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爺爺給我喜之郎 我也可以太空漫遊

2020-11-25 VR日報

VR虛擬實境第一媒體VR日報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時候的我們過多過少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想要成為畫家,有的想要成為科學家,有的想要成為太空人。這些夢想最後帶著我們的童真消失於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來的只有爺爺鼓勵時給的喜之郎。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或許我們不用爺爺給喜之郎,就可以完成太空漫步的夢想。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體驗下這款VR應用遊戲:《太空漫遊》

《太空漫遊》是一款教育類的VR應用遊戲,體驗者在其中可以探索近地太空的奇觀,見證飛船發射升空的全過程,並進行艙內體驗。

這款應用的可玩性不大,在講述過程中穿插著一些讓體驗者自己動手的環節。體驗者可以目睹天宮二號的全部組裝過程,並親自將天宮二號送上太空,在空間站中觀察地球和體驗太空艙內的生活。

通過這款VR應用遊戲,體驗者可以對火箭的組裝過程和發射過程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並能「偽」體驗一把在太空中的視角,感受地球的美麗與生機。

《太空漫遊》整個流程只有一個半小時,主要以看為主,內容知識比較豐富而且很詳細,讓小編突然覺得了解了許多東西,講解聲優音質非常甜美。在講解過程中偶爾穿插一些互動環節,但有些互動真的乏味,可有可無,還不如不要,騰出時間給聲優多說幾句話。

觀點:

老師把一大把一大把的知識填給我們,但是過多的知識導致了認知負荷。一天8節課學到的東西讓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

教育的核心在於能不能有效的激勵學生,儘快形成學習中的「正反饋」。VR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尤其在一些需要實際操作的情景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物理、化學實驗;醫學解剖等。

傳統教育就是學習,而VR教育的潛力就在於用戶對場景的記憶,讓知識變成體驗,讓學習者可以隨時回憶起他在VR中的那些體驗。

人類天生都有很強的空間記憶力,看到一個東西一個場景,即使我們沒有理解它的機制,我們也能記住它。所以我們可以記住場景,記住那年夏天的池塘邊,你的初戀和你的初吻,風中有楊柳拂過,樹蔭下有夏嬋的鳴叫。

VR它只需要你感受,需要你去體驗,當你需要那些知識的時候,記憶就可以隨時喚起這些感受和體驗。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作者:VR日報,微信搜索公眾號「VR日報」,微博@VR日報網,轉載請註明版權

手機掃描左側二維碼

或微信搜索公眾號VR一點通,每日獲取精彩的VR資訊

關注VR一點通  完整你的虛擬實境夢!

相關焦點

  • 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 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表情包
    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能不能借我十塊錢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表情包。最近好像特別流行能不能借我十塊錢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這句話,很多微博貼吧上的網友都在刷這個梗,而且還衍生出了喜之郎太空人的表情包,那麼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是什麼意思,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下面八寶網的小編就來說說: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 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表情包。
  • 拿著你的喜之郎當太空人表情包 借我10塊錢買喜之郎圖片
    拿著你的喜之郎滾出地球當太空人表情包 借我10塊錢買喜之郎表情包。最近網上很火有關於喜之郎太空人的表情包,而且除了喜之郎和太空人的表情包還有衍生出來的拿著你的喜之郎快滾出地球當太空人的表情包,看來大家都很喜歡童年的喜之郎廣告啊,下面八寶網的小編就搜集了有關於能借我10塊錢買喜之郎表情包的無水印圖片,一起來看看喜之郎太空人的表情包吧。
  • 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可高興了,給我愛吃的大嘴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可高興了,給我愛吃的大嘴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5-05 15:5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可高興了,給我愛吃的大嘴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出處是喜之郎果凍洗腦廣告。後被網友改編為對童年回憶的一種調侃。
  • 每日一雕:我想當太空人,吃愛吃的喜之郎果凍
    每日一雕:我想當太空人,吃愛吃的喜之郎果凍 我想當太空人,吃愛吃的喜之郎果凍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乃至整個美國航空航天局都是《2001:太空漫遊》一書的鐵桿書迷。儘管在此後近50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人登上過月球。但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著人類探索太空。 人類的想像力到它為止?
  • 喜之郎才是廣告界的腦控王者
    典型代表就是喜之郎Cici果凍的那首《我只喜歡你》,聽到那段「我只喜歡你/是奉了愛的旨意/沒有誰可能代替/那種感覺不言而喻」,誰不要感嘆一句「爺青回」呢?那英的歌聲熱情活力,伴隨著運動風十足的酷感鏡頭,在宣貫產品的同時,也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做真·乘風破浪的姐姐。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毛爺爺對《從上海工具機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作批示的年代,而阿波羅首次登月時間是在1969年7月16日!太空漫遊對外太空生活細節有著大量描繪:人聲識別系統、平板電腦、太空站、人工智慧等等等等,這些現在都已實現。看過《2001太空漫遊》之後你會發現,許多電影與遊戲的創意設計都是對太空漫遊的延續。
  • 劉慈欣也佩服的科幻巨頭亞瑟·克拉克,速讀他的得意之作太空漫遊
    下面我們先看第一部《2001太空漫遊》太空漫遊太空漫遊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太空漫遊系列小說第一部中太空漫遊在小弗洛伊德陪小範測量鑽石山數據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亦真亦幻的怪事,他看到了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沒有穿太空衣而且能在真空中跟他說話的爺爺
  • 「長大了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聽了可高興了,給了我最愛的大...
    這是一個有聲音的標題,讀之前建議觀看B站上的各種喜之郎果凍鬼畜沙雕視頻
  • 天熱必備的幾種果凍,「喜之郎」上榜,幫你開啟果凍新吃法
    那麼今天町町就來介紹幾種天熱放冰箱必備的幾種果凍吧,「喜之郎」上榜,而且還會幫你開啟果凍新吃法哦。第一種:喜之郎小時候我想當太空人爸爸媽媽可高興了給了我愛吃的喜之郎果凍長大後我想當體操冠軍爺爺奶奶給了我愛吃的喜之郎果凍這個廣告是不是深入人心呢,哪怕是在如今,喜之郎果凍也是毫不過時的,除了廣告打的響亮,喜之郎果凍的味道也是真的好吃。
  • 太空漫遊
    美國派太空船「發現號」遠徵土星,唯一倖存的鮑曼獨自抵達土星,又發現另一塊更大的黑石板……《太空漫遊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遊》。故事節選的是「發現號」在太空漫遊過程中的經歷。人類文明究竟是自然演化,還是更高級文明的一場實驗?宇宙文明演化的終點又在哪裡?在《2001:太空漫遊》裡,給了我們一個終極而恢宏的答案。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比如:視頻電話、空間站中利用自身旋轉的離心力來模擬重力、太空餐的特點以及太空廁所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概念毋庸置疑是超前的,但對我沒有那麼大的震撼。對我產生1震撼的是這樣一種展望:人類以後器官會被機器所取代,當最後機器完全肉體時,我們便可以不再依靠宇宙飛船來遨遊宇宙,甚至到最後,我們可以蛻去肉體,以電磁的形式永生。這種想像衝擊了我。我以前在此方向上能想到的極致便是人類的大部分被機器所取代。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可以說,《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涵蓋了科學、生物、建築、文學等領域的超級神作!那《2001:太空漫遊》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神秘的黑色石板,從300萬年前促使猿人向人類進化,到現在指引人類駛向太空的更深處。一場十億公裡的太空漫遊,帶領我們去解開人類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揮之不去的疑問:我,從哪裡來?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看不懂《2001太空漫遊》沒關係,它的迷幻依舊令我神往!
    看了《流浪地球》後,聽到很多人提及《2001太空漫遊》,於是來了興致去看了這部被譽為「經典科幻之作」的電影,看完驚覺是神作,但不知道該稱它為科幻巨製還是哲學巨製。再看一下年份,竟然出自1968年,更是佩服到五體投地。
  • 崇古可以,但不必太過——《2001太空漫遊》觀影筆記
    很多年前就知道《2001太空漫遊》這部被很多影評媒體和網友封神的大作,一直到最近才「拔草」。看完以後的第一感覺,相信和至少99%的網友是一樣的:不明覺厲。要說完全不明吧,也不盡然。第一章和第二章銜接時那個經典的蒙太奇,算是觀影體驗中的第一個小高潮:太空艙中的失重場景。
  • 《2001太空漫遊》:音樂流淌,太空徜徉
    第三次是在星孩誕生之時,星孩在太空中注視著地球。這是電影的最終高潮,鮑勃已經完成了重生,變成了星孩,這是又一個神聖的開始,它將面對未知的宇宙,開始新的探索。這一幕是對現實的極大超脫,是重要的突破,自然要用最莊嚴神聖的音樂來凸顯它的壯觀。不難發現,這首音樂有兩次隨著黑色石碑的出現而出現。
  • 《2061:太空漫遊》一個真正的優點背後肯定都站著一個相應的缺點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太空漫遊系列小說的第三部《2061:太空漫遊》,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前兩部的故事情節。前兩部講的是,在我們的銀河系裡有一個超級生命,我們就管它叫銀河系主宰吧,他喜歡在宇宙的很多地方扶植文明,我們人類就是這個主宰扶植的生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