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製烏龜圖的過程就是思維過程,抓住過程的眾多要素,抓住目標與結果,同時確定輸入、輸出的關係來繪製部門或崗位的烏龜圖。
1、對於「過程」的認識
過程就是有開始、有發展、有結束的完整階段。是由時間、活動、人物等要素構成的。國際標準組織(ISO)曾經定義過程:使用資源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活動的系統。若干小過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構成更大的過程。分析問題時,我們需要用過程的方法,用系統的眼光考慮問題,思路才會更全面、周到。
2、過程思維模式
基於對過程三要素輸入、轉化活動、輸出的認識,我們可以更通俗地理解,任何活動都是要付出能量的,任何輸出成果都離不開輸入與過程轉化。從這個角度可以把輸入與轉化活動當成對結果的投入,輸出就成為期望的成果!
我們可以用汽車行業IATF16949的烏龜圖來解釋過程思維模式!企業的任何活動都可以歸納為三種過程:顧客導向過程COP、管理過程MP、支持過程SP。
這三類過程裡面又包含若干子過程。這些過程全部圈起來可以組成一個章魚圖。
這張圖的重點是讓大家在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可以養成用過程方法思維的習慣。按照IATF16949標準 4.1 的總要求,對企業營運管理的各大過程管理可以通過以下6個步驟進行整體控制:
a) 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整個組織中的應用;
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 確定所需的準則和方法,以確保這些過程的運行和控制有效;
d) 確保可以獲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行和監視;
e) 監視、測量(適用時)和分析這些過程;
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這6個步驟引稱為「毒龍六式」。可以用一個思維導圖進行簡化理解:
3、過程思維典範-烏龜圖
在了解過程管理的6大步驟後,我們重點還是回歸到所在部門、所在崗位有哪些流程,這樣可以畫出與部門、崗位有關的「烏龜圖」。
烏龜圖是通過一個形象化的圖來展示與過程有關的各項要素,一般烏龜的頭尾表示輸入、輸出;烏龜的四肢分別代表了「人、機、料、法、環、測」等要素,其中「機、料、環」通常放在一個腳;其他三腳對應「人員」、「方法」和「測試指標」。對輸入的要求通常是過程所需的要求;輸出則是過程的結果。輸出的結果既可以包括有形的產品,也可以包括無形的服務。
烏龜圖模型:
繪製烏龜圖的過程就是思維過程,抓住過程的眾多要素,抓住目標與結果,同時確定輸入、輸出的關係來繪製部門或崗位的烏龜圖。
過程烏龜圖僅僅是一個大的框架,實際上這些過程還可以進一步細化為更小的過程,如營銷管理可以分解為訂單合同管理過程、顧客溝通過程、產品交付過程等。烏龜圖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烏龜圖來理清我們對部門工作、崗位工作流程的認識,強化過程思維、系統思維,同時也建立了我們可視化思維的模式。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QualityIn質量學院一年一度知識盛宴
「2021賦能質量領導力」線下年終大課
毫無保留分享QualityIn對質量的創新思維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