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2射線檢測參考底片起源
在美國有很多技術標準制定機構,在國際上頗具影響 的是美國材料試驗學(ASTM),創始於1898年,有120多個技術委員會和1750個分會和專業組。
ASTM E192是由ASTM屬下代號為E7的無損檢測委員會管轄並頒布的,其底片直接由E07.02分會負責。
ASTM E192首版於1962年,1975年頒布第二版,1979年再版。
我們現在等效採用的ASTM E192是截止目前為止依舊持續更新出版中。
如果從1938年美國海軍工程局頒布第一套《承受蒸氣壓力的鋼鐵件標準射線底片》算起,美國制定標準參考射線底片的歷史已有半個多世紀。
自1947到1972年,ASTM又先後頒布了多項有關鋼鑄件的標準參考射線底片,如E71-477, E186、E192、E280、E466等,但適用於宇航薄壁鋼鑄件的標準底片,卻只有ASTM E192—部。
ASTM E192不僅在美國,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中亦被廣泛引用,如AMS的一些熔模鑄件標準和MIL-STD-2175,又如英國RR公司QAS2200和法國透默梅卡公司的CCTL-L585等標準,均規定必須釆用ASTM E192。
E192射線檢測參考底片和我國的關係
我國首次等效果用ASTM E192《宇航用鋼熔模缺陷標準參考射線底片》始見於HB5430-89《不鏽鋼、耐熱鋼熔模鑄件》,但當初在制定HB5430-89時,我國航標還沒有與ASTM E192等效的相應標準。
因此,把等效採用ASTM E192的文字部分以附錄的形式置於HB5430-89的正文之後。
隨著時間的推移,ASTM E192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被許多標準引用,再以某個標準附錄的形式出現,這導致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於是國家標準化歸口單位決定,把等效釆用ASTM E192的標準參考射線底片作為一項基礎標準,單獨列入航標序列。
該標準的制定,有利於我國與國際社會的合作生產,由於ASTM E192的國際公認性、權威性,因而在外貿談判中使用該標準更容易被外商接受,對產品出口,使產品在適航性等取證工作中處於有利地位,更重要的是,這將對我國航空工業熔模鑄件內部質量的提高起很大促進作用。
話外題:
ASTM E192原版底片與我國複製片的關係:
在我國的複製片中,現有兩種版本,一是由國家標準局綜合研究所複製的,二是由編制組委託專業光學機構複製的。
它們都是用照像底片製作複製品,這兩複製片只適用基層檢驗部門,各單位或廠級的質檢處或無損檢測中心必須具備一套ASTM E192的原版片,以供生產定型,射線檢驗或供需雙方對檢驗結果有爭論時,按原版片進行最終裁決。
E192射線檢測參考底片使用說明
ASTM E192《宇航用鋼熔模鑄件標準參考射線底片》中,明確"參考"一詞的含意,ASTM E192底片在制定時,其底片的缺陷水平並沒有與鑄件及其材料的承載能力相聯繫。
換句話說,鑄件上出現的相當於ASTM E192底片上的1級或2級疏鬆,對使用各種標準的鑄件而言,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因其出現疏鬆而導致性能下降的幅度,也絕不會是1級或2級間的簡單關係。
要把所有材料的鑄件出現疏鬆的等級與性能下降的定量關係求出來,不僅困難而且沒有必要。
為此,ASTM於1965年發表聲明,決定把諸如E186, E192及E280等所謂的標準底片一律改為標準參考底片,即在引用ASTM E192時,由用戶根據鑄件使用要求和所受應力水平,在ASTM E192底片上自行選定具體鑄件的驗收和判廢級別。
在ASTM E192的原文中有詳細的記述,即每個特定類型或級別的不連續性或衍射花樣,均分別由不同厚度,經機加工面積為2x2.75英寸 (51mmx70mm)的鑄造標準板透照而成。
底片是用130-250KVP的X射線透照,其透照與質控方法分別按E94和E142進行,其分級底片所附的ASTM照度計,僅用於控制對比度和解析度。
值得注意的E192主要使用板型像質計,而我國推薦線型像質計,這是由於我國習慣使用線型像質計,而且在ISO的有關標準中,也採用了線型像質計,如按E94和E142進行透照與質控。
前者是推薦性的,後者是在供需雙方同意下的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法,適用一些特殊產品、用戶以及國外客商的需要,使用線型和板型像質計本質上均在於控制影像質量,它們是不矛盾的。
注意:文中若涉及標準均可能存在失效,且內容完全真實性有待進一步專業確定,綜合多種因素考慮,此文僅做學習參考使用,若有錯誤,請留言指正,也希望這些知識點可以幫到你!
- End -
本文資料參考:
關於《熔模鋼鑄件用標準參考射線底片》等效採用美國ASTM E912的幾點說明
作者:宋英 姚瑞芝 全開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