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當代"藍金"臺深層海水產業逐步商業化

2020-12-04 華夏經緯

  中新網1月30日電 歷經幾年的研發,臺灣深層海水產業今年起逐步走向商業生產。島內多家業者在花蓮投資,取用深層海水生產的包裝飲用水今年將陸續上市,雖然售價不低,但業者認為富含礦物質的深層海水商機龐大,也有機會進軍國際市場。

  據「中央社」報導,深層海水是指位於海平面200米以下的海水,由於光線無法到達,水質穩定潔淨,具有低溫、富含礦物質等特性,應用範圍廣泛,被譽為當代「藍金」,是近年國際熱門產業。

  臺灣東部地理環境特殊,向海延伸3至5公裡水深即可達300米以上,適合發展深層海水產業,近年民間投資相當踴躍。

  臺當局「經濟部」統計,包括幸福水泥轉投資的東潤水資源生技公司、光隆企業轉投資的海灣深層水資源公司、臺肥與悅氏合資成立的臺灣海洋深層水公司、東升深層海水養殖場、臺灣深層海水養殖公司等上中下遊企業陸續成立,2004至2005年合計投資額約達新臺幣30億元。

  這些投資在今年陸續進入商業生產階段,東潤、海灣、臺灣海洋等公司今年都要進軍飲用水市場。海灣公司搶得先機,日前發表第一瓶深層海水飲用水,一瓶500毫升的水,售價可能將近新臺幣40元,是一般礦泉水的兩倍。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臺「立委」質疑官方新產業:深層海洋水是騙局
    中新網10月9日電 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推動的深層海洋水產業是一場騙局?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立委」賴幸媛八日質詢時表示,根據國際的定義,「溫鹽環流」才是真正的深層海洋水。而聯合國數據顯示,溫鹽環流根本沒有經過臺灣東部。   不過,臺官方回應說,根據日本與夏威夷發展深層海洋水的定義,有沒有溫鹽層環流或黑潮流經過,並不是深層海洋水的發展重點。
  • 臺發出第一張海洋深層水認證 180億商戰即將開打
    臺發出第一張海洋深層水認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12日發給東潤公司島內第一張海洋深層水認證,也宣告島內企業投資開發海洋深層水市場大戰正式開打,由於相關商機達180億元(新臺幣,下同)以上,除了東潤公司開發的海洋深層水包裝水下個月即將正式上市外,包括飲用礦泉水龍頭的悅氏、味丹企業的同類產品也會在6、7月上市。
  • 探索海洋深層水的秘密
    但是海洋深層水到底,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進行抽取的呢海洋深層水自被發現以來,被國際認定為重要的海洋資產,更被海洋專家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深海藍金」海洋深層水源於遠古深海洋流之水,PH值為7.35-8.0,屬天然弱鹼性水,其品質符合國際優質水標準。
  •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09-26 18:47 來源:澎湃新聞
  •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大講堂聚焦「深層海水」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10月2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劉麗萍)為推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開發建設,借鑑其他國家就深海水研究與利用方面的成功經驗,10月23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就深層海水的開發與利用開展專題報告會,讓幹部職工更好地了解深層海水的概念及利用的相關知識。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就深層海水的開發與利用開展專題報告會。
  • 35張圖「揭密」海水淡化產業的現實與未來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通過產業基金、降低運營成本等方式著力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2013年年底,浙江省將海水淡化用電從工業用電轉為農業用電,預計噸水成本下降約1元。各地將出臺電價優惠政策,著力保障海水淡化運營。2015年11月,6個電改配套文件出臺,各地試點放開;電改加速降低能源成本。從廣東省今年3月到5月的交易數據來看,平均電價降幅在0.12~0.15元/度之間。
  • 給你介紹一款海洋深層水,而且不簡單
    你知道什麼是海洋深層水嗎?依據臺灣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學會的定義,「深層海水」指海洋斜溫層內,且深度超過200公尺以上,陽光照射不到的海水,具有低溫、潔淨、富含營養鹽和易吸收等四大特性。海洋深層水不受地表環境影響,能遠離汙染,且長年保持在6~9℃的低溫環境,可抑制菌生長,保持水質安定,是地表最營養且純淨的水源。
  • 【資源拓展】——海洋溫差發電技術的現狀及商業化可行性探討
    從渦輪中出來的蒸氣通過凝結器,由從深層汲取上來的4~10℃的冷海水進行冷卻,重新成為液體。如此往復而行,可在不使用化石燃料和鈾的情況下進行海水發電。  在韓國,一年中溫暖的表層海水十分難得,該OTEC計劃將採用火力·核力發電所用的溫排水或者向南太平洋等外海發展。4.4  日本動向在日本衝繩縣,能源供應講究提升自給率,增加供給源。作為其中一環,利用海洋深層水的溫差發電發展方面,從2012年開始實施一項計劃,將來將發展10 MW規模的大型化發電站,並逐步推廣商業化。
  • 深層海水礦物質水可以加速身體疲勞恢復
    深層海水礦物質水含有促進創造原始生命的能量(Martin W et al., 2008;Whitfield J, 2009),深層海水除鈣
  • 藍金資訊丨如意寶珠 - 亞利桑那玻璃隕石!
    」 這顆天狼星隕石目前珍藏於藍金隕石博覽館內,由藍金博覽館的館長孟凡先生不遠萬裡,從美國一名隕石收藏家手中收購而來,其色澤為黑色、呈玻璃光澤,整體呈不規則形狀,內部高純度無雜質,極具鑑賞性,屬於隕石中的極品,具有極高的珍藏價值。
  • 產業觀察丨海洋深層水產業化的搖籃——高知縣室戶市
    1)海洋深層水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開發,海洋深層水在水產養殖方面已經實用化,同時應用範圍和領域也在不斷擴大。而室戸海洋深層水產養殖場主要是利用海洋深層水的低溫性、富營養性和潔淨性三個特徵進行開發應用。
  • 洋盆尺度深層海水的溫度變化測量新方法提出
    深層海水溫度實測資料不足,使人們對海洋深處的溫度變化特徵了解十分有限,制約對長期氣候變化的深入認識。對此,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學實驗室博士吳文波、助理教授詹中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倪四道提出利用地震T波測量深海溫度變化的新方法,在與物理海洋學家合作的基礎上,獲得2005-2016年期間的赤道東印度洋深層海水溫度多時間尺度的變化特徵。
  • 日本開發利用海洋深層水
    隨著人類經濟活動日益活躍,地球資源正在加速走向枯竭,作為一種可循環利用的資源,海洋深層水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所謂海洋深層水是指水深200米以下的海水,而實際開發利用多取自300米以下的深海海水。這類海水具有低溫、富含營養、不含任何有害微生物和汙染物的特性。此外,深層海水根據所處的不同深度和部位還具有不同特性:有的富含淡水,有的富含金屬類物質或鹽類物質。
  • IBM造海水電池,「攪局」鋰電池產業?
    動力電池產業的洗牌無可避免,但對於新能源汽車購買人群,則一定是一個利好消息。年初的CES2020展上,IBM放出一則「海水造電池」的技術成果的新聞,則又給這場風雲詭譎的產業變革大戲,加入了一點「攪局」的意味。可能因為沒有實物展示,IBM只是宣布了要和奔馳汽車母公司一起繼續研發,因而沒有引起業內過多的關注。
  • 天津港保稅區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加速將海洋裝備產品類別向自主高端智能方向發展  ■ 在海水淡化方面,保稅區將積極構建自主可持續發展的海水淡化產業鏈,結合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加強研究與戰略謀劃,依託海淡所核心科研平臺,加快申報建設國家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  ■ 在氫能產業方面,保稅區重點從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示範應用推廣、鼓勵創新研發、設立產業基金、營造產業氛圍、組織產業聯盟七個方面全方位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 慧江海洋深層水科普系列68-36:喝海洋深層水更健康
    世界各國科學家早已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重要的探索,發現一些海洋深層水的水齡長,超過千年,水質沒有退化,水分子團小,充滿生命活力,是理想的健康飲用水源。夏威夷海洋深層水源自極地冰源水,由於億萬年來處於深海水域的緩慢循環流動,無光合及氧化過程、不受任何汙染,極度潔淨,礦物質元素豐富,成分穩定具有還原性,離子態,負電位值、活性程度高,極易為人體細胞所吸收,快速參與人體新陳代謝,對調理人體亞健康和醫治心腦血管疾病、痛風、消化系統等疾病具有顯著功效,是一般普通海洋深層水所無法比擬的。
  • 警惕美臺合作絞殺大陸半導體產業
    臺所謂「經濟部長」隨後表示,臺灣方面的確針對半導體生態系向美方做說明,也針對供應鏈重組議題第一次正式向美方做出說明。前幾天,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在出席國際半導體展開幕式時提出,美臺應持續合作確保半導體產業維持全球龍頭地位,並表示美國聯邦政府會持續推動出口管制法規與「乾淨網絡」。
  • 韓擬大力開發新型海水電池
    材料牛註: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集資五十億韓元,有望加速環保、高效、高穩定性海水電池的商業化,為新能源產業的振興做出貢獻。
  • 燃料電池產業深度解析:政策與技術助推 商業化大幕開啟
    2015 年之前,燃料電池應用以產業和商業用途及家庭用途領域為主,但因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不斷落地的催化,下遊市場已出現結構性變化。   2011-2014 年,PEMFC 在燃料電池應用領域的佔比保持在 40%左右;2015 年開始,PEMFC的應用佔比快速提升。根據 E4tech 統計,2017/18 年 PEMFC 在燃料電池應用中的佔比已經達到了 70%以上。
  • 時尚「當代史」,中國有一筆
    「20年間,中國國際時裝周不斷引領中國時尚產業發展,逐步成長為與全球時尚產業對話的舞臺,在推動中國時尚產業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日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997年,首屆中國服裝設計博覽會舉辦,中國時裝設計界第一次集體發聲,中國時尚產業由此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