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中的各種能量帶隙之間的區別你清楚麼?

2020-09-26 趣之化學

band gap(能帶間隙)、HOMO–LUMO gap、fundamental gap (分子基本帶隙)、optical gap和transport gap 的區別你知道麼?

能帶間隙(band gap)

理論上,研究價帶間隙的方法通常是通過在量子化學層面上基於Hartree– Fock (HF) method 或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密度泛函理論)進行研究。因此,大量的文獻給出了中性分子的分子軌道(MO)計算的結果。從一開始,需注意MOs對應於一個電子波函數(描述電子運動狀態的函數),每個電子波函數都與一個特定的能級相關,最重要的是最高佔據(HOMO)和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LUMO)的能量。對於N-electron體系來說,其基態我們記為E0,如下:

然而,在激發[或電離]時實驗測量的band gap是分子的N電子基態與其N電子激發態[或其N ±1電子電離態]之間的能量差。

對於得到一個電子的(N+1)-electron體系,其態我們可以用下圖表示:

對於失去一個電子的(N-1)-electron體系,其態我們可以用下圖表示:

對於N-electron體系的激發態我們可以用下圖表示,當然實際情況會更加複雜:

當我們從簡單的分子考慮到複雜的分子材料或固體材料時,有限的電子能級就變成能帶了,此時電子佔據的最高能帶叫作VB(valence band,價帶),最低的未佔有能帶叫作CB(conduction band,導帶).其中,VB的最高點叫作價帶頂(VBM),CB的最低點叫作(CBM)。CBM和VBM的差值叫作band gap. 此時band gap=transport gap=IP-EA。然而由於激子作用等,optical gap≈band gap,

HF 計算(基於Koopmans』 theorem)

HOMO能級的能量可以認為是(負)垂直電離能(或ionization potential,IP),而LUMO能量表示(負)垂直電子親和力(electron affinity,EA)。根據IUPAC的定義,EA為基態的氣態原子得到電子變為氣態陰離子所放出的能量。在此定義內,大多數π共軛體系的EA值為正,因為多餘的電子被束縛了)。Koopmans定理實際上是一個粗略的近似,IP對應於N-1電子態和N電子態的總能之差,而EA是N電子態與N +1電子態的總能量之差。

由於同時忽略了電子弛豫和電子相關性對垂直電離的影響的誤差的校準,Koopmans』 theorem通常適用於很多的系統中。

DFT

注意到,精確的泛函數服從以下性質:HOMO能量恰好對應於(負)垂直IP,EA則為N+1電子系統中中(負)HOMO能量。

Fundamental gap

在分子的情形下,fundamental gap 定義為 IP和EA的能量差,Efund=IP-EA。實驗上我們可以通過結合通過氣相紫外光電子能譜和電子附著能譜測量。在計算層面,它需要通過N電子基態和N +1電子態(得到EA)和N -1電子態(得到IP)的總能量的差。例如計算HOMO-LUMO gap,通過計算HOMO和LUMO能級差僅僅提供了一個近似的fundamental gap;近似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計算方法的具體要求。

The optical gap

分子的optical gap是吸收一個光子的最低的電子的躍遷能(這裡假設最低的躍遷涉及第一激發態,而忽略了光學上所禁止的態這種複雜的情形)。光學帶隙 Eopt在本質上來講小於fundamental gap,原因是:在激發態(對應離子態)電子和空穴彼此之間為靜電束縛。Fundamental gap 和 optical gap(反映從基態到最低激發態的躍遷) 的差值為電子-空穴對的結合能,即Eb。圖一為分子態帶隙能量的一般圖示。

以上討論的是有機分子,而現在我們開始討論有機材料。

分子間的作用力使分子能級將分子能級擴展成電子帶,電子能帶的寬度取決於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的強度。例如,取決於相鄰分子的電子耦合。但在無機半導體中則稱為價帶(valence band)和導帶(conduction band),分別代表的較高的被電子佔據和較低的未被佔據能帶,在完全有序結構中,如無缺陷單晶中,波函數在整個系統中都是離域的。然而,通常在有機薄膜中為無序結構,波函數往往局限於幾個相鄰的分子甚至單個分子上。定域或者離域的程度是分子間電子的耦合強度(傾向於離域)和無序程度(導致定域)平衡的方程。

Band gap

能隙的定義為:在固體物理學中泛指半導體或絕緣體的價帶頂端至傳導帶底端的能量差距(the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p of the valence band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nduction band)

因此,嚴格意義來說,它由材料的IPEA能量差決定。帶隙也可被稱傳輸帶隙(transport band)

因為它表示在材料(IP)某處創建正電荷載流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減去在其他位置添加負電荷載流子(EA)所獲得的能量。帶隙可以在實驗通過結合紫外光電子能譜(UPS)和反光發射能譜(IPES)估算,在材料的層面,帶隙band gap等於分子基本帶隙。

但是,帶隙能量通常比分子基帶隙小得多。這是由於:在固態下,與帶有電荷的一個相鄰的π共軛分子會發生強烈極化,從而穩定了陽離子和陰離子狀態(通常在π共軛材料中大約1 eV)。

在π共軛有機材料中的光電子吸收後,最低的光學躍遷(the lowest optical transition)定義為光學價帶(optical band)。它也會形成束縛電子-空穴對,在凝聚態物理中稱為激子(電子-空穴電子對可以認為一個準粒子,因為它可以從一個分子移動到另一個分子)。帶隙與基態和最低激發態之間的光學間隙定義了激子結合能;π共軛材料中,EB為大約為零點幾的電子伏特(eV),需注意,由於周圍分子的極化穩定了陽離子和陰離子,因此這個值是小於氣相下電子-空穴對的結合能。

還有一點我們要注意,激子結合能的值是由較小的介電常數(ε~3-5)以及π共軛材料的電子-電子和電子-振動相互作用共同導致的。相反的,在無機半導體的晶體中,激子的結合能通常非常小(幾 meV),因此在室溫下光學激發直接產生自由電荷載流子(因此在無機半導體材料中,Eopt~Etransport

在固體中,IP和EA的值可以在實驗上通過循環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measurement)測量溶液中的氧化和還原電位,然後經過一些藉助有限系統的轉化因子將氧化還原電勢轉化為固體的電離能。

但在許多情況下,實驗上無法獲得氧化電位或還原電位。 通常的程序是使用光學間隙來推導缺失的電位。例如,在沒有可測量的還原電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從IP中減去光學間隙來評估EA。從我們的討論中應該清楚地看出,這種做法極具誤導性,因為它忽略了本身存在光學間隙中的激子EB

Reference

Jean-Luc Bredasab,Mind the gap!,Mater. Horiz., 2014, 1, 17-19

來源:cocacola比較甜@知乎

相關焦點

  • 文獻中各種帶隙區別:band gap,HOMO–LUMO, fundamental,optical,transport gap
    把趣之化學設為星標/置頂文獻中經常出現band gap(能帶間隙)、HOMO–LUMO gap、fundamental gap (分子基本帶隙)、optical gap和transport gap ,它們的區別你知道麼?今天就來說說它們。
  • Y5T51 帶隙、直接帶隙、間接帶隙
    這個圖,是很多專家們用來解釋「為什麼「雷射器材料的選擇,用直接帶隙材料容易發光,而間接帶隙材料則很難發光」
  • 低成本多路輸出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設計
    關鍵詞:帶隙基準源;多路基準電壓輸出;溫度係數;Cadence0 引言 帶隙基準電壓源通常是模擬和混合信號處理系統中重要的組成模塊,它用來提供高穩定的參考電壓,對系統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帶隙基準廣泛地應用於ADC,DAC、線性穩壓器、開關電源、溫度傳感器和網絡通信等各種電路中。衡量帶隙基準源性能的重要指標有低溫度係數、低線性調整率、低電源電壓、低成本、低功耗和高電源抑制比。
  • 帶曲率補償、工作電壓1.2 V、可調帶隙基準電壓電路
    其中VT為熱電壓,Eg為Si的帶隙能量,m為遷移率的溫度指數。根據經驗值,當VBE△750 mV,T=300 K時,VBE/T△-1.5 mV/℃。當然這些參數必須以實際所用的工藝庫為標準。1.2 正溫度係數電壓如果兩個雙極電晶體工作在不相等的電流密度下,那麼他們的基極一發射極電壓的差值就與絕對溫度成正比[1]。
  • 科學家發現調控石墨烯的帶隙新方法
    通過壓縮氮化硼和石墨烯層,研究人員能夠提高材料的帶隙,使其更接近成為當今電子器件中可用的半導體材料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5
  • 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設計
    帶隙是導帶的最低點和價帶的最高點的能量之差。帶隙越大,電子由價帶被激發到導帶越難,本徵載流子濃度就越低,電導率也就越低   帶隙主要作為帶隙基準的簡稱,帶隙基準是所有基準電壓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由於其具有與電源電壓、工藝、溫度變化幾乎無關的突出優點,所以被廣泛地應用於高精度的比較器、A/D或D/A轉換器、LDO穩壓器以及其他許多模擬集成電路中。
  • 一種高精度低電源電壓帶隙基準源的設計
    由於帶隙基準電壓源具有較低的溫度係數和高電源電壓抑制比,以及能與標準CMOS工藝相兼容等優點,因而成為常用的基準電壓源實現方式。文獻設計了具有溫度補償的傳統帶隙基準電路,但其電源電壓和溫度係數過高,且輸出電壓約在1.25 V,難以滿足低壓的要求。文獻設計了低電源電壓帶隙基準電路,但輸出基準電壓過高。文獻提出了解決方法,設計了低壓帶隙基準源,電路結構複雜。
  • 高精度CMOS帶隙基準源的設計
    在數/模轉換器、模/數轉換器等電路中,基準電壓的精度直接決定著這些電路的性能。這種基準應該與電源和工藝參數的關係很小,但是與溫度的關係是確定的。在大多數應用中,所要求的溫度關係通常分為與絕對溫度成正比(PTAT)和與溫度無關2種。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當漏電流保持不變時,工作在弱反型區電晶體的柵源電壓隨著溫度升高而在一定範圍內近似線性降低。
  • 帶隙電壓基準源的設計與分析
    文中對帶隙電壓基準源的設計與分析,可以為電壓基準源相關的設計人員提供參考。可以為串聯型穩壓電路、A/D和D/A轉化器提供基準電壓,也是大多數傳感器的穩壓供電電源或激勵源。關鍵詞 基準源;Banba結構;帶隙基準源;輸出電壓 基準源廣泛應用於各種模擬集成電路、數模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和系統集成晶片中,其精度和穩定性直接決定整個系統的精度。
  • 荒島設計:不用軟體也能搭接帶隙電路
    假設條件   設想你正在一條小型遊船上作一次3小時的短暫航行,充分享受著鹹濕的空氣和海風。突然天氣發生巨變,最後你發現自己只能停泊在一座無名小島上。和你一起的船友眼巴巴地指望著你來拯救他們,因此你需要修復一個電壓基準被破壞了的無線電臺。這時你有一堆一直帶在身邊的電子零件,包括一個五電晶體的陣列、一個運放、一袋電阻和一個原型電路板(原型板)。
  • ACS Nano:多層hBN/WS2耦合量子阱中激子和三重子能量的測量
    例如,即使對於相同的材料,量子點也可以根據其粒徑發射各種光子波長。最近,對二維(2D)材料的研究顯示出限制在一片材料中的幾種量子力學現象的可用性。從石墨烯的無帶隙半金屬特性開始,當前的研究已開始研究2D材料中的激子及其特性。即使對於簡單的2D系統,實驗也常常會提供令人驚訝的結果,這是傳統研究無法預料的。
  • 一種帶有軟啟動的精密CMOS帶隙基準設計
    引 言  帶隙基準是所有基準電壓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由於其具有與電源電壓、工藝、溫度變化幾乎無關的突出優點,所以被廣泛地應用於高精度的比較器、A/D或D/A轉換器、LDO穩壓器以及其他許多模擬集成電路中。帶隙基準的主要作用是在集成電路中提供穩定的參考電壓或參考電流,這就要求基準對電源電壓的變化和溫度的變化不敏感。
  • 一種高PSR帶隙基準源的實現
    摘要:本文針對傳統基準電壓的低PSR以及低輸出電壓的問題,通過採用LDO與帶隙基準的混合設計,並且採用BCD工藝,得到了一種可以輸出較高參考電壓的高PSR(電源抑制)帶隙基準。
  • 中科院李永舫等人:新型窄帶隙受體實現高性能串聯有機太陽能電池
    在串聯OSC中,可以通過使用寬帶隙子電池收集高能光子和另一個窄帶隙子電池利用低能光子來有效地擴展吸收光譜的波長區域。同時,串聯OSC的開路電壓(VOC)是兩個子電池的總和,而且每個子層的厚度可以輕鬆地分別調整,以匹配每個波長區域中的平衡吸光度,並提供最大的光子能量效率。
  • 一種降低失調影響的低噪聲帶隙基準電路
    但是,由於標準CMOS工藝中運放的高失調和高噪聲現象,帶隙基準電壓的精度低,功耗大,並且帶隙基準輸出電壓中包括了放大的運放輸入失調和噪聲,極大地限制了帶隙基準電路在高精度電路系統中的應用 [1-3] 。
  • 一種高精度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設計
    基於0.5μm高壓BiCMOS工藝對電路進行了仿真,結果表明,在-40%℃~85℃範圍內,該帶隙基準電路的溫度係數為7ppm/℃,室溫下的帶隙基準電壓為1.215 V。該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增加了啟動電路和PTAT電流產生電路,其中PTAT電流產生電路是該基準源的核心,通過對電路的分析與研究,給出了基於0.5μm高壓BiCMOS工藝下的帶隙基準電壓源的設計和仿真結果。1 傳統的帶隙電壓基準源傳統的帶隙電壓基準源原理圖與電路結構如圖1所示。
  • 帶隙基準計算器(BGRC)功能
    帶隙基準計算器(BGRC)是一個帶隙基準電路的設計和分析。所有的電路參數和輸出電壓的計算結溫的功能。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7395.htm  帶隙基準計算器  帶隙參考計算器(BGRC)是HP50克計算器的程序,設計和分析的兩個電晶體的帶隙電壓參考電路。BGRC計算交界的函數所有的電路參數和輸出電壓的溫度。
  • 帶隙基準源電路的基本原理及仿真分析
    基於該特性,帶隙基準源所採用的基極-發射極結可以被工作在弱反型區的電晶體代替產生低溫度係數的基準源。文獻中提到採用該設計原理的基準源,利用0.13μm工藝的低閾值電壓NMOS管和襯底調整的PMOS管實現其中的放大器。本文所採用的基準源電路利用傳統帶隙基準源的核心電路原理,通過飽和狀態MOS等效電阻對PTAT電流動態反饋補償,基本實現了基準源的穩定要求。
  • 矽光技術新突破:基於六方鍺和鍺矽合金的直接帶隙發光
    Bakkers等的文章「基於六方鍺和鍺矽合金的直接帶隙發光」,克服了傳統上矽材料因為是間接帶隙不能直接發光的難題。許多科普微信公眾號都介紹了這一成果。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團隊基於直接帶隙六方相Ge和SiGe合金實現了與直接帶隙III-V族半導體相似的發光率。同時證明了通過控制六方相SiGe合金的成分,可以在保持直接帶隙的同時,在很寬的範圍內連續調節發射波長。實驗結果與理論非常吻合。
  • 如何通過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計算帶隙/禁帶寬度(圖的繪製:tauc plot&KM法)
    之前我們介紹了計算帶隙的兩種辦法:1.切線法、2.tauc plot法,有小夥伴反應之前的方法2縱坐標(α hν)1/m單位不清楚的問題,現在我們介紹下如何用origin繪製帶隙圖,本文所用數據請後臺回複數據20獲取 :(α hν)1/m=B(hν-Eg)直接帶隙:m=1/2間接帶隙:m=2α為吸收係數