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冷空氣緣何多來自西伯利亞 高緯接受太陽短波輻少
[導讀] 看天氣預報,人們經常會聽到主持人說「一股從西西伯利亞來的冷空氣……」「冷空氣將東移南下……」這樣的言語。 看天氣預報,人們經常會聽到主持人說「一股從西西伯利亞來的冷空氣……」「冷空氣將東移南下……」這樣的言語。
-
冷空氣來襲,鮰魚如何安全越冬?養殖戶:肥水不動水!這是「按兵不動...
冷空氣來襲,鮰魚如何安全越冬?養殖戶:肥水不動水!這是「按兵不動」的節奏?2021-01-07 10:3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403 次 我要評論 經過元旦假期三天的「休整」,本周內又有兩股冷空氣接連影響我國,前一股較弱,後一股較強。為此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降溫後寒冷程度不亞於上一個寒潮。
-
中國跟俄羅斯領土接壤有很多,可為何寒流侵害都從西伯利亞來?
中國跟俄羅斯領土接壤有很多,可為何寒流侵害都從西伯利亞來?相信大家近幾年或多或少都有聽到過西伯利亞這個地方是在近代以來,因為這個地方豐富的能源和歷史問題,成為一個人們心中波瀾壯闊的寶地。但其實早在19世紀之前這個地方可以說除了寒冷,剩下的也只有寒冷。
-
印第安人的故鄉來自俄羅斯?研究發現美洲原住民來自西伯利亞
總體來說,西伯利亞地區在幾萬年前曾形成許多現代民族的共同祖先。包括印第安人和俄羅斯人在內的現代民族具有這一共同祖先的DNA。關於北美地區和南美地區居民具有西伯利亞起源假設的遺傳學證據於2015年出現。一個科學家團隊分析並對比了31個來自美洲、西伯利亞和大洋洲原住民的基因組。研究人員還將獲得的數據與從遺骸化石—骨骼和木乃伊中提取的古代DNA解碼結果進行了比較。本次研究的作者一共研究了來自169個族群的3000多個人類基因組,其中包括古代和現代的族群。研究不僅證實史前西伯利亞人與印第安人的親緣關係,還確定了他們從歐亞大陸北部遷移到美洲大陸的大致路線。
-
地球上最寒冷的小鎮,氣溫可低至零下71度,當地人卻普遍長壽
350公裡,但其所處的地形比較奇特,這裡的東、面、西這三個方向都被高大的山脈包圍,這就造成了從南方低緯度區域過來的暖空氣無法進入這裡,而來自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卻可以不受阻擋地湧過來。 同樣的,這些冷空氣也會受到山脈的阻擋,而由於冷空氣較重,在受到阻擋之後,它們就會順勢向下沉降,從而大量地聚集在奧伊米亞康所在的區域,並且久久不會離去。
-
地球上最寒冷的小鎮,氣溫可低至零下71度,當地人卻普遍長壽
東北部的一個名為奧伊米亞康(Oymyakon)的小鎮,奧伊米亞康距離北極圈還有350公裡,但其所處的地形比較奇特,這裡的東、面、西這三個方向都被高大的山脈包圍,這就造成了從南方低緯度區域過來的暖空氣無法進入這裡,而來自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卻可以不受阻擋地湧過來。
-
全方位解析冷空氣
冷空氣是霧霾的剋星,它何時能來,從哪兒來?今天就和大家全方位解析一下冷空氣的前世今生。冷空氣和暖空氣是從氣溫水平方向上的差別來定義的,位於低溫區的空氣稱為冷空氣。冷空氣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寒潮。遙遠的北極、嚴寒的西伯利亞是冷空氣的發源地。冷氣團進入我國「兵分三路」。
-
零下70度的極寒天氣,西伯利亞人咋生活的?當地人:上廁所才尷尬
▲西伯利亞冬季風景我們來看看整個西伯利亞究竟有多大:西以烏拉爾山脈為界,北臨北冰洋,南至蒙古、外興安嶺,總面積1322萬平方公裡。▲冰雪覆蓋下的西伯利亞景色當地人習慣穿透氣性強的內衣,棉衣的下擺是儘量敞開的,可以散熱祛溼,每隔半小時就拍拍衣服的下擺就能抖掉冰晶。不過這種方式對於初來乍到的遊客而言不太合適,因為容易感冒。
-
白樺樹與白樺茸: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天然降血糖使者
在幅員遼闊的俄羅斯,廣袤的山川上,美麗的貝加爾湖畔,寧靜的居民小區裡,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到處都有著茂密的白樺林。它是一種極具耐寒的樹種,生命力頑強,即便在零下六十度的環境也能旺盛生長。 對俄羅斯人來講,白樺樹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天然屏障」。
-
西伯利亞有一個天然形成的深坑,被當地人稱作地獄之門!
西伯利亞的巴塔加卡深坑,被當地人稱作「地獄之門」,科學家分析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凍土層融化,然後地面塌陷形成。如下圖所示,位於西伯利亞的維科揚斯克,巴塔加卡深坑長度1.6公裡,深100米,在廣袤的平原上非常顯眼,猶如一隻蝌蚪。在2009年,研究人員還在巴塔加卡深坑內,發現了許多遠古時期的動物化石,有麋鹿、猛獁象、野馬等等,甚至還在永久凍土中,還發現了4000多年前的動物木乃伊。
-
全國多地最低氣溫將再創新低,為何今冬冷空氣不斷侵擾?
剛迎來「小寒」節氣,新一股冷空氣就將抵達我國了。中央氣象臺1月5日6時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根據預報,1月5日20時至8日20時,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大範圍降溫天氣,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為何又來強冷空氣?
-
寒潮預警又雙叒來了:冷空氣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接下來天氣如何?9日起四天,全國大部氣溫難有明顯回升,寒冷依然是常態。為此,中央氣象臺12月9日06時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為何氣候變暖 還有高調「冷插曲」?每遇寒潮,都有人質疑氣候變暖是否趨緩或停滯。其實,冷事件頻發與全球變暖並不矛盾,極端事件增加,但局地冷事件並不能改變全球變暖的趨勢。曾有氣象學家統計了上世紀後半葉的寒潮變化。
-
貝加爾湖旅行帶起的城市,西伯利亞冷空氣就在這裡!猜到了嗎?
到貝加爾湖旅行的人,都會落地伊爾庫茨克這座城市,這是俄羅斯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也是東西伯利亞第二大城市。地圖上,它在俄羅斯的中心位置,連接了整個俄羅斯,畢竟俄羅斯的跨越太大了,從東到西,跨越了整個歐亞大陸。
-
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
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記者的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本報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10月以來,本報記者多次前往水頭外線等地,趕赴與西伯利亞候鳥的「一年之約」。
-
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
預計後段來鳥數量將達25萬隻,屆時東洞庭湖將再次進入最佳觀鳥季圖為來洞庭湖越冬的候鳥。姚毅 攝 嶽陽日報訊(記者郝家勇)仲秋時節,洞庭湖依舊碧波萬頃,越冬候鳥必需的水草洲灘還未顯露,習慣在此越冬的數千隻候鳥已開始入駐。
-
西伯利亞冷高壓消失!分析:寒潮不會再來我國,但弱冷空氣還很多
這麼看起來,似乎寒冷幾乎快要退出我國了,而從3月16日上午8點的歐亞地區地面天氣形勢圖上看,能看到除了我國中東部還有冷高壓控制外,西伯利亞地區的冷高壓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強盛的低壓區,雖然蒙古高原西部還有一冷高壓維持,但缺少冷空氣輸送這冷高壓也只是強弩之末。
-
西伯利亞又在憋寒潮!2018年底,防寒保暖很重要!
12月18日白天衛星雲圖,來自FY-4號但在印度洋和西伯利亞,兩件天氣大事正在發生。首先是南邊,正如上篇文章所說,「印度颱風」佩泰已經登陸,西藏的暴雪、雲南的陰雨已經開下,拉薩已降暴雪,江南和華南的連陰雨預備。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北邊:北極渦旋已經回歸西伯利亞,新一輪冷空氣正在悄悄堆積中。
-
全世界僅有4000隻左右的白鶴 它們中98%到鄱陽湖越冬[圖]
西伯利亞、莫莫格、鄱陽湖!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因為白鶴,兩個國家,三個地方,串聯在了一起。每年,成群結隊的白鶴從西伯利亞出發,在吉林莫莫格停歇後,來到鄱陽湖越冬。萬裡遷徙路,情牽白鶴「三家人」。12月16日,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第一屆年會暨首屆國際白鶴論壇在共青城開幕,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專家學者,就保護全世界僅有的4000隻左右白鶴,共商保護機制。
-
英語 || 「冷空氣」才不是"cold air"!「變天」又該如何表達?
首先來說說題目中的「冷空氣」,這個詞大家肯定不陌生。詞典醬記憶最深的就是天氣預報經常報導說來自西伯利亞或者什麼極寒之地的冷空氣南下,於是我們會迎來一段時間的天氣劇變.去查了一下,果然,遙遠的北冰洋、嚴寒的西伯利亞是冷空氣的發源地。
-
說說天氣預報中的「冷空氣」
天氣預報中,常常提起「一股從西西伯利亞來的冷空氣前鋒今天上午達到新疆北部……」、「來自蒙古國的一股冷空氣進入中國內蒙古東部至河套西部一帶,冷空氣將東移南下……」這樣一類言語。入侵中國冷空氣的產地在西西伯利亞還是在蒙古國?它的「老家」在哪裡? 其實,遙遠的北冰洋、嚴寒的西伯利亞是冷空氣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