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們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新冠疫情,討論新冠疫情的同時,人們茶餘飯後也會想起去年美國流感遲遲控制不住的肺炎,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去年開始爆發了一種神秘肺病。美國CDC曾表示:「大部分患者都報告,曾經使用含THC(四氫大麻酚)的電子菸產品。許多患者報告使用過THC和尼古丁。一些人報告,只使用了含尼古丁的電子菸產品。」
電子菸?相信很多人的印象中,這個東西很早就聽說過。那麼本期咱們來討論下電子菸的前世今生。

電子菸,顧名思義,是一種模仿捲菸的電子產品,原理是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後,讓用戶吸食,其有著與捲菸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那麼人們不禁要問電子菸的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電子菸的起源可追溯到1963年。美國人赫伯特·A·吉爾伯特研發了一種無煙非香菸的類煙裝置,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加熱尼古丁溶液,並產生蒸汽氣體,人們通過吸食這種蒸汽獲得與吸菸相似的感覺。但他的發明卻停留在發明階段,未能量化生產。真正使這種發明成為產品的是中國藥劑師韓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韓力的初衷是尋找一種有效的戒菸方法,他選中了電子菸的理念並將其發揚光大。
經歷了三次研發更新換代,最終形成了現在市場上流行的電子菸,這種電子菸能夠把煙彈內的液態尼古丁變成霧氣,讓使用者在吸時有一種類似吸菸的感覺,「吞雲吐霧」,還可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向煙管內添加巧克力、薄荷等各種味道的香料。是電子菸成為香菸的替代品。
但是我們可以看出這種電子菸無論怎麼改變,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吸食尼古丁,讓人產生吸菸的快感。嚴格意義上講它和香菸的危害只是以五十步笑百步,歸根結底是一丘之貉。它的可惡之處是居然打著戒菸的名義行吸菸之實。
5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2019年中國中學生菸草調查,對31省區市約29萬學生抽樣,結果顯示過去5年我國初中學生嘗試和現在吸捲菸的比例明顯下降,但使用電子菸的比例顯著上升。2019年高中學生嘗試吸捲菸、現在吸捲菸以及現在使用電子菸的比例分別為24.5%、8.6%和3.0%,均高於初中學生,其中職業學校更為明顯。對於這樣調查結果,筆者認為有兩點原因:一,商家打著吸電子菸無害,而且有助於戒菸的廣告語誤導學生。二,學生自控力差,不明真相,以訛傳訛,擴大了商家的不良宣傳。

據有關部門對電子菸的危害研究調查顯示,一、部分電子菸尼古丁含量超高,危害甚至大大高於普通香菸。二、雖然電子菸不含焦油,但單純吸入尼古丁,同樣有害,其危害程度與尼古丁含量成正比。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曾對市場上 19 款電子菸的成分進行測試,電子菸的吸菸裝置含有致癌物質和其他對人體有毒的化學品。
法國國家消費研究員研究中,調查的部分電子捲菸產品中尼古丁含量高得令人咋舌,而且由於電子菸裝置的加溫速度過快,還會產生一種叫丙烯醛的劇毒分子。
隨著越來越多的對電子菸的調查,其披著戒菸的文明外衣,逐漸被褪去,它也終於露出了它吃人的本來樣貌。我們終於知道電子菸實則是地地道道的癮君子!筆者敬請諸君,請遠離電子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