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3500多噸 垃圾處理的「出路」在哪裡?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產生垃圾。

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增長。在南昌,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3500多噸,垃圾處理的「出路」在哪裡?

為普及生活垃圾處理知識,近日,經開區蛟橋鎮舉辦「垃圾處置科普知識講座」,邀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劉晶昊,介紹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發展趨勢。市直機關、經開區管委會、社區、學校、企業、村民代表共80餘人聆聽了講座。

——住建部專家為南昌居民講解垃圾處理知識

南昌日產生活垃圾3500噸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2億噸。「全國有1900多座垃圾填埋場,垃圾填埋處理比例約佔垃圾總量的60%。」劉晶昊表示,垃圾填埋場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日益顯現。

填埋方式方便易行、處理量大,但易造成二次汙染,特別是垃圾中的一些有毒物質填埋腐爛後,廢水滲透到地下,對水資源造成嚴重威脅。同時,填埋場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汙染大氣,並佔用大量土地,浪費土地資源。

南昌日產垃圾約3500噸,其中70%左右靠「埋」。麥園垃圾填埋場是南昌市唯一一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而現在每天垃圾填埋量達2200多噸,並且逐年遞增。雖然麥園垃圾填埋場採取規範化作業,但垃圾填埋產生的臭氣受氣候影響較大,臭氣也無法收集,不可避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全國建成300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城市化進程中,如何跨過垃圾處理這道坎?

據了解,目前世界各國城市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或焚燒。「垃圾焚燒處理是當前解決我國垃圾問題最合適、最成熟、最可靠的方式。」劉晶昊介紹,垃圾焚燒具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特點。垃圾焚燒在我國發展已有30年,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當初以進口設備為主的小型焚燒廠,如今已發展成為大規模、高標準的焚燒發電廠。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建成運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近300多座,是2006年的5倍,如今垃圾焚燒處理比例佔垃圾清運量的35%。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具備條件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同時,《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在土地緊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優先推廣焚燒處理技術和鼓勵利用現有垃圾處理設施用地改建或擴建焚燒設施。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西安生活垃圾產生量全國第九 每天人均產生2斤多生活垃圾
    距西安等國內多座大城市實施垃圾分類已有近一年,垃圾分類產業正在走上「風口」。在一些觀點中,垃圾分類被視為體現城市治理水平和公民素養的試金石。在這背後,更是城市生活垃圾增加的現實。
  • 城市每天產生幾千噸生活垃圾,最終都去了哪裡?今天可算知道了
    城市每天產生幾千噸生活垃圾,最終都去了哪裡?今天可算知道了說起生活垃圾,估計很多人都會感到煩惱,明明沒買啥東西,家裡每天都會產生一大袋子的垃圾,如果兩三天不清理,能積累好幾大袋子,讓人都感覺有點莫名其妙,搞不懂這麼多垃圾都是從哪兒來的……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城市裡平均每個人每天要產生1.16kg的生活垃圾,如果是一個180萬人的三線城市,那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就是2000噸!
  •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與往常有哪些不一樣?
    人們都很關心疫情期間生活垃圾怎麼處理,尤其是居民的廢棄口罩怎麼進行特殊處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3月1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各地生活垃圾的產生數量、產出的重點區域確實發生了變化。
  • 神秘黑水虻成為垃圾處理新技藝?——專吃餐廚垃圾
    垃圾是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由於排出量大,成分複雜多樣,且具有汙染性、資源性和社會性,需要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社會化處理,如不能妥善處理,就會汙染環境,影響環境衛生,浪費資源,破壞生產生活安全,破壞社會和諧。城市垃圾處理也一直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 垃圾處理填埋不是最好方式 分類利用是唯一出路
    沿著水池邊的柏油路可看到帶有明亮窗戶與玻璃門的白色辦公樓,樓前的小水塘裡也種有植物……這樣的場景讓人難以相信,這裡是垃圾填埋場。據了解,這個填埋場主要負責填埋來自大興、豐臺和西城區的部分生活垃圾,垃圾的日處理量達到4000噸。一期填埋區已經封頂,佔地面積32公頃,填埋高度為40米,總容積為356.8萬立方米。
  • 深圳垃圾處理面臨巨大挑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強 在昨天院士高峰年會的「城市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平安和多位專家、企業界代表共同探討垃圾處理問題。兩位院士分別從垃圾填埋高汙染場地的風險和防治、二惡英的汙染角度出發,分析了不同垃圾處理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並結合發達國家成熟的垃圾處理模式,為深圳垃圾處理提出建議。
  • 探索生活垃圾後端處理乾濕分離
    將乾濕垃圾共同填埋或焚燒處理,既增加處理難度,佔用大量土地資源,還不利於廚餘垃圾的有效分類收集和處理。然而,由於目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收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一個較長的時期與過程,如此多的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才能安全無害且有效益?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華貿天地內100多家餐飲單位都在實施垃圾分類晚上8時30分,市區下角的黎記大排檔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夥計們熟練地將餐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晚上9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店裡的後廚回收,最終駛向廚餘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 在惠城區,這樣的場景每天在各地上演。
  • 餐廚垃圾處理「神器」 小蟲子「大胃王」日吃垃圾10噸
    &nbsp&nbsp&nbsp&nbsp從今年6月起,作為汕頭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運行服務項目實施內容之一的餐廚垃圾處理環節,中標單位創新引進了餐廚垃圾處理的「神器」——黑水虻,通過生物轉化技術的方式高效處理餐廚垃圾。
  • 城市垃圾去哪了?
    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70%被垃圾所包圍。而這些城市垃圾絕大部分是露天堆放,晴天灰塵滾滾,雨天汙水橫流,溫暖季節蚊蠅孳生、臭氣燻天,給土壤安全和水質帶來了隱患。人類產生垃圾,直接影響著自然生態,而自然生態,又反過來影響人類的生存空間。高歌猛進的城市化,把「垃圾圍城」的現象推到我們眼前。城市垃圾去哪兒了?
  • 美航母提升垃圾處理能力,不再往海裡丟,每天高達1500多噸
    因此,航母就是一個微縮版的小型城鎮,只不過比一般的城鎮人口密度要高得多,在長不到300米,寬不到60米的「佔地面積」下,人就像螞蟻一樣擁擠在一起。這麼多人因為作戰的需要聚集在一起,每天產生的廢物與垃圾其實都是驚人的。以美方的羅斯福號航母為例,這艘超級航母上就居住著5500多人,艦上人們能夠想到的幾乎所有的設備和機構一應俱全,比如快餐店、消防隊、警察局,甚至還有銀行。
  • 垃圾如何分類?這群中學生來到垃圾處理廠尋找答案
    怎麼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都去了哪裡?帶著這些疑問,長郡雙語實驗中學C1815班的同學們來到黑麋峰長沙市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場參觀學習。長沙市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場佔地2600畝,由滲瀝液調節池、滲瀝液處理站、填埋庫區、填埋氣體處理場地、汙泥攪拌處理車間、汙泥厭氧消化處置中心、辦公生活區組成。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了解到,目前垃圾場日均填埋生活垃圾8000多噸、汙泥近1000噸、餐廚垃圾初分揀物200多噸,滲瀝液處理規模達3100噸。
  • 我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定價聽證方案公布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是政策要求和管理需要《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發改價格規〔2018〕943號)中明確,「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鼓勵各地創新垃圾處理收費模式,提高收繳率」。
  • 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格局正在形成
    李曉斌:伴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新技術、新設備在環衛部門各工種的應用越來越多,如多功能洗掃車、道路清洗車、吸糞車、大型密閉壓縮式轉運車等新設備,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垃圾站消殺滅技術等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技術等,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  小區建築裝修垃圾無人清理,怎麼辦?
  • 廚餘垃圾處理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的另一個事實是中國堆積如山的生活垃圾當中,七成是廚房裡產生的。而在一些早在1980年代就已經貫徹垃圾分類的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只有20%。而在我國,廚餘垃圾的處理也跟不上垃圾產生量的增長,這樣一來,問題更加嚴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吃的越來越好,餐飲業非常興隆,這樣,數量龐大的餐飲垃圾便產生了,」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任連海說。
  • 美國航母日產垃圾1500噸!怎麼處理?以前都是直接扔海裡
    撰文:利刃聞刀航母作為一種大型的海上作戰平臺,是一隻海上巨獸,也像一座海上的小型城市,維護這樣的龐然大物往往代價高昂。美國每年有近2000億的軍費開支都是用來維護航母的運轉,其中如何處理航母每天產生的各色垃圾也是航母維護工作中的一個問題。
  • 「吃貨蟲」每天吃100噸餐廚垃圾 廣州項目試運行
    世界上有一種「無私的」蟲子:它吃的是餐廚垃圾,但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而且,在它長肥之後還能做優質的飼料原料——這種蟲子就是黑水虻。近日,白雲區城管局方面稱,白雲區餐廚垃圾黑水虻處理項目落戶江高鎮茅山工業區,總投資3500萬元,環保投資284萬元,通過養殖黑水虻幼蟲,每日可處理100噸餐廚垃圾、青菜、果皮等。目前,該項目已開始試運行。  「吃貨」黑水虻是怎樣工作的?
  • 廣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終端處理能力滿足2035年城市發展...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終端處理能力滿足2035年城市發展需求在越秀區廣州酒家後廚,每天大概產生三桶廚餘垃圾,營業結束後,有廚餘垃圾專車定時過來運走。在分類收集方面,廣州建立「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專運」的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體系。
  •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難在哪兒
    來源:光明日報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困擾了人們多年。最近,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新進展——日前,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截至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 ——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
    ——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有「出路」北極星固廢網訊:辛辛苦苦做好垃圾分類,後端怎麼處理?會不會是無用功?今年5月,福州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推行滿一周年,面對這一問題,福州給出回答:絕不是!每種垃圾都能科學處理,更能一一變現。底氣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