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冷戰」和「有限全球化」: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

2020-12-04 翟海潮

「冷戰」和「全球化」已經成為過去,「輕冷戰」和「有限全球化」將引領未來。

「冷戰」:從邱吉爾「鐵幕演說」到蘇聯解體

二戰結束後,由於利益和意識形態之爭,形成了以美國、北約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華約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陣營之間長達40餘年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被稱為「冷戰」(Cold War)。

1946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1947年美國「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誌著冷戰的開始。1955年華約的成立標誌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華約解散、蘇聯解體,標誌著冷戰的結束,美國由此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複雜,有美蘇軍備競賽的原因,而更重大的原因來自蘇聯內部。

「冷戰」期間一個重大事件就是中美建交,普遍認為是美國聯手中國打擊蘇聯。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新中國成立後中美相互隔絕30年之久的局面終於打破,中國從此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

「全球化」:從G7到G20

西方陣營內部經濟相互依賴加深,1975年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7國首腦召開的朗布依埃會議,標誌著G7(G-7 Summit)協調機制的正式形成,它是「西方治理」的標誌,也是全球化的起步。

但真正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有中國的參與全球化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20世紀80年代後,全球化進程加劇,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配置,使得歐美日國家很多產業轉移到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歐美日、中國、印度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發達國家把高汙染、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了第三世界國家,靠資本、技術獲利,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靠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等生產要素投入到全球範圍內,逐步發展起來。

就產業鏈的附加值來說,美國處於「頭」的位置(第一梯隊),歐洲、日本是「胸」(第二梯隊),中國是「手」(第三梯隊)。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新興國家的地位不斷上升,G7已經無法協調全球事務。1999年G20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應運而生。

G20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GDP佔全球經濟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80%,因此G20已取代G7成為全球主要論壇。全球治理開始從「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轉變。

「輕冷戰」(Light Cold War)已不可避免

蘇聯解體後,日裔美國人福山曾出版書籍《歷史的終結》,認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是最完美的社會制度。許多人認為中國也會步蘇聯的後塵,「中國崩潰論」的聲音不絕於耳。

但20多年過去了,中國不但沒有崩潰,而且越來越強大,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來源於改革開放,源自於靈活實用的經濟政策與和平的環境,當然中國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柯林頓時期,美國認為市場取向的經濟發展能促進社會變革,想通過經濟合作為工具,將中國轉化為市場開放、遵守相同的貿易規則西方化的民主國家,可中國加入WTO,實現了經濟騰飛,並沒有接受美國的政治制度,美方對此感到失望。

2001年「911」事件,美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反恐的戰爭中,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有的美國人認為,20年前大意放過了中國,才會讓美國今天如此被動!

2018年川普與中國打起了貿易戰,其真正目的是阻斷中國的崛起,如今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遏制中國已是他們的共識。中美貿易戰的核心,美國想藉機打壓中國高端製造,不希望中國在技術層面往上爬,期望通過一場「技術戰」拖延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促使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劇了中美之間的敵對情緒,川普企圖聯手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動「新冷戰」,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稱為Light Cold War(「輕冷戰」),之所以「輕」,是相比以前的Cold War(「冷戰」)所說的。

如今的西方,既有利益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可能像以前聯合對付蘇聯那樣對付中國。川普「美國優先」政策,一系列退群動作,加速了西方陣營的分裂。

「有限全球化」: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儘管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流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也隨之也產生了許多問題——貧富差距加大,經濟結構失衡。

二戰結束時美國的中產階級人口佔總人口70%,但現在中產階級人口佔總人口不到50%,如今的美國已經變成了富豪社會。這也是川普上臺,民粹主義、逆全球化、反移民等思潮興起的原因。

逆全球化其實從2008年已經開始了,未來我們所處的這樣一個逆全球化,可能要經歷一個大動蕩期,可能要30年左右,從2008年到2035年前後。期間大國權力更替,原有秩序瓦解,國際公共產品缺失,連帶許多國家政治動蕩。

如今,美國已經變了,一個越來越不自信的美國變得不願意開放了,要把中國等搭車者從他所駕駛的全球化班車上趕下去。

「逆全球化」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戰都是逆全球化的具體表現,新冠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

美國80%的醫療物資和97%的抗生素是在中國生產的,疫情之後各個國家都會重新去爭取對自己國家經濟主權的掌握,通過「產業回歸」的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將重要的、與安全民生相關的產業放回自己國家以及交通、溝通都相對方便的國家之中。

全球化不會結束,但會變得有限化,「有限的全球化」將是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有限全球化」是建立在主權經濟之上的全球化。

「有限全球化」,或許是「一個世界、兩個市場」,「一個世界、兩個體制」。

一個是以美國為中心的市場,外圍是它的緊密盟友,比如「五眼聯盟」,再加上美洲的一部分;另一個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市場,中國的大周邊加上「一帶一路」。

當然,還有一些遊移在兩方中間的勢力,比如印度、英法德等。一些國家跟美國多做些生意,另一些跟中國多做些生意,也有些國家兩邊的生意都做。

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滿意,請給予點讚、評論並轉發,以示鼓勵!「本文作者 翟海潮「mp.weixin.qq.com/s/Ln2TTsF_yTygq51gzpwW5g」」

相關焦點

  •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
    來源:曹書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  一 全球化內在動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球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其背後的深層次動力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內部跨國企業的利益。
  • 潘教峰:破解技術民族主義需要理性合作 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
    若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一個國家的發展會從根本上受到威脅。「我認為,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慢慢會找到一種理性的道路。」潘教峰指出,技術合作及全球化趨勢之所以不可阻擋,原因在於技術具有高度複雜性和系統性,其應用與創新需要整個生態系統的支持。
  • 有限元分析的發展趨勢
    摘要:1965年「有限元」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到今天有限元在工程上得到廣泛應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理論和算法都已經日趨完善。MSC-NASTRAN軟體因為和NASA的特殊關係,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很高的地位,它以最早期的主要用於航空航天方面的線性有限元分析系統為基礎,兼併了PDA公司的PATRAN,又在以衝擊、接觸為特長的DYNA3D的基礎上組織開發了DYTRAN.近來又兼併了非線性分析軟體MARC,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有限元分析系統。
  • 全球化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途徑和手段
    從大航海開始,類全球化出現,是全球化第一次規模化表現。20世紀八十年代末,全球化全面展開,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相互依存,全球因此注入了活力,人類文明進步加入了催化劑,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
  • 科技城|全球5G發展的核心影響因素及未來趨勢
    二、5G網絡全球發展趨勢5G是未來的方向,這已經是全球共識,但5G網絡到底將以怎樣的速度發展,最終將能達到怎樣的規模,取決於多種不確定因素,並可能產生與既定預測發生偏離的影響。1、影響全球5G網絡發展的核心要素(1)全球政治因素:逆全球化數字經濟是未來數十年世界各國的核心驅動力,也是國家競爭的主戰場。美國為了減緩甚至扼殺中國崛起,以網絡安全等為理由,對中國核心廠商,如華為、中興等進行制裁。
  • 專訪:中國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承諾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新華社聯合國1月27日電 專訪:中國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承諾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訪第71屆聯大主席彼得·湯姆森  新華社記者史霄萌 胡友松  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2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承諾將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 檢測行業發展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近年來全球檢測行業的發展,各國檢測體制總體趨勢一致,即政府或行業協會通過考核、認可等市場準入規則對檢測機構進行行業管理,將檢測業務市場化,提升服務品質,促進行業發展。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增長迅速,檢測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加,本地綜合性檢測機構成長較快,綜合競爭力逐步增強。
  • 先鋒領航:未來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去全球化 大概率是慢全球化
    財聯社(上海,編輯齊林)訊,雖然近年來中美貿易形勢趨緊以及疫情襲來引發眾多企業對全球供應鏈的擔憂,但先鋒領航集團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周五表示,未來全球不會出現大規模去全球化,更大可能是全球供應鏈出現重新的調整和適度的縮短,這會導致全球貿易量的增速放慢,即所謂的「慢全球化」。
  • 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當下形態、未來趨勢與戰略選擇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01全球化進程:新逆流出現,總趨勢不會改變近年來,英國脫歐、美國川普政府頻繁「退群」,被視為「逆全球化」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各國政府出臺了樣式不同、力度各異的貿易限制措施。
  • WISE風向大會:氣象服務的全球化與市場化趨勢
    2019 WISE風向大會3月19日在北京舉行,邀請各行業大咖共同探討未來行業發展趨勢。華風集團副總經理兼華風愛科董事長陳鑽出席大會,會後華風集團副總經理兼華風愛科董事長陳鑽接受Chinadaily記者訪問。
  • 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發布時間: 2020-06-04 10:52:02   來源:世經未來  作者:專業銀行顧問
  • 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顛覆性技術將是最大變數丨能源發展趨勢與...
    圖1 1963—2017 年世界GDP 增速與能源消費增速的關係數據來自《BP 世界能源統計2018》及世界銀行,GDP 以2010 年美元計發展趨勢對於未來能源發展趨勢,我們重點分析了自2016年以來的「變」與「不變」,在「不變」中堅守,在「變」中調整。近10年來,全球能源發展的主要趨勢沒有改變1.
  • 牛墨石墨烯地暖:淺談未來石墨烯的發展趨勢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石墨烯最新資訊 > 正文 牛墨石墨烯地暖:淺談未來石墨烯的發展趨勢
  • 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 盤點世界軍用衛星通信技術與未來發展趨勢
    泰國《亞洲軍事評論》雜誌刊登託馬斯•威辛頓的文章,簡要介紹了軍用衛星通信技術、世界主要的製造商提供的產品以及軍用衛星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轉播體育比賽到遠程醫療,衛星通信的應用已經大大縮小了世界各地的距離,並提供了跨越大洲的光速通信。現在,衛星正幫助軍用車輛與遠遠超出地平線的外界保持聯繫。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簡單地認為目前的經濟全球化處於「逆全球化」過程是不充分的,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狀態或者趨勢是「全球化分裂」 ——主要大國之間,特別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之間在關於什麼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損益、運行規則和秩序等問題上發生了重大分歧,不再擁有共識。美國現在的所作所為不是在簡單地反全球化,而是要搞另一套經濟全球化,即沒有中國的經濟全球化。
  • 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鄧佳佳 發表於 2018-03-02 11:02:37 前言 鋰離子電池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成熟最廣泛的新能源
  • 王煜全:未來的10大科技趨勢
    人類在機器智商上和機器在人類智商上的飛躍,造就了未來十大趨勢裡最大的一個。(這個趨勢是什麼?我們稍後揭曉。)二、未來的10大科技趨勢趨勢1:機器人來了我們上一節講過,在未來,人類要掌握機器智商,機器要掌握人類智商,這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
  • 表面活性劑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各國之間各行業之間的競爭也十分的激烈,工業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著國家的整體綜合實力,所以積極地推動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在整個工業領域之中,表面活性劑可以作為參考工業發達的重要指標,表面活性劑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內容,所以本文針對表面活性劑展開探究和討論。
  • 這款電池,未來電池發展趨勢!
    新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 生態環境系統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燃油汽車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煙塵嚴重汙染了城市的大氣環境,另外,地球的石油資源也是有限的。為了解決環境汙染和石油資源貧乏的問題,世界各國對用清潔能源非常重視,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