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植物園借保護植被漲價 科研人員變成生意人

2020-12-03 搜狐網

  湖南植物園為何「借園生財」

   瀋陽東北虎非正常死亡事件剛剛平息,作為省級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園又因「借園生財」頻出賺錢「招數」而飽受外界質疑,兩者不同的是:前者是保護瀕危動物,後者是保護瀕危植物。

  據調查,植物園科研人員念起了「生意經」,其中也頗多無奈。有人大代表建議,必須儘快制定一部植物園保護法規,明確保護職責和保護措施,依法加強對植物園的管理。

  □劉希平阮佔江發自長沙

   這幾天,曾桂梅格外忙碌,作為湖南省森林植物園旅遊管理部聯繫宣傳的她,已經接待了一撥又一撥媒體的來訪。

  在曾桂梅看來,媒體的集中來訪與當地一家媒體披露該園「漲價門」事件不無關係。該報日前披露,湖南省植物園通過阿舉辦「世界名花生態文化節」,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將會獲取高達1200萬元的收入,而舉辦活動的成本僅為100多萬元,媒體將此稱為「漲價門」事件。

  此後,湖南省物價局某負責人宣稱「臨時性漲價不需要聽證」的解釋,使這一事件披上了神秘色彩,有律師甚至發函至省物價局要求對門票漲價進行聽證。

  據調查,湖南省植物園熱衷於「借園生財」的背後,確實有其難言的苦衷,但作為省級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能否像一個企業那樣放開手腳闖市場,卻值得思量。

  35元門票嚇退低收入人群

  就在長沙市宣布市內公園免費開放時,湖南省植物園卻宣布,暫時性地將門票價格由20元調高至35元,漲幅高達75%。調價的理由是,該園將舉辦「2010世界名花生態文化節」。

  門票的突然上調,引發了長沙市民的廣泛質疑與不滿。

  「35元雖然不多,但如果一大家子一起去就要好幾百元,這儼然是一種奢侈消費,我們還真不敢去!」一些市民在接受採訪時紛紛表示,雖然植物園的櫻花、鬱金香很漂亮,但35元的門票實在有些高,不僅與目前長沙大部分市民的收入情況不相對稱,也超過了普通民眾的現實承受能力。有市民質疑,這種捆綁式對外出售門票,有強制消費之嫌。

  與湖南省植物園門票一漲再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沙其他主要景點門票的普遍下調乃至根本取消。

  據悉,2009年4月21日,長沙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橘子洲向公眾免費開放。隨後,從2009年6月1日起,長沙南郊公園、天心閣景區、王陵公園等陸續免費對市民開放。7月1日起,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免費開放。

  越來越多的景區在免費、降價,但植物園卻在不斷漲價,對此,許多市民在接受採訪時紛紛表示不是很理解。

  當地媒體給植物園算了一筆帳:「植物園旅遊部門曾透露,『世界名花生態文化節』開展後,植物園每個周末每天的人流平均都達到了5萬多人,以一個月的花期為限,4個周末也就是8天,這8天的門票收入就增加了1200萬元,而這樣一個巨額數目還不包括平日的遊客收入。」

  植物園漲價程序是否合理合法?湖南省物價局還和市民打起了「口水仗」。

  湖南省物價局某負責人表示,由於此次漲價是臨時調整,時間前後不到一個月,因此不需要經過價格聽證。

  然而長沙拉師李健近日曾公開對媒體表示,他查閱了湖南省價格監督管理條例等關於價格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沒有查到「臨時漲價無需聽證」的法律依據。他認為,即使有紅頭文件規定,但湖南省植物園每年三四月份的花期門票其實已屬於重複性的「臨時漲價」,違背了價格聽證的相關立法本意。

  李健表示,他已通過湖南省物價局官方網站致函與郵寄的方式,向省物價局發送了「就植物園入園門票價格組織聽證」的要求函。

  經費緊缺與「保護植被」

  「我們提高門票價格的初衷是想通過票價來控制人流」,對於社會上的質疑聲,湖南省植物園主任(法人代表)彭春良向《法治周末》解釋說。

  對於辦花展一月獲取1200萬元高額收入的說法,彭春良予以了否認。他認為,這是該媒體記者根據最理想的數字憑空推算出來的,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

  「到目前為止,植物園的門票收入還不到500萬元。」彭春良說。

  但彭春良也承認,通過此活動為植物園賺取一定的經濟收入確實是目的之一。

  據了解,湖南省植物園佔地140公頃,位於長沙市雨花區,緊鄰長沙汽車南站。1985年經湖南省政府、原國家科委批准成立,是省級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隸屬省林業廳。1992年和1994年經原林業部先後批准成立「湖南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和「湖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管理。

  「每年政府下撥的資金有限,園區經費開支缺口很大,因地制宜地搞一些活動,可以彌補一些經費不足,舉辦櫻花節確實有效益方面的考慮。」彭春良說。

  彭春良介紹,目前該園有正式職工189人,臨時工近100名,在保證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該園每年要開支近1200萬元,但省政府財政每年的撥款只有426萬元。

  「每年運行經費差額近800萬元,這些差額部分只有靠想辦法自籌,況且進植物園收門票在全國都是這樣的做法。」彭春良說。

  對於35元的票價是否讓廣大市民難以承受的問題,彭春良回答稱,他們也知道這個票價確實有點高,但沒辦法,畢竟植物園的運行管理成本都很高,植物園必須要生存與發展。而且,和武漢等地相比其實也不算高,武漢植物園的門票平時就要30元。

  彭春良強調,省植物園不可能像橘子洲、嶽麓山等景區那樣實行免費開放。因為植物園本身是一個有著物種保存與科研等功能的特殊單位,免費開放可能會對植被造成破壞。

  科研人員變成「生意」人

  也許是壓力太大,也許是巧合,4月9日上午,就在《法治周末》來到湖南省植物園採訪的上午,該園門票由35元恢復到20元,這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11天。

  在現場採訪期間,《法治周末》發現,湖南省植物園的植物科研幹部確實很有經濟頭腦,各項「借地生財」的「生意」搞得有聲有色。

  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8月8日,湖南省植物園舉辦了一次大型環球嘉年華活動,承辦方是上海大眾演出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歷時65天。成人通票120元/人,兒童通票60元/人。

  但對此次活動的效果,彭春良並不滿意。

  「雖然主辦方是我們,但每張120元的門票,我們只得10元錢,這次活動我們還虧損了。」彭春良說。

  就在採訪期間,記者在園內發現了該園其他一些「生意」的蹤跡。

  剛進入園內,《法治周末》就發現那裡正在布置汽車展,十幾輛嶄新的汽車排列開來,規模不小。雖然植物園工作人員回答稱不知道怎麼回事,但在植物園內布置車展,應該不會免費。

  在半山腰上,《法治周末》看到有大一塊地被圍了起來,牆上掛著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的牌子。記者在裡面看到,這裡開了一個餐廳,還有一個很大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地。雖然採訪時是非周末的一個中午,但前來練球的人並不少。

  「這個地方出租給了一家公司經營,公司每年上繳20萬元承包費。價格是低了點,但已經和他們籤訂了長期合同,沒辦法提價。」負責接待記者的曾桂梅說。

  在半山腰上,《法治周末》還看到一個從北京來的影視劇組,正在拍攝一個專題片。大群的群眾演員與整車的道具槍枝彈藥,擠滿了道路兩邊。雖然植物園堅稱這種拍攝沒有收費,植物園只是一個鳴謝單位,但如此龐大的人群在植物園內拍攝,實在讓人擔心其對植物園的植被與生態環境的影響。

  曾桂梅透露,植物園內目前還有一個婚紗拍攝基地,長期出租給了婚紗公司,公司每年上繳6萬元場地管理費,如今很多新人都到植物園來拍攝婚紗外景。

  湖南省植物園的官方網站還介紹:園內因地制宜開發了一批特色旅遊項目,時尚前衛的卡丁賽車、高爾夫訓練場,驚險刺激的彩彈射擊、跑馬、速降,還有燒烤、野炊露營、觀魚、妙手投球等傳統項目,以及大型的室內森林遊樂城。

  「有時為搞好活動,需要花費科研人員一些精力。」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職工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從湖南省植物園網站「園內動態」看到這樣一條信息,3月30日,為進一步搞好鬱金香、櫻花花展,該園黨委書記王明旭帶領園科管處、研發中心、共建處、後勤處、旅遊中心負責人及部分優秀員工,冒雨考察了武漢植物園鬱金香花展和東湖櫻花園櫻花展。

  「如今植物園正準備種植大量的薰衣草,總投入達100多萬元,5月要搞一個以薰衣草為主題的遊園活動,逐漸形成品牌。」離開植物園時,曾桂梅還熱情地邀請記者下次來參加此活動。

  無法律支持才尷尬

  「作為省級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能否像一個企業那樣放開手腳闖市場,值得我們思考。」說起植物園的開發熱潮,長沙拉師張偉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種帶科研性質的植物園,不宜過度「開發」,政府對其應有資金保障。

  「一味地放任這些科研單位因地制宜搞創收的做法很危險,瀋陽東北虎非正常死亡事件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張偉說。

  據了解,湖南省植物園現收集保存的植物品種有156科470屬2000餘種近3000個,珙桐、銀杉、金錢松等珍稀瀕危植物54科95屬118種,是長沙市植物資源品種自然分布最豐富的地區。

  1992年,湖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在該園成立,該中心是全國第一批成立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之一。2004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立項的「湖南雉類種源繁育基地」在中心建立;2005年,經省編委批准,該中心加掛「湖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站」的牌子,開始承擔全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該中心還先後被批准成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林業科普基地」和「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中心的主要任務:一是救護非正常來源的野生動物,開展珍稀瀕危和經濟資源野生動物馴養繁育技術的研究並建立人工種群;二是承擔全省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三是承擔南方珍稀雉類的繁育和人工種群的建立;四是開展野生動物科普宣傳和教育工作。

  值得慶幸的是,有關人士已開始關注到植物園「借地生財」現象,呼籲立法,以保護植物園的發展。

  「必須儘快制定一部植物園保護法規,明確保護職責和保護措施,依法加強對植物園的管理。作為植物資源大國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中國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參與到全球植物保護戰略中來。」在今年召開的湖南省「兩會」上,來自婁底代表團的彭愛學等代表提交了關於儘快制定出臺《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保護條例》的議案,這份議案被大會秘書處議案組編為今年第一號議案。

  彭愛學介紹,隨著城市的發展進程加快和土地權屬等歷史原因,省森林植物園與周邊村組矛盾不斷,致使植物園土地不斷受到吞食,珍貴植物資源被損毀或被盜,園內公共設施破壞嚴重,正常的護園管理受到嚴重幹擾。

  彭愛學表示,如果制定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保護條例,不但可以規範植物園保護範圍,還可以規範植物園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周邊村民、單位所在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保護植物園所承擔的主要責任。

  來源:法治周末

相關焦點

  • 去成都植物園旅遊,都有哪些特色景觀呢?
    成都市植物園建築規模 成都植物園共設8個專類植物區和10多個植物專類園,薈萃全省主要科屬植物和中外珍稀樹種200餘種。包括6種一級保護植物,園內樹木繁茂,環境幽雅,建有梅花,另有香樟林、千丈林和松林。園內草木繁茂,植物種類眾多。現有木本栽培植物1000餘種,園藝栽培品種800多個,其中銀杉等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植物67種。
  • 湖南:唇形科植物「喜雨草」消失近百年後重現
    1917年秋天,韓馬迪從貴州進入湖南武岡,開湖南近代植物學調查研究之先河。武岡雲山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特殊的植物種類,給韓馬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8年8月4日和8日,韓馬迪兩次在雲山採到喜雨草標本。由於當時中國已正式對德國、奧地利宣戰,韓馬迪回國後,一直潛心研究採自中國的植物,出版了7卷《中國植物志要》。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成果引人矚目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採訪團參觀植物園史館、名人名樹園、蔡希陶紀念館、奇花異卉園+樹木園、棕櫚園、腦香園、博物館+民族植物園、苗圃、綠色石林、熱帶雨林等,以科學的視角,了解雨林的組成、神奇的動植物現象;訪談植物學專家,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從理論到實踐的可持續發展。
  • 前進中的武漢植物園
    2002年1月武漢植物園正式進入中科院二期知識創新工程,按照現代科研院所制度的發展模式,武漢植物園進入了全新的創新發展階段,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肩負了國家戰略植物資源保護的國家植物園建設使命。 武漢植物園現有職工150人,其中科技人員114人,具有植物學博士學位和植物學、生態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優勢學科領域為:植物保育遺傳學與遺傳資源可持續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學與內陸水體植被恢復、農林複合生態學與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植物園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和植物遷地保護的綜合研究基地。
  • 我的遊記攝影-貴陽市植物園
    已擁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共計190科844屬2500餘種,成為貴州省內一個專門從事植物引種馴化的科研單位和植物種質資源保存較豐富的基地。1978年植物園劃歸貴州省科學院領導,恢復建園工作。1983年再度研究制定了總體規劃。從1986年起,加強建園。本園現已擁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共計190科844屬2500餘種(含變種和品種),成為貴州省內一個專門從事植物引種馴化的科研單位和植物種質資源保存較豐富的基地。
  • 湖南發現消失近一個世紀的喜雨草野生植株
    湖南日報記者 周月桂 1918年8月,奧地利傳教士、植物學家韓馬迪(Handel-Mazzetti),在湖南西南部的武岡雲山,發現了一種新的唇形科植物,他將其命名為「Ombrocharis dulcis」(後被譯為「喜雨草」),並於1936年作為一個新屬、新種發表在《中國植物志要》。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富營養化湖泊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受環境因子調控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團隊研究發現,富營養化湖泊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受環境因子而不是生物因子的調控。  受人類長期活動和氮磷輸入的影響,長江流域大量湖泊已處於富營養化狀態。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沉水植被、反硝化微生物、水質和底泥性質在反硝化脫氮過程中的相對作用還了解甚少。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12月5日,「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帶著各樣疑團探訪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了解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生命多樣性。該植物院立足於中國熱帶,面向我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等工作。
  • 西安植物園多途徑開發秦巴山區植物
    說起秦巴山區的植物資源,西安植物園主任李思鋒頗為自豪。他告訴記者,西安植物園正是以秦巴山區、黃土高原植物保護為重點,經過52年的收集、引種、保護,已成為西北地區引種、保育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秦巴山區類型豐富的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和高山灌叢草甸等,隨海拔高度變化而形成明顯的垂直植被帶譜。
  •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出版—新聞—科學網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等主編的《
  • 唇形科植物科研體系與辰山植物園共成長
    對珍稀瀕危物種張家界鼠尾草S. daiguii的物種保護、回歸引種、種群重建、資源利用和科普教育在植物園與原產地同步展開,取得階段性成果,社會效益也逐步體現。黃芩研究方面,研究人員通過代謝組學研究,分析得到400餘種黃芩中的次生代謝化合物;發現了黃芩中存在兩條不同的黃酮代謝途徑,並完整解析了黃芩素、漢黃芩素代謝途徑,為合成生物學異源合成這種物質提供了基礎;完成了黃芩基因組測序,進一步揭示了黃芩特異黃酮途徑的進化機制。
  • 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暨核心植物園青年科學節廣州主會場活動啟動
    為主題的「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暨核心植物園青年科學節(廣州)」活動持續舉行。1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與華南植物園共同主辦的啟動儀式在華南植物園舉行。公眾可現場與青年科學家們互動據了解,廣州分院系統各科研院所單位、攜手中國科學院核心植物園以及華南農業大學等11家單位共同參與此次活動,向公眾展示科學之美、環境之美、文化之美。
  • 三亞瀕危紅樹植物保護將獲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資助
    10月31日,由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主辦,三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承辦,三亞市林業局、三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支持的紅樹林保護專題研討會在三亞舉辦,將共同致力開展三亞瀕危紅欖李等紅樹植物拯救保護工作。
  • 科學節,來華南植物園與科學家一起「玩科學」
    ……今天(1日)在華南植物園啟動的「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暨核心植物園青年科學節(廣州)」,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科學知識大餐。本屆科學節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與華南植物園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系統各科研院所單位、攜手中國科學院核心植物園以及華南農業大學等11家單位共同參與,向公眾展示科學之美、環境之美、文化之美。
  • 版納植物園證實生態系統向著冠面溫度變低的方向發展---中國科學院
    版納植物園證實生態系統向著冠面溫度變低的方向發展 2016-10-21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樹木年輪與環境演變研究組科研人員林華利用FLUXNET的站點數據,選取了12個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演替階段和恢復階段的植被序列,對他們的冠面日最高氣溫、熱響應數(升高單位溫度需要的輻射量)、能量獲取能力(淨輻射與總輻射的比值)、
  • 湖南邦普炸飛寧德時代200億市值,動力電池或趁勢漲價
    但湖南邦普的一聲爆炸,直接炸掉寧德時代200億元市值,萬億市值之夢按下了暫停鍵,其1月8日的股價收跌2.11%,市值停留在9422.72億元。對於這起事故,寧鄉網信辦的官方微博當晚就表示:「2021年1月7日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目前,火勢已控制,無人員死亡,受傷人員已全部送往醫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 湖南大學研究生被指剽竊,疑似借導師之便抄襲有保密規定的申請書
    湖南大學研究生被指剽竊,疑似借導師之便抄襲有保密規定的申請書 作者:那子 發布時間:
  • 【中國新聞網】植被研究印證雲南「最古老的河」是元江
    圖為元江、怒江和金沙江的河谷型薩王納植被分布圖(基於2016年資料和作者核實,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景觀生態實驗室楊建波制)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景觀生態實驗室楊建波製圖為元江的河谷型薩王納植被。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提供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植物多樣性研究組朱華研究員等在分析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乾熱河谷的植物區系組成及起源與演化時有驚人發現,研究結果支持元江為雲南最古老的一條河。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氣候變暖對歷史植被影響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植物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宇飛帶領的團隊與英國愛丁堡植物園研究人員合作,對地史時期氣候快速變暖過程對我國西南低緯地帶植被動態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 武漢植物園劉宏濤當選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3月2日,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第三屆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湖北省林業廳舉行,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主任助理、園藝中心主任劉宏濤研究員當選為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生植物保育分會副會長,園藝中心科普開放部部長梅林當選為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