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具體按照導入、整體感知、深入研讀、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以及貫穿整個過程中的板書設計來完成,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與其相對應要解決教學目標的任務。在拓展延伸環節,是要求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文本傳達出來的情感進行「再加工」,拓展學生學習的視野和知識面,很好的利用所學來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很多老師是剛剛開始接觸試講或者說課,他們遇到的問題首先是:對一篇文本的理解度還遠遠不夠,不知道要拓展什麼?到了該拓展的地方沒有條件反射式、主動性拓展的意識,很多情況下是到了拓展環節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拓展,為了拓展而拓展。第二:在深入研讀部分已經拓展的很充分了,在拓展延伸環節是否還要進行再次拓展?在此我提出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了解拓展延伸環節設置的用意。
課程理念的第四條明確要求教師: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就是要求教師改善以前以知識講解為主體,採用應試教育的方式,能夠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把語文學習內容從課堂上解放出來,能夠與生活、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聯繫,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建設真正具有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可以說拓展延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的趣味性,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豐富的學習和生活的空間。
其次:了解拓展延伸環節具體可作的內容。
剛剛我們已經了解了拓展延伸環節是應建設「大語文」學習觀而生,那麼哪些內容是可以進行拓展?大體可以按照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兩維目標分為,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比如:相關書籍、名家名篇、電影、網絡、戲劇表演、博物館等這些課內外的資源都可以進行開發和利用;還可以進行比較閱讀,尤其是對待一些古詩文閱讀、名篇閱讀等;可以將同時期的作品作比較,也可以將同一作者不同階段的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橫向和縱向上體會不同文學作品的不同風格,感受不同的同時找出規律,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文學作品有更的認識,還可以進行讀寫結合,面對優美的語言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默寫……
接下來:拓展延伸具體呈現的方式可以有兩種。
針對於很多老師不清楚到底是在深入研讀部分拓展還是單獨拓展,下面我來說說我的建議。
1.適時拓展。
貫穿整個深入研讀部分及時進行拓展。也就是說邊講邊拓展。學到新知,就會讓學生及時進行練習。例如:學到生字詞,就讓學生聯想到和它形近的字、音相同但意不同的字;學到修辭手法,就讓學生及時仿寫仿造句子;學到詩歌特定意象,就讓聯想還有哪些詩歌用了這個特定意象;學習了文章中的真、善、美,就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指導自己該如何去做等等。接下來,我以老舍先生的《草原》為例進行講解。在《草原》這篇我們明顯的可以看出作者利用兩條主線:1.風光美,2.人情美;來突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主題,在具體的深入研讀環節中,往往也是按照這兩幅畫面來授課。第一幅畫面——作者通過優美的詞語、語句著力描寫草原的風光圖,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來為我們呈現出一副美好的草原風光圖,所以老師在深入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美的同時,還要進行優美語言的拓展,比如:學習了文章中的比喻句,就要讓學生練習造比喻句的能力;學習了用多種修辭描寫一幅美景的表現手法,就可以讓學生當堂寫出他們身邊熟知的另外一幅美景等等以達到講練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最後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畫出自己心目中草原的美麗景象。這主要是從知識與能力這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出發,也滲透著對學生審美視角的培養;其次第二幅畫面——作者描寫的側重點放在了對蒙古族人民接人待物的熱情上,那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學生進行我們祖國56個民族大團結情感的拓展,這樣就不只是局限於學生單純的去理解文本中作者與蒙古族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而是要延伸到自己,培養對其他民族同胞的關愛,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主要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維目標出發。
因為在深入講解環節已經把教學目標拓展的特別充分了,就沒有必要單獨再次進行拓展延伸環節的展開。
2.最後拓展。
大部分的老師還是會採用這樣一種拓展延伸的方法,因為此時課程已經到了尾聲階段,此時老師可以選擇將課上的知識進行拓展,也可以本著發散學生思維的原則進行拓展,當然二者也可結合,比如在學習季羨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時我的拓展就是查閱季羨林的《留德十年》看看還有什麼有趣的故事,積累一些優美的句子,可以是寫景的也可以是寫人的。我設置的這樣一個拓展延伸就既滿足了拓展延伸的趣味性又滿足了拓展延伸的知識性,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更多教師招聘語文學科備考資料,請查看語文學科專業知識頻道。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