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也佩服的科幻巨頭亞瑟·克拉克,速讀他的得意之作太空漫遊

2020-12-06 六百八視頻

作者:亞瑟·克拉克,世界現代科幻三巨頭之一,具有深厚的數學和物理專業背景,獲得過三個雨果獎和三個星雲獎。

下面我們先看第一部《2001太空漫遊》

太空漫遊

小說的開始是在在非洲草原上,一個叫望月的類人猿是怎麼帶領族人橫掃整個草原、徵服四方。而促使他們完成開啟智慧,並學會使用工具,不是緩慢進化,是一塊神秘的石碑瞬間賦予的。再後來,望月這一支族人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走出了非洲,變成了今天的你和我,而這塊石碑,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一個圖騰。

時間轉到了2001年。在小說設定中,人類科技水平遠超現實中的2001年,在月球、火星都建立了基地,也由此探測出了月球上磁場的異常,從而發現了第二塊石碑。只不過這一次,面對石碑的不再是懵懂的類人猿,而是發展出文明的人類,通過宇宙的通用語言數學,人類很快就從切割精度上,感受到了這塊石碑的不凡背景:石碑來自一個強勢的高級文明。石碑發出信號,指示人類走向土星的第八顆衛星,人類也感受到了神秘的召喚,於是用了兩年時間做準備,製造了「發現號」飛船,向土衛八進發。

太空漫遊

由 NASA 製造的「發現號」飛船一共承載了兩名清醒的太空人、三名休眠狀態的太空人和一個叫做哈爾的人工智慧。出於某種目的,NASA 並沒有告訴太空人這次任務的內容,只有哈爾了解圍繞石碑開展的計劃實情。在飛行途中為了保全自身,已經覺醒出獨立意識的機器人哈爾就發起了一場叛變。最終,哈爾的叛變沒有成功,人類太空人除了鮑曼以外全部犧牲,NASA也向鮑曼坦白了飛行任務的真正目的。孤獨的鮑曼決定勇敢前行,獨自一人駕駛「發現號」,繼續向土衛八飛去。

進入土衛八軌道後,鮑曼發現了第三塊石碑。為了找到真相,鮑曼就從「發現號」上出來,駕駛一艘小飛船向石碑靠近,沒想到飛到石碑正上方的時候,一下被石碑吸了進去。在進入石碑的一瞬間,他留給地球上的一句話:「我的老天爺——這全是星星。」然後跟地球就徹底中斷了通訊,本書也進入了尾聲。鮑曼在進入石碑之後看到了一個布滿星星的夜空,然後說出了上面那句話,接著就進入了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直到最後清醒過來,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超級人類,全知且全能。第一部結束。

太空漫遊

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

太空漫遊系列小說第一部中,將鮑曼吸入石碑的地方是土衛八;著名導演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中,卻將這一情節設定到了木星,由於電影的影響力過大,在後來的作品裡,作者也把所有的故事設定都改到了木星。蘇聯人和美國人一起建造了「發現2號」,在2010年出發飛往木星,去追回「發現號」的數據、研究人工智慧哈爾9000並追尋鮑曼的下落,途中意外收到了來自木衛二的信號,這個求救信號向「發現2號」描述了木衛二上奇怪生物的情況。(而這個求救信號是來自於我們中國發射的錢學森號)

太空漫遊

當時的主流學派認為,木衛二應該是我們最有可能發現地外文明的一顆,因為木衛二擁有能量、溶劑、有機物這三大生命存活的基本條件。

「發現2號」到達木星軌道的時候,剛好是鮑曼進化為超級人類後醒過來的時間。肩負著呵護人類文明成長重任的鮑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人類不知情的情況下拯救了一次人類,然後順便在地球回了一次家鄉,看了一眼母親和妻子。這部分情節的著力點是人物性格的刻畫,在世界觀的層面上為後續情節埋下了伏筆。

太空漫遊

在追回「發現號」的數據、重啟了人工智慧哈爾後,「發現2號」遲遲沒能找到鮑曼,準備先回地球。就在等待發射窗口的期間,鮑曼突然現身,要他們15天內必須啟動返航。雖然不明就裡,「發現2號」還是在第12天的時候完成了準備工作,全力飛回地球。原來,主宰為了扶植木衛二上的生物文明,將木星引爆成了太陽系的第二顆恆星,而這場爆炸就發生在飛船的返航途中——是鮑曼又一次拯救了他們。

鮑曼再一次消失,但全體人類卻收到了一條來自主宰的警告,只有兩句話:太陽系的所有這些星球都屬於你們——除了木衛二。不要企圖在木衛二上登陸,這是因為,人類並不是主宰在太陽系扶植的唯一文明,而木衛二上的生物就是人類的「爭寵對象」。為了木衛二上的生物也能茁壯成長,主宰不但把木星變成了第二個太陽,還告誡人類要認清自己的邊界,不要好奇心太強。第二部結束。

太空漫遊

第三部《2061太空漫遊》

2061年的地球繁榮昌明,也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建了許多基地,恰逢哈雷彗星回歸,人類就搞了個彗星一日遊的活動。前兩部中出現過的男主角弗洛伊德博士也被邀請參加,他欣然前往。當飛船降落在彗星上,一幅宛如煤礦開採現場般的景色展現在人們面前。正當大家尷尬地在「礦井」裡自由參觀,飛船收到信號,要求馬上趕到木衛二,進行緊急救援。

墜毀在木衛二的飛船先於「哈雷彗星號」出發,原本想打一個「不能登錄木衛二」的擦邊球,卻在貼著木衛二飛行的時候遭到武裝脅迫,被迫著陸,隨後在降落時發生意外,呼叫救援。這艘飛船上有弗洛伊德博士的孫子小弗洛伊德和科學家小範,這次行動是小範聯合南非的一個財閥集團策劃的尋寶行動,因為他們發現這裡有一顆巨大的鑽石,科研和經濟價值非凡,要到現場來一探究竟。

太空漫遊

等待救援的空檔,小範拉著小弗洛伊德放下飛船去尋找寶藏。原來寶藏是一顆100萬噸大小的鑽石,是木星爆炸時落在木衛二上的碎屑,小範想進行科學研究,南非財閥想獲取經濟利益,這一次行動他們收集到了這座鑽石山方方面面的數據。

小說裡說木星的星核是鑽石組成的,這次的寶藏是木星變成恆星時炸裂下來的碎屑。但是很遺憾,根據現有的科學認知,木星不僅核心不可能是鑽石,就連表面也沒有存在鑽石的可能。另外,即使人類在地外真的找到這樣一顆巨大鑽石,也很難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因為那就打破了鑽石在市場上的稀缺性。

太空漫遊

在小弗洛伊德陪小範測量鑽石山數據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亦真亦幻的怪事,他看到了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沒有穿太空衣而且能在真空中跟他說話的爺爺。而此時的爺爺,應該在「哈雷彗星號」上,在飛來木衛二的途中。後來「哈雷彗星號」帶著所有人返回了地球,他向爺爺求證此事,弗洛伊德博士說我並未離開過飛船,也沒有來見過你。第三部結束。

第四部《3001太空漫遊》

3001年,人類已經完成了對整個太陽系的殖民佔領——除了禁地木衛二。某一天一艘正在正常作業的宇宙飛船,突然接到了一個任務,去地球和木星之間拯救一位人類太空人,這個人就是第一部中被人工智慧殺死的普爾。宇宙空間的絕對零度讓他的屍體保存完好,冰封了千年的普爾,被救活了。

太空漫遊

3001年的人類已經完成了種族大融合,能夠通過一個叫「腦帽」的人機互聯裝置迅速獲取知識,並且為了配合已經擴大到整個太陽系的生活半徑,大部分都生活在海拔3萬米的太空環上。通過腦帽,普爾很快就適應了新千年的生活,同時琢磨著用現在的便利條件,去完成被冰封前未完成的夙願。

普爾從地球乘坐星際航班降落在木衛三的狼神市,這裡有4萬常住人口,是地球在整個木星系統的集中辦事處。狼神市大學有一個教授,專門在研究附近經常出現的一個神秘鬼魂,普爾認為這就是他曾經的好友、現在的人類守護神鮑曼。

太空漫遊

為了見到飄忽不定的鮑曼,普爾決定獨闖木衛二,用曾經的交情和犯規的極端方法來賭一把。鮑曼果然現身。除了敘舊,鮑曼還告訴了普爾一條關乎全人類命運的重要消息,這讓普爾憂心忡忡,第一時間飛回了地球。

鮑曼的信息是:主宰決定除掉人類這個不聽話的生命,任務交由鮑曼執行,但鮑曼捨不得自己的人類同胞,就一邊利用宇宙中信息往返產生的時間差來拖延,一邊透露消息給人類,希望人類能找到自救的辦法。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場無從下手的戰爭,從物質層面完全找不到著力點,最終,人類決定打信息戰,用一個超級病毒逆襲成功。全系列結束。

怎麼樣,有沒有和我一樣,佩服作者的腦洞呢?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老司機的文章就果斷關注吧)

相關焦點

  • 科幻迷們有福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點燃了中國影迷、讀者對科幻電影、小說的期待,引爆了閱讀科幻小說的狂潮。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據出版方介紹,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中國以來,《2001:太空漫遊》影響了幾代中國讀者和科幻作家,劉慈欣、韓松、吳巖、陳楸帆等知名科幻作家都是它的擁躉。這本書是作者克拉克對人類探索太空和自身作出的終極而恢宏的構想。克拉克的作品以翔實精準的科技描述著稱,成為「硬科幻小說」的代名詞,尼爾·蓋曼就將克拉克視為「最硬核的科幻作家」。
  • 來自50年前科幻的魅力,被稱科幻電影教科書—《2001太空漫遊》
    比如漫威《毒液:致命守護者》《復仇者聯盟》系列,DC《海王》《正義聯盟》,再比如《變形金剛》《大黃蜂》等等都有諸多科幻元素在裡面,那麼要論「最佳科幻電影」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但樹葉覺得《2001太空漫遊》絕對稱得上「最佳科幻電影」的頭銜。
  • 《2001:太空漫遊》:一本連劉慈欣都自嘆不如的科幻巨作
    這是凡林閣的第13篇書評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笑笑朗讀音頻我相信不知劉慈欣和他的《三體》的人已然很少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太空漫遊」系列是影史經典《2001:太空漫遊》原作,包括《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此次出版的精裝版不僅裝幀設計精美,充分體現出這個系列的經典感,而且四本的內文全部重新校譯,修訂了之前2007年平裝版中的謬誤。  科幻文學,在國外經歷了達到高峰、又進入衰退的過程,而在國內,科幻文學似乎才剛剛起步。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去世:阿瑟·克拉克的一生
    《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亞瑟·克拉克    外電消息,3月19日凌晨,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的英國人亞瑟·克拉克(Arthur C.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亞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阿瑟·克拉克不僅是傑出的科幻小說家,他還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1945年,他在《世界無線電》雜誌第10期上發表了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衛星通信的科學設想論文《地球外的中繼——衛星能給出全球範圍的無線電覆蓋嗎?》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克拉克獎對劉慈欣而言,份量或許比雨果獎還要重。他曾表示過,正是上世紀80年代最初讀到克拉克作品《2001:太空漫遊》和《與拉瑪相會》,使他成為一名科幻作家。並在各種場合表示過:「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作品的拙劣模仿。」
  • 劉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1981年,正值高考的劉慈欣,第一次讀到了《2001:太空漫遊》,由此開啟了他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起點。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拿下科幻界的最高大獎——雨果獎,但他沒有去現場領獎。三年後,他拿下「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由《2001:太空漫遊》作者阿瑟·克拉克創立。這次大劉不僅親自前去領獎,還用一段長達15分鐘的演講表達了對克拉克的崇拜!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1964年,已經名聲大噪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邀請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出手,兩位天神決定一起創作一部科幻作品。這一幹就是四年!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被劉慈欣稱為「拙劣模仿的對象」,他是怎樣把科幻寫「死」的
    這不僅是科學家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也是科幻小說家冥思苦想的問題。亞瑟·查爾斯·克拉克是世界科幻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被劉慈欣先生稱為「只能拙劣模仿的對象」。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寫就的《2001太空漫遊》,即使在今天也被視作世界科幻史上不朽的高峰。
  • 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2001:太空漫遊》是眾多科幻迷心中的神作。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劉慈欣從2006年到2010年,劉慈欣相繼完成了《三體》三部曲的創作,2015年更是憑藉《三體》獲得雨果獎,取得了科幻文學的最高成就。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這就是劉慈欣心目中的《三體》電影
    伴著冰島樂隊SigurRós空曠而略帶驚悚味道的樂曲,螺絲釘漸漸現出全貌,隨後一步步出現的,是它所在的炮彈艙蓋,艙蓋所在的電磁炮、電磁炮所在的黑色太空戰艦……以及,人類引以為豪的、被認為無堅不摧的太空艦隊:它由100x20隻太空戰艦以矩形點陣的方式排列——恰與開頭的微觀點陣相呼應。此時,水滴終於現出本尊。人們意識到,剛剛看到的,是來自水滴外表「絕對光滑的全反射鏡面」的反射。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這部被認為直接影響了人類登月的作品,被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湯姆•派恩大為讚賞:「《2001:太空漫遊》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據悉,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書迷。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人類探索太空。
  •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下周圖書  不能親自到太空遨遊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主播記者 黃 鶯    嫦娥奔月工程註定是2007年的大事件。最近,大家都在熱議嫦娥奔月工程怎樣在春晚中體現的問題。世紀文景公司趁機推出的一套《太空漫遊》四部曲也算應時。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時光網訊  不管家庭影院的技術已經多麼先進,有些電影還是需要在大銀幕上才能充分體現其魅力,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無疑就是其中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這部經典科幻電影,將於下月在英國院線舉行特別重映。
  •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是什麼水平和地位?
    現如今,電影業技術發達,形形色色的科幻電影,特效華麗逼真,讓人審美疲勞。殊不知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和美國就聯手拍出了一部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也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開端,像猩猩一樣的史前人類集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