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過程中拓展延伸環節設置的一些思考

2021-01-09 中公教師網

在整個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具體按照導入、整體感知、深入研讀、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以及貫穿整個過程中的板書設計來完成,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與其相對應要解決教學目標的任務。在拓展延伸環節,是要求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文本傳達出來的情感進行「再加工」,拓展學生學習的視野和知識面,很好的利用所學來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很多老師是剛剛開始接觸試講或者說課,他們遇到的問題首先是:對一篇文本的理解度還遠遠不夠,不知道要拓展什麼?到了該拓展的地方沒有條件反射式、主動性拓展的意識,很多情況下是到了拓展環節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拓展,為了拓展而拓展。第二:在深入研讀部分已經拓展的很充分了,在拓展延伸環節是否還要進行再次拓展?在此我提出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了解拓展延伸環節設置的用意。

課程理念的第四條明確要求教師: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就是要求教師改善以前以知識講解為主體,採用應試教育的方式,能夠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把語文學習內容從課堂上解放出來,能夠與生活、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聯繫,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建設真正具有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可以說拓展延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的趣味性,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豐富的學習和生活的空間。

其次:了解拓展延伸環節具體可作的內容。

剛剛我們已經了解了拓展延伸環節是應建設「大語文」學習觀而生,那麼哪些內容是可以進行拓展?大體可以按照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兩維目標分為,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比如:相關書籍、名家名篇、電影、網絡、戲劇表演、博物館等這些課內外的資源都可以進行開發和利用;還可以進行比較閱讀,尤其是對待一些古詩文閱讀、名篇閱讀等;可以將同時期的作品作比較,也可以將同一作者不同階段的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橫向和縱向上體會不同文學作品的不同風格,感受不同的同時找出規律,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文學作品有更的認識,還可以進行讀寫結合,面對優美的語言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默寫……

接下來:拓展延伸具體呈現的方式可以有兩種。

針對於很多老師不清楚到底是在深入研讀部分拓展還是單獨拓展,下面我來說說我的建議。

1.適時拓展。

貫穿整個深入研讀部分及時進行拓展。也就是說邊講邊拓展。學到新知,就會讓學生及時進行練習。例如:學到生字詞,就讓學生聯想到和它形近的字、音相同但意不同的字;學到修辭手法,就讓學生及時仿寫仿造句子;學到詩歌特定意象,就讓聯想還有哪些詩歌用了這個特定意象;學習了文章中的真、善、美,就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指導自己該如何去做等等。接下來,我以老舍先生的《草原》為例進行講解。在《草原》這篇我們明顯的可以看出作者利用兩條主線:1.風光美,2.人情美;來突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主題,在具體的深入研讀環節中,往往也是按照這兩幅畫面來授課。第一幅畫面——作者通過優美的詞語、語句著力描寫草原的風光圖,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來為我們呈現出一副美好的草原風光圖,所以老師在深入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美的同時,還要進行優美語言的拓展,比如:學習了文章中的比喻句,就要讓學生練習造比喻句的能力;學習了用多種修辭描寫一幅美景的表現手法,就可以讓學生當堂寫出他們身邊熟知的另外一幅美景等等以達到講練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最後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畫出自己心目中草原的美麗景象。這主要是從知識與能力這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出發,也滲透著對學生審美視角的培養;其次第二幅畫面——作者描寫的側重點放在了對蒙古族人民接人待物的熱情上,那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學生進行我們祖國56個民族大團結情感的拓展,這樣就不只是局限於學生單純的去理解文本中作者與蒙古族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而是要延伸到自己,培養對其他民族同胞的關愛,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主要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維目標出發。

因為在深入講解環節已經把教學目標拓展的特別充分了,就沒有必要單獨再次進行拓展延伸環節的展開。

2.最後拓展。

大部分的老師還是會採用這樣一種拓展延伸的方法,因為此時課程已經到了尾聲階段,此時老師可以選擇將課上的知識進行拓展,也可以本著發散學生思維的原則進行拓展,當然二者也可結合,比如在學習季羨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時我的拓展就是查閱季羨林的《留德十年》看看還有什麼有趣的故事,積累一些優美的句子,可以是寫景的也可以是寫人的。我設置的這樣一個拓展延伸就既滿足了拓展延伸的趣味性又滿足了拓展延伸的知識性,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更多教師招聘語文學科備考資料,請查看語文學科專業知識頻道。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讀圖」模式下的語文教學思考
    那麼,針對語文教學,在「網際網路+」模式下,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又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呢?我將就 「網際網路+」模式下的語文教學,談點個人的思考。心理學研究表明:形象記憶中的視覺形象記憶和聽覺形象記憶發展得較好,在形象記憶中起主導作用。相比語詞記憶來說,更形象、更直觀,記憶存留時間也相對較長。
  • 語文教學,你悠著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語文教學走向的冷思考
    以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一輪教學改革正向我們大踏步地走來,面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這三股強勁的西風,以傳承民族文化為使命的語文教學該如何應對呢?應該說,這是擺在當今每一個語文教師、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回答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
  •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 樂陵市小學語文拓展課程課例觀摩研討會成功舉辦
    共有語文拓展課程成果匯報和專題報告兩大部分內容。 在第一部分是的四種語文拓展課程成果匯報環節,首先由樂陵市小學語文研學會四個小組分別展示漢字讀寫、經典誦讀、口語交際、習作指導課程的課例和執教老師說課,然後由研學會四個小組組長作相應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微報告。 拓展課程一:漢字讀寫課程。
  • 對部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思考
    整體分析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難度。教師要明白,在整體文言文教學中,教材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深度。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語文教材循序漸進地增加文言文的比重。語文教師不能只關注自己所任教的年級的教學內容,而要理清整套部編教材文言文教學內容安排的思路,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閱讀能力。比如,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表達方式產生興趣。鑑於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短小的介紹古代名人生平事跡的文言故事。又如,對三年級下冊的《守株待兔》一文,學生很感興趣。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縱觀楊穎潔老師這堂課有如下特點:一、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楊老師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上)
    五、評價拓展1 、在今天整節課的學習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是什麼?最有趣的學習活動是哪一環節?2 、課下再讀兩節《閒情記趣》文字,看看「趣」在哪裡?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都很重要,但我懂得更重要的是把語文學活、讓學生活學,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果教師依然死守教案,那麼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有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部編版語文一年下《動物兒歌》知識乾貨、拓展延伸,值得收藏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每天一點點,並且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有一個豐厚的文化底蘊。認真紮實地學好每一課,並且適當地補充語文知識,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王道。讓我們一起堅持!!!四、拓展延伸1、生字成語擴充: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登峰造極:[dēng fēng zào jí]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 教師招聘: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複習試題答案(1)
    7、口語交際能力地訓練不僅要重視口語交際課地教學,而且要在語文教學地各個環節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鍊學生地口語交際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訓練。8、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地過程。9、《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 一個普通中學語文教師的網絡教學實踐與思考
    圖片來自網絡吸引學生聽課是語文科網絡授課的關鍵所在——一個普通中學語文教師的網絡教學實踐與思考文/吳鳳喜庚子年春節是一個特殊的春節,全國人民都因武漢的突發疫情而憂心忡忡,內心的牽掛與祈禱替代了這個傳統節日裡本該擁有的輕鬆和歡樂
  •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而在教育學這個部分,課堂教學又是重中之重。大家在學習這一塊兒內容的時候需要拓展自身知識的廣度以及挖掘知識的深度,需要做到有自身的理解。那麼今天就幫助大家去梳理我們課堂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考點: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去學習一下這一塊兒的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教師的教學工作包括五大環節: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
  • 教師招聘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
    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在對話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 6、課堂即時評價 課堂即時評價——在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情境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的質性評價。亦稱「情境性評價」。這種評價主要針對在學生互動為主的多元(師生、生生)狀態下課堂教學的過程和結果。
  • ...的學習——長春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執教內容: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小狗學叫》  3.專家評課  環節一:微講座《教師角色在課堂中的準確把握》 7分鐘  主講人:張鍵 長春市綠園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主任  環節簡介:本環節針對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定位展開闡述,跨越轉身的距離
  • 歐陽中石先生的語文教學思考:從漢字讀懂中國文化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是走進中華文明的一扇門。隨著「大語文」教育的不斷發展,語文科目重要性的不斷,過去的「學好數理化」正在轉變為「得語文者得天下」許多家長認為,和其他學科不同,語文素養的培養只能通過長期的積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書寫、閱讀、體悟。
  • 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觀察:在求知和樂趣中獲得語言文化的能力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地語文試題也以不同的形式考察了學生對於防疫抗疫過程中觸動人心的人和事的關注與理解、思考與辨析,其中,全國新高考Ⅰ卷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北京卷微寫作之一以「寫給快遞小哥的詩或抒情文字」為題;天津卷的「中國面孔」以「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快遞小哥在寂靜街巷裡傳送溫暖的雙手」為材料。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文章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倫理課程為例,介紹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方式探究與實踐環節延伸。線上課程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並舉有助於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可為進一步開展工程倫理融合式教學奠定基礎。
  • 《關於當前語文教學的一點思考》文/木若水(遼寧)
    《關於當前語文教學的一點思考》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可謂處於彷徨階段。至於如何彷徨,我們先不來探究,還是先來看看下面這樣一種現象:我們都知道,目前的教學陷入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這種局面之一,就是補課現象,可以說從小學到高中,無論哪裡都在補課。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統編語文教材(以下簡稱教材)在課文中對生字詞的數量並沒有明確的限制,字詞的梯度比較大,主要強調教學識字方法和學生自主識字。本文希望通過梳理統編語文教材識字的編排,為「三區三州」語文教師有效進行識字教學提供支撐。統編語文教材強調漢字的根本地位和重要性,重視識字方法的訓練,強調學生自主識字以及在生活中的積累與應用。識字教學不是閱讀教學的附庸,但也不能同閱讀教學脫離開來。
  • 廣州中考語文、物理題:重視設置情境提出任務
    二、寫對聯 提建議 語文聚焦真生活 試卷特別重視設置情境,提出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語文學科的核心屬性是實踐性,實踐性體現在對待語文知識的態度上,學習語文不是去機械地學習靜態的知識,語文能力更多地體現在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語文工作室第13期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以《變色龍》教學設計構想為例夏書傑/文《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契訶夫是俄國19世界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二、閱讀層次上,可按照理解、鑑賞與評價三層次設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說:「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得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們不能只關注作者說了什麼,還要想想,小說寫得怎麼樣,從小說中讀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