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以後,美軍留在日本的10萬混血後代,他們怎麼樣了?

2020-12-05 話說文史

自古以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在近代的戰爭中也是這樣。二戰以後,美軍作為勝利者,在麥克阿瑟的帶領下,40多萬歲得美軍進駐日本,麥克阿瑟在日本掌權了7年,在這7年裡,麥克阿瑟對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

麥克阿瑟在日本進行的改革,毫無疑問是非常成功的。在二戰末期,剛剛經歷了諸多戰事的日本,資源匱乏,很多的百姓生活都是問題,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甚至流離失所,流落街頭。但是在麥克阿瑟的改革以後,日本的經濟發展得到了飛速的提高,並且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之一。

不過,儘管麥克阿瑟的改革給日本帶來了生機和發展,但是與此同時,麥克阿瑟的統治也給日本帶來了弊端。美軍進駐日本以後,沒多久,日本政府就為了保證自己的位置和利益,開始想盡辦法來討好這些美軍。他們除了用最高禮遇來對待美軍,還想出了一個絕佳的方式來討好美軍。那就是專門成立一個可以供美軍玩樂享受的特殊慰安所。也就是一個煙花之地。

當時的日本,女子對於政府的安排,基本上都是順從的狀態,在政府的一再宣傳之下,很多的女子都大義凜然地加入了這一為國捐軀的機構。當時,日本對進入慰安協會的女子,都會給一筆撫恤金。一部分的女子,因為生活的困難,她們需要那筆撫恤金,迫於生計她們不得不加入這個特殊機構。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機構中,人數最多的時候,可以高達十萬多人。

雖然這個機構是日本政府特批的機構,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日本軍官從中謀利,他們將政府撥下來的撫恤金,私自扣下來大部分,最終那些婦女日本能拿到的錢建至少的可憐,有的甚至連溫飽都維持不了。日本政府所設立的特殊機構,除了是道德的淪喪以外,還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性病。性病在美軍中大規模的傳播,使得這一機構不得不快速解散。

雖然這個道德淪喪的機構解散了,但是問題真的解決了嗎?結果當然是沒有,那些曾去過特殊機構的婦女在機構解散以後,生活並沒有好起來,她們受盡白眼和歧視,根本沒有辦法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因此這些婦女開始在美軍基地附近遊走,靠著和美軍做"皮肉"生意來維持生計。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日本女孩,也開始和美國士兵戀愛,並且結婚生子。由於日本政府不反對,反而持鼓勵的態度,在美軍進駐日本的短短幾年,就有很多的女孩子和美國士兵結婚生子。在當時的日本,美國和日本的混血兒人數極度增長,竟然高達了十萬。那麼這些混血兒童在美軍撤走以後,他們怎麼樣了呢?

在美軍撤離日本以後,那些和美國士兵結過婚的女子,結局還算是比較好的,大都是陸續的和丈夫一起去了美國,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但是那些本就從事特殊行業的婦女,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雖然也生下來美軍的孩子,但是這些孩子的父親在美軍撤離日本以後,並沒有選擇帶走他們。只有極少數的士兵會將孩子帶走。大部分的結果都是美國士兵一走了之,留下孩子和母親在日本。

而更加可憐的是,在美軍撤離以後,這些上萬的混血兒被日本視為國家的恥辱。就連生下他們的母親,大多數也會如此認為,一大部分的混血兒因此被遺棄,他們淪落在街頭,有的被餓死,有的成為乞丐。還有極少數的混血兒,幸運地留在了母親的身邊,被撫養長大,但儘管如此,他們依然是悲劇,在成長的過程中,飽受白眼,被歧視的度過一生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倘若日本死而不降有何下場?美軍:統統消滅
    而且,據當時的戰爭評估顯示,登陸作戰所造成的傷亡是相當驚人的,可以說如果當時日本拒不投降的話,恐怖就要被美軍統統消滅了。據公布的資料顯示,在二戰的後期也就是美軍已經基本消滅日本軍事力量的時候,制定了一個名為「滅亡行動」的計劃。其實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美軍這下絕對是動真格的了,是奔著滅亡日本的想法去的。
  • 二戰後日本人長高11釐米,美軍製造的20萬混血兒,真改善了基因?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討論一個話題:二戰美軍佔領日本後,因為日本政府採取了「用漂亮女人來安撫暴躁大兵」的政策,所以最後留下了15萬-20萬的混血兒。這些混血兒雖然讓日本人感到恥辱和尷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日本人的基因,尤其是提高了日本人的身高,可以說是「塞翁失馬」,一點不虧。
  • 當日本民族不再「純潔」,種族歧視瞄準了混血
    攝影師採訪了120多位日本混血,希望幫助他們認識到「他們是獨一無二的,但並不孤單」。圖片:Japan Today然而在98%的人口被認為是「純正日本人」的社會裡,相貌不同的人吸引了更多注意力。日本立命館大學的社會學家下地·勞倫斯·吉孝認為,圍繞混血的討論並沒有團結日本社會,而是創造了「我們和他們」的心態,外表看起來不像日本人的「哈夫」可能會被視為外國人,即使他們是日本國民。
  • 二戰美軍「隱身」戰機,現全球僅剩2架成絕版,我國也保留一架
    二戰時期的美國完全堪稱真正的世界工廠,自然不負英國期望,於是一款二戰期間的「隱身」戰機P-61黑寡婦雙發重型夜間戰鬥機就此誕生。據了解,當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了一種亮黑隱身塗層,被命名為噴射黑。由於二戰時期地面雷達不夠發達的緣故,因此在夜間想要發現戰機主要還是依靠夜間探照燈。
  • 跨越千年的人種改造計劃——日本人種改良計劃
    從宋朝開始,日本就在進行著龐大而隱秘的人種改良計劃,這個計劃一直持續到了近代,直至裕仁天皇在位時都在秘密運行之中…開端:北宋時期,日本就開始了人種改良,大量的日本女子與中國男子交合,以此來借種。但是當時不叫人種改良,而叫「度種」。
  • 二戰末期,日本「天才」翻譯官一次筆誤,間接讓60萬日本人離世
    1945年5月9日,德國已經正式籤了無條件投降書,法西斯妄想建立的未來世界已經化成夢幻泡影,但盟友雖然倒下了,日本卻有很大一部分勢力在繼續負隅頑抗,甚至準備發動更瘋狂的反撲  要知道二戰中直接死於戰爭或者因為戰爭原因而離世的人多達9000萬左右,如果戰爭可以儘早結束,也能減少傷亡,但由於日本極力反撲,美軍後來又在廣島、長崎投下了代號為「小男孩」、「胖子」的原子彈,這之後,日本天皇裕仁很快就宣布投降了。
  • 拉丁美洲為何有那麼多混血人種,日韓通婚的後代算是混血兒嗎?
    準確講混血兒應該是來自於不同的人種,因為不同人種具有比較明顯的基因差異,例如在智力上、體能上、外貌上,不同人種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他們的後代被稱之為混血兒,例如白種人和黑種人的孩子可以叫黑白混血兒,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是一個黑白混血兒,他的父親是一名肯亞黑人,而母親則是美國白人。
  • 二戰後日本的真實照片:這裡是美軍的歡樂天堂,戰敗日軍後悔回家
    隨著日本宣布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日本作為戰敗國同意美國派軍駐守,結果導致日本成為了美軍的歡樂天堂,他們在這裡高人一等,處處享受著最好的福利待遇,尤其是美國士兵非常受日本女子的歡迎
  • 美國老兵憶二戰:相約去看 《鋼鋸嶺》 日本應正視過去
    作為中國的二戰盟友,美國曾有超過25萬士兵在「中緬印」戰區服役。圖為Y部隊中兩名身為作戰參謀的美軍中士和少尉向中國士兵演示解除攜帶刺刀敵人武裝的格鬥技巧。他們甚至被指令在戰敗後自殺。這和他們原先設想的應該不一樣吧!」衝繩戰役,日軍死亡9萬人,被俘7400人,島上居民死亡約10萬人。二戰結束後,惠特克所在的部隊被派駐青島六個月,遣返華北日軍戰俘。「青島是個很美麗的城市。我從未忘記在那裡受到的友好對待。中國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翻閱完展現青島近年變化的畫冊,惠特克深情地說。
  • 美軍明明只在日本試驗了原子彈,為何第一個死於氫彈的還是日本人
    「核輻射」是讓每個日本人看到、聽到都會立刻毛骨悚然的三個字,但這只能怪他們與「核」太有緣了。日本人自稱「大和民族」,但很多網友都打趣地稱他們為「大核民族」。誰讓世界上第一個死於原子彈的是日本人,第一個死於氫彈的還是日本人。
  • 美軍二戰時期夥食有多好?可樂喝掉10億瓶,肉罐頭吃到發膩
    但等到到二戰結束,美國卻比戰前更加富有。在二戰前期,美國地理位置遠離戰亂的歐洲,它在周圍一片炮火之中不斷發展軍工,並且把軍火生意做得非常紅火,在羅斯福總統的帶領下,美國在二戰中依靠戰爭大賺一筆。同時也擁有了很多科研學者,幫助美國軍隊研製了一批先進的軍火武器。隨著二戰規模的不斷擴大,美國政府發現日本軍隊已經影響到了本國的利益,於是封鎖港口,讓日本再無石油可用。
  • 美軍二戰傷亡最慘一戰——突出部之役,德軍反擊殺傷美軍10萬
    不過盟軍的進展也沒有那麼順利,本來按照「霸王行動」(又稱「大君主作戰」,諾曼第登陸的盟軍代號)計劃,要在D+90日(即諾曼第登陸後第90天)攻至塞納河,然後大約D+120日以後攻至德國邊境。當時,盟軍每運送一加侖的油料到比利時前線,就得在運輸上消耗5加侖的石油,所以到了10月,盟軍被迫暫停大規模攻勢以積存物資。趁著這個時間,格特·馮·倫德施泰特(時任德軍西線總司令兼D集團軍群總司令。)得以將散亂的德軍重整成半凝聚的防衛軍。
  • 二戰時日本對中國使用化學武器,為何挨了原子彈也不對美軍使用?
    日本是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國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整個二戰期間,日本也是唯一一個,有計劃有步驟地大量使用化學武器的國家。更加耐人尋味的是,日本使用這種武器時,竟然還分國籍:如,在危急情況下,可以對中國人使用,但是對美國人,則絕對不允許使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日裔美軍拼死效忠美國:陣亡1/5,700條命換200白人士兵
    美國FBI順應民意,開始瘋狂拘捕日僑和日裔,兩個月之內拘捕了5500多名日本人。 日裔?一律送到集中營 1942年2月,羅斯福籤署9066號法令,將10萬多名日裔遷到15個集中營中。這些集中營都在偏遠地區,荒蕪的歐文斯山谷、貧瘠的內華達山脈東部、以及偏僻的圖利湖畔等。
  • 澳大利亞在二戰中也肆意虐殺日本戰俘
    澳大利亞媒體呼籲本國社會反思這類暴行,並提到澳軍在二戰中曾有過殘殺戰俘的類似行徑。但諷刺的是,當年澳軍施虐的對象,正是來自如今和澳大利亞打得火熱的日本。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相繼空襲珍珠港和菲律賓,日本陸軍也同時在馬來亞和菲律賓等英美殖民地登陸。作為大英國協成員,澳大利亞繼英美之後對日宣戰。
  • 二戰結束時日本阿波丸號輪船被美軍魚雷擊沉, 船上40噸黃金20噸...
    二戰即將結束時,日本號稱一艘運送傷員的「阿波丸」號輪船從新加坡起航,這艘總噸位為11249噸的輪船航行一段時間後,被美軍潛艇發現,雖然,日本宣城這只是一艘醫護船,但美軍潛艇還是毅然決然的發射了4枚魚雷將其擊沉。其實,一發現日本船隻,美軍就興奮不已,哪兒管得著是醫護船還是軍艦。當時,船上的2008名乘客和滿載的貨物全部沉入海底。
  • 二戰時期的日本,看起來他們還真是有點矮小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發,日本正式對中國發起侵略,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奮戰。那時,日軍在我國大肆燒殺搶奪,盤踞在東北26年之久,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如果看過抗日老兵的回憶錄,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印象中的日本兵雖然槍法很準,但是普遍很矮。而從一些歷史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老照片裡的日本兵的確身材矮小,在人群中十分好辨認。
  • 此人因長得像日本人,差點被美軍打死,後來為何把他當國王對待?
    印第安人本來是北美洲的主人,可是自從新航路開闢以後,這些北美大陸的土著人卻飽受歐洲侵略者的殖民主義統治,直到現在生活在美國的黑人與印第安人都不能受到公平的對待。然而二戰期間,曾經有個特別的印第安人,他因為長得像日本人差點被美國士兵打死,後來卻又被美軍當成國王一樣對待,死後美國總統還為其默哀。
  • 美國為什麼用原子彈炸日本,看看日軍怎樣對待美軍戰俘的,慘無人道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度。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原子彈的威力巨大,將兩座城市幾乎夷為平地,美國為何要使用原子彈?看看二戰時美軍如何對待美軍戰俘就知道了。
  • 日本二戰十大名將排名,就認識山本五十六和岡村寧次的舉手
    德國出現了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隆美爾等數名世界頂尖名將,而日本師從德國,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可能沒有名將出現,現在來看看日本人他們自己排的二戰十大名將都有誰吧。硫磺島是美軍攻打的第一個屬於日本的島嶼,慄林忠道奉命守衛這第一塊將要失去的日本領土。他深知美軍的技術優勢,因此到任後力排眾議, 決定放棄灘頭陣地,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進行防禦。並每天在島上巡迴查看。戰後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個人都聲稱看到過他們的最高指揮官,讓美軍十分的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