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嶺之南 詩人梁啓超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2020-12-05 百家號

大家好,今天我來介紹嶺南詩人梁啓超。

梁啓超自幼能詩,但不多作,直到戊戌變法時,才經常與詩人譚嗣同、夏曾佑等往還,試作所謂的「新詩」。他在《飲冰室詩話》中說:「蓋當時所謂新詩者,頗喜持扯新名詞以自表異,丙申、丁酉間,吾黨數子皆好作此體.提倡之者為夏穗卿,而復生亦某嗜之。」流亡國外後,他更大聲疾呼「詩界革命」,並努力在詩歌創作實踐上作多方面的嘗試,力圖打破舊傳統的束縛,運用散文化句式來自由抒寫,熔鑄新思想、新知識、新名詞和口語入詩。這些詩歌,抒發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揭露頑固派的醜惡嘴臉,追懷在變法中犧牲的戰友,反映了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梁啓超的詩歌創作大致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光緒二十二年(1896)前的青少年時期。這時期的詩作可以《和夏穗卿》為代表:

悵飲且浩歌,血淚忽盈臆。哀哉衣冠侍,塗炭將何極!道喪康恥淪,學敝聰明塞。豎子安足道,腎士困搏軛。海上一塵飛,萬馬齊,踢息。江山似舊時,風月慘無色,帝閣呼不聞,高談復何益衛。

此詩作於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作者憂憤時局,為自己報國無路而深感難過.又如次年所作的《寄內》詩:「一縷柔情不自支,西風南雁別卿時。年華錦瑟踐陀甚,又見荼蘼花滿枝。」「三年兩度客京華,縴手扶攜上月搓。今日關河怨搖落,千城殘照動悲笳。」這類詩在藝術上走的是傳統的路子,並未形成個人風格。

第二階段是1896年至1912年結束海外流亡生活歸國。這是梁啓超詩歌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其全集中存古近體詩三百六十餘首,這時期寫的佔了大半。戊戌政變前,梁啓超與譚嗣同、夏曾佑提倡「新體詩」,他自言「不能為詩」,又「時從諸君子後學步一二」,這些詩作後來又為梁氏所否定,故存者甚少,但從中可反映了對新思想新事物的要求。戊戌政變發生,六君子遇害,康、梁逃亡日本。梁啓超在乘船赴日途中,悲憤交集,作了長篇古風《去國行》,略雲:「嗚呼!濟艱乏才兮,儒冠從容。佞頭不斬兮,俠劍無功。君恩友仇兩未報,死於賊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淚出國門,掉頭不顧吾其東!」下文迫述日本明治維新的情況,備致傾慕之意:「爾來明治新政耀大地,駕歐凌美氣蔥蘢。旁人聞歌豈聞哭,此乃百千志士頭顱血淚回蒼穹!」詩作雜言,悠肆縱橫,可謂長歌當哭。

梁啓超流亡東京,與日本維新人士交往。所作《雷庵行·贈湖村小隱》,即為贈日人佳湖村者。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年青的詩人對國家前途依然滿懷信心,他相信依靠志士們的力量,一定能改變時局:「雷庵雷庵,日亦已暮,春亦已深。時會一去,何時可尋?吾願爾為我一聲轟轟振天地,叱吒淋漓走魑魅,黨破群聾起沉睡,蟄龍起蟄萬靈從。神州十載風雲氣!」詩中充滿樂觀主義精神和歷史使命感。同時寫的《讀陸放翁集》四首,慷慨激昂,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感情:

詩界幹年靡靡風,兵魂鈉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詩中熱情地讚美陸遊,其實是寄寓自己在困境中還要堅持奮鬥的感情和意向。

光緒二十五年冬,梁啓超應美洲華僑之邀,離日本乘船出遊,在搜香山逗留半載.在船中詩興大發,成詩數十首.其中《壯別》組詩即有二十六首,詩中大聲高唱:「丈夫有壯別,不作兒女顏」、「亦有英雄淚,不向別時揮」,歌頌新時代的來臨:「孕育今世紀,論功誰蕭何?華(華盛頓)、拿(拿破崙)總徐子,盧(盧梭)孟(孟德期鴻)實先河」、「世紀開新幕,風潮集遠洋」。赴夏威夷途中,正當1899年12月31日,即19世紀與20世紀交替的最後時刻,梁啓超寫了長篇巨製《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歌中回顧人類社會發展的波瀾壯闊的歷史,並用進化論的觀點,指出:「今日民族帝國主義正跋扈姐肉者弱食者強。英獅俄鷺東西帝,兩虎不鬥群獸殃……亦有門羅主義北美合眾國,潛龍起蟄神採揚。」中華民族如不圖強自救,將會「束手兮待僵」,被世界社會所淘汰,詩中喚起四萬五千萬同胞「御風以翔」,「破浪以颺",勇敢地奔向20世紀,全詩縱論古今,汪洋悠肆,氣魄宏大,可以說是「詩界革命」的代表作。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他日繼續。

相關焦點

  • 董元奔‖梁啓超、王國維和魯迅「初識」拜倫時分別看到了什麼
    以孫中山、黃興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主張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創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在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時把自己的政治學說總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發動「保皇」的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逃亡到日本,梁啓超於1902年創立《新民叢報》,把「保皇」的政治主張轉化為君主立憲制,後又主張「開明專制」,抵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
  • 相顧無言,惟有詩千行,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古風漢服
    聞說舉案同舟,今生可置否?料相逢,仍道是相思依舊。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少,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風吹羅衫,處處連芳草。相顧無言,惟有詩千行,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長相思,在長安。長相思,摧心肝。
  • 唐朝最苦的詩人,也拒絕面向人生躺平
    都說2020年是糟糕的一年,很多人經歷了來自生活、工作和身體的「暴擊」。有人說,一言難盡;也有人說,體悟到了眾生皆苦。不過,還有個詞叫「觸底反彈」。2020年快要結束了,我們再最後「喪」一次,講講唐朝最苦的詩人孟郊。46歲才中舉在中晚唐詩壇中,孟郊並非無名之輩,就是現在,他的那首《遊子吟》仍是很多學生啟蒙時期必學的詩篇。
  • 同病相憐的梁啓超,在家書中給出了答案
    第一種,如果王國維之死確是為了殉清,他為什麼不在清王朝覆亡之日死?如果是因為在1927年自感復闢無望才絕望自殺,那麼1924年,馮玉祥發動兵變,逼清室出宮,當此之際王國維的這種絕望應該是最深的,那時他為什麼不自殺?…… 再看第二種說法,清末民初,文化消沉淪喪,已是數十年,為何到1927年才死?
  • 用筆要訣——梁啓超自述執筆運筆方法
    【梁啓超「用筆要訣」釋解】梁啓超(1873-1929),在嘗在書法指導中談起用筆運筆技巧,來解讀一下。梁啓超說:從前的《筆法歌訣》、《藝舟雙楫》一類的東西,很麻煩,有許多不容易作到。我現在用很簡單的話,將幾種很普通的原理,歸納起來,說明如下。
  • 「古人有癮」唐朝最苦的詩人,也拒絕面向人生躺平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5日電 題:唐朝最苦的詩人,也拒絕面向人生躺平作者:袁秀月還有幾天就2021年了。都說2020年是糟糕的一年,很多人經歷了來自生活、工作和身體的「暴擊」。有人說,一言難盡;也有人說,體悟到了眾生皆苦。不過,還有個詞叫「觸底反彈」。
  • 梁啓超讀書多厲害?胡適說古詩裡沒人寫過豬,他馬上舉出一反例
    有個成語叫做信手拈來,表面意思是說隨手拿來,用在寫文章方面就是能自由純熟地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這件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對於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來說,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和極強的記憶力估計是不可能的。可是這一點,在梁啓超看來就不是什麼難事兒。
  • ——五嶺逶迤說象郡
    這裡的「嶺」,指的是五嶺:越城嶺、揭陽嶺(一說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這五座山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北部和湖南、江西南端的四省交界處,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橫向山脈,也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非漢族部落居住的地方。秦末漢初時,它是南越國的轄地。秦以前,對嶺南一帶,有多種稱謂。
  • 辛棄疾: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真實版,一代英豪寫出如此傷春之詞
    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是多麼了得,戰力之強驚為天人,還把張飛吹得如此神勇。難怪曹操聽了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令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趕緊叫手下戰將把關羽這句話記下來,寫在衣服上,牢牢記住,遇到張飛,切不可輕敵。這畢竟是演義之說,正史未見張飛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記錄。
  • ——中國歷史上那些感天動地的詩人和詩句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言行都皆受情緒情感支配,所謂情之所至、情到深處、情不自禁等,都說明了這一現象。對於情緒與文學特別是詩歌創作的關係,中外學者名家均有探究和論述,他們一致認為,詩歌即是情感的產物,沒有情感便沒有詩歌。《毛詩序》中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鍾嶸《詩品》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情性,形諸舞詠。……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
  • 時代少年團集體讀後感——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很優秀!
    時代少年團集體讀後感——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很優秀!時代少年團在準備一周年演唱會的同時,也不忘"讀書",集體小作文來了,配文: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一書中,他寫下了對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的殷切期望,字裡行間展露出那個時代無可匹敵的思想與文學光彩,即使是今天也依然在教導著我們要持少年之抱負,擔少年與國同生之擔當。
  • 讀詩人陸遊的《讀杜詩》,城南杜五少不羈,意輕造物呼作兒
    這首詩就是詩人以詠杜甫來明已志的抒懷之作。詩人以奔放不羈的筆調,首先勾勒出杜審言和杜甫祖孫二人豪放不羈的形象:「城南杜五少不羈,意輕造物呼作兒。一門酣法到孫子,熟視嚴武名挺之。」開頭兩句,從杜審言年少豪放,寫到病將死時的表現:他對前去間候的詩人宋之問等說:「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新唐書·杜審言傳》)競輕蔑地直呼大自然為小兒!這充分表現出他的一生狂放不羈的氣概。
  • 九首讓人意亂情迷的詞:粉淚偷揮眼兒媚,無計相思話採桑
    紅顏猶羨,塵囂堪擲,心緒平持。共花一例思何苦,零落有誰痴。剩將花徑,婆娑桃李,留待他題。《眼兒媚·無語可相留》新柳添絲未曾愁,年少不知羞。悽迷迷夜,醉醺醺酒,多少風流。任憑春去因無奈,無語可相留。淡雲吹散,梨花落盡,染上人頭。
  • 周家大院:湘南五嶺山脈裡的「國保」
    南海網訊(記者吳坤海)12月17日,永州,零陵,幹巖頭村,出發前做攻略天氣預報中的雨天並無蹤跡,尋找「最美湖鄉」網絡行專家媒體團在湛藍無雲的晴空庇護下來到這裡,這裡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家大院。地理位置:湘南五嶺山脈裡的「國保」幹巖頭村位於富家橋鎮西南部,地處湘南五嶺山脈南麓。
  • 歷史上的異端,思想升華的先驅,屈原的愛國精神需要傳承
    話不多說,先來介紹一下屈原前輩。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 七月詩社實力詩人推薦:許飄伶 ​花落時就對流雲說
    七月詩社特約詩人,擅長古體詩寫作。 淚千年   一江水多少眼淚匯聚的悽美春去春又回猿聲嘶鳴問流水心中的傷悲洗去了沒何時才能把家回神女峰頭那又是誰千年守候辜負了桃花的美滴落的淚珠問江水等待的歸人你歸不歸若不歸請讓輕舟把信捎回
  • 現代詩人:苦難,造就了這位詩魂以及他的傳奇一生
    像唐代詩人杜甫經歷過山河破碎後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現代詩人艾青看到國家動蕩不安由心底抒發出的愛國之情,拳拳的赤子之心溢滿詩行「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苦難出詩人,這個苦難,當然包含了國家不幸,但國家不幸似乎有點太大了。
  • 鷓鴣鳥是一種什麼鳥,為何經常出現在詩中,牽動著詩人的鄉愁
    在下雨的黃昏從湖邊的青草地經過,雨後花瓣都落了一地,這時鷓鴣鳥飛到黃陵帝廟裡啼叫。漂泊在外的遊子一聽到鷓鴣聲,瞬間淚流滿面沾溼了衣袖,佳人剛唱起了《山鷓鴣》這首歌,眼眉就低垂了下來。鷓鴣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在寬闊的江面上遙相呼應。一直到夕陽西下,才飛到苦竹林深處去。全詩讀完,一種悲涼之意湧上心頭。
  • 99句關於淚的經典古詩詞,蠟炬成灰淚始幹,詩人的眼淚俱是相似!
    〔唐〕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11. 〔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帶春雨。12. 〔唐〕白居易《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13. 〔唐〕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盛唐氣象的一種:不去邊塞遛一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當朋友故人奔赴邊塞,詩人們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和鼓勵,希望他們在邊疆為國立功。比如,岑參鼓勵「萬裡西擊胡」的李副使,誇讚他「功名祇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李白在《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徵》中說:「入幕推英選,捐書事遠戎。高談百戰木,鬱作萬夫雄。」高適在《送董判官》中說:「長策當須用,男兒莫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