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 Res:增強癌細胞生成Baxdelta2促進其對化療藥物的敏感

2020-11-30 生物谷

2014年6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伊利諾理工大學研究員Jialing Xiang最近發現更多關於Baxdelta2 (Baxdelta2是強大的腫瘤抑制基因,只有在變異的細胞中發現)導致癌細胞死亡的機制。研究論文刊登在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雜誌上。他們的工作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資助。

某些遺傳微衛星不穩定的結腸腫瘤由於微衛星突變,往往失去抑癌Bax蛋白。但新研究發現這些結腸腫瘤會生成Bax的替代亞型Baxdelta2,Xiang發現Baxdelta2陽性細胞對化療藥物選擇性敏感。

這意味著,一直被認為Bax陰性的結腸直腸腫瘤能替代產生Baxdelta2,這對化療將是有益的。促凋亡蛋白Bax是在我們身體中腫瘤抑制基因之一。Bax蛋白的喪失都會對細胞「自殺」程序產生負面影響,會促進腫瘤的發展。生成Baxdelta2的能力意味著癌細胞可能重新觸發啟動凋亡過程。

Baxdelta2的發現將使我們更好地理解Bax蛋白陰性結腸癌,將幫助開發更有針對性的化療藥物治療。研究團隊正在研究試圖找出Baxdelta2的產生是如何被調控,並希望確定可以增強癌細胞生成Baxdelta2的藥物。(生物谷Bioon.com)

 

Baxdelta2 Promotes Apoptosis through Caspase-8 Activation in Microsatellite Unstable Colon Cancer

Honghong Zhang, Yuting Lin, Adriana Manas, Yu Zhao, Mitchell F. Denning, Li Ma, and Jialing Xiang.

Loss of apoptotic Bax due to microsatellite mutation contributes to tumor development and chemoresistance. Recently a Bax microsatellite mutation was uncovered in combination with a specific alternative splicing event that could generate a unique Bax isoform (Baxdelta2) in otherwise Bax-negative cells. Like the prototype Baxalpha, Baxdelta2 is a potent pro-apoptotic molecule. However, the pro-apoptotic mechanism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of Baxdelta2 remain elusive. Here, the 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isogenic sub-cell lines are described that represent different Bax microsatellite statu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Colon cancer cells harboring Bax microsatellite G7/G7 alleles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low levels of endogenous Baxdelta2 transcripts and proteins. Interestingly, Baxdelta2-positive cells are selectively sensitive to a subgroup of chemotherapeutics compared with Baxdelta2-negative cells. Unlike other Bax isoforms, Baxdelta2 recruits caspase-8 into the proximity for activation, and the latter, in turn, activates caspase-3 and apoptosis independent of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axdelta2 may provide alternative apoptotic and chemotherapeutic advantages for Bax-negative tumors. Implications: "Bax-negative" colorectal tumors expressing a Bax isoform are sensitive to selective chemotherapeutics.

 

相關焦點

  • Cancer Res:新化療藥物可以特異性殺傷抗藥腫瘤
    利用具有基因毒性的小分子幹擾癌細胞的分裂是開發化療藥物的一個主要目標,但是存在DNA錯配修復缺陷的癌細胞會對大多數傳統化療藥物產生抵抗。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叫做baicalein的小分子能夠特異性殺傷存在DNA錯配修復缺陷的癌細胞。
  • Cancer discovery:一基因突變可增強癌細胞對藥物敏感性
    2015年6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discovery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在許多種癌症中出現的
  • Cancer Res:順鉑耐藥腫瘤細胞對PARP抑制劑敏感
    2013年4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發表在美國癌症協會Cancer Research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證實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轉移酶-1(PARP1)抑制劑對常用化療藥物順鉑耐藥的癌症患者可能是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Guido Kroemer醫學博士說:順鉑是最廣泛使用的傳統抗癌化療藥物之一。
  • Cancer Res:癌細胞缺氧導致癌症生長和轉移機制
    HIF-1a過量表達會促進CD24產生,從而導致腫瘤生長和轉移。除了讓腫瘤變得更具侵襲性之外,研究人員還證實CD24讓腫瘤對化療產生耐藥性,從而當化療結束時,允許一小部分細胞---即前面提到的癌幹細胞---再生腫瘤,而這又會導致腫瘤復發和惡化。Theodorescu說,「如今想像一下我們靶向CD24。
  •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LncRNA能夠在多個途徑上對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加以調控,所以,lncRNA參與了多種生物學過程,如遺傳,發育,分化等等,尤其調控著惡性腫瘤的發病、轉移以及復發,甚至參與了腫瘤的耐藥。惡性腫瘤的化療耐藥癌細胞的化療耐藥包括先天性化療耐藥和後天性化療耐藥。
  • :惡性循環促進癌細胞擴散
    2013年9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期發布在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上的文章稱,產生粘液的"惡性循環"能夠保護子宮和胰腺癌細胞,促進其癌細胞增殖。該研究為治療癌症提供了新的方向。液能夠附著於諸如肺、胃,腸道等內臟器官上皮細胞表明,保護器官不受細菌侵染。
  • J Mater Chem B:加熱可讓化療藥物更有效殺死癌細胞,效率增加34%
    2021年1月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在用化療藥物靶向癌細胞的同時加熱它們是一種非常有效地殺傷它們的方法。他們發現將化療藥物「加載」到微小的磁性納米顆粒上,在給癌細胞遞送這種藥物的同時,利用這些磁性顆粒加熱這些癌細胞摧毀它們的效果要比不加熱時高出34%。
  • Mol Cancer Res:克服胰腺癌耐藥,新藥組合讓癌症之王低頭認輸
    化療藥物abemaciclib治療乳腺癌是有效的,但對這種藥物靶向治療胰腺癌的臨床前評價很少。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Jefferson Health  (SKCC)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支持abemaciclib用於胰腺癌的證據,並提出了新的目標,可以提高該藥物的療效,並打破該疾病中常見的耐藥性問題。
  • EMBO Mol Med:揭示胰腺星形細胞促進胰腺癌細胞侵襲的分子機制
    2014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正常情況下,胰臟星狀細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可以幫助進行組織修復,但是近日一項來自倫敦王后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胰臟星狀細胞有時候也可以幫助胰腺癌細胞的生長
  • 科學家發現,阿司匹林能阻止癌幹細胞搭建外排化藥的通道,增強化療藥物殺傷力丨科學大發現
    不能把化療藥物外排,腫瘤幹細胞就更可能被化療殺傷,從而增強常用化療藥的效果[1]。研究發表在Science Signaling上。很多人聽到耐藥,可能就會想到各種原發或繼發的基因突變,但其實腫瘤幹細胞的耐藥還有不少非突變依賴性機制[2],最典型的就是藥物外排泵。化療藥物沒法在癌細胞內停留,當然也發揮不了什麼殺傷作用。而印度研究者們一開始的研究方向,並沒有圍繞阿司匹林,而是從SMAR1這個抑癌基因展開的。
  • Cell Cycle:乳腺癌細胞耐藥性的分子機理
    研究者Kurokawa教授表示,目前大約有25%的乳腺癌會發生過表達,而且依賴於ERBB2來生存,當前的療法往往是通過利用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或拉帕替尼來特異性地抑制ERBB2,但最終這些療法會隨著癌細胞產生耐藥性而失去作用。
  • 外泌體蛋白——化療促乳腺癌轉移的真正「元兇」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Chemotherapy elicits pro-metasta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breast cancer model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外泌體蛋白質組學,揭示了紫杉醇和阿黴素在化療過程中利用腫瘤釋放的外泌體,改變肺部微環境,進而促進腫瘤轉移的科學問題。
  • 新研究:癌細胞太狡猾,面對化療時自動進入「冬眠」苟活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癌症三大治療手段之一的化療為何不能根除癌症的部分原因。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結果顯示在使用化療治療癌症時,癌細胞會出現類似動物「冬眠」的現象。 根據研究中對人類結直腸癌細胞的臨床前研究,發現癌細胞能夠減緩到低維持性的「耐藥持久性」(DTP)狀態。
  • Cancer Res:蛋白ROR1調控乳腺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
    他們還發現,沉默該蛋白後,人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和存活受損。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乳腺癌細胞高水平表達ROR1患者與乳腺癌復發和轉移率較高相關。相反,ROR1表達沉默能逆轉EMT,在動物模型中抑制乳腺癌細胞的轉移擴散。此外,研究人員發現,用靶向ROR1的單克隆抗體治療也可以抑制高轉移性腫瘤的生長和擴散。研究者可能會認為ROR1是一種致癌基因。
  • 至愛方 健康大講堂——硒元素是如何輔助殺死癌細胞的?
    硒還能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使血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或維持正常,因此臨床中給腫瘤患者適當補「硒」,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防癌和抗癌能力。」有促進作用,營造抗「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環境,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網」的形成與發展。
  • Oncogene:化療藥物誘導結腸癌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常用的針對性療法是結合手術、放療與化療。5-FU是一類常見的治療惡性CRC的化療藥物,結合其藥物,該治療能夠達到40%-50%的反應效果。然而,很多因素影響了患者對5-FU的耐受性,比如胸腺嘧啶合成酶的缺陷以及p53的突變。恢復5-FU在這些患者體內的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挑戰。
  • T細胞的物理施力 能有效增強癌細胞殺傷
    原標題:T細胞的物理施力,能有效增強癌細胞殺傷   文/陳根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人們在抗癌方面最強大的工具之一。
  • 超分子化療:一種基於超分子化學的高效低毒的化療新策略
    目前,化學藥物治療(化療)、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是三大主要的癌症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傳統的化療藥物,如順鉑、紫杉醇、阿黴素等,往往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這主要歸因於它們無法選擇性地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因此,化療猶如一把「雙刃劍」,在治療中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如何改良現有的臨床抗癌藥物,降低其毒副作用並提高藥效,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
  • Cancer Res:推動卵巢癌轉移的」幫兇「
    2014年12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萊斯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了卵巢癌如何利用腹部組織來源的一種特定類型的成體幹細胞來推動其增長。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上周的Cancer Research雜誌上,該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方式來針對侵襲性卵巢癌,即通過破壞促使癌細胞茁壯成長的代謝過程。
  • JCB重磅:科學家揭示為何化療後癌細胞「捲土重來」
    乳腺癌的化療藥物如阿黴素等,大致都是通過破壞 DNA 來殺死腫瘤細胞的,但是這樣的化療藥物往往也會在最初治療後誘導癌症復發。究其原因:相關化療藥物保留了癌細胞中 TP53 基因的拷貝。經過化療後的癌細胞並不會因DNA 損傷而死亡,而只是停止了增殖,進入休眠的衰老模式。保留了TP53基因又與化療預後不良有何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