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海洋生態修復 科學家找尋營養鹽結構失衡原因

2021-01-10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年來,環境汙染加劇了舟山漁業資源「寒冬」。「海水富營養化就是其中一個原因。」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宣基亮副研究員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浙江人,他對東海富營養化現狀感到十分憂慮。「舟山附近海域富營養化十分嚴重,在巔峰時刻水質中氨營超過正常標準的10倍,造成營養鹽嚴重失衡。」

那麼這些超標的營養鹽怎麼來的,又到哪去,有多大危害?這成了宣基亮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的一大科研課題。

東海底部大面積缺氧 區域有半個浙江大小

長江口位於舟山漁場的西北部,距離舟山群島不到120km,其中大量長江衝淡水的輸入為舟山漁場附近海域帶來了大量的營養鹽。

宣基亮說:「長江每年輸入近海約9千多億立方米的水,對近海影響很大,夏季影響範圍可輕易到達韓國濟州島。舟山近海的富營養化與長江水質富營養化離不開關係。」而長江的富營養化則是沿江大量排放工業汙水、生活廢水以及農藥流入等造成的。

據資料顯示,1985年後長江在化學氨肥年平均輸入量約為500萬噸,是造成營養鹽失衡的主要原因。溶解在水體中的無機氮含量從1968年的0.2mg/L飆升到1997年的1.8mg/L,翻了9倍,還在不斷上升。

長江帶來的富營養化物質極大地促進近海浮遊植物生長,最直觀的就是爆發赤潮。漁場附近海域已成為我國典型的赤潮高發區,每年該海域都有大面積赤潮爆發,高發期集中在4月至6月,發生頻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浮遊植物大爆發,間接誘發了東海底部的缺氧現象。溶解氧是魚群等海洋生物賴以存活的基礎,缺少溶解氧會導致魚兒缺氧,被「淹」死。「一個能讓魚『窒息』的海域,將使漁業雪上加霜。」宣基亮擔憂的是東海缺氧區有繼續擴大的趨勢,而他們做了很多航次的調查來統計缺氧面積。「海裡缺氧,對漁業是個很大的災害。有一次調查出來,居然有5萬多平方公裡,半個浙江省那麼大!」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宣基亮副研究員

百次出海成就「浪裏白條」 打造近海模型

為了調查缺氧面積以及其他研究,宣基亮多次出海,最多的一年有200多天都在海上度過,「畢竟在海上現場看到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在長期的出海過程中,宣基亮及所在的團隊還開發出一套儀器叫「實時浮標」,可以把所需要的資料自動傳入實驗室。

出海多了,宣基亮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也越來越多。「許多其他學科的研究就來找他要數據,國內外還有研究機構合作,用以近海動力環境和生態環境檢測預報。」

曾在德國漢堡大學海洋研究所和美國西北大平臺國家實驗室做訪問學者的他感嘆道,「國外研究的當然是自己國家周邊海洋,很多數值模型雖然成熟但不適合中國。」

中國海岸線曲折,鹽度、溫度、流向都很複雜。而FVCOM數值模型對複雜地形岸界適應性好,是理想的近海岸水動力模型。為此,宣基亮「移植」了FVCOM數值模型,並根據我國近海情況在參數上進行修改,建立模型之後,這種數字模擬讓成本降低,就可以很直觀的知道海洋狀況。

採訪的最後,宣基亮表示希望海域富營養化研究數據,可以為制定相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加速海洋生態修復等方面提供理論支持。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2005-05-15 08:10:41    作者:   來源:SRC-400
  • 科技項目:海洋營養元素檢測技術
    成果與項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海水中營養元素的含量是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要參數,海水的富營養化和適宜的營養鹽結構是引發赤潮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國家「十一五」海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海洋赤潮綜合監測,水質與汙染多參數綜合監測,營養鹽自動在線分析等技術」。
  • 生態系統失衡,病毒出現更頻繁?科學家:亞馬遜是病毒庫
    根據巴西生態學家戴維·拉波拉(David Lapola)警告稱,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森林的破壞在不斷升級,亞馬遜地區是全球森林砍伐最嚴重的地帶,從如今的大流行病毒就可以看到,人類對動物棲息地的侵犯可以說是比「致命」的,而亞馬遜地區如今的森林砍伐加速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接觸,所以下一次大流行可能來自亞馬遜熱帶雨林。
  • 【科技日報】四問水體富營養還是「負」營養?
    大片「草原」縱然新奇可遼闊海洋才算本土風情,如何擊退滸苔看來還得先弄明白海水富營養化:既可能是罪魁禍首又何以稱為營養化?誰是海水富營養化的始作俑者?如何治理還海洋一片新生機?……「海水富營養化從根本上講是海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度增加導致海洋浮遊植物加速生長的現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宋書群博士告訴記者。
  • 海洋三所繪製中國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彬帶領的海洋保護生態學研究團隊在紅樹林生態修復空間規劃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使用生態位模型預測紅樹林在全球分布區北緣的潛在分布:確定保護和恢復的範疇」和「基於物種分布模型繪製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中國案例研究」為題,相繼發表於相關領域SCI頂級期刊《森林生態與管理》和《整體環境科學》。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福建省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支持。
  • 「技術交流」湖泊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要點
    隨著流域內人類活動的加劇,湖泊的生態系統受損退化、湖泊富營養化嚴重,藍綠藻水華等災害頻發,生態服務功能持續下降,嚴重影響了居民的健康及生存,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湖泊生態系統的破壞的直接原因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汙染超過了湖泊的自然承載力,汙染入湖量超過了湖泊的水環境容量,湖泊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水量失衡、水化學失衡及水生態失衡。
  • 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在魯東大學召開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召開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大會以「保護自然,修復生態,共創海洋生態美景」為主題,圍繞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方法、成功經驗、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沿海省市的代表共600餘人參加大會。會議由魯東大學和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周茂平在會上致辭。
  •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來了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來了 2020-05-20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技術交流」海水養殖汙染與生態修復對策
    文章綜述了海水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營養鹽汙染、有機質汙染、重金屬汙染、抗生素汙染問題及其生態影響和生態修復對策措施。對於海水養殖汙染,單純的物理化學修複方法制約較大,以生物修復為基礎的生態浮床修復技術、大型藻類修復技術及人工溼地修復技術,是較為有效的海水養殖汙染防治措施。在未來研究中,還應加強養殖汙染源頭的治理,加強海水綜合養殖理論方法研究,以實現海水養殖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 首例海洋生態修復令讓破壞者變修復者
    法院在送達刑事判決書的同時,發出《海洋生態修復令》,要求三名被告人投放若干數量的魚苗至瑞安市淺海區域,用於海洋環境修復。這是國內正式執行的首個《海洋生態修復令》。(新京報10月28日) 首份「海洋生態修復令」,具有判例示範意義。像此次判例中的當事人這樣,無視地方禁漁、休漁等規定,破壞海洋等水域生態的,並不是個例。
  • 黑臭水體治理與水生態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消除城市河道、湖塘黑臭水體、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對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持續發展具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一、關於「黑臭水體」1、黑臭水體「黑」與「臭」的來歷:水溫適宜、水流緩慢和營養鹽豐富是城市河道、湖塘的顯著特點。
  • 會「潛泳」的樹:憑「一己之力」加速了雲南滇池的生態修復
    直到21世紀初,滇池汙染問題全面爆發:2005年滇池的草海水質為劣Ⅴ級,綜合營養指數76.1,屬重度富營養狀態。外海水質達到Ⅴ類地表水標準,綜合營養指數62.5,屬中度富營養化。主要入湖河道29條,水質大多為劣V類。不同於營養對於人類的意義,水質富營養化到這個程度就意味著滇池的汙染,已經十分嚴重,治理迫在眉睫。
  • 葫蘆島市連山海洋生態修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 葫蘆島市連山海洋生態修復工程 (2)項目性質 新建項目。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
    5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趙世新指出,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欠帳仍然較多,違法排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城鄉面源汙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點湖泊的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 農業生態失衡,綠色革命的惡果已經顯現
    由此引發了更高級別的的生態失衡,從種子,到害蟲,到鳥類,直到哺乳動物,人類也難以倖免。他們沾沾自喜的理由是:上述人類的各項農業技術發明都是科學家發明的。 因為科學,所以可放心地食用;因為科學,可以沒有智慧。
  • 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開始申報了!
    「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同時支持開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支持重點  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態受益範圍較廣的海域海岸帶和海島修復等中央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事項,主要包括在影響海洋生態安全格局的核心區域、海洋生態系統受損嚴重和生態問題突出的關鍵區域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 臨沂城市內河水生態修複試驗項目(第二階段)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元迪 臨沂報導  10月24日上午10時,2020第十屆中國·沂河放魚公益活動在北城新區沂河沙灘(祥園小區東側)開幕,同時啟動了臨沂城市內河水生態修複試驗項目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開展公益放魚活動是臨沂保護與修復漁業資源、養護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在城區內河實施水生態修複試驗項目,對於全面實施城區內河水生態修復,改善城區水源地水質,優化提升城區水域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深海海洋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保護區發展趨勢
    二、深海生態系統類型及研究現狀深海中的大部分區域壓力大、食物少、沒有光線等,是營養匱乏的「荒漠」,在這個廣袤的「荒漠」之中,也存在一些「生命綠洲」,如深海熱液區、冷泉區、深海冷水珊瑚區、海山區、深淵區等特殊的生態環境,這些生態系統具有與海洋上層不同的生物種類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 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趙世新指出,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欠帳仍然較多,違法排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城鄉面源汙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點湖泊的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趙世新指出,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欠帳仍然較多,違法排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城鄉面源汙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點湖泊的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