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牌企業問題不斷,品牌方電商監控勢在必行

2020-12-06 慢慢買大數據

上百家旗艦店,說真也真,說假也假

1998年,南極人公司在上海成立,首創了保暖內衣產品。在內衣領域,南極人公司算是是中國最早成立並且成功的內衣企業之一。於是,南極人又開始拓展更多業務方向:家紡、箱包、居家日用、個人護理等等基本都涉足到了。

對於南極人,大部分人是持信任態度的,並且還有網友專門點讚南極人的保暖內衣:「防寒保暖內衣雖然輕薄,保暖效果卻極好,北方人在冬天人手一件。」也是憑藉不錯的產品品質和廣告的宣傳,讓南極人成為了中國馳名品牌。

但是這幾年,南極人卻出現了迷之操作。搜索「南極人」出來的旗艦店、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直銷店、工廠店、直營店等店鋪數不勝數。但仔細觀察,每一家南極人其實都不太一樣,甚至還出現了「南極人食品旗艦店」。如果都是真的,那南極人品牌在線上平臺的「擴張」速度未免有些快的離譜。

而事實上,這些店鋪是真的,但也是假的。

一切的轉折點都源於2008年的搖身一變

最初的10幾年,南極人一直是生產和銷售一體,擁有自己的工廠和銷售渠道,長期以來都保持著自產自銷。但是2008年,南極人「轉型」了。它不再生產和銷售服裝,主營業務也已經更改為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收取品牌綜合授權服務費和經銷商品牌授權費等。

據統計,南極人上遊授權生產商達800多家,下遊授權經銷商達4000多家,授權店鋪多達近6000家。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玻璃杯、汽車坐墊等都有南極人正品吊牌,號稱「萬物皆可南極人」。

也就是說,南極人已經從傳統的服裝生產商搖身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電商企業,美其名曰:轉型網際網路企業。憑著這招,南極人一年賺13億。

當然,在商業上這也屬於絕對正規合法的行為。所以,我們也沒法說這些合作工廠生產的商品就是假貨,畢竟品牌確實是真的。

不過,品牌授權對南極人來說,真的穩賺不賠嗎?

憑知名度單方面硬撐的南極人的未來

由於過低的授權門檻,南極人的蠶絲被、內衣、童裝、捲髮棒、棉服等產品經常登上國家質檢部門和消費者協會的黑名單。不僅沒有嚴格的品控,而且因貼牌而導致的市場價格亂象也讓南極人正在遭遇著品牌信任危機。

銷量集中於低端市場,不敵其他品牌

根據慢慢買大數據監測,目前京東商城的銷量TOP10品牌排行榜中,南極人以15.2%的市佔比排名第三。然而在銷額排行榜中,南極人卻只退居第五,且與前三名相差甚遠。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

對比不同價格區間的品牌銷量情況,我們就能看出,南極人的銷售主要集中在0—99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品牌。但在100元及以上價格段,南極人遠不敵其他品牌。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

新品牌興起,南極人主場地位動搖

雖然在低端市場,南極人仍佔著主導地位,但新興品牌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俞兆林、莫代爾、貓人等品牌正在逐漸蠶食南極人的主場。

並且從各品牌熱銷商品的均價來看,儘管已經是低價,南極人的產品均價還是基本低於其他品牌。其中,南極人的無痕聚攏內衣單價28元,成為榜單中的最低價。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

不難想像,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電商平臺,若是南極人繼續不重視產品質量,恐怕也只能使品牌走向深淵。

不過,靠賣商標過日子的,可不只南極人。北極絨、恆源祥、鱷魚、泰迪、PONY等品牌的產品,其實也都不是品牌自身工廠產的,而是某些雜牌小作坊生產之後,貼上了正版的商標。

南極人的一步步倒退,也是對其他品牌的提醒。品牌方在拓展經銷商時,也可能遇上類似「假貨」、「亂價」的情況,注意產品品質的把控、產品價格體系的監管和各平臺的店鋪監控尤其重要。

相關焦點

  • 南極電商造假疑雲調查:財務數據被疑「異於同業」 從貼牌轉向電商...
    6日晚間,南極電商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件。對於南極電商的3.54萬名股東來說,擺在首位的事情是要了解,南極電商有沒有財務造假?公司當下經營狀況如何?其商業模式是否存在問題?
  • 南極電商「閃崩」調查:財務造假疑雲 貼牌模式雷點
    6日晚間,南極電商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件。對於南極電商的3.54萬名股東來說,擺在首位的事情是要了解,南極電商有沒有財務造假?公司當下經營狀況如何?其商業模式是否存在問題?針對上述問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了多位審計人士和電商業內人士,並走訪了南極電商位於上海楊浦區的辦公地點,試圖了解事件的全貌。
  • 電商直播裡的「價格歧視」:品牌方是怎麼拿利潤換市場的?
    ——當直播遍地開花,人們潛意識裡把「直播」等同於「便宜」時,品牌方該如何在尋找新的邊緣顧客的同時,避免自身陷入「常態化」降價陷阱?文章轉載自:穀倉創業觀察(ID:gucangchanpinjia) 作者:王瑋楠 編輯:慧慧穀倉創業學院,由小米、順為聯合投資,是獨立的小米生態鏈企業;我們從內部視角看小米打磨爆品的邏輯。
  • 貼牌創收13億 南極人瘋狂透支品牌
    來源:時代周報沒有工廠,卻因瘋狂賣「貼牌」而四處可見,作為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是一個褒貶不一的存在。近期,其旗下「南極人」品牌產品又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了。7月6日,商標為「南極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嬰幼兒內衣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存在繩帶不合格的問題,商標授權人為南極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7月9日,就產品質量管理和品牌授權程序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南極電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暫不方便接受採訪,將聯繫相關負責人員對採訪問題進行回復,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 原來代工並非貼牌,李子柒品牌掌握核心配方
    不過也有一些有心人開始傳播李子柒的食品是貼牌的傳言,那讓我們了解一下貼牌生產代概念吧,貼牌生產通俗來講就是製造方負責產品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後期維護的全流程,品牌方只需要掛上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即可。代工指的是品牌方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或者產品設計等方面,委託代加工工廠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生產。
  • 「天使」與「惡魔」同體,南極人的貼牌生意是長久之計嗎?
    創始人張玉祥坦言,這是受到恆源祥啟發,「基本參照恆源祥模式,與社會聯盟結合體,在生產、銷售、品牌上共同合作,搞現有一條龍服裝企業」。截至2020年初,南極電商合作供應商985家、合作經銷商4321家及授權店鋪5559家,涵蓋了內衣、男裝、女裝、母嬰、戶外、箱包、鞋品、家紡、小家電等家庭生活所需的諸多方面。
  • 電商工廠狂熱背後的「斷層」
    一批實體製造業已經開始嘗試融合信息技術,像海爾,已經成為國內智能製造的標杆企業,而本文要說的,是曾經被視為「實體經濟毒瘤」的電商。目前,阿里、網易、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巨頭都已不同程度地接入工廠的生產,以前端消費者數據為驅動,降低生產的不確定性,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電商工廠,是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融合的一種形式。
  • 天貓店鋪品牌貼牌需要什麼資質?
    創業者中品牌貼牌的人不在少數。一些地區利用網店實現特產創收。冬天,空氣中瀰漫著寒意,山東省沂源縣,各個鄉鎮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通過各種實體市場和網絡,一盒一元蘋果隨處可見,果農們正享受著這一年的辛勞果實。
  • 新電商「魚群」靠社交半徑突圍
    與天貓、京東等中心化的B2C(企業對消費者)電商不同,餉店的B與C之間還隔著「小b」。這一帶有上海精緻範的電商模式,以「魚群效應」抵達了大電商無暇顧及的細分領域。而「小b」只專心做一件事,即幫助顧客在萬千品牌中挑選高性價比好物,品質由平臺「背書」,發退換貨由品牌方負責。        當各方各做其擅長之事時,「小b」的潛力與智慧便得以爆發。
  • 三隻松鼠質量問題頻發 「貼牌」生產惹的禍?
    通過代工生產+第三方電商銷售,三隻松鼠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家網店成長為首家營收破百億的休閒零食企業,並於2019年7月成功登陸創業板。但上市之後的三隻松鼠,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中難以自拔。為了突圍,三隻松鼠開始線下發力布局門店,具體效果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 「指尖猴子」侵權事件追蹤2:品牌方WowWee如何看待被抄襲及維權
    指尖猴子(手指猴)在出口電商渠道似乎一夜之間從追捧到棒殺,在雨果網組建的諮詢群眾,討論最多的不再僅僅是如何維權而與指尖猴子相關的產品,即Wowwee旗下的產品,是否也會進一步追訴,指尖猴子的熱度是否將一蹶不振,而品牌方對於中國賣家的侵權行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360趨勢、谷歌指數及微信指數分布情況 以下數據來自2017年10月26日,360趨勢、谷歌指數及微信指數三個渠道。
  • 史上最魔幻品牌:靠貼牌一年狂賺13億,市值超580億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南極人不斷擴張品類的背後,其實是源於其一個「神操作」。這個神操作讓一家生產消費產品的企業在沒有一間工廠和代工廠的情況下,年收入高達39.1億元,2019年更是狂賺12億元。不得不說,「城會玩」的南極人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魔幻的消費品牌。
  • 跨境進出口電商問答論壇社區_外貿如何做進出口電商-雨果問答
    ------------Factory|加工PK定製----------沐途者目前有兩大塊業務,一是加工型訂單,業務組會對接一些大的加工型訂單,針對外貿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沐途者也接受定製型訂單,由電商部負責目前的新款開發,包括國內渠道和跨境渠道都可以接受定製。沐途者的目標是,在未來要向大型定製型企業轉型。
  • 貼牌宇宙「南極人」如何坑消費者的錢?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貼牌大廠」南極人的口碑已經撲街到底,但作為南極人品牌的所有者,外界的爭議沒有阻擋南極電商在財富之路上的飛馳。3月下旬起,南極電商的股價從最低9塊多飆漲到6月底的22.6元,漲幅接近133%,秒殺茅臺。 所以今天,我想來研究一下這家神奇的公司,和它背後的貼牌宇宙。  01 先科普一下南極電商的背景。這家公司的前身,就是家喻戶曉的南極人。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於生活品質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人們買東西可能只追求價格,如今買東西追求更多的可能是品牌。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購買一些品牌生產的商品,質量才能有保證。
  • 仁和藥業身陷「迷霧」:母公司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多個電商平臺...
    未來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凌萌)兒童藥企仁和藥業近期風波不斷。此前,有媒體報導出仁和集團旗下的一款「HP牙膏」涉嫌虛假宣傳。未來網記者瀏覽了各大電商平臺後發現,該產品在淘寶、京東、閒魚等平臺仍有銷售,且標有「適用於HP易感人群」等字眼。
  • 從巨星代言到生產線全砍,貼牌大牌南極人還值得買嗎?
    南極人,中國最早的內衣企業之一,靠著保暖內衣這一產品打下了一片天。早年,劉德華穿著南極人的商務襯衫,宣傳語是「讓中國人穿得更好!」內衣企業——這是過去的南極人。但內衣、電器、襯衫,並不是新時代的南極人。南極人已經砍掉了所有生產線,成為一家電商公司,賣品牌的公司。
  • 問題頻發,股價暴跌40%,三隻松鼠「貼牌」路還能走多久?
    從網店成長成為一家巨無霸休閒零食上市企業,三隻松鼠用不到十年時間詮釋了什麼叫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速度。 成長伴隨著問題,問題倒逼企業成長,當公司小的時候可以犧牲某些東西去換速度,但當企業成長成為巨無霸之後,那麼質量就是其最重要的「生命線」。
  • 國內老牌企業,靠「貼牌」躺賺17年?忽悠全國男女,國人該醒了!
    所以,各大企業早就看透了這一點,並且將「明星效應」這一點把握得死死地。要說,將「明星效應」玩得風生水起的企業,一定就要提到「仁和藥業」了。聽到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仁和藥業成立於2000年,也算是國內比較老牌的製藥企業了,並且仁和旗下的產品更是滲透進了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為什麼說仁和藥業將「明星效應」玩得很厲害呢?舉幾個例子,說不定就能喚起大家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