peking Man)——迄今發現的最早人種之一。這一發現證實了不少學者的想法:人類起源於亞洲。  但此後,北京猿人的起源地位漸漸隕落。
  • 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古人類化石:這場相遇 都是「猿」分
    (圖片來自網絡) 1871年,「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一書中解釋道,人是動物長期發展的產物,現代人類和現代猿類有著共同的祖先。 在這之後的百餘年裡,古生物學家們不斷探究著人類起源之謎。隨著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發掘,古人類出現的年代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向歷史上遊。
  • 人類祖先曾與神秘「直立人」交配,我們留有外星人的基因?
    隨著科學家對人類基因的測序,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基因,這種基因目前沒有找到任何來源,在100萬年之前,突然出現在智人的基因當中,根據生物學家的推測,這段基因很有可能來自一種特殊的「直立人」。這段神秘基因,是人類滅絕的祖先?科學家根據這段基因,大致推斷出該物種至少屬於直立人種,但是目前沒有找到該物種的任何樣本,因此無法對該物種進行測序。
  • 30萬年前,人類曾與其他人種雜交?部分現代人有未知的直立人基因
    而自然界能夠長期直立行走的物種屈指可數,人類可以說是一個例外,這種變化同時也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為人類畢竟還是脊椎動物。最近科學家還在人類基因中找到了特殊之處,令人感到更加吃驚。據悉,人類基因中含有一部分其他生物的基因,後者同樣屬於人類,卻與我們的祖先智人擁有不太一樣的生存環境,隨著進化過程的推動作用,二者也出現了更多的不同之處。不過,人類與其他人種出現雜交的情況仍然在學術界存在巨大的爭議,因為我們很難理解不同人種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找到充足的證據來證明相關觀點。
  • 肯亞古人類化石衝擊達爾文進化論(圖)
    日前考古科學家們根據對在肯亞圖爾卡納湖附近發現的化石的研究發現,這兩個種群其實並非進化關係,他們曾相互並存長達50萬年,而只有其中一個才是人類的祖先。倘若這一結論是正確的,將可能改寫人類歷史。  「能人」「直立人」曾並存50萬年  考古人員在肯亞圖爾卡納湖附近發現了一塊「能人」的下顎骨化石,研究顯示,這塊化石源於144萬年前。
  • 北京猿人牙齒化石揭示古人類生活細節
    科學家認為,重新發現這枚牙齒為學術界提供了周口店發掘最早期階段的珍貴北京猿人化石材料。  生活在距今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化石極其稀少,多在二戰中丟失。初步分析表明,這是一枚已經發育完成的人類的上犬齒,齒冠咬合面磨耗較重,屬於一個成年個體,死亡時的年齡大概在20至40歲之間。
  • 為什麼現代人體內有其他人種基因?難道人類和不同人種交配過?
    在人類演化歷史上,並不是只出現過智人這一個品種,曾經還出現過非常多的人種,比如: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甚至有一些人種存在的時間和晚期智人有所重合,而且生存空間也有一定的重疊。這就意味著,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很可能碰到過其他人種,其中就包括尼安德特人,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
  • 「異形頭骨」被發現,一半DNA不屬於人類,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人
    現實裡要是有異形這種生物,人類文明估計早已經夠嗆。然而,早年美洲大陸曾出土過一個奇怪的頭骨,這個頭骨將人們又拉回到了異形的恐懼之上。眾所周知,美洲大陸上也存在不少神秘的遠古文明,像是中美洲地區的瑪雅文明,南美地區的印加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都是傑出代表。
  • (夏河)丹尼索瓦人:生活在距今20多萬至5萬年前的神秘的存在
    丹尼索瓦人是一支神秘的早期智人,因發現於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洞而得名,生活在距今約20多萬年至5萬年前,被認為是同時期廣泛分布於歐洲的尼安德特人的近親。丹尼索瓦人的化石極為罕見,因此科學家對這種古人類的樣貌所知甚少。最新研究顯示,丹尼索瓦人擁有56處不同於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解剖學特徵,其中34處位於顱骨。
  • 美媒:古人類化石驚現惡性腫瘤 系最早癌症證據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一塊有170萬年歷史的足骨化石上帶有骨肉瘤(合眾國際社)參考消息網7月30日報導 美媒稱,癌症早在史前時期就已出現。考古遺址南非斯瓦特克朗斯洞穴出土了一塊有170萬年歷史的足骨化石,化石上帶有惡性腫瘤,這是迄今為止科學家發現的最古老的癌症證據。據合眾國際社7月28日報導,研究人員確認該腫瘤是骨肉瘤,即現代年輕人易患的一種惡性骨癌。然而,這塊古老的足骨肯定不是來自現代人類。科學家認為,它來自早期的人類近親——一種用雙足行走的古人類,但無法確定確切人種。
  • 考古學家在菲律賓,發掘出距今五萬年的新人種,「呂宋人」化石
    2019年4月10日,英國《衛報》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法國的考古學家們在菲律賓的呂宋島發掘出一個身高為約1.22米的全新人種化石,其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五萬年之前。」由於是在「呂宋島」被發現的,所以考古學家們便將這個新人種命名為「呂宋人」。
  • 中國古代史:古人類的起源
    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幾千年,但是,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即史前史,卻非常漫長。人類的起源是史前史首要的重大課題。人類是由一種古猿演變而成的。人類從古猿分化出來,大約經歷了1000萬年的時間。1000萬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類;500萬年前,有了原始人類的留世遺存。在古人類的考古史上,1000萬年和500萬年這兩個基本分界之間的時期,人類始祖與猿分離,向原始人類演進。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8年至2019年蘭州大學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邀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團隊開展下頜骨化石古蛋白分析和鈾系測年、遺址沉積物光釋光單顆粒測年技術分析、土壤沉積物古DNA技術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進一步確認了該遺址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